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寻丈(尋丈)
泛指八尺到一丈之间的长度。管子·明法:“有寻丈之数者,不可差以长短。” 宋 赵彦卫 《云麓漫钞》卷八:“ 柳公权 亲笔啟草二纸,皆小楷,字仅盈分,而结体遒媚,意态舒远,有寻丈之势。”
《國語辭典》:时值(時值)  拼音:shí zhí
1.当时市场的价钱。《儒林外史》第五回:「你要讨猪,照时值估价,拿几两银子来,领了猪去。」
2.适逢。如:「时值水库缺水,大家应节约用水。」
3.指乐谱中各音符的相对长度,如二分音符为四分音符的两倍长。duration、time value中译名。
《國語辭典》:寻常(尋常)  拼音:xún cháng
1.八尺为寻,倍寻为常。比喻狭小的地方。《左传。成公十二年》:「及其乱也,诸侯贪冒,侵欲不忌,争寻常以尽其民。」《国语。周语下》:「其察色也,不过墨丈寻常之閒。」
2.平常、普通。唐。刘禹锡〈乌衣巷〉诗:「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3.轻易。元。郑光祖《三战吕布》第一折:「须知吕布英豪将,怎肯寻常折半筹。」《孤本元明杂剧。齐天大圣。第二折》:「二郎部下为神帅,谁敢寻常起战争!」
《国语辞典》:一段  拼音:yī duàn
1.一节。如:「一段文章」。
2.指称某个长度的距离。如:「这一段路不属于那个警察的管辖范围。」
3.事情的前后合成一件的。如:「一段姻缘」。《红楼梦》第一回:「只因尚未酬报灌溉之德,故甚至五内便郁结著一段谗绵不尽之意。」
《國語辭典》:短长(短長)  拼音:duǎn cháng
1.短与长。《管子。乘马》:「时之短长,阴阳之利用也。」汉。王充《论衡。辨崇》:「家人治产,贫富息耗,寿命短长,各有远近。」
2.是非善恶。《后汉书。卷二二。朱景王杜马刘傅坚马列传。马武》:「武为人嗜酒,阔达敢言,时醉在御前面折同列,言其短长,无所避忌。」元。无名氏《连环计》第三折:「你这里鼓舌摇唇说短长,则俺那新媳妇在车儿上,盼不见画戟雕鞍旧日郎。」
3.意外灾祸或死亡。《儿女英雄传》第八回:「我上有老母,下无弟兄,父亲既死,就仗我一人奉养老母,万一机事不密,我有个短长,母亲无人养赡。」
4.优劣。如:「他们两个谁都不服输,就让他们一较短长,看看谁比较厉害。」《儒林外史》第五五回:「凤止高梧,虫吟小榭;也共时人较短长。」
《國語辭典》:长短(長短)  拼音:cháng duǎn
1.长度。《孟子。梁惠王上》:「权然后知轻重,度然后知长短。」
2.是非、善恶。《史记。卷一○七。魏其武安侯传》:「公平生数言魏其、武安长短,今日廷论,局趣效辕下驹,吾并斩若属矣!」
3.意外的变故。《儒林外史》第五回:「大娘若有些长短,他爷少不得又娶个大娘。」《老残游记》第五回:「他再有个长短,这家业怕不是众亲族一分,这两个小孩子谁来抚养。」
4.内情、秘密。《西游记》第三七回:「只恐他母子相见,闲中论出长短,怕走了消息。」
《國語辭典》:长短句(長短句)  拼音:cháng duǎn jù
词因句法多长短不一,故又称为「长短句」。
《國語辭典》:一本  拼音:yī běn
1.同源。《孟子。滕文公上》:「且天之生物也,使之一本。」
2.校勘用语。指另一个版本。如:「一本作某某。」
3.表示数量的多寡:(1)文书一册。《儒林外史》第一回:「危老爷已自问了罪,发在和州去。我带了一本邸抄来与你看。」(2)草木一株。如:「腊梅一本」。(3)戏曲一折或数折合成的一个段落。《儒林外史》第二回:「点了一本戏,是梁灏八十岁中状元的故事。」
4.完全根据。《新五代史。卷六○。职方考》:「盖得其要,则虽万国而治,失其所守,则虽一天下不能以容,岂非一本于道德哉!」
《國語辭典》:尺书(尺書)  拼音:chǐ shū
