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大文
(1).宏大的文章,伟大的作品。北史·薛道衡传:“涉歷经史,有才思,虽不为大文,所有诗咏,大致清远。” 田北湖 《与某生论韩文书》:“世之尊崇 愈 者,方以是篇为巨製大文,而授受诵习焉。” 鲁迅 《坟·摩罗诗力说》:“故人若读 鄂謨 (Homeros)以降大文,则不徒近诗,且自与人生会。”
(2).谓繁盛的文饰。 南朝 梁简文帝 《七励》:“温丽琼臺,密华承寝;当户之縠,大文之锦。”
《國語辭典》:披文  拼音:pī wén
1.施以文采。晋。陆机〈文赋〉:「碑披文以相质,诔缠绵而悽怆。」
2.批阅文章。南朝齐。王俭〈褚渊碑文〉:「雅议于听政之晨,披文于宴私之夕。」
《國語辭典》:斧藻  拼音:fǔ zǎo
修饰。汉。扬雄《法言。学行》:「吾未见好斧藻其德,若斧藻其楶者也。」《文选。王融。三月三日曲水诗序》:「斧藻至德,琢磨令范。」
《國語辭典》:木讷(木訥)  拼音:mù nè
质朴迟钝,没有口才。如:「木讷寡言」。《论语。子路》:「子曰:『刚毅木讷近仁。』」南朝梁。刘协《文心雕龙。书记》:「既驰金相,亦运木讷。」
《國語辭典》:朴野  拼音:pú yě
质朴不谙礼仪。《初刻拍案惊奇》卷二六:「林断事看那井庆是个朴野之人,不像恶人。」
《國語辭典》:朴野(樸野)  拼音:pú yě
质朴而不懂礼节。《管子。小匡》:「是故农之子常为农,朴野而不慝。」也作「朴鄙」。
《漢語大詞典》:身章
左传·闵公二年:“衣,身之章也。”本指表明贵贱身分的服饰。后泛指衣服的文饰。 宋 陆游 《磨衲道衣》诗:“久脱朝衣学道装,溪云野鹤作身章。”
《漢語大詞典》:备文(備文)
(1).具备文饰。后汉书·舆服志下:“乘舆备文,日月星辰十二章。”宋书·武帝纪下:“七庙备文,率由令范。”
(2).准备文件。政务院《关于古跡等保护办法和古文化遗址及古墓葬之调查发掘暂行办法》(1950年5月24日颁发):“凡拟进行某项发掘工作之团体,应依下开各项填具表格,备文呈请中央人民政府文化部批准。”
《漢語大詞典》:华钟(華鐘)
见“ 华鐘 ”。
亦作“ 华钟 ”。 刻有文饰的钟。文选·班固〈东都赋〉:“於是发鲸鱼,鏗华鐘。” 李善 注引 薛综 《西京赋》注:“海中有大鱼曰鲸,海边又有兽名蒲牢。蒲牢素畏鲸,鲸鱼击,蒲牢则大鸣。凡鐘欲令声大者,故作蒲牢於上,所以撞之者为鲸鱼。鐘有篆刻之文,故曰华也。”《后汉书·马融传》:“伐咎鼓,撞华钟,猎徒纵,赴榛丛。”《文选·何晏〈景福殿赋〉》:“尔乃开南端之豁达,张笋虡之轮豳,华鐘杌其高悬,悍兽仡以儷陈。” 张铣 注:“华鐘,鐘有文饰也。”
分類:刻有文饰
《國語辭典》:文虎  拼音:wén hǔ
1.有文采装饰的虎形饰物。《续汉书志。卷二九。舆服志上》:「文虎伏轼,龙首衔轭。」
2.灯谜的别名。参见「灯谜」条。
《國語辭典》:貌言  拼音:mào yán
表面的话。《史记。卷六八。商君传》:「貌言华也,至言实也。」
《漢語大詞典》:质素(質素)
(1).谓其本色素朴,不加文饰。 汉 刘向 说苑·反质:“ 孔子 曰:賁,非正色也,是以叹之。吾思夫质素,白当正白,黑当正黑。” 扬雄 《太玄·文》“大文弥朴” 晋 范望 注:“木故称朴,朴而质素,故似不文也。” 夏衍 《法西斯细菌》第二幕:“ 俞实夫 的住宅相当宽大的西式客厅,质素而具备着品格的陈设。”引申为(1)文词平实。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议对:“及 后汉 鲁丕 ,辞气质素,以儒雅中策,独入高第。”又《书记》:“或事本相通,而文意各异;或全任质素,或杂用文綺。” 刘师培 《南北文学不同论》:“惟 李 杜 古赋,词句质素。”(2)有操守;俭朴。南齐书·刘善明传:“质素不好声色,所居茅斋斧木而已。”南史·循吏传·杜慧度:“ 慧度 布衣蔬食,俭约质素。” 宋 蔡绦 铁围山丛谈卷三:“其父子无嗜欲,自奉质素如此。”
(2).素质;固有的品质或性质。 章炳麟 《訄书·订文》《正名杂义》:“炭也,铅也,金刚石也,此三者质素相同,而成形各异。” 李大钊 《什么是新文学》:“一般最流行的文学中,实含有很多缺点。概括讲来,就是浅薄,没有真爱真美的质素。” 鲁迅 《华盖集·忽然想到(十)》:“他也富有实行的质素, 法国 作家所常有的享乐的气息,在他的作品中是丝毫也没有的。” 柳青 《狠透铁》:“他们说老汉精神上有一种先天的质素,使他嗅出异己阶级的味道。”
(3).古代刀名。 明 郎瑛 七修类稿·辩证六·刀剑录缺:“显显名世若 舜 之吴刀, 周 之赤刀, 鲁 之孟劳, 魏文帝 之百辟。刀六名:灵宝、含章、清刚、扬文、质素、龙鳞。”
《漢語大詞典》:自饰(自飾)
文饰或掩盖自己。韩非子·亡徵:“见大利而不趋,闻祸端而不备,浅薄於争守之事,而务以仁义自饰者,可亡也。”三国志·魏志·陈思王植传:“ 文帝 御之以术,矫情自饰,宫人左右,并为之説,故遂定为嗣。” 唐 孟郊 《乙酉岁舍弟扶侍归兴义庄居后独止舍待替人》诗:“丈夫耻自饰,衰鬚从颯白。” 清 戴震 《送巡抚毕公归西安序》:“无知人之责,不贤者不必自饰於其前;不贤者之嫉贤党不贤,亦不必巧进毁誉於其前。”
《國語辭典》:朴质(樸質)  拼音:pú zhí
诚朴率真,不浮华。如:「他家财万贯,但多年来不但生活朴质,而且乐善好施。」
《國語辭典》:璀错(璀錯)  拼音:cuǐ cuò
壮丽而文饰繁杂的样子。汉。王延寿〈鲁灵光殿赋〉:「下岪蔚以璀错,上崎嶬而重注。」
《漢語大詞典》:身文
左传·僖公二十四年:“﹝ 介之推 ﹞对曰:‘言,身之文也,身将隐,焉用文为?’”本谓人身的文饰,后以“身文”借指人际交往中的礼仪和言语修养。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明诗:“酬酢以为宾荣,吐纳而成身文。”旧唐书·崔珙传:“礼乐二事,以为身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