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咏思(詠思)
(1).咏叹思念。 宋 王安石 《答戚郎中君书》:“阻阔风貌,固常咏思。” 周善培 《辛亥四川事变之我》:“与 四川 士大夫谈,但及辛亥争路事,无不太息而念其时某也尝以语言争,某也尝以文字争,凡名字一□於其时者,至今为人咏思叹仰。”
(2).歌咏所思者。 明 海瑞 《淳安稿引》:“壬戌入覲归,缘道咏思,恍如有得。归取故籍,参考博访,以订所思。”
《漢語大詞典》:思情
思念之情。 晋 张协 《杂诗》之六:“感物多思情,在险易常心。”
分類:思念
《漢語大詞典》:无想(無想)
(1).无所思念。
(2).佛教语。为有部和法相宗心不相应行法之一。《金刚经·大乘正宗分》:“若有想,若无想。若非有想非无想。我皆令入无餘湼槃而灭度之。”法苑珠林卷八七:“或求无色,或求浄居,或求无想,故识亦不乐住也。”
《漢語大詞典》:讴思(謳思)
讴歌以表达思念之情。 清 陆以湉 《冷庐杂识·何文安公挽联》:“省臺故事,都邑謳思,门墙述训,令名传 荆国 先贤。”
《漢語大詞典》:悲慕
哀伤思念。 南朝 齐 萧子良 《净住子·礼舍利宝塔门》:“以悲慕故,善心浓到。” 宋 苏舜钦 《歙州黟县令朱君墓志铭》:“向使如常童,悲慕不能自引去,徒血兇锋,於祸无所转,则家君死难之节不表,而 朱 氏之祀殄矣。” 明 方孝孺 《与讷斋先生书》:“疾疢沉绵,无由致哀於一慟,不胜悲慕耳。”
分類:哀伤思念
《國語辭典》:纪念(紀念)  拼音:jì niàn
1.思念、怀念。如:「青年节的由来,乃是为了纪念黄花冈七十二烈士。」也作「记念」。
2.用以纪念的物品。如:「我送给你一张照片作个纪念!」
《漢語大詞典》:折麻
楚辞·九歌·大司命:“折疏麻兮瑶华,将以遗兮离居。”后以“折麻”喻离别思念之情。 南朝 宋 谢灵运 《从斤竹涧越岭溪行》诗:“握兰勤徒结,折麻心莫展。” 唐 钱起 《游辋川至南山寄谷口王十六》诗:“折麻定延佇,乘月期招寻。”
分類:离别思念
《漢語大詞典》:怅怀(悵懷)
怅然思念。《文选·张衡〈西京赋〉》:“於是众变尽,心酲醉,盘乐极,悵怀萃。” 薛综 注:“萃,犹至也……悵然思念,所当復至也。” 唐 杨巨源 《秋夜闲居即事寄庐山郑员外蜀郡符处士》诗:“悵怀 石门 咏,缅慕 碧鷄 游。”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姑妄言之二:“一日, 功加毛 副戎自述平生,悵怀今昔,偶为赋一絶句。”
分類:怅然思念
《漢語大詞典》:屺岵
《诗·魏风·陟岵》:“陟彼岵兮,瞻望父兮……陟彼屺兮,瞻望母兮。”诗·序谓为行役者思念父母之作。后因以“屺岵”代指父母。 唐 颜惟贞 《萧思亮墓志》:“未及庭闈之养,遂缠屺岵之悲。” 元 揭傒斯 《陟亭记》:“朝暉夕景,长云广雾,明灭变化不可殫纪,宜乎孝子慈孙于此兴屺岵之悲而无穷也。”《花月痕》第五回:“天寒岁暮,游子乡关之感,风人屺岵之思,麕至沓来。”
《漢語大詞典》:遐情
