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語辭典》:悠扬(悠揚) 拼音:yōu yáng
1.飘忽不定的样子。唐。钱起 送钟评事应宏词下第东归诗:「世事悠扬春梦里,年光寂寞旅愁中。」唐。刘禹锡〈秋萤引〉:「夜空寥寂金气净,千门九陌飞悠扬。」
2.形容声音回荡,传扬很远。《西游记》第二一回:「山凹里果有一座禅院,只听得钟磬悠扬,又见那香烟缥缈。」《儒林外史》第三○回:「音韵悠扬,足唱了三顿饭时候才完。」
3.长远貌。宋。洪适《隶释。卷八。冀州从事张表碑》:「世虽短兮名悠长,位虽少兮功悠扬。」
4.太阳西下的样子。南朝梁。萧子晖 〈冬草赋〉:「日悠扬而少色,天阴霖而四下。」唐。李频〈送边将〉诗:「悠扬落日黄云动,莽苍阴风白草翻。」也作「悠阳」。
2.形容声音回荡,传扬很远。《西游记》第二一回:「山凹里果有一座禅院,只听得钟磬悠扬,又见那香烟缥缈。」《儒林外史》第三○回:「音韵悠扬,足唱了三顿饭时候才完。」
3.长远貌。宋。洪适《隶释。卷八。冀州从事张表碑》:「世虽短兮名悠长,位虽少兮功悠扬。」
4.太阳西下的样子。南朝梁。萧子晖 〈冬草赋〉:「日悠扬而少色,天阴霖而四下。」唐。李频〈送边将〉诗:「悠扬落日黄云动,莽苍阴风白草翻。」也作「悠阳」。
《國語辭典》:袅袅(嫋嫋) 拼音:niǎo niǎo
1.形容轻盈柔弱。《文选。左思。吴都赋》:「蔼蔼翠幄,袅袅素女。」也作「袅袅」。
2.形容摇曳不定。汉。无名氏〈白头吟〉:「竹竿何袅袅,鱼尾何筛筛。」也作「袅袅」、「袅袅」。
3.音调悠扬不绝。如:「馀音袅袅,三日不绝。」也作「袅袅」。
4.风动的样子。《楚辞。屈原。九歌。湘夫人》:「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也作「袅袅」。
2.形容摇曳不定。汉。无名氏〈白头吟〉:「竹竿何袅袅,鱼尾何筛筛。」也作「袅袅」、「袅袅」。
3.音调悠扬不绝。如:「馀音袅袅,三日不绝。」也作「袅袅」。
4.风动的样子。《楚辞。屈原。九歌。湘夫人》:「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也作「袅袅」。
《國語辭典》:袅袅(裊裊) 拼音:niǎo niǎo
《國語辭典》:发扬(發揚) 拼音:fā yáng
1.宣扬、提倡。《礼记。礼器》:「德发扬,诩万物。」《宋史。卷二九一。列传。王博文》:「凡可以称奉亲之意者,皆宜优异章大,以发扬母后之功烈,则孝德昭于天下矣。」
2.焕发、飞扬的样子。《礼记。乐记》:「发扬蹈厉,太公之志也。」《吕氏春秋。贵直论。过理》:「容貌充满,颜色发扬。」
3.引荐而登用之。《后汉书。卷三二。樊宏阴识列传。樊宏》:「发扬岩穴,宠进儒雅。」
2.焕发、飞扬的样子。《礼记。乐记》:「发扬蹈厉,太公之志也。」《吕氏春秋。贵直论。过理》:「容貌充满,颜色发扬。」
3.引荐而登用之。《后汉书。卷三二。樊宏阴识列传。樊宏》:「发扬岩穴,宠进儒雅。」
《國語辭典》:发扬蹈厉(發揚蹈厲) 拼音:fā yáng dào lì
意气风发,精神奋勇的样子。《史记。卷二四。乐书》:「发扬蹈厉之已蚤,何也?」唐。张守节。正义:「发,初也。扬,举袂也。蹈,顿足蹋地。厉,颜色勃然如战色也。」唐。权德舆〈故上柱国咸宁郡王赠太师忠武浑公神道碑。序〉:「凡王师之所以剋获都邑,元老之所以发扬蹈厉,公必居其先偏,而当其勍剧。」也作「发扬踔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