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批评(批評)  拼音:pī píng
1.评论是非好坏。通常针对缺点、错误提出意见或加以攻击。《红楼梦》第一九回:「天下山水多著呢,你那里知道这些。等我说完了,你再批评。」《文明小史》第二三回:「我这门样一闹,学堂中人一定要批评我,把我从前的名声,一齐付之东流了。」
2.对文学或艺术品加以分析、比较及评价。清。孔尚任《桃花扇》第二九出:「俺小店乃坊间首领,只得聘请几家名手,另选新篇。今日正在里面删改批评、待俺早些贴起封面来。」
《漢語大詞典》:文艺批评(文藝批評)
站在一定的立场,运用一定的观点对作家的作品进行分析和评价。 毛泽东 《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结论四:“文艺批评有两个标准,一个是政治标准,一个是艺术标准。”
《国语辞典》:解析批评(解析批评)  拼音:jiě xī pī píng
一种西洋文学批评的学派。此派将作品视为一独立整体,并认为利用严格的分析方法来分解其各部构造,可以发掘出作品的特质与意义。
《国语辞典》:文学批评(文学批评)  拼音:wén xué pī píng
用分析、归纳、综合、品鉴等方法,对文学作品给予优劣得失的价值判断。可促进读者对作品的理解力,并激发其欣赏力。
《国语辞典》:印象批评(印象批评)  拼音:yìn xiàng pī píng
批评者不根据客观标准,只凭个人主观印象而从事的文学批评。
《國語辭典》:自我批评(自我批評)  拼音:zì wǒ pī píng
评论自身的是非好坏。如:「确实自我检讨、自我批评,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漢語大詞典》:反批评
针对别人的批评做出的解释,以表达自己不同的观点(多指学术论争)。
《高级汉语词典》:批评家  拼音:pī píng jiā
专门从事评论、评批的人
分类:批评家
《國語辭典》:短长(短長)  拼音:duǎn cháng
1.短与长。《管子。乘马》:「时之短长,阴阳之利用也。」汉。王充《论衡。辨崇》:「家人治产,贫富息耗,寿命短长,各有远近。」
2.是非善恶。《后汉书。卷二二。朱景王杜马刘傅坚马列传。马武》:「武为人嗜酒,阔达敢言,时醉在御前面折同列,言其短长,无所避忌。」元。无名氏《连环计》第三折:「你这里鼓舌摇唇说短长,则俺那新媳妇在车儿上,盼不见画戟雕鞍旧日郎。」
3.意外灾祸或死亡。《儿女英雄传》第八回:「我上有老母,下无弟兄,父亲既死,就仗我一人奉养老母,万一机事不密,我有个短长,母亲无人养赡。」
4.优劣。如:「他们两个谁都不服输,就让他们一较短长,看看谁比较厉害。」《儒林外史》第五五回:「凤止高梧,虫吟小榭;也共时人较短长。」
《國語辭典》:褒贬(褒貶)  拼音:bāo biǎn
1.批评是非、优劣。晋。杜预〈春秋经传集解序〉:「春秋虽以一字为褒贬,然皆须数句以成言。」唐。白居易〈策林四。六十八议文章〉:「今褒贬之文无覈实,则惩劝之道缺矣。」
2.偏指不好的批评、指责。《红楼梦》第一四回:「并不偷安推托,恐落人褒贬,因此日夜不暇,筹画得十分的整肃。」
《國語辭典》:褒贬(褒貶)  拼音:bāo bian
偏义复词,专指不好的批评。《红楼梦》第一四回:「并不偷安推托,恐落人褒贬,因此日夜不暇,筹画得十分的整肃。」
《國語辭典》:责备(責備)  拼音:zé bèi
1.要求做到完美的地步,而没有缺点。《淮南子。泛论》:「汤武有放弑之事,五伯有暴乱之谋,是故君子不责备于一人。」《新唐书。卷二。太宗本纪。赞曰》:「然春秋之法,常责备于贤者。」
2.责罚。《儒林外史》第二○回:「那丈人郑老爹见女婿就要做官,责备女儿不知好歹,著实教训了一顿。」《红楼梦》第五八回:「众人皆知他们不能针黹,不惯使用,皆不大责备。」
《國語辭典》:抨弹(抨彈)  拼音:pēng tán
抨击弹劾。宋。洪迈《容斋四笔。卷一一。唐御史迁转定限》:「唐世台官,虽职在抨弹,然进退从违,皆出宰相。」清。徐珂《清稗类钞。著述类。史疑之审订》:「历代称史学者,亦惟评骘旧闻,抨弹往迹,甫翻史略,即可成文。」
《國語辭典》:包弹(包彈)  拼音:bāo tán
1.批评、指责。唐。李商隐《杂纂。卷上。不达时宜》:「筵上包弹品味。」《西湖二集》卷二○:「如今你素无文名,若骤然中了一个进士,毕竟有人议论、包弹著你。」也作「团剥」。
2.缺点、差错。《董西厢》卷一:「德行文章没包弹,绰有赋名诗价。」元。乔吉《金钱记》第一折:「这娇娃是谁家。寻包弹觅破绽敢则无纤掐。似轴美人图画。」也作「褒弹」、「褒谈」、「弹剥」、「弹包」。
分類:批评指责
《國語辭典》:敲打  拼音:qiāo dǎ
1.击、叩。宋。吴自牧《梦粱录。卷一六。茶肆》:「装饰店面,列花架,安顿奇松异桧等物于其上,敲打响盏歌卖。」
2.敲锣打鼓。如:「乡村里迎神赛会,敲打得十分热闹。」
3.用言语刺激。元。李行道《灰阑记》第一折:「妹子,不必敲打我了,我也知道,多多的亏了你也。」
《漢語大詞典》:击难(擊難)
批评;指责。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文章:“ 山 东风俗,不通击难。吾初入 鄴 ,遂尝以此忤人,至今为悔。” 唐 刘知几 史通·论赞:“至若与夺乖宜,是非失中……或言伤其实,或拟非其伦。必备加击难,则五车难尽。”
分類:批评指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