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情藻
犹文采。 刘师培 《与人论文书》:“窃以情藻谊恉,两析斯惕。有实无文,焉资行远?华而弗实,鞶蜕庸殊。”
分類:文采
《國語辭典》:翩翩  拼音:piān piān
1.鸟轻飞的样子。《文选。曹植。赠白马王彪诗》:「归鸟赴乔林,翩翩厉羽翼。」唐。白居易〈燕诗示刘叟〉诗:「梁上有双燕,翩翩雄与雌。」
2.行动轻快的样子。如:「翩翩起舞」。《楚辞。屈原。九歌。湘君》:「石濑兮浅浅,飞龙兮翩翩。」唐。白居易〈新乐府。卖炭翁〉:「两骑翩翩来是谁?黄衣使者白衫儿。」
3.往来的样子。《文选。左思。吴都赋》:「其邻则有任侠之靡,轻訬之客,缔交翩翩,傧从弈弈。」也作「幡幡」。
4.自得自喜的样子。《文选。张华。鹪鹩赋》:「翩翩然,有以自乐也。」
5.形容文采风流的样子。《文选。曹丕。与吴质书》:「元瑜书记翩翩,致足乐也。」
6.形容举止洒脱的样子。《初刻拍案惊奇》卷三四:「在门缝里窥看,只见闻人生逸致翩翩,有出尘之态。」
《漢語大詞典》:郁郁(欝欝)
(1).浓烈貌,旺盛貌。 宋 毛滂 《蓦山溪·杨花》词:“叶依依,烟欝欝,依旧如张绪。” 明 何景明 《后白菊赋》:“曄丹华以欝欝,冒緑林而萋萋。”《封神演义》第六三回:“转日的,乃岭头松欝欝;生云的,乃崖下石磷磷。”
(2).忧闷貌。 宋 苏洵 《答陈公美》诗:“欝欝自不乐,谁为子悲哀。”《水浒传》第一一○回:“ 宋江 自此去了五个弟兄,心中好生欝欝不乐。”
《國語辭典》:无非(無非)  拼音:wú fēi
不过是、不外是。《老残游记》第八回:「却说那日东造到府署禀辞,与玉公见面,无非勉励些『治乱世用重刑』的话头。他姑且敷衍几句,也就罢了。」《文明小史》第二○回:「所说的无非是报纸上常有的话,并没有什么稀罕。」
《漢語大詞典》:虎豹
(1).喻指残暴之人。后汉书·刘陶传:“陛下不悟,而竞令虎豹窟於麑场,豺狼乳於春囿。” 唐 韦应物 《京师叛乱寄诸弟》诗:“覉离守远郡,虎豹满 西京 。” 清 方文 《偕蔡芹溪至宛兼赠令弟玉立》诗:“虎豹当关欲嚙人,季女何能不憔悴?”
