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521,分35页显示  上一页  4  5  6  7  8  10  11  12  13 下一页
分类词汇(续上)
公过
债帅
新论
谈话
理安
昏庸
衰退
法科
谍报
至政
理定
时治
昭世
尧禅
平政
《漢語大詞典》:公过(公過)
犹言政治罪犯。管子·山权数:“ 晋 有臣不忠於其君,虑杀其主,谓之公过。” 马非百 新诠:“ 闻一多 云:‘过’当为‘猧’,猧即猾也。公猾犹公贼也。 郭沫若 云:‘公过’,犹今言政治犯也。”
《漢語大詞典》:债帅(債帥)
唐 大历 以后,政治腐败,凡命一帅,必广输重赂。禁军将校欲为帅者,若家财不足,则向富户借贷;升官之后,再大肆搜刮民脂民膏偿还。因被称为债帅。及 韦处厚 、 裴度 为相,此风稍敛。旧唐书·高瑀传:“及 瑀 之拜,以内外公议,搢绅相庆曰:‘ 韦公 作相,债帅鲜矣!’”后遂用以称借行重贿而取将帅之高位者。明史·邹维璉传:“ 维璉 素清严,请寄皆絶。因极论债帅之弊,讥切中官、大臣。” 清 蒋士铨 《桂林霜·完忠》:“笑前朝置相如碁,债帅连营,名将舆尸。”
《国语辞典》:新论(新论)  拼音:xīn lùn
书名。汉桓谭撰,二十九篇,主在言当世政治。早亡佚。今桓子新论是根据清朝严可均全后汉文的辑本辑成的。
《國語辭典》:谈话(談話)  拼音:tán huà
说话。晋。陶渊明〈乞食〉诗:「谈话终日夕,觞至辄倾杯。」
《漢語大詞典》:理安
谓政治修明安定。 唐 白居易 《序〈洛诗〉》:“又有已知理安之世少,离乱之时多,亦明矣。”通典·职官十三:“夫君尊则理安,臣强则乱危。”
《國語辭典》:昏庸  拼音:hūn yōng
昏昧平庸。宋。苏轼〈思子台赋〉:「彼昏庸者固不足告也,吾将以为明王之龟策。」《儒林外史》第二四回:「这日叫幕客叙了揭帖稿,取来灯下自己细看:『为特参昏庸不职之县令以肃官方事』。」
《國語辭典》:衰退  拼音:shuāi tuì
1.逐渐衰弱。如:「婆婆年纪大了,视力也衰退了。」
2.在经济学中,是指一个经济活动普遍放缓、商业萎缩的现象。此现象反应在总体经济指标上,如GDP、就业、投资支出、产能利用率、家庭收入、企业利润和通胀下降,而破产、失业率上升等。
《國語辭典》:法科  拼音:fǎ kē
1.大学分科之一。泛称法学院所属科系。如政治、法律、经济等系。
2.法律。《后汉书。卷四六。郭陈列传。郭躬》:「躬奏谳法科,多所生全。」
《國語辭典》:谍报(諜報)  拼音:dié bào
运用间谍蒐集各种情报,以秘密方法报告其政府当局或其雇主,作为研究、判断或行动的参考。《宋史。卷四三。理宗本纪三》:「淮安主簿周子镕,久俘于北,数遣蜡书谍报边事。」
《漢語大詞典》:至政
(1).极清明的政治。尸子·神明:“是故不言而信,不怒而威,不施而仁,有诸心而彼正,谓之至政。”
(2).极力施行政治教化。《孔子家语·刑政》:“至刑无所用政, 桀 紂 之世是也;至政无所用刑, 成 康 之世是也。”
《漢語大詞典》:理定
谓政治安定。 唐 郑絪 《享太庙乐章》:“於穆时文,受天明命。允恭玄默,化成理定。” 唐 白居易 《七德舞》诗:“功成理定何神速?速在推心置人腹。”
《漢語大詞典》:时治(時治)
犹时政。当时的政治。 宋 田况 儒林公议卷上:“﹝ 范仲淹 ﹞谓朝政因循日久,庶事隳敝,志欲剗旧谋新,振兴时治。”
《漢語大詞典》:昭世
(1).政治清明的时代。 南朝 宋 鲍照 《拟青青陵上柏》诗:“浮生旅昭世,空事叹华年。” 唐 王维 《送綦毋校书弃官还江东》诗:“无庸客昭世,衰鬢日如蓬。”
(2).显扬于世。 明 吴承恩 《开府介川毛公德政颂》:“搢绅士林,咸以公清节昭世,海内少双。”
《漢語大詞典》:尧禅(堯禪)
相传 帝尧 年老,让位于 舜 。后以“尧禪”指称盛世政治清明,明君相继。 南朝 陈 徐陵 《让右仆射初表》:“昔 李广 遗恨,不值 汉 初; 宁戚 自悲,不逢 尧 禪。” 清 顾炎武 《述古》诗:“空有济世心,生不逢 尧 禪。”
《漢語大詞典》:平政
谓修明政治。荀子·王制:“故君人者,欲安,则莫若平政爱民矣。”《后汉书·梁统传》:“大狱一起,无辜者众,死囚久繫,纤微成大,非所以顺迎和气,平政成化也。” 清 王夫之 读四书大全说·孟子·离娄下篇二:“‘行辟人’,亦是平政之事。”
平征,均平其税。周礼·地官·小司徒:“乃分地域,而辨其守,施其职,而平其政。” 郑玄 注:“政,税也。政当作征。”周礼·地官·遂人:“以土均平政。” 郑玄 注:“政读为征。土均,掌均平其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