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国语辞典》:普同文化  拼音:pǔ tóng wén huà
异文化间所具有的某些相似的文化内容。文化因需要而生,因人在生物上同属一种,故有此种现象。
《国语辞典》:弥生文化(弥生文化)  拼音:mí shēng wén huà
日本绳文时代与古坟时代之间的古文化。约当西元前二世纪到三世纪的五百年之间,从九州开始发展。属于初期农耕文化,生产工具有石刀、木锹、铜镞、铁镞。由于发现汉代铜镜和王莽时代的货泉,證明与中国古代文化有密切关系。
分类:日本文化
《国语辞典》:民俗曲艺(民俗曲艺)  拼音:mín sú qǔ yì
于民间产生,属于民族基层文化的音乐。参见「民俗音乐」条。
《国语辞典》:民俗音乐(民俗音乐)  拼音:mín sú yīn yuè
于民间产生,属于民族基层文化的音乐。通常多属口耳相传而流传下来的音乐,并非专业性的音乐或特定的个人所创作的。也作「民俗曲艺」。
《国语辞典》:史宾格勒(史宾格勒)  拼音:shǐ bīn gé lè
Oswald Spengler
人名。(西元1880~1936)德国文化哲学家,哈勒(Halle)大学哲学博士。德国学术界是一位特立独行的学者,所著《西方的没落》为震撼世界的钜著。也译作「斯宾格勒」。
《国语辞典》:社会建设(社会建设)  拼音:shè huì jiàn shè
泛指不属于政治、经济、教育、文化、国防而与人民生活福利有关的社会性建设。
《国语辞典》:社会调查(社会调查)  拼音:shè huì diào chá
对某一地区居民的生活方式、人群关系、政治态度、文化价值、家户收支、迁徙等社会状况,系统性地蒐集资料,以供特定研究目的或综观整体社会发展之用。
《国语辞典》:社会调适(社会调适)  拼音:shè huì tiáo shì
人与人、团体与团体,或文化与文化之间,彼此相合,维持谐和的关系。
分类:团体文化
《国语辞典》:社会发展(社会发展)  拼音:shè huì fā zhǎn
一个社会在经济、文化、教育、公民权、福利服务等方面呈正向变化的过程。
《国语辞典》:斯文委地  拼音:sī wén wěi dì
文人不顾操守,自甘堕落。亦指文化遭废弃。宋。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前集。卷六。杜少陵一》:「由杜子美以来,四百馀年,斯文委地。」也作「斯文扫地」。
《国语辞典》:麒麟文化  拼音:qí lín wén huà
为台湾东海岸地区的新石器时代文化。约分布于花莲、台东一带。学者推测此文化距今约四千年左右,特色为成排成群出现的巨型岩棺、石壁等,为太平洋巨石文化的一部分,约与台东卑南文化同时存在。此文化因在台东县成功镇附近名为「麒麟」的地方发现,故称为「麒麟文化」。
《国语辞典》:人文荟萃(人文荟萃)  拼音:rén wén huì cuì
人类文化集中于一处。比喻杰出人物会聚。如:「本县自古以来文风鼎盛,是个人文荟萃的好地方。」
《国语辞典》:红山文化(红山文化)  拼音:hóng shān wén huà
中国北方地区新石器时代的原始文化。因在内蒙古赤峰市郊区红山后发现,故称为「红山文化」。分布范围辽阔,东起辽河流域,西至燕山南北的广大地区。主要特徵是红地黑彩陶器和压印的字纹陶器,并有多种石制农具和细石器工具。
《国语辞典》:河套文化  拼音:hé tào wén huà
中国旧石器晚期的文化,分布于华北河套地区。其石片器与欧洲的勒伐式及莫斯提式相似。
《国语辞典》:黑暗时代(黑暗时代)  拼音:hēi àn shí dài
1.泛指战祸频仍、社会紊乱动荡、文化低落的时期。
2.特指欧洲黑暗时代,尤指罗马帝国灭亡到文艺复兴初期的这段历史,约当五世纪至十一世纪,传统认为,此时期的特色是罗马帝国瓦解、北方民族入侵、欧洲新国纷立、战乱不断、经济萧条、文化衰微等等文明黯淡的状态,因而习以「黑暗时代」(Dark Ages)称之。当代史学界认为这个名词过于混淆、负面和武断,因为这段时期仍有许多文学、艺术、科学、思想上的重要作品,称之为「黑暗」并不公允,如今已多为「中世纪前期」之类的中性称法所取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