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国语辞典》:文化变迁(文化变迁)  拼音:wén huà biàn qiān
某一文化中任何内容或结构的改变。文化变迁常与政治、经济、科技、生态环境等社会过程相关。
《国语辞典》:文化交流  拼音:wén huà jiāo liú
国际间各种有关文化活动的互动与传播,增进彼此的了解。
《国语辞典》:文化模式  拼音:wén huà mó shì
1.文化人类学的分析词汇,意指一国家、民族、部落或地方的成员所共享的一组文化符号、价值取向与社会规则。
2.尤指美国文化人类学家露丝。潘乃德(Ruth Benedict,西元1887~1948)的著作《文化模式》(Patterns of Culture),该书认为各文化发展均有其特徵,并与其他文化有别;此一论点成为民族性与文化模式研究的重要参考。
《国语辞典》:长滨文化(长滨文化)  拼音:cháng bīn wén huà
台湾东海岸所发现的古文化遗址之一。属旧石器时代晚期,主要遗址有台东县长滨乡八仙洞、屏东县恒春镇鹅銮鼻。距今约五千年至一万五千年。遗物以打制石器为主,另有少许骨器。
《国语辞典》:种族偏见(种族偏见)  拼音:zhǒng zú piān jiàn
针对其他肤色、文化的人种所抱持的不友善态度或刻板印象。
《国语辞典》:殖民政策  拼音:zhí mín zhèng cè
殖民国家统治或经营殖民地所采取的政治、军事、经济、文化等的政策。
《国语辞典》:异国情调(异国情调)  拼音:yì guó qíng diào
不同于本国文化或风土人情的特殊外国情趣。如西洋文艺而以东方故事为题材的,可称为富有异国情调。
《国语辞典》:本土化  拼音:běn tǔ huà
社会发展的趋势逐渐朝向与本地固有的文化型态相结合。如:「在一片本土化声中,歌仔戏的艺术成就又逐渐被人重视了。」
《国语辞典》:次文化  拼音:cì wén huà
1.社会中,各团体的价值、规范及信念而与主流文化有所差异者。
2.对社会主流文化提出异议的文化与符号表达,常为主流社会企图压抑与排除,但也常成为影响社会变迁的动力,并形塑未来的主流文化。如对古典菁英文化提出挑战的青少年次文化、流行与大众文化等。也称为「副文化」、「亚文化」。
《国语辞典》:核心区(核心区)  拼音:hé xīn qū
一特定空间范围内最重要的区域,通常是政治、经济、文化的重心。
《国语辞典》:大传统(大传统)  拼音:dà chuán tǒng
1.一个民族在各时代、各地区,大致相同的文化、思想,主要表现在宗教信仰、风俗民情、文学艺术等方面,称为「大传统」。
2.特指由国家与城镇市民掌握的书写文化传统,由美国人类学家雷德菲尔德(Robert Redfield)所提出;与乡村中藉由口传方式流传的大众文化「小传统」相对。
《国语辞典》:防禦战(防禦战)  拼音:fáng yù zhàn
1.抗禦敌人的战争。
2.在政治、文化上捍卫正确理论,防禦反对者的破坏,称为「防禦战」。
《漢語大詞典》:遵义市
在贵州省北部、川黔铁路线上。为中国历史文化名城。1950年设市。人口43.88万(1995年)。为贵州省北部重镇、第二大工业城市。名胜古迹有桃溪寺、湘山寺、遵义会议会址等。
《国语辞典》:辣妹  拼音:là mèi
穿著打扮非常新潮的年轻女性,源自日本的流行文化。
《国语辞典》:卑南文化  拼音:bēi nán wén huà
台湾东海岸所发现的古文化遗址之一。约存于二千多年前,分布范围包括南岸山脉和中央山脉纵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