1.书信。唐。杜甫 逢唐兴刘主簿弟诗:「分手开元末,连年绝尺书。」《太平广记。卷四一九。柳毅》:「尺书远达兮,以解君忧。」
2.简册。汉。王充《论衡。书解》:「秦虽无道,不燔诸子,诸子尺书,文篇具在。」
《國語辭典》:一步  拼音:yī bù
1.行走时脚向前跨一次,称为「一步」。比喻极短暂的距离或时间。《红楼梦》第六七回:「我什么时候叫你,你什么时候到。迟一步儿,你试试!」《文明小史》第二三回:「虽说由上海到汉口走过两趟,却是跟著老人家,一步不敢离开。」
2.棋局中,移动或摆置棋子。如:「他下棋很谨慎,每走一步都考虑好久。」
3.事情的一个阶段。《红楼梦》第七○回:「我们每人每日临一篇给他,搪塞过这一步儿就完了。」
《國語辭典》:道里  拼音:dào lǐ
1.旅程。《汉书。卷五七。司马相如传下》:「道里辽远,山川阻深。」
2.道路的里数。比喻差距。如:「不可以道里计」。
《漢語大詞典》:肤寸(膚寸)
(1).古长度单位。一指宽为寸,四指宽为肤。《公羊传·僖公三十一年》:“肤寸而合。” 何休 注:“侧手为肤,案指为寸。”
(2).借指下雨前逐渐集合的云气。 晋 张协 《杂诗》之九:“虽无箕毕期,肤寸自成霖。” 唐 王昌龄 《悲哉行》:“长云数千里,倐忽还肤寸。” 宋 黄庭坚 《放言》诗之五:“微云起肤寸,大荫弥九州。” 清 郑廷旸 《天香·淡巴菰和樊榭》词:“縈雾难分,撩云不定,也同肤寸俄泛。”参见“ 肤寸而合 ”。
(3).比喻极小或极少。战国策·秦策三:“昔者, 齐 人伐 楚 ,战胜,破军杀将,再辟千里,肤寸之地无得者,岂 齐 不欲地哉,形弗能有也。” 宋 王安石 《和平甫舟中望九华山》之一:“尚无肤寸功,岂免窃食嫌。” 清 刘銮 《五石瓠·盆景》:“今人以盆盎閒树石为玩,长者屈而短之,大者削而约之,或肤寸而结果实,或咫尺而蓄鱼虫,概称盆景。”
《漢語大詞典》:肤寸而合(膚寸而合)
谓(云气)逐渐集合。《公羊传·僖公三十一年》:“触石而出,肤寸而合,不崇朝而徧雨乎天下者,唯 泰山 尔。” 阮福 《肤寸而合解》:“所谓肤寸而合者,如云出山,散而不合,则不得雨。今肤寸而合,如人以两手之四指平铺,先分两处向下覆之,由分而合,渐肖云合之状,合之甚易,故云肤寸而合,不崇朝而雨遍天下。” 晋 干宝 搜神记卷一:“俄而云气上蒸,肤寸而合,比至日中,大雨摠至,溪涧盈溢。” 南朝 梁 陶弘景 《冥通记》卷二:“愿哀愍黔首,霈垂沾渥,呼风召云,肤寸而合。”亦省作“ 肤合 ”。 汉 蔡邕 《九疑山碑》:“巖巖 九疑 ,峻极于天,触石肤合,兴播建云。”艺文类聚卷二引 晋 潘尼 《苦雨赋》:“气触石而结蒸兮,云肤合而仰浮。”
《國語辭典》:百雉  拼音:bǎi zhì
古时用以计量城墙大小的单位。《左传。隐公元年》:「祭仲曰:『都城过百雉,国之害也。』」晋。杜预。注:「方丈曰堵,三堵曰雉。一雉之墙,长三丈,高一丈,侯伯之城,方五里,径三百雉。故其大都不得过百雉。」
《國語辭典》:腰围(腰圍)  拼音:yāo wéi
1.腰部周围的尺寸。如:「你的腰围蛮小的嘛!」
2.腰带。唐。李贺 贵公子夜阑曲:「曲沼芙蓉波,腰围白玉冷。」
《國語辭典》:修短  拼音:xiū duǎn
1.长与短。指物的长度或人的年岁。《抱朴子。外篇。清鉴》:「徐乃说其斤两之轻重,端匹之修短。」明。郑若庸《玉玦记》第二五出:「念修短荣枯皆已定,要成仁取义,鸿毛视死何轻。」
2.长处与短处。《抱朴子。外篇。疾谬》:「指玷修短,评论美丑。」
《國語辭典》:身长(身長)  拼音:shēn cháng
身高。《三国演义》第一回:「生得身长七尺五寸,两耳垂肩。」《儒林外史》第一三回:「公孙看那马二先生时,身长八尺,形容甚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