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865,分58页显示  上一页  25  26  27  28  29  31  32  33  34 下一页
词典(续上)
教谏
教派
教书匠
教员
教卒
教区
中等教育
诱教不倦
原始宗教
悦教
中国教育会
因材施教
义务教育
智教
有教无类
《漢語大詞典》:教谏(教諫)
教导与规劝。《孔子家语·郊问》:“卜之日,王亲立于泽宫以听誓命,受教諫之义也。” 宋 叶适 《黄君墓志铭》:“遇后生有教諫,亦讽道宛转,不令失色词。”
分類:教导规劝
《國語辭典》:教派  拼音:jiào pài
宗教的派别。如:「各教派虽然教义有所不同,但劝人向善的目标却是相同的。」
《國語辭典》:教书匠(教書匠)  拼音:jiāo shū jiàng
本指私塾中以教人读书为职业的人,旧时多由落第秀才充任。后用以讥讽见识不广、不知活用教学方法的教师。
《國語辭典》:教员(教員)  拼音:jiào yuán
教师、担任教学工作的人员。
《漢語大詞典》:教卒
受过训练的士兵。管子·七法:“以教卒、练士击敺众白徒,故十战十胜,百战百胜。”吕氏春秋·简选:“驱市人而战之,可以胜人之厚禄教卒。”
《漢語大詞典》:教区(教區)
天主教内由主教管辖的教务行政区。基督教(新教)有些教会也用来作为教务行政区的名称。
《國語辭典》:中等教育  拼音:zhōng děng jiào yù
广义而言,指所有介于初等与高等之间的教育,包括过去的初级中学、师范学校,现在的高级中学和各类职业学校等。狭义则专指在小学教育基础上,实施普通文化陶冶,奠定研究高深学术基础的教育。
《分类字锦》:诱教不倦(诱教不倦)
曾巩金华县君曾氏墓志铭以勤俭积日大其家以诱教不倦成其子又可谓尽母道也
分类:
《漢語大詞典》:原始宗教
指原始时代的朴素宗教。存在于尚不具有成文历史的原始社会中。 郭沫若 《中国史稿》第一编第一章第二节:“原始宗教是现实生活在人们意识中的虚幻的歪曲的反映,是他们还无法有效地制服自然界的时候在精神世界中的幻觉。”
《骈字类编》:悦教(悦教)
干宝晋纪总论乐其生而哀其死悦其教而安其俗
《漢語大詞典》:中国教育会
清末资产阶级文化教育团体。1902年,蔡元培等成立于上海,蔡任会长。以“改良教育,以为恢复国权之基础”为宗旨。设爱国学社收容退学青年,又设立爱国女校,并办有《中国白话报》,宣传革命。1907年停止活动。
《國語辭典》:因材施教  拼音:yīn cái shī jiào
依据受教者不同的资材,而给予不同的教导。如:「因材施教的原则,可以让资质不同的学生适性发展。」
《國語辭典》:义务教育(義務教育)  拼音:yì wù jiào yù
国民应受之教育。凡年满规定入学年龄的儿童,国家可强迫使其入学,其入学年龄及受教年限各国不同。台湾现制规定九年,即国民小学六年、国民中学三年。也称为「强迫教育」。
《漢語大詞典》:智教
犹智育。 康有为 《大同书》辛部第十三章:“若其公理乎,则德教、智教、体教之外,以实用教为最重,故大学科专行之。”
分類:智育十三
《國語辭典》:有教无类(有教無類)  拼音:yǒu jiào wú lèi
语出《论语。卫灵公》:「子曰:『有教无类。』」指施教的对象,没有贵贱贫富的分别。《隋书。卷四二。李德林传》:「有教无类,童子羞于霸功,见德思齐,狂夫成于圣业。」《儿女英雄传》第三六回:「安老爷是有教无类的,竟薰陶得他另变了个气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