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抪摆(抪擺)
摆布。 元 秦简夫《赵礼让肥》第三折:“怎当他一迷里胡为,百般家抪摆。”
分類:摆布
《國語辭典》:布划(佈劃)  拼音:bù huà
安排、策划。元。李好古《张生煮海》第二折:「任熬煎、任布划,可从心,可称怀。」也作「摆划」。
分類:摆布摆弄
《國語辭典》:掇弄  拼音:duó nòng
1.捉弄。《红楼梦》第一一一回:「老爷是不管事的人,以后便乱世为王起来了。我们这些人不是要叫他们掇弄了么。」
2.修理拾掇。
《漢語大詞典》:耍玩
(1).摆弄。 欧阳山 《高干大》第十九章:“ 高生亮 把羊腿巴子从怀里掏出来,可是他不吸烟,只是把那根羊腿巴子拿在手里耍玩着。”
(2).摆布。 浩然 《机灵鬼》:“这一些软磨硬泡的手段,真把我不常出门的书呆子给耍玩得哭笑不得,束手无策。”
分類:摆布摆弄
《漢語大詞典》:揉制
谓摆布。 清 梅曾亮 《上方尚书书》:“其符檄下所属吏,递相役使。书吏一纸,揉制若子孙。”
分類:揉制摆布
《國語辭典》:木偶  拼音:mù ǒu
1.用木头雕的人像。《西游记》第三九回:「真个是校尉阶前如木偶,将军殿上似泥人。」《文明小史》第五二回:「饶鸿生到了这个地步,就和木偶一般。」也作「木禺」。
2.比喻不灵活或不会做事的人。
《國語辭典》:木偶人  拼音:mù ǒu rén
1.用木头雕刻成的人偶。《隋书。卷五八。列传。柳䛒》:「于是命匠刻木偶人施机关,能坐起拜伏。」《旧唐书。卷一三一。列传。李勉》:「部人有父病,以蛊道为木偶人,署勉名位,瘗于其陇。」
2.比喻呆立没有任何动作的人。如:「一听到好友猝死的讯息,他就成了木偶人,动也不动。」
《國語辭典》:前却(前卻)  拼音:qián què
进退。《吴子。治兵》:「前却有节,左右应麾。」《三国志。卷四七。吴书。吴主权传》「权大怒,欲自征渊」句下裴松之注引《江表传》:「权怒曰:『朕年六十,世事难易,靡所不尝,近为鼠子所前却,令人气涌如山。』」
《漢語大詞典》:蚁旋磨(蟻旋磨)
晋书·天文志上:“天旁转如推磨而左行,日月右行,随天左转,故日月实东行,而天牵之以西没。譬之於蚁行磨石之上,磨左旋而蚁右去,磨疾而蚁迟,故不得不随磨以左迴焉。”后以“蚁旋磨”比喻芸芸众生皆由命运摆布。 宋 黄庭坚 《僧景宣相访寄法王航禅师》诗:“一丝不掛鱼脱渊,万古同归蚁旋磨。” 宋 惠洪 冷斋夜话卷七:“贪夫蚁旋磨,冷官鱼上竹。”
《漢語大詞典》:桃梗
(1).用桃木刻制的木偶。旧俗置以辟邪。战国策·齐策三:“今者臣来,过於 淄 上,有土偶人与桃梗相与语。”后汉书·礼仪志中:“先腊一日,大儺,谓之逐疫……百官官府各以木面兽能为儺人师讫,设桃梗、鬱櫑、苇茭毕,执事陛者罢。”晋书·礼志上:“岁旦常设苇茭、桃梗、磔鸡於宫及百寺之门,以禳恶气。”
(2).比喻任人摆布的傀儡。 明徐复祚《投梭记·闺情》:“千般恨顿上眉尖,是前生少欠。身如桃梗,命比春纤。”
《國語辭典》:般弄  拼音:bān nòng
表演、扮演。元。姬翼〈鹧鸪天。过隙光阴抵死催〉词:「一团虚幻閒般弄,有耳如聋唤不回。」也作「搬弄」。
分類:捉弄摆布
《漢語大詞典》:挜靶(掗靶)
亦作“ 掗摆 ”。 把持;摆布。 明 高明 《琵琶记·几言谏父》:“不想道相掗靶,这做作难禁架。” 明 高明 《琵琶记·两贤相遘》:“但得他似你能掗靶,我情愿让他居他下。” 明 徐渭 《南词叙录》:“掗摆,把持也。今人云‘掗摆不下’,即此二字。” 明徐复祚《投梭记·鬻女》:“既然是嫡派根芽,为甚的卖向他方,将他掗靶。”
分類:把持摆布
《國語辭典》:铛铛(鐺鐺)  拼音:dāng dāng
1.拟声词:(1)形容更漏声。南朝陈。徐陵 与齐尚书仆射杨遵彦书:「至于铛铛晓漏,的的宵烽,隔溆浦而相闻,临高台而可望。」(2)形容金属撞击所发出的声音。如:「钟声铛铛的响了。」也作「珰珰」。
2.乐器名,打击乐器。以一面直径十五公分的小锣,用绳子绑在曲折形的木架上,左手执木架的下端,右手以木槌敲击。用于河北地区的吹歌会和佛教音乐中。
《國語辭典》:团弄(團弄)  拼音:tuán nòng
处理、解决。元。汤式〈一枝花。风月长存一寸心套。梁州〉曲:「经几番柳惊花颤娇团弄,金佩解麝兰馥馥。」《水浒传》第一四回:「如今只有保正、刘兄、小生三人,这件事如何团弄?」也作「团掿」。
《国语辞典》:分摆(分摆)  拼音:fēn bǎi
分派,吩咐摆布。《西游记》第八三回:「不须啰嗓,但依我分摆。」
《漢語大詞典》:唆摆(唆擺)
调唆摆布。《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二十回:“姓 李 的或者本无此心,禁不得这班小人在旁边唆摆,难免他利令智昏呢。” 陈残云 《山谷风烟》第三一章:“也许是受了人家的唆摆,也许是受了人家的恐吓。”
分類:调唆摆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