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1023,分69页显示  上一页  2  3  4  5  6  8  9  10  11 下一页
词典(续上)
官政
赋政
阙政
家政
政柄
政经
秉政
马政
乱政
政涂
宣政
苛政
发政
害政
莅政
《漢語大詞典》:官政
国家的政事。礼记·曲礼上:“五十曰艾,服官政。” 陈澔 集说引 吕大临 曰:“古者四十始命之仕,五十始命之服官政。仕者为士以事人,治官府之小事也;服官政者为大夫以长人,与闻邦国之大事者也。” 宋 苏轼 《汤村开运盐河雨中督役》诗:“薨薨晓鼓动,万指 罗沟坑 。天雨助官政,泫然淋衣缨。” 清 朱仕琇 《朱梅崖乐闲图序》:“先生年五十一,正古人服官政之年。”
《漢語大詞典》:赋政(賦政)
(1).颁布政令。赋,通“ 敷 ”。《诗·大雅·烝民》:“赋政于外,四方爰发。” 郑玄 笺:“以布政於畿外,天下诸侯於是莫不发应。”后汉书·李固传:“尚书出纳王命,赋政四海,权尊埶重,责之所归。”
(2).分配或处理政务。 汉 张衡 《东京赋》:“赋政任役,常畏人力之尽也。” 宋 朱熹 《与留丞相札子》:“不幸心劳事拙,赋政不平。”
《漢語大詞典》:阙政(闕政)
有缺陷或弊病的政治措施。汉书·严助传:“朝有闕政,遗王之忧。” 颜师古 注:“言朝政有闕,乃使王有忧也。” 唐 司空图 《唐宣州王公行状》:“中外之议,谓公不司文柄,为朝廷闕政。” 宋 苏轼 《御试制科策》:“农末之相倾,而平糴之法不立;贫富之相役,而占田之数无限,天下之闕政,则莫大乎此。”
《國語辭典》:家政  拼音:jiā zhèng
家庭事务的管理工作。《儒林外史》第一三回:「鲁小姐上侍孀姑,下理家政,井井有条,亲戚无不称羡。」
《國語辭典》:政柄  拼音:zhèng bǐng
政权。《左传。昭公七年》:「蕞尔国,而三世执其政柄,其用物也弘矣!其取精也多矣!」
分類:政柄政权
《國語辭典》:政经(政經)  拼音:zhèng jīng
政治与经济。如:「政府为稳定政经发展,已经邀请多位专家学者拟定工作计画。」
《漢語大詞典》:秉政
执政,掌握政权。史记·太史公自序:“ 春秋 之后,陪臣秉政。”汉书·外戚传下·定陶丁姬:“ 哀帝 崩, 王莽 秉政。”新唐书·张延赏传:“帝还,詔入秉政。”《痛史》第七回:“误用匪人秉政,所以汲引之人都是此狗彘之辈。” 鲁迅 《坟·从胡须说到牙齿》:“但也因秉政者的变换,仪式上,尤其是行礼之状有些不同。”
《漢語大詞典》:马政(馬政)
亦作“ 马正 ”。 指我国历代政府对官用马匹的牧养、训练、使用和采购等的管理制度。礼记·月令:“﹝季秋之月﹞天子乃教於田猎,以习五戎,班马政。” 孔颖达 疏:“班马政者,谓班布乘马之政令。”吕氏春秋·仲夏:“游牝别其羣,则縶腾驹,班马正。”《淮南子·时则训》引此文作“马政”。 宋 李纲 《建炎进退志总叙下之上》:“朝廷讨论监牧之制,修復马政。”明史·太祖纪三:“丁卯,置行太僕寺於 山西 、 北平 、 陕西 、 甘肃 、 辽东 ,掌马政。” 清 曹寅 《南辕杂诗·荒庄》:“船纲发卒屯田废,冏牧徵金马政荒。”