(2).比喻勇猛的战士。 唐 罗隐 《春日投钱塘元帅尚父》诗之一:“门外旌旗屯虎豹,壁间章句动风雷。”
(3).比喻富有文采。 宋 黄庭坚 《送谢公定作竟陵主簿》诗:“ 谢公 文章如虎豹,至今斑斑在儿孙。”
(4).形容怪石。 宋 苏轼 《后赤壁赋》:“履巉巖,披蒙茸,踞虎豹,登虬龙。”
《國語辭典》:流离(流離)  拼音:liú lí
1.流亡离散。《汉书。卷四五。蒯伍江息夫传。蒯通》:「今刘、项分争,使人肝脑涂地,流离中野,不可胜数。」汉。李陵〈答苏武书〉:「流离辛苦,几死朔北之野。」
2.光采绚烂的样子。《汉书。卷八七。扬雄传上》:「曳红采之流离兮,飏翠气之冤延。」汉。王延寿 鲁灵光殿赋:「彤彩之饰,徒何为乎?浩浩涆涆,流离烂漫。」
3.眼泪、汗水、血等液体滴流的样子。汉。司马相如〈长门赋〉:「左右悲而垂泪兮,涕流离而从横。」三国魏。嵇康 养生论:「夫服药求汗,或有弗获,而愧情一集,涣然流离。」《三国志。卷三六。蜀书。关张马黄赵传。关羽》:「时羽适请诸将饮食相对,臂血流离,盈于盘器,而羽割炙引酒,言笑自若。」
4.一种青色宝石。明。周婴《卮林。卷六。通焦。离有十六义》:「〈西域传〉曰:『罽宾国出珊瑚、虎魄、流离。孟康曰:『流离,青色如玉。』」也作「璧流离」、「琉璃」。
5.鸟名。枭鸟。《诗经。邶风。旌丘》:「琐兮尾兮,流离之子。」汉。毛亨。传:「流离,鸟也。少好长丑,始而愉乐,终以微弱。」唐。孔颖达。疏:「陆玑云:『流离,枭也。』」《正字通。木部》:「枭,鸟生炎州,母妪子百日,羽翼长,从母索食,食母而飞。关西名流离。」也称为「角鸱」、「猫头鹰」、「鸺鹠」、「鸱鸺」。
《國語辭典》:文采  拼音:wén cǎi
1.绚丽的色泽。《庄子。马蹄》:「五色不乱,孰为文采。」也作「文彩」。
2.文辞、文才。《汉书。卷七三。韦贤传》:「玄成为相七年守正持重,不及父贤,而文采过之。」《南史。卷二六。袁湛传》:「文采遒艳,从横有才辩。」也作「文彩」。
《國語辭典》:风骚(風騷)  拼音:fēng sāo
1.风,指《诗经》中的〈国风〉;骚,指《楚辞》中的〈离骚〉。《宋书。卷六七。列传。谢灵运》:「原其飙流所始,莫不同祖〈风〉、〈骚〉。」后用「风骚」泛指诗文之事。唐。高适 同崔员外綦毋拾遗九日宴京兆府李士曹诗:「晚晴催翰墨,秋兴引风骚。」宋。苏舜钦〈奉酬公素学士见招之作〉诗:「留连日日奉杯宴,殊无閒隙吟风骚。」
2.借指文采、才情。元。郑光祖《倩女离魂》第一折:「他多管是意不平自发扬,心不遂閒缀作,十分的卖风骚,显秀丽,誇才调。」
3.当代的潮流。如:「这部电影在今年的国际影坛上独领风骚,大放异彩。」清。赵翼 论诗诗其二:「李杜诗篇万口传,至今已觉不新鲜。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
4.风流放荡。《醒世恒言。卷三四。一文钱小隙造奇冤》:「那老儿虽然风骚,到底老人家,只好虚应故事,怎能勾满其所欲?」明。梁辰鱼《浣纱记》第二八出:「我为人性格风骚,洞房中最怕寂寥。」亦指风流放荡之人。清。李渔《怜香伴》第二六出:「他出这等风致题目,一定是个老风骚,做首肉麻的诗应付他。」
5.本指女子俏丽,今多指轻佻的样子。《说唐全传》第一三回:「那些风骚妇女明知有此光景,在家坐不过,又喜欢出来布施,也趁此机会识两个青年标致后生,算为一乐。」清。徐珂《清稗类钞。考试类。朝考避翠浪字》:「某年新进士朝考,题为『麦天晨气润』,一进士诗中用『翠浪』二字,阅卷者大骇,谓翠字已不可用,况更加以浪字。倘进呈,必大触圣怒。盖京中俗谚,以浪为妇女风骚之代名词也。」
