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1055,分71页显示  上一页  26  27  28  29  30  32  33  34  35 下一页
分类词汇(续上)
文字癖
文责
遐音
原文
遣意
谭艺
鸾文
流利
灵篆
两司马
白卷
封禅文
发天葩
文统
无字碑
《漢語大詞典》:文字癖
酷爱写文章的癖好。 宋 陈造 《八月晦试院中作》诗:“官居课程地,生有文字癖。”
《漢語大詞典》:文责(文責)
对文章内容及发表后在读者中的影响所应负的责任。如:文责自负。
《漢語大詞典》:遐音
(1).传之久远的音响。指高尚的道德和美好的文章之类。 晋 陆云 《九愍·修身》:“仰勋华之耿辉,咏三辟之遐音。” 唐 吕温 《代宰相祭故齐相公文》:“文章元龟,学覩儒奥,政为吏师,金鏘遐音。”
(2).远方来的音讯。 明 袁达 《暮春约友登鳌峰》诗:“岂而白驹隔陋巷,不见黄耳来遐音。”
《國語辭典》:原文  拼音:yuán wén
1.写作时对徵引或转录他人著述文字的称谓。
2.翻译外文时所根据原著的文字或词句。
《漢語大詞典》:遣意
指写文章、说话时的构思立意。 金凤 《难忘的一课》:“她果然仔细阅读和反覆推敲了文稿的结构、布局、用词和遣意。”
《漢語大詞典》:谭艺(譚藝)
谈论文章。 清 焦循 《快园雅集诗》:“谭艺各心得,问名皆昔闻。” 梁启超 《〈曾刚父诗集〉序》:“每瀹茗谭艺,达夜分为常。”
《漢語大詞典》:鸾文(鸞文)
鸾鸟华美的纹彩。比喻文章纤丽。 南朝 梁元帝 《简文帝法宝联璧序》:“重以凤艷风飞,鸞文飇竪,纤者入无伦,大者含元气。”
《國語辭典》:流利  拼音:liú lì
1.生动活泼而不呆板生硬。《宋书。卷一一。律历志上》:「徵声抑扬流利,从下而上归于中。」《红楼梦》第七八回:「或拟白乐天〈长恨歌〉,或拟咏古词,半叙半咏,流利飘逸,始能尽妙。」
2.流畅灵活。如:「书写流利」、「他的英语非常流利。」
《漢語大詞典》:灵篆(靈篆)
(1).即赤文。喻指绚烂的文章。晋书·文苑传序:“夫文以化成,惟圣之高义,行而不远,前史之格言,是以温 洛 禎图,緑字符其丕业;苑山灵篆,金简成其帝载。”
(2).指道教的符箓、经文。 唐 杜牧 《赠李处士长句四韵》:“玉函怪牒锁灵篆,紫洞香风吹碧桃。” 南唐 李建勋 《题魏坛》诗之一:“旧碑经乱沉荒涧,灵篆因耕出故基。” 明 高启 《端午席上咏美人钗符》:“灵篆贮纱囊,薰风緑鬢旁。” 金檀 辑注引抱朴子:“午日朱书赤灵符著心前,以辟兵疫百病。”
《漢語大詞典》:两司马(兩司馬)
(1).官名。管理二十五个士兵的军士。周礼·夏官·司马上:“二十五人为两,两司马皆中士。”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太平天囯·太平军目》:“两司马管五个伍长,共管二十五人。”
(2). 西汉 的 司马相如 和 司马迁 均以文章著称,后世合称“两司马”。 罗惇曧 《文学源流·总论》:“ 西京 巨子,溯两 司马 。 子长 原出《左》《国》,俊宕其神; 长卿 系出《骚》,丽密其体。”又今有“文章 西汉 两 司马 ”之说。
《國語辭典》:白卷  拼音:bái juàn
没有作答的考卷。如:「你怎么缴了白卷?」
《漢語大詞典》:封禅文(封禪文)
司马相如 言封禅的遗书。史记·司马相如列传:“ 相如 既病免,家居 茂陵 。天子曰:‘ 司马相如 病甚,可往从悉取其书;若不然,后失之矣。’使 所忠 往,而 相如 已死,家无书。问其妻,对曰:‘ 长卿 固未尝有书也。时时著书,人又取去,即空居。 长卿 未死时,为一卷书,曰有使者来求书,奏之。无他书。’其遗札书言封禪事,奏 所忠 。 忠 奏其书,天子异之。” 唐 李白 《宣城哭蒋徵君华》诗:“安得 相如 草,空餘封禪文。” 清 二石生 《十洲春语·选韵》:“ 长卿 躑躅归 茂陵 ,封禪文谁卖残藁。”后用以指歌颂帝王功德的文章。 清 姚鼐 《题子颍所作登日观图》诗:“前生定结名山诺,到死羞为封禪文。”
《漢語大詞典》:发天葩(發天葩)
开放奇花。比喻制作新奇的文章。 明 汪道昆 《洛水悲》:“论君家文艺呵,真箇是人文纪纲。发天葩, 扬 马 还谁让。”
《漢語大詞典》:文统(文統)
(1).文章的系统和格局。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通变:“是以规略文统,宜宏大体。”
(2).文学传统。 清 方宗成 《〈桐城文录〉序》:“标名家以为的,所以正文统也。”
(3).犹文治。 元 袁桷 《寿李承旨四十韵》:“帝运昌文统,师臣秉国钧。”
《漢語大詞典》:无字碑(無字碑)
(1).指 泰山 登封台 下无字的石碑。据传为 秦始皇 所立。 宋 晁补之 《谒岱词即事》诗:“初疑无字碑,莹洁谁敢文。又怪 玉女井 ,鸟絶何由奫?” 明 谢肇浙 《五杂俎·地部二》:“ 秦始皇 泰山 立无字碑,解者纷紜不定。或以为碑函,或以为镇石,或以为欲刻而未成,或以为表望,皆臆説也。”一说为 汉武帝 所立。 清 顾炎武 日知录·泰山立石:“岳顶无字碑,世传为 秦始皇 立。按 秦 碑在 玉女池 上, 李斯 篆书,高不过五尺,而铭文并 二世 詔书咸具,不当又立此大碑也。考之 宋 以前,亦无此説。因取史记反覆读之,知为 汉武帝 所立也。”
(2). 陕西 乾县 唐高宗 李治 、皇后 武则天 合葬 乾陵 陵区有 武则天 无字碑。
(3).指为功业隆重或德行秽败而难以文字状述者所立的没有文字的碑。 明 胡侍 《真珠船·无字碑》:“刘宾客嘉话録云: 东晋 谢太傅 墓碑,但树贞石,初无文字,盖重难製述之意也。此説亦通。” 清 梁绍壬 两般秋雨盦随笔·没字碑:“ 谢太傅 墓碑无字,伟绩丰功不胜记也; 秦太师 墓碑无字,秽德丑行不屑书也。”后亦用以为典,谓丰碑自在人们心中。《天津日报》1977.1.16:“功高百世何胜记,宇内常留无字碑。”
(4).对标格清峻而不为文章或少识文字者的谑称。 唐 冯贽 《记事珠·无字碑》:“ 赵崇 凝重清介,门无杂宾,慕 王濛 、 刘真长 之风也,标格清峻,不为文章,号曰‘无字碑’。” 宋 孙光宪 北梦琐言卷十八:“ 崔协 者,少识文字,时人呼为‘无字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