《漢語大詞典》:乱政(亂政)
(1).败坏政治。国语·晋语三:“失刑乱政,不威。” 韦昭 注:“有罪不杀为失刑,失刑则政乱,政乱则威不行。”新五代史·南唐世家·李景:“御史中丞 江文蔚 劾奏宰相 冯延巳 、諫议大夫 魏岑 乱政。” 清 梅曾亮 《书〈后汉书〉后》:“权出於民,而左道乱政之祸烈。”
(2).腐败的政治。暴政。韩非子·难三:“法败而政乱,以乱政治败民,未见其可也。”
(3).治理政事。书·盘庚中:“兹予有乱政同位,具乃贝玉。” 孔 传:“乱,治也。此我有治政之臣,同位於父祖,不念尽忠,但念贝玉而已,言其贪。”
《漢語大詞典》:政涂(政塗)
(1).治道。梁书·武帝纪上:“思弘政涂,莫知津济。”旧唐书·李峤传:“察吏人善恶,观风俗得失,斯政涂之纲纪,礼法之準绳。”
(2).仕途。 宋 叶适 《代薛瑞明上遗表》:“书殿陞华,政涂窃宠。”
分類:仕途治道
《漢語大詞典》:宣政
(1).宣扬政教。 宋 范仲淹 《上执政书》:“若此后,诸处县令特有课最可旌尚者,宜就迁一官,更留三载,庶其宣政者,可以成俗;其侥倖者,自从朝典。如此行之,三五年中,天下县政可澄清矣。”
(2). 唐 长安 宫殿名。在 大明宫 内,凡隆重仪式,多于此举行。 唐 韩愈 《论佛骨表》:“假如其身至今尚在,奉其国命来朝京师,陛下容而接之,不过 宣政 一见,礼宾一设,赐衣一袭。”
(3). 宋徽宗 年号 政和 、 宣和 的并称。亦借指 宋徽宗 。 宋 王庭圭 《题宣和御画》诗:“ 长安 老人眼曾见, 万岁山 头翠华转。恨臣不及 宣 政 初,痛哭天涯观画图。” 金 元好问 《学东坡移居》诗之三:“亦有曇首帖,不辨作雁行。云景睿思物, 宣 政 旧所藏。”
《國語辭典》:苛政  拼音:kē zhèng
苛刻残酷的政治。《汉书。卷八。宣帝纪》:「诗不云乎?『民不失德,乾糇以愆。』勿行苛政。」《晋书。卷三。武帝纪》:「除其苛政,示之简易。」
《漢語大詞典》:发政(發政)
发布政令;施行政治措施。墨子·尚同上:“天子发政於天下之百姓,言曰:‘闻善而不善皆以告其上。’”汉书·韩安国传:“是以古之人君谋事必就祖,发政占古语,重作事也。” 宋 洪迈 容斋续笔·周礼非周公书:“歷代以来,唯 宇文周 依六典以建官,至於治民发政,亦未尝循故辙。”《宋史·乐志九》:“制礼作乐,发政施仁。”
《漢語大詞典》:害政
有害于国家的治理。 汉 焦赣 《易林·家人之节》:“害政养贼,背主入愆,跋行不安,国危为患。”梁书·武帝纪下:“伤时害政,为蠹已甚。” 宋 欧阳修 《上杜中丞论举官书》:“ 介 ,一贱士也,用不用当否未足害政,然可惜者,中丞之举动也。”
《漢語大詞典》:莅政(涖政)
掌管政事。韩非子·喻老:“ 楚庄王 莅政三年,无令发,无政为也。” 三国 魏 曹植 《帝舜赞》:“ 顓頊 之族,重瞳神圣;克协顽瞽,应 唐 莅政。”
涖政:临朝治理政事。诗·大雅·公刘序:“ 成王 将涖政,戒以民事,美 公刘 之厚於民,而献是诗也。” 三国 魏 曹髦 《以司马师为相国进号大都督诏》:“ 齐王 涖政,不迪率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