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676,分46页显示  上一页  8  9  10  11  12  14  15  16  17 下一页
分类词汇(续上)
唱词
邦老
板眼
包头
撺断
打通
梅花墅
文戏
武工
走板
西调
御碑亭
胖姑
二度梅
临江驿
《國語辭典》:唱词(唱詞)  拼音:chàng cí
歌曲或戏曲里供歌唱的文字部分。
《國語辭典》:邦老  拼音:bāng lǎo
古代戏剧中的角色名称。专演盗贼恶人。清。焦循《剧说》卷一:「末、旦、净、丑之外,又有孤、徕儿、孛老、邦老、卜儿等目。……邦老之称,一为合汗衫之陈虎,一为盆儿鬼之盆罐赵,一为朱砂担之铁幡竿白正,皆杀人贼,皆以净扮之,然则邦老者盖恶人之目也。」
《國語辭典》:板眼  拼音:bǎn yǎn
1.传统剧曲中的节拍。在每一小节中以鼓板敲击的强拍为「板」;以签敲鼓按拍的次强拍和弱拍为「眼」。《儿女英雄传》第三八回:「他说完了这段科白,又按著板眼拍那个鼓。」
2.比喻条理、层次。如:「他做事很有板眼。」
3.比喻办法、主意。如:「他这人就是板眼多。」
4.比喻关键的地方。如:「你说的都在板眼上,批评得也很对。」
《國語辭典》:包头(包頭)  拼音:bāo tóu
1.头发上的包巾。《醒世恒言。卷一六。陆五汉硬留合色鞋》:「今日事在无奈,只得把包头齐眉兜了,锁上大门,随由众人望杭州府来。」《儒林外史》第三○回:「一个个装扮起来,都是簇新的包头、鲜的褶子。」
2.俗称包工的首领。
3.城市名。参见「包头市」条。
4.县名。参见「包头县」条。
《國語辭典》:撺断(攛斷)  拼音:cuān duàn
1.搬弄。宋。史达祖。庆清朝〈坠絮孳萍词〉:「赋得送春诗了,夏帷撺断绿阴成。」元。李好古《张生煮海》第一折:「咿呀呀,偏似那织金梭撺断锦机声。」
2.怂恿。元。关汉卿《望江亭》第一折:「我,我,我撺断的上了竿;你,你,你掇梯儿著眼看。」元。曾瑞〈蝶恋花。夜月楼头横玉管套。乔牌儿〉曲:「添盐添醋人撺断,刚挨了少半碗。」
3.催逼。元。刘时中〈水仙操。湖山堂下闹竿儿〉曲:「朝来风雨催春事,把莺花撺断死。」元。张可久〈清江引。杜鹃几声烟树暖〉曲:「杜鹃几声烟树暖,风雨相撺断。」
4.配合演奏。元。石君宝《紫云庭》第一折:「你觑波,比及撺断那唱叫,先索打拍那精神。」元。无名氏〈一锭银。富贵常教造物瞒〉曲:「傀儡棚当时火伴,鼓儿笛儿休撺断。」
《國語辭典》:打通  拼音:dǎ tōng
1.除去阻隔使相贯穿通连。如:「里长请清洁队来打通堵塞的水沟。」《醉醒石》第八回:「『三十六著,走为上著』,自己换了衣帽,连婢妾也叫穿了男衣,打通后墙逃却。」《绿野仙踪》第二回:「正面三间房,两间是打通的,摆设的极其精雅,可谓明窗净几。」
2.用财物暗中请托,藉以消除阻碍。如:「他用尽方法,终于打通管道,获得一些内部的消息。」《红楼梦》第九九回:「奴才听见不但是托了知县,还求琏二爷去花了好些钱各衙门打通了才提的。」《醒世姻缘传》第三三回:「听事吏是兄,门子是弟,礼房先生是朋友,直堂书办是至亲,皂隶快手都是相识,把这些关节打通,你才得与那官府讲话。」
3.旧时北京观众给台上表演人员喝倒采叫「打通」。
《漢語大詞典》:打闹台(打鬧臺)
戏曲术语。又称打通。旧时戏曲多在乡间野台演出,开演之前先用锣鼓和唢呐演奏,借以招徕观众。演奏分为三通,每通之间停息片刻。
《漢語大詞典》:梅花墅
明 戏曲作家 许自昌 的室名。 明 陈子龙 《题梅花墅和眉公韵》 王昶 等题解引《苏州府志》:“ 梅花墅 在 甫里 , 许中书 自昌 所搆,今为 海藏菴 。”
分類:戏曲作家
《國語辭典》:文戏(文戲)  拼音:wén xì
较重唱、念白或做工,而较少表演武打的戏剧,相对于武戏而言。
《國語辭典》:武工  拼音:wǔ gōng
武术。也作「武功」。
《國語辭典》:走板  拼音:zǒu bǎn
唱戏不合节拍。因中国戏曲称节拍为板眼,故称不合节拍为「走板」。如:「荒腔走板」。后比喻说话偏离主题。也作「走板眼」。
《国语辞典》:西调(西调)  拼音:xī diào
传统戏曲的腔调。源于山西、陕西一带。除运用叠句外,普通一首有十二句,常加衬字,平仄通协。
《国语辞典》:御碑亭  拼音:yù bēi tíng
戏曲剧目。明代故事戏。叙王有道进京赴考,其妻归宁。旋又返家,途中遇雨,避于御碑亭,来一秀才柳生春,终宵未交一语,雨止离去。王有道试毕返家,知悉,疑妻不贞,愤然休妻。中试后与同门参谒房师,房师以柳生春文字不佳而问之,柳以碑亭避雨事告之,王有道始知其妻清白,而向妻请罪,言归于好。
《国语辞典》:胖姑  拼音:pàng gū
小说、戏曲中对体态丰满女子的俗称。《官场现形记》第二五回:「胖姑,我看这件事你还是托了别人罢。」
《国语辞典》:二度梅  拼音:èr dù méi
戏曲剧目。隋唐故事戏。叙唐相卢杞陷害梅良玉全家,并使梅良玉未婚妻陈杏元之父守雁门关,后遇吐谷浑来犯,陈父兵败,被迫送女和番,至落雁坡陈女投涧自尽,幸得神仙相助,化名汪月英,后与梅良玉重逢团圆的故事。
《国语辞典》:临江驿(临江驿)  拼音:lín jiāng yì
戏曲剧目。宋代故事戏。叙谏议大夫张天觉被贬江洲,携女翠鸾搭船同行,遇风船翻,张得救而失其女。翠鸾被渔人搭救,并许配其侄崔通。崔通赴京中试,另娶官女。翠鸾往寻,崔翻脸不认,并将其刺配沙门岛。途中借宿于临江驿,时张天觉亦住驿中。父女重逢,并使崔通与翠鸾和好。本自元杨显的杂剧,一名《潇湘夜雨》,全名《临江驿潇湘秋夜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