(1).对远方的人或物的向往思念之情。 唐 刘禹锡 《望赋》:“发孤照于寸眸,騖遐情乎太空。” 唐 武元衡 《酬谈校书长安秋夜对月寄诸故旧》诗:“故园千里渺遐情,黄叶萧条白露生。”
(2).高远的情怀。 清 陈确 《还葬》:“ 东坡 谓:‘ 伏波 愿马革裹尸还葬,犹 刘伶 之忘生不忘形。丈夫即死絶域耳,何须收葬耶!’谅哉斯言!非惟达士之遐情,抑亦圣哲之要论也。”
《漢語大詞典》:场苗(場苗)
《诗·小雅·白驹》:“皎皎白驹,食我场苗。” 毛 传:“ 宣王 之末,不能用贤者,有乘白驹而去者。” 郑玄 笺:“愿此去者,乘其白驹而来,使食我场中之苗,我则绊之繫之,以永今朝。爱之欲留之。”后以为延揽贤才或思念贤者之典。 南朝 宋 谢灵运 《从游京口北固应诏》诗:“顾己枉维縶,抚志惭场苗。” 明 陈子龙 《下信江至龙丘》诗:“愿言拾涧秀,愧彼食场苗。”
《漢語大詞典》:愿思(願思)
仰慕思念。《诗·邶风·终风》“愿言则嚏” 汉 郑玄 笺:“言我愿思也。” 明 文徵明 《送周君还吉水叙》:“从有司之请,以慰答 吴 民之愿思也。”
分類:仰慕思念
《漢語大詞典》:滞念(滯念)
凝结在心中的思念。亦泛指牵挂。 晋 陆机 《拟青青陵上柏》诗:“戚戚多滞念,置酒宴所欢。” 南朝 梁 陶弘景 《冥通记》卷二:“尔情无滞念,胷臆萧豁。”
《漢語大詞典》:巢南
语本《古诗十九首·行行重行行》:“胡马依北风, 越 鸟巢南枝。”后因以“巢南”指思念故土。《梁书·武帝纪中》:“资业殆闕,自返莫由,巢南之心,亦何能弭!”
分類:思念故土
《漢語大詞典》:啮指(嚙指,齧指)
(1).咬指头。形容极为痛心。 唐 元稹 《台中鞫狱忆开元观旧事呈损之兼赠周兄四十韵》:“蛮民詀諵诉,嚙指明痛癏。”《水浒传》第九八回:“土人欲採取他(美石),却被一声霹靂,把几个採石的惊死,半晌方醒。因此人都嚙指相戒,不敢近他。” 邹韬奋 《抗战以来》三五:“或知之(被捕的原因)矣,而腐心啮指,申诉无门,畏祸吞声。”
(2). 晋 干宝 搜神记卷十一:“ 曾子 从 仲尼 在 楚 而心动,辞归问母。母曰:‘思尔啮指。’ 孔子 曰:‘ 曾参 之孝,精感万里。’”后汉书·蔡顺传:“ 顺 少孤,养母。尝出求薪,有客卒至,母望 顺 不还,乃噬其指, 顺 即心动,弃薪驰归。” 李贤 注:“噬,嚙也。”后用“嚙指”表达母亲对儿子的渴念和儿子对母亲的孝思与眷顾。 清 顾炎武 《与李湘北书》:“但此君母老且病,独子无依……况年逾七十,久困扶牀,路隔三千,难通嚙指,一旦祷北辰而不验,迴西景以无期,则缾罍之耻奚偿,风木之悲何及!”
齧指:
(1).咬破指头。表示决心,发誓。史记·田叔列传:“ 赵王 啮指出血,曰:‘先人失国,微陛下,臣等当虫出。公等奈何言若是!’” 宋 孙光宪 《浣溪沙》词:“啮指暗思花下约,凭阑羞睹泪痕衣。” 明 李东阳 《读唐诗三十一首》之二:“﹝ 徐世勣 ﹞又忍弃其流涕啮指之言,以成 武氏 之祸。”
(2).表示思念深切。 宋 岑象求 《吉凶影响录》:“ 曾子 从 仲尼 在 楚 而心动,辞归问母。母曰:‘思尔啮指。’ 孔子 曰:‘ 曾参 之精感万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