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良冶  拼音:liáng yě
善于冶金铸铁的人。《礼记。学记》:「良冶之子,必学为裘。」南朝梁。简文帝 求宁国临城二公入学表:「臣闻瞻彼缉孤,既次良冶,相诸笋玉,犹符他山。」
《漢語大詞典》:权道(權道)
(1).变通之道;临时措施。 北齐 樊逊 《升中纪号对》:“投鼠忌器之説,盖是常谈;文德怀远之言,岂识权道?”《旧唐书·魏玄同传》:“如今选司所行者,非上皇之令典,乃近代之权道。”孟子·离娄上“嫂溺援之以手者权也” 宋 孙奭 疏:“夫权之为道,所以济变事也,有时乎然,有时乎不然,反经而善,是谓权道也。”
(2).犹权门。 唐 刘禹锡 《高陵县令刘君遗爱碑》:“县内之大夫鲜有遗爱在其去者,盖邑居多豪,政出权道,非有卓然异绩结于人心,浹于骨髓,安能久而愈思?”
(3).佛教语。原指小乘说法的权教教义,也泛指教化世间的佛法。 南朝 宋 颜延之 《又释何衡阳〈达性论〉》:“权道隐深,非圣不尽。” 南朝 梁 沈约 《究竟慈悲论》:“是故开设三净,用伸权道及涅槃。”
《漢語大詞典》:化裁
谓随事物变化而相裁节。后多指教化裁节。语本易·繫辞上:“是故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化而裁之谓之变。” 孔颖达 疏:“化而裁之谓之变者,阴阳变化而相裁节之谓之变也。” 南朝 宋 颜延之 《应诏宴曲水作诗一首》:“太上正位,天临海镜。制以化裁,树之形性。”晋书·华谭传:“ 蜀 人服化,无携贰之心;而 吴 人趑雎,屡作妖寇。岂 蜀 人敦朴,易可化裁; 吴 人轻鋭,难安易动乎?” 田北湖 《论文章源流》:“圣哲特出,知畛域之必有合也,於所以交易习俗化裁情性者,开物正名,而成百务。”
《國語辭典》:领教(領教)  拼音:lǐng jiào
1.接受别人的指导。也用于接受教益的谦词。《老残游记》第六回:「弟有极难处置之事,要得领教,还望不弃才好。」《儒林外史》第三五回:「况太保公屡主礼闱,翰苑门生不知多少,何取晚生这一个野人?这就不敢领教了。」
2.领受,体验。如:「他那种火爆脾气,谁敢领教。」《儿女英雄传》第四○回:「至于外省那般作幕的,真真叫做牛鬼蛇神,无般不有,这都是我领教过的。」
《國語辭典》:候教  拼音:hòu jiào
恭候指教。宴客时的用语。《儒林外史》第一五回:「帖子上是:『明日湖亭一卮小集,候教!胡缜拜订。』」
《國語辭典》:教鞭  拼音:jiào biān
教师授课时,训勉学生及指示黑板、图片用的竹鞭或藤条。
《国语辞典》:老广文(老广文)  拼音:lǎo guǎng wén
广文,明清时对教授、教官的敬称。「老广文」指教书的老先生。《二刻拍案惊奇》卷一七:「见是老广文带了许多时髦到家,甚是喜欢。」
《國語辭典》:教友  拼音:jiào yǒu
信仰同一种宗教的友伴。如:「每个星期日的早上,基督教的教友们一定齐聚在教堂做礼拜。」
《漢語大詞典》:咨逊(諮遜)
谓请求指教并表示逊谢。 隋炀帝 《请留智者书》:“迟延展礼,面当諮逊。”
分類:请求指教
《國語辭典》:循循善诱(循循善誘)  拼音:xún xún shàn yòu
语本《论语。子罕》:「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欲罢不能。」指循序渐进的诱导。《文选。刘孝标。辩命论》:「瓛则关西孔子,通涉六经,循循善诱,服膺儒行。」《浮生六记。卷一。闺房记乐》:「先生循循善诱,余今日之尚能握管,先生力也。」也作「恂恂善诱」、「循循诱人」。
《国语辞典》:不吝金玉  拼音:bù lìn jīn yù
请人指教的客套话。参见「不吝珠玉」条。
《国语辞典》:不吝珠玉  拼音:bù lìn zhū yù
请对方不要吝惜宝贵的意见,多多指教的客套话。《初刻拍案惊奇》卷九:「老夫再欲求教,将满江红调赋『莺』一首,望不吝珠玉,意下如何?」也作「不吝金玉」。
《国语辞典》:不吝赐教(不吝赐教)  拼音:bù lìn sì jiào
请人多加指教的客套话。如:「有什么需要改进的地方,敬请不吝赐教。」
《漢語大詞典》:匡教
纠正指教。 梁启雄 《〈荀子简释〉自叙》:“若夫发藴阐精,仍期望於洪哲;纠谬绳疏,实祷祈於俊彦。博雅君子,幸匡教之。”
分類:纠正指教
《國語辭典》:讲桌(講桌)  拼音:jiǎng zhuō
讲台上供演讲者或教师使用的桌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