《國語辭典》:成文  拼音:chéng wén
1.已成的文章。汉。蔡邕 上封事陈政要七事:「其高者颇引经训风喻之言,下则连偶俗语,有类俳优,或窃成文,虚冒名氏。」
2.形成乐章、文章等。《文选。潘岳。笙赋》:「迩不逼而远无携,声成文而节有叙。」《喻世明言。卷三○。明悟禅师赶五戒》:「自幼聪明,举笔成文,琴棋书画,无所不通。」
3.已成规律的条文。《魏书。卷八二。常景传》:「案如经礼,事无成文;即之愚见,谓不应服。」
《國語辭典》:润色(潤色)  拼音:rùn sè
1.修饰文句,以增加文彩。《论语。宪问》:「为命,裨谌草创之。……东里子产润色之。」《红楼梦》第四二回:「将市俗的粗话,撮其要,删其繁,再加润色比方出来。」
2.粉饰点缀。《警世通言。卷三二。杜十娘怒沉百宝箱》:「箱中韫藏百宝,不下万金,将润色郎君之装。」
《漢語大詞典》:无文(無文)
(1).没有文字记述。书·洛诰:“ 周公 曰:‘王肇称 殷 礼,祀于新邑,咸秩无文。’” 孔 传:“言王当始举 殷 家祭祀,以礼典祀于新邑,皆次秩不在礼文者而祀之。”一说,文通“ 紊 ”,不紊乱。 王引之 经义述闻·尚书下:“今案,文当读为紊。紊,乱也。” 唐 蒋防 《连州廖先生碑铭》:“仙书无文,仙语无词;以心传心,天地不知。” 明 贾仲名 《书〈录鬼簿〉后》:“自 宫大用 已下一十八人,皆作其传……餘者皆无文焉。”
(2).指言语、辞章没有文采。左传·襄公二十五年:“言以足志,文以足言,不言谁知其志?言之无文,行而不远。”礼记·礼器:“﹝礼﹞有以素为贵者,至敬无文,父党无容,大圭不琢,大羹不和。”
(3).没有彩藻之饰;没有纹饰。后汉书·郎顗传:“故 孝文皇帝 綈袍革舃,木器无文。”
(4).谓朴实无华。 唐 薛用弱 集异记·蔡少霞:“ 少霞 无文,乃孝廉一叟耳,固知其不妄矣。” 金 元好问 《朝列大夫张公墓表》:“若夫确固而不移,质直而无文;直前径行,唯义所存。”
《漢語大詞典》:雕梁(彫梁)
(1).饰有浮雕、彩绘的梁;装饰华美的梁。 南朝 梁 萧统 《锦带书十二月启·姑洗三月》:“燕语雕梁,状对幽闺之语。” 宋 王安石 《诉衷情·和俞秀老鹤》词:“营巢燕子逞翱翔,微志在雕梁。” 清 纳兰性德 《采桑子》词:“ 谢 家庭院残更立,燕宿雕梁,月度银墙,不辨花丛那辨香。”
(2).借指豪华的建筑物。 唐 杜甫 《奉观严郑公厅事岷山沲江图》诗:“白波吹粉壁,青嶂插雕梁。” 清 杜岕 《过林修朗轩》诗:“雕梁庽耳目,所患唯固陋。”
彫梁:刻绘文采的屋梁。 唐 杨巨源《上刘侍中》:“舞腰凝綺榭,歌响拂彫梁。” 宋 张元干 《风流子·政和间过延平双溪阁落成席上赋》词:“飞观插彫梁。凴虚起,縹緲五云乡。”
《漢語大詞典》:足言
谓用完美的文采夸饰言语。左传·襄公二十五年:“ 仲尼 曰:‘《志》有之:“言以足志,文以足言。”不言,谁知其志?言之无文,行而不远。’” 陆德明 释文:“足,将住反。” 汉 扬雄 《法言·吾子》:“足言足容,德之藻矣。” 李轨 注:“足言,夸毗之辞。”
《國語辭典》:星汉(星漢)  拼音:xīng hàn
天河、银河。汉。曹操〈步出夏门行〉:「星汉灿烂,若出其里。」《文选。曹丕。燕歌行》:「明月皎皎照我床,星汉西流夜未央。」
分類:天河文采
《國語辭典》:风神(風神)  拼音:fēng shén
风采神情。《晋书。卷三五。裴秀传》:「楷风神高迈,容仪俊爽,博涉群书,特精理义。」也作「丰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