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4799,分320页显示  上一页  15  16  17  18  19  21  22  23  24 下一页
词典(续上)
施德
论德
嗣德
德度
累德
小德
谕德
德并
德功
德操
高德
背德
六德
浴德
吉德
《漢語大詞典》:施德
给予恩惠。国语·周语中:“先王之教曰:‘雨毕而除道,水涸而成梁,草木节解而备藏,陨霜而冬裘具,清风至而修城郭宫室。’……此先王所以不用财贿,而广施德於天下者也。” 韦昭 注:“施德,谓因时警戒,谨盖藏,成筑功也。”鬼谷子·中经:“能言者儔善博惠,施德者依道。”
《漢語大詞典》:论德(論德)
(1).评判品德的高下。荀子·君道:“论德而定次,量能而授官。”《韩诗外传》卷三:“王者之论德也,不尊无功,不官无德,不诛无罪。”
(2).论赞天子的功德。 南朝 宋 颜延之 《三月三日曲水诗序》:“輶车朱轩,怀荒振远之使,论德于外。”
《漢語大詞典》:嗣德
继承美德。 唐 韩愈 《答元侍御书》:“足下年尚彊,嗣德有继,将大书特书,屡书不一书而已也。”
分類:继承美德
《漢語大詞典》:德度
(1).道德法则。左传·襄公四年:“鉴于 后羿 ,而用德度,远至邇安。”
(2).道德气度。 宋 叶适 《法度总论三·资格》:“彼其号为德度智略,足以居大位者,亦已素许之矣,特欲其履歷以实之而已。” 清 朱仕琇 《道南讲授序》:“德度凝粹,莫窥其际。”
《國語辭典》:累德  拼音:lèi dé
损累德行。《书经。旅獒》:「不矜细行,终累大德。」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治家》:「或有狼籍几案,分散部帙,多为童幼婢妾之所点污,风雨犬鼠之所毁伤,实为累德。」
分類:积德德行
《國語辭典》:小德  拼音:xiǎo dé
小节,细微的德行。《论语。子张》:「大德不踰闲,小德出入可也。」
《漢語大詞典》:谕德(諭德)
官名。掌侍从赞谕,职比常侍,始置于 唐 ,至 清 废。 唐 韩愈 《凤翔陇州节度使李公墓志铭》:“有功,迁太子諭德。” 宋 高承 事物纪原·持宪储闱·谕德:“ 唐 龙朔 三年,初置太子左右諭德,盖取《文王世子》教之以事而諭诸德之义。”清史稿·高宗纪一:“丙寅,赏 雷鋐 额外諭德,食俸。”按,因 清 废此官,故署官用“额外”。
《韵府拾遗 迥韵》:德并(德并)
周礼大司乐大夏疏元命苞云禹能德并三圣
分类:德并
《漢語大詞典》:德功
妇德与妇功。旧指妇女应有的贞顺品德和纺织、缝纫、刺绣等手艺。诚意伯文集卷一附《妻永嘉郡夫人富氏诰》:“ 刘基 妻 富氏 ,德功端茂,闺閫严明。”参见“ 德言容功 ”。
《國語辭典》:德言容功  拼音:dé yán róng gōng
德,品德。言,言谈。容,仪容。功,女红。德言容功指妇德、妇言、妇容、妇功。为古时妇女所应具备的四德。语本《周礼。天官。九嫔》:「掌妇学之法,以教九御,妇德、妇言、妇容、妇功。」也作「德容言功」、「德言工貌」。
《國語辭典》:德操  拼音:dé cāo
德行操守。《晋书。卷九四。隐逸列传。龚玄之》:「弟子元寿,亦有德操,高尚不仕,举秀才及州辟召,并称疾不就。」《荀子。劝学》:「生乎由是,死乎由是,夫是之谓德操。」
《漢語大詞典》:高德
(1).德行崇高;崇高的德行。魏书·释老志:“ 世祖 初即位,亦遵 太祖 、 太宗 之业,每引高德沙门,与共谈论。” 南朝 陈 徐陵 《广州刺史欧阳頠德政碑》:“ 衡山 诞其高德, 湘水 降其清辉。”
(2).指有崇高德行的人。 唐 常衮 《授裴遵庆吏部尚书制》:“ 汉 魏 以来,多用宿儒高德,盖重其任也。”《金石萃编·北齐冯翊王平等寺碑》:“於是苦行异人,慧心高德,皆通九部,咸晓二禪,乃振锡来仪。”
《漢語大詞典》:背德
背弃道德或恩德。国语·晋语三:“已赖其地,而又爱其实,忘善而背德,虽我必击之。”《汉书·文帝纪》:“ 济北王 背德反上,詿误吏民,为大逆。”新五代史·吴世家·杨行密:“ 神福 曰:‘吾以一卒从 吴王 起事,今为大将,忍背德而顾妻子乎?’”
《漢語大詞典》:六德
(1).谓人的六种美德。书·皋陶谟:“日严祗敬六德,亮采有邦。”按,“六德”即“九德”“宽而栗,柔而立,愿而恭,乱而敬,扰而毅,直而温,简而廉,刚而塞,彊而义”中的六种。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才略:“ 虞 夏 文章,则有 皋陶 六德。” 明 唐顺之 《廷试策一道》:“ 禹 曰:‘知人则哲,能官人;安民则惠,黎民怀之。’分之以三德、六德,皆以广知人之旨也。”
(2).古代使臣的六项守则。国语·鲁语下:“《皇皇者华》,君教使臣曰‘每怀靡及’,諏、谋、度、询,必咨於周。敢不拜教。臣闻之曰:‘怀和为每怀,咨才为諏,咨事为谋,咨义为度,咨亲为询,忠信为周。’君貺使臣以大礼,重之以六德,敢不重拜。” 韦昭 注:“六德,谓諏也,谋也,度也,询也,咨也,周也。”
(3). 周 大司徒教民的六项道德标准。《周礼·地官·大司徒》:“以乡三物,教万民而宾兴之。一曰六德:知、仁、圣、义、忠、和。” 清 姚鼐 《乾隆庚寅科湖南乡试策问》之一:“昔 箕子 言五事,周礼言六德, 孔子 四教:文、行、忠、信而已。”
(4).兵家之六德:礼、仁、信、义、勇、智。司马法·仁本:“古者逐奔不过百步,纵绥不过三舍,是以明其礼也。不穷不能而哀怜伤病,是以明其仁也。成列而鼓,是以明其信也。争义不争利,是以明其义也。又能舍服,是以明其勇也。知终知始,是以明其智也。六德以时合教,以为民纪之道也。”
《國語辭典》:浴德  拼音:yù dé
以德沐浴。指修养品德。《礼记。儒行》:「儒有澡身而浴德,陈言而伏,静而正之,上弗知也。」
《漢語大詞典》:吉德
美德;高尚的品德。左传·文公十八年:“孝敬忠信为吉德,盗贼藏姦为凶德。” 汉 徐干 中论·法象:“君子感凶德之如彼,见吉德之如此,故立必磬折,坐必抱鼓。” 唐 元稹 《夏阳县令陆翰妻河南元氏墓志铭》:“ 陆氏 姊事父母以孝闻,事姑如事母。善伯仲以悌达,事夫如事兄,睦族以惠和,煦下以慈爱,四者谓之吉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