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997,分67页显示  上一页  1  3  4  5  6 下一页
词典(续上)
见性
为性
性资
人性
成性
性善
自性
赋性
法性
率性
龙性
有性
一性
性天
性真
《漢語大詞典》:见性(見性)
佛教语。谓悟彻清净的佛性。《坛经·般若品》:“若开悟顿教,不能外修,但於自心常起正见,烦恼尘劳常不能染,即是见性。” 明 李贽 《答邓石阳书》:“若人能空之,则不得谓之太虚空矣。有何奇妙,而欲学者专以见性为极则也耶!”《天雨花》第二七回:“锁闭三年併五载,试他见性与明心。”
《漢語大詞典》:为性(爲性)
指本性。《孔子家语·七十二弟子》:“ 牛 为性躁,好言语。” 唐 张鷟 游仙窟:“为性贪多,欲两华俱採。”
分類:本性
《漢語大詞典》:性资(性資)
禀性,资质。 宋 曾巩 《节相制》:“某性资强毅,识虑精通。” 明 瞿佑 归田诗话·芭蕉花:“ 仁和 诚意斋 生 陈瑶 ,为学勤敏,而性资老成。” 清 方苞 《汉高帝论》:“自 汉高 以后比次诸君,其性资可与復古者,惟 光武 为近。”
《國語辭典》:人性  拼音:rén xìng
人类所具有而异于其他动物的本性。《孟子。告子上》:「人性之无分于善不善也,犹水之无分于东西也。」
《國語辭典》:人性  拼音:rén xìng
人类通常的情感理性。《西游记》第一四回:「那是唐僧不识人性。有几个毛贼剪径,是我将他打死,唐僧就绪绪叨叨,说了我若干的不是。」
《漢語大詞典》:成性
(1).天性。易·繫辞上:“成性存存,道义之门。” 朱熹 本义:“成性,本成之性也。”
(2).成其天性。《汉书·董仲舒传》:“是故王者上谨於承天意,以顺命也;下务明教化民,以成性也。”
(3).形成一定的性格、习惯。宋书·明帝纪:“ 子业 凶嚚自天,忍悖成性。”古今小说·金玉奴棒打薄情郎:“虽承司户不弃,但下官夫妇,钟爱此女,娇养成性,所以不舍得出嫁。” 柳青 《狠透铁》:“忠厚成性的老汉又觉得这样不好,何必和他们斗气呢?”
《漢語大詞典》:性善
战国 时 孟子 的观点之一。认为人生之初其性是善良的。是一种先验的人性论。孟子·告子上:“人性之善也,犹水之就下也,人无有不善,水无有不下。”孟子·滕文公上:“ 孟子 道性善,言必称 尧 舜 。”参见“ 性恶 ”。
《漢語大詞典》:性恶(性惡)
战国 时 荀子 的观点之一。认为人性本来是恶的,必须以礼义刑罚治之,才能使之改恶从善。与 孟子 的性善论相对立,也是一种先验的人性论。荀子·性恶:“人之性恶,其善者伪也。”参见“ 性善 ”。
《國語辭典》:自性  拼音:zì xìng
佛教用语:(1)谓事物的本体、本质。《维摩诘所说经。卷上。弟子品第三》:「知诸法如幻相,无自性、无他性,本自不然,今则无灭。」(2)谓事物的存在状态。《成唯识论》卷八:「初能遍计自性云何?有义:八识及诸心所有漏摄者皆能遍计,虚妄分别为自性故;皆似所取、能取现故;说阿赖耶以遍计所执自性妄执种为所缘故。」
《國語辭典》:赋性(賦性)  拼音:fù xìng
禀赋、天性。宋。苏辙为兄轼下狱上书〉:「臣窃思念,轼居家在官,无大过,惟是赋性愚直,好谈古今得失。」明。李贽〈与周贵卿〉:「所恨仆赋性太窄,发性太急,以致乖迕难堪。」
《國語辭典》:法性  拼音:fǎ xìng
佛教用语。指一切现象的本质或真实性。梵语dharmatā的意译。南朝齐。周颙〈答张融书难门律〉:「般若所观,照穷法性。」《西游记》第二回:「弟子近来法性颇通,根源亦渐坚固矣。」也称为「真如」、「实相」。
《國語辭典》:率性  拼音:shuài xìng
1.本来的性质。《北史。卷七○。辛庆之传》:「庆之位遇虽隆,而率性俭素,车马、衣服亦不尚华侈。」南朝梁。何逊〈秋夕叹白发〉诗:「昔年十四五,率性颇廉隅。」
2.依循天性的所感而行。《礼记。中庸》:「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
3.索性、乾脆。《红楼梦》第一五回:「太太因大小事见奶奶妥贴,率性都推给奶奶了。」《野叟曝言》第一四回:「率性把眼溶鞶闭了,如入定一般。」也作「索性」。
4.随著本性,放任而行。宋。张君房《云笈七签。卷一一六。黄观福》:「或食柏叶,饮水自给,不嗜五谷。父母怜之,听其率性任意。」
《國語辭典》:龙性(龍性)  拼音:lóng xìng
桀傲难驯的性情。南朝宋。颜延之 五君咏诗五首之二:「鸾翮有时铩,龙性谁能驯?」
《漢語大詞典》:有性
(1).佛教语。有佛性。指有佛性的众生。与“无性”相对。《圆觉经》:“地狱天宫,皆为浄土;有性无性,齐成佛道。一切烦恼,毕竟解脱,法界海慧,照了诸相,犹如虚空。”
(2).指生物雌雄两性的特点。参见“ 有性生殖 ”、“ 有性杂交 ”。
《国语辞典》:一性  拼音:yī xìng
诚恳率性。《喻世明言。卷一九。杨谦之客舫遇侠僧》:「这地方虽是夷人难治,人最老实一性的。」
分类:诚恳
《漢語大詞典》:性天
(1).犹天性。谓人得之于自然的本性。语本《礼记·中庸》:“天命之谓性。”《隶续·汉冀州从事郭君碑》:“资於父母,忠以事君,性天自然。” 宋 张世南 《〈游宦纪闻〉序》:“闻见虽稍广,性天不灵,随即废忘。” 清 刘献廷 《广阳杂记》卷二:“余观世之小人,未有不好唱歌看戏者,此性天中之诗与乐也。”
(2).指人性和天命。为理学研讨的命题。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滦阳消夏录四:“方辨论性天,剖析理欲,严词正色,如对圣贤。”
《漢語大詞典》:性真
(1).性情真率。 唐 陆龟蒙 《添酒中六咏》序:“ 鹿门子 示余《酒中十咏》,物古而词丽,旨高而性真,可谓穷天人之际矣。”
(2).指天真烂漫。 明 张居正 《应制题百子图》诗:“少小看头角,嬉游总性真。”
(3).谓真性。《楞严经》卷三:“性真圆融,皆如来藏,本无生灭。” 清 阮葵生 茶馀客话卷五:“人生太閒则别念窃生,太忙则性真不见。”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太平天囯·太平天囯天条书》:“天条十款当遵守,切莫鬼迷昧性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