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
综合
诗话
词话
古籍检索
类书集成
查询
诗词
典故词汇
对仗词汇
词谱
曲谱
诗词地图
登录
韵典
平水韵
词林正韵
中原音韵
中华通韵
校注
律诗校验
词格校验
曲格校验
对联校验
自动笺注
课堂
律绝创作
填词入门
公开课
学习指南
其它
简繁转换
诗社
诗词书店
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
按出处分类
按人物分类
检索结果:
全部
66
词典
1
分类词汇
65
共65,分5页显示
上一页
1
2
3
1
2
3
4
5
5
下一页
分类词汇
(续上)
西班牙文学
明义理,切世用
不戴帽儿的汉子
不裹头巾的婆婆
田园文学
薄面含嗔
白话文学
硬文学
大众文学
独抒性灵
传记文学
启示录
软文学
儿童文学
击碎唾壶
《国语辞典》:
西班牙文学(西班牙文学)
拼音:
xī bān yá wén xué
通常指以卡斯提语写作的文学作品。起源于西元十二世纪中叶的叙事诗〈夏兰之歌〉,至十六、十七世纪多为流浪汉冒险的故事,其中以塞凡提的《唐吉诃德传》为近代小说的雏型,西班牙内战后即无重大突破。
分类:
写作
文学作品
《国语辞典》:
明义理,切世用(明义理,切世用)
拼音:
míng yì lǐ,qiè shì yòng
理学家所强调的文学作品要阐明儒家的义理道德,发挥宣扬儒教的社会作用的文学主张。宋。真德秀〈文章正宗纲目〉:「夫士之于学,所以穷理而致用也。文虽学之一事,要亦不外乎此。故今所辑,以明义理,切世用为主。」
分类:
理学家
强调
文学作品
阐明
儒家
义理
理道
道德
《国语辞典》:
不戴帽儿的汉子(不戴帽儿的汉子)
拼音:
bù dài mào ér de hàn zi
文学作品中指具有男子气概的女子。《醒世姻缘传》第三三回:「好小厮,我起你的皮!你哄你那傻爹罢了,你连我,这不戴帽儿的汉子也哄起来了!」也作「不带头巾男子汉」。
分类:
文学作品
中指
有男
男子气概
女子
《国语辞典》:
不裹头巾的婆婆(不裹头巾的婆婆)
拼音:
bù guǒ tóu jīn de pó po
文学作品中指具有男子气概的女性。《喻世明言。卷三八。任孝子烈性为神》:「老娘不是善良君子,不裹头巾的婆婆!」也作「不带头巾男子汉」。
分类:
文学作品
中指
有男
男子气概
女性
《国语辞典》:
田园文学(田园文学)
拼音:
tián yuán wén xué
描写乡村人物故事或风光景物的文学作品的总称。
分类:
描写
乡村
村人
人物
风光
光景
景物
文学作品
《国语辞典》:
薄面含嗔
拼音:
bó miàn hán chēn
文学作品中形容女子娇羞中面色微怒的样子。《
红楼梦
》第二三回:「微腮带怒,薄面含嗔。」
分类:
文学作品
中形
女子
娇羞
面色
《国语辞典》:
白话文学(白话文学)
拼音:
bái huà wén xué
以白话文体创作的各类文学作品。
分类:
白话
文体
创作
文学作品
《国语辞典》:
硬文学(硬文学)
拼音:
yìng wén xué
1.注重学理的研究或讨论而较枯燥无味的文学作品。如文学理论之类。
2.风格粗犷,能启发斗志的文学。
分类:
风格
注重
学理
粗犷
启发
讨论
斗志
文学
文学作品
《国语辞典》:
大众文学(大众文学)
拼音:
dà zhòng wén xué
为一般大众所欣赏、接受较为通俗的文学作品。
分类:
大众
欣赏
接受
较为
通俗
文学作品
《国语辞典》:
独抒性灵(独抒性灵)
拼音:
dú shū xìng líng
性灵,性情。独抒性灵指文学作品以抒发作者性情为主,不受成法所限,讲究真实、自然,以具有独创性为上。明。袁宏道〈叙小修〉诗:「大都独抒性灵,不拘格套,非从自己胸臆流出,不肯下笔。」
分类:
性灵
性情
文学作品
抒发
发作
作者
《国语辞典》:
传记文学(传记文学)
拼音:
zhuàn jì wén xué
以人物传记为内容的文学作品。
分类:
人物
传记
文学作品
《国语辞典》:
启示录(启示录)
拼音:
qǐ shì lù
圣经《新约》的最后一卷,是其中唯一的启示文学作品。作者采用大量的异象、象徵和寓言,表达上帝给与他的种种启示,劝勉信徒们莫因罗马当局的迫害,而产生信仰危机。
分类:
圣经
最后
一卷
唯一
启示
文学作品
《国语辞典》:
软文学(软文学)
拼音:
ruǎn wén xué
1.小说、随笔等轻松的文学作品,以读者兴趣为重,不作枯燥的学理讨论。
2.颓废、肉感、缺乏使人向上之力的文学。
分类:
颓废
随笔
缺乏
轻松
文学作品
文学
向上
《國語辭典》:
儿童文学(兒童文學)
拼音:
ér tóng wén xué
专为儿童阅读而创作的文学作品。文字浅明,富有趣味,适合儿童的年龄、智力、兴趣。如儿歌、神话、童话等。
分類:
少年
儿童
创作
文学作品
适应
年龄
智力
兴趣
特点
《國語辭典》:
击碎唾壶(擊碎唾壺)
拼音:
jí suì tuò hú
晋代王敦酒后往往歌咏魏武帝诗歌,并以如意敲打唾壶以和节拍,造成唾壶边缘碎缺。典出《晋书。卷九八。王敦传》。后用以比喻对文学作品非常激赏。也作「击缺唾壶」。
分類:
原形
对文
文学作品
赞赏
抒发
不平
平之
粤公网安备44010402003275
粤ICP备17077571号
关于本站
联系我们
客服:+86 136 0901 3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