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本朝  拼音:běn cháo
君主时代称自己所处的朝代为「本朝」。《文选。潘勖。册魏公九锡文》:「昔者董卓初兴国难,群后失位,以谋王室。君则摄进,首启戎行,此君之忠于本朝也。」
《漢語大詞典》:马政(馬政)
亦作“ 马正 ”。 指我国历代政府对官用马匹的牧养、训练、使用和采购等的管理制度。礼记·月令:“﹝季秋之月﹞天子乃教於田猎,以习五戎,班马政。” 孔颖达 疏:“班马政者,谓班布乘马之政令。”吕氏春秋·仲夏:“游牝别其羣,则縶腾驹,班马正。”《淮南子·时则训》引此文作“马政”。 宋 李纲 《建炎进退志总叙下之上》:“朝廷讨论监牧之制,修復马政。”明史·太祖纪三:“丁卯,置行太僕寺於 山西 、 北平 、 陕西 、 甘肃 、 辽东 ,掌马政。” 清 曹寅 《南辕杂诗·荒庄》:“船纲发卒屯田废,冏牧徵金马政荒。”
《國語辭典》:白笔(白筆)  拼音:bái bǐ
古代官员随身携带的笔,以备书写笏板。《晋书。卷二五。舆服志》:「笏者,有事,则书之,故常簪笔。今之白笔是其遗象。……尚书令、仆射、尚书手版头复有白笔,以紫皮裹之,名曰:『笏』。」
《國語辭典》:铜印(銅印)  拼音:tóng yìn
铜铸的印章。汉以后官员所用,清代官印,三品以下用铜制,二品以上用银铸。唐。李颀〈送崔婴赴汉阳〉诗:「才年三十佩铜印,知尔弦歌汉水清。」《宋史。卷一五四。舆服志六》:「两汉以后,人臣有金印、银印、铜印。唐制,诸司皆用铜印,宋因之。」
《漢語大詞典》:鞶囊
(1).革制的囊。古人用以盛手巾细物。三国志·魏志·武帝纪“王崩于 洛阳 ” 裴松之 注引 三国 吴 无名氏《曹瞒传》:“被服轻綃,身自佩小鞶囊,以盛手巾细物。” 宋 司马光 涑水记闻卷八:“﹝ 李文定公 ﹞在 陕 西,籍诸州兵数为小册,尝置鞶囊中以自随。”
(2).革制的囊。古代职官用以盛印绶。 北魏 后,以其不同绣饰表示官阶。 汉 班固 《与窦宪笺》:“ 固 于 张掖县 受赐所服物虎头绣鞶囊一双。”宋书·礼志五:“鞶,古制也。 汉 代著鞶囊者,侧在腰间。或谓之傍囊,或谓之綬囊,然则以此囊盛綬也。”隋书·礼仪志六:“鞶囊,二品已上金缕,三品金银缕,四品银缕,五品、六品綵缕,七、八、九品綵缕,兽爪鞶。官无印綬者,并不合佩鞶囊及爪。” 明 何景明 《三清山人歌》:“山人佩剑冠远游,腰间鞶囊垂虎头。”
《漢語大詞典》:珊瑚珠
珊瑚制成的珠。古代天子、百官用作冠饰, 清 代也用作朝珠。晋书·舆服志:“ 后汉 以来,天子之冕,前后旒用真白玉珠。 魏明帝 好妇人之饰,改以珊瑚珠。”
《漢語大詞典》:职币(職幣)
古官名。掌官用余财。周礼·天官·职币:“职币掌式灋以敛官府都鄙与凡用邦财者之币,振掌事者之餘财,皆辨其物而奠其録。” 元 吴莱 《题毗陵承氏家藏古钱》诗:“ 歷山 铸金史靡纪,泉府、职币开其前。”
《國語辭典》:卫队(衛隊)  拼音:wèi duì
职司护卫的部队。
《漢語大詞典》:余印(餘印)
古代州官用于封缄信函、畜产烙印等专项事务的戳记。因非正式官印,故称。《唐律疏议·贼盗·盗官文书印》:“诸盗官文书印者,徒二年。餘印,杖一百。” 长孙无忌 疏议:“餘印谓给诸州封函及畜产之印,在令式,印应官给,但非官文书之印。”
《國語辭典》:勾批  拼音:gōu pī
拘捕状。《金瓶梅》第六二回:「潘道士观看,却是地府勾批,上面有三颗印信。」
《漢語大詞典》:鹾茵(鹺茵)
盐商、盐官用的华美席垫。借指家世富贵而不学无术的人。 清 王韬 《代上广州府冯太守书》:“当时所有承充矿务者,类多紈袴鹺茵,不识矿苗之衰旺。”
《漢語大詞典》:狮带(獅帶)
古代高级武官用的狮蛮腰带。 明 屠隆 《綵毫记·为国荐贤》:“未赐铁券的王侯,儘着蟒衣狮带。”参见“ 狮蛮 ”。
《國語辭典》:狮蛮(獅蠻)  拼音:shī mán
1.宋朝重阳节时,于蒸糕上放置由粉制成的饰物。宋。孟元老《东京孟华录。卷八。重阳》:「又以粉作狮子蛮王之状,置于糕上,谓之狮蛮。」宋。吴自牧《梦粱录。卷五。九月》:「蜜煎局以五色米粉塑成狮蛮,以小䌽旗簇之,下以熟栗子肉杵为细末,入麝香蜜和之,捏为饼糕小段,色或如五色弹儿,皆入韵果糖霜,名之狮蛮栗糕。」
2.古代武官用的腰带,常饰有狮子、蛮王等图案。元。纪君祥《赵氏孤儿》第三折:「按狮蛮拽札起锦征袍,把龙泉扯离出沙鱼鞘。」《三国演义》第三回:「系狮蛮宝带,纵马挺戟,随丁建阳出到阵前。」
3.节庆时人扮作狮子、蛮王的模样尽情跳舞。后泛指各种歌舞。《醒世恒言。卷二五。独孤生归途闹梦》:「狮蛮社火,鼓乐笙箫,通宵达旦。」
《漢語大詞典》:狮蛮宝带(獅蠻寶帶)
古代高级武官用的腰带。《三国演义》第三回:“只见 吕布 ……繫狮蛮宝带,纵马挺戟,随 丁建阳 出到阵前。”参见“ 狮蛮 ”。
《國語辭典》:狮蛮(獅蠻)  拼音:shī mán
1.宋朝重阳节时,于蒸糕上放置由粉制成的饰物。宋。孟元老《东京孟华录。卷八。重阳》:「又以粉作狮子蛮王之状,置于糕上,谓之狮蛮。」宋。吴自牧《梦粱录。卷五。九月》:「蜜煎局以五色米粉塑成狮蛮,以小䌽旗簇之,下以熟栗子肉杵为细末,入麝香蜜和之,捏为饼糕小段,色或如五色弹儿,皆入韵果糖霜,名之狮蛮栗糕。」
2.古代武官用的腰带,常饰有狮子、蛮王等图案。元。纪君祥《赵氏孤儿》第三折:「按狮蛮拽札起锦征袍,把龙泉扯离出沙鱼鞘。」《三国演义》第三回:「系狮蛮宝带,纵马挺戟,随丁建阳出到阵前。」
3.节庆时人扮作狮子、蛮王的模样尽情跳舞。后泛指各种歌舞。《醒世恒言。卷二五。独孤生归途闹梦》:「狮蛮社火,鼓乐笙箫,通宵达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