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为考虑容错,系统已按“佛 → 髴佛”转换方式进行查询。
《漢語大詞典》:悟佛
了悟佛理。 唐 刘禹锡 《偶作》诗之二:“养生非但药,悟佛不因人。”
《國語辭典》:方便  拼音:fāng biàn
1.便利。如:「马路开通之后,行车方便多了。」
2.便利于人的事。如:「请您行个方便,帮帮忙吧!」《文明小史》第八回:「刘伯骥是晓得教士脾气的,又因自己素性爽直,不去同教士说,先把实情回绝了和尚,免他再生妄想。谁知老和尚听了不以为然,只说:『刘相公不肯方便。』」
3.上厕所。《西游记》第五三回:「那婆婆即取两个净桶来,教他两个方便。」《官话指南。卷三。使令通话》:「有一件老爷想不到得用的东西,为太太可是很要紧,就是太太忽然若是走动的时候,怕是没有个方便地方。」
《國語辭典》:觉悟(覺悟)  拼音:jué wù
1.醒悟以往的困惑或过失。《荀子。成相》:「不觉悟,不知苦。」《汉书。卷四五。息夫躬传》:「欲令觉悟反正,推诚行善。」
2.佛教用语。指经由修行,證悟真理,而灭除无明、烦恼的圣者境界。《根本说一切有部毗奈耶破僧事》卷六:「于诸法中觉悟者,唯愿当开甘露门。」
《國語辭典》:觉寤(覺寤)  拼音:jué wù
1.睡醒。《东观汉记。卷九。冯异传》:「觉寤,心中动悸。」
2.醒悟已往的困惑或过失。《淮南子。要略》:「终身颠顿乎混溟之中,而不知觉寤乎昭明之术矣。」《史记。卷七。项羽本纪》:「尚不觉寤,而不自责,过矣!」
《國語辭典》:悟道  拼音:wù dào
證悟真理。唐。王维与胡居士皆病寄此诗兼示学人〉二首之一:「洗心讵悬解,悟道正迷津。」宋。吴自牧《梦粱录。卷二○。小说讲经史》:「谈经者,谓演说佛书,说参请者,谓宾主参禅悟道等事。」
《國語辭典》:法喜  拼音:fǎ xǐ
因听闻佛法,而产生的喜悦。南朝梁。武帝 摩诃般若忏文:「愿诸众生,离染著相,回向法喜,安住禅悦。」宋。苏轼赠王仲素寺丞〉诗:「虽无孔方兄,顾有法喜妻。」
《漢語大詞典》:求心
谓玄思冥想,求悟佛理。佛教禅宗认为佛在人心,自省其心性,即可悟道成佛。 宋 苏轼 《海会寺清心堂》诗:“ 南郭子綦 初丧我,西来 达磨 尚求心。” 王十朋 集注引 师民瞻 曰:“ 达磨 西来,不立文字,直指人心,见性悟道。” 宋 叶适 《赵振文传借琉璃灯铺写山水人物》诗:“坐有求心客,骇目不忍看。”
《國語辭典》:钝根(鈍根)  拼音:dùn gēn
人根性钝滞不利,对佛理反应迟钝,相对利根而言。宋。苏轼 以玉带施元长老元以纳裙相报次韵:「病骨难堪玉带围,钝根仍落箭锋机。」
《漢語大詞典》:悟理
(1).领会道理。 唐 苏颋 《授吴昇太子左赞善大夫制》:“ 吴昇 悟理明达,用心微妙,博以才艺,精於谈吐。”
(2).参悟佛理。 明 陈子龙 《萧山寺作》诗:“悟理尘网超,藴真玄赏契。”
《國語辭典》:入理  拼音:rù lǐ
切合事理。如:「爷爷年纪虽大,但对事情剖析入理,一点都不含糊。」
《國語辭典》:入情入理  拼音:rù qíng rù lǐ
非常切合情理。《扫迷帚》第三回:「心斋侧著耳朵,觉得此段议论,入情入理,不禁连连点首。」《狮子吼》第五回:「你没有看见佛家戒杀牛马的条文吗?何尝不说得入情入理,但是事实上那里有人听他的呢!」
分類:情理
《國語辭典》:南顿(南頓)  拼音:nán dùn
中国禅宗自六祖慧能之后,分成南、北两宗。南宗禅法以机缘成熟,瞬间开悟,故称为「南顿」。《景德传灯录。卷九。京兆大荐福寺弘辩禅师》:「其所得法虽一,而开导发悟有顿渐之异,故曰:『南顿北渐』。」
《国语辞典》:觉世(觉世)  拼音:jué shì
佛教用语。自己觉悟佛道之后,又说法使世人觉悟,使皆脱离生死轮回之苦,称为「觉世」。
《漢語大詞典》:顿修(頓修)
佛教语。指佛教禅宗顿悟佛果的修行方法。《坛经·顿渐品》:“自性自悟,顿悟顿修,亦无渐次。” 元 邓文原 《重刻〈禅源诠〉序》:“至於空宗、性宗之别,顿修、渐修之殊,莫不会其指归,开示正觉。”参见“ 顿悟 ”。
《國語辭典》:顿悟(頓悟)  拼音:dùn wù
佛教用语:(1)谓在一时间證得真理。《五灯会元。卷四。荐福弘辩禅师》:「如来出世为天人师,善知识随根器而说法,为上根器者开最上乘顿悟至理。」(2)證悟一切现象都无真实的生灭变化。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文学》南朝梁。刘孝标。注:「法师研十地,则知顿悟于七住。」
《漢語大詞典》:证法(證法)
谓修炼和参悟佛法。 柳亚子 《苏玄瑛新传》:“初, 庄湘 欲以 雪鸿 妻 玄瑛 , 玄瑛 垂泪曰:‘吾证法身久,辱命奈何?’遂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