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为考虑容错,系统已按“得 → 淂得”转换方式进行查询。
共1353,分91页显示  上一页  1  2  3  4  6  7  8  9 下一页
词典(续上)
会得
得相
得行
认得
分得
得真
得时
当得
拾得
得得
得钱
得来
独得
非得
得鱼
《國語辭典》:会得(會得)  拼音:huì de
1.能够。《初刻拍案惊奇》卷二○:「也会得使人喜,也会得使人怒。」
2.能理会、懂得。唐。元稹 嘉陵驿诗二首之二:「无人会得此时意,一夜独眠西畔廊。」
《骈字类编》:得相
史记孙叔敖传三得相而不喜知其材自得之也三去相而不悔知非己之罪也
分类:得相
《漢語大詞典》:得行
谓德行流播。得,通“ 德 ”。庄子·山木:“道流而不明居,得行而不名处,纯纯常常,乃比於狂。” 郭庆藩 集释引 郭嵩焘 曰:“得,犹德也。集韵:‘德,行之得也。’言其道周流乎天下,而不显然以居之,其德之行,亦不藉之为名而以自处。”
《國語辭典》:认得(認得)  拼音:rèn de
知道、认识。《儒林外史》第四三回:「那些抢盐的姓甚名谁?平日认得不认得?」《红楼梦》第四一回:「眼睛里天天见他,耳朵里天天听他,口儿里天天讲他:所以好歹真假,我是认得的。」
《國語辭典》:认识(認識)  拼音:rèn shi
1.曾经相识。《红楼梦》第六回:「随在京中的知有此一门连宗之族,馀者皆不认识。」《文明小史》第三七回:「打听仲翔在这里,特地找他说话。慕政也合他认识,拉来同坐。」
2.认得。如:「他上小学前,已认识很多字。」
《國語辭典》:分得  拼音:fēn dé
分配得到。如:「每个子女都从父亲遗产中分得一栋房子。」
分類:分得到手
《骈字类编》:得真(得真)
汉书宣帝纪诏曰举廉吏诚欲得其真也 左思招隐诗峭茜青葱间竹柏得其真
分类:得真
《國語辭典》:得时(得時)  拼音:dé shí
时运正好、走运。《列子。说符》:「凡得时者昌,失时则亡。」唐。李涉〈六叹诗。序〉:「清江、白云、孤山、远屿,皆得时之人吟咏性情耳。」
《漢語大詞典》:当得(當得)
(1).应该;理所当然。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文学:“ 孚 ( 羊孚 )雅善理义,乃与 仲堪 道《齐物》。 殷 难之, 羊 云:‘君四番后,当得见同。’”清平山堂话本·快嘴李翠莲记:“小娘子放心,令尊与我是老兄弟,当得早晚照管。” 清 洪升 《长生殿·私祭》:“这是当得的,待我写个牌位儿供养。”
(2).承受。二刻拍案惊奇卷二十:“﹝ 巢大郎 ﹞怎当得妻妾两个,推班出色,递换来扰,不勾几时,把所得之物乾浄弄完。”川剧《谭记儿》第一场:“姑姑,想你我都是苦命之人,这‘夫人’二字实实不敢当得。”
《国语辞典》:拾得  拼音:shí dé
1.拣获、拾取。如:「他于路旁拾得一百块。」
2.唐代一位高僧的法号。约西元七世纪末至八世纪初在世,生卒年不详。相传天台山国清寺僧丰干行至赤城,于道傍拾获,遂携入寺中为僧,故称为「拾得」。与寒山子交游,有偈词,附于《寒山集》中。
《國語辭典》:得得  拼音:dé dé
1.特地、专程。唐。贯休 陈情献蜀皇帝诗:「一瓶一钵垂垂老,千水千山得得来。」
2.形容行走的样子。宋。黄庭坚 减字木兰花。中秋多雨词:「今夜云开,须道姮娥得得来。」
3.拟声词。形容走路的声音或马蹄声等。如:「他骑著马,得得的跑了过来。」
《骈字类编》:得钱(得钱)
唐 杜甫 解闷十二首 其一 山禽引子哺红果,溪友得钱留白鱼。
分类:得钱
《漢語大詞典》:得来(得來)
觅得,求得。《公羊传·隐公五年》“公曷为远而观鱼,登来之也” 汉 何休 注:“登读言得来。得来之者, 齐 人语也, 齐 人名求得为得来;作登来者,其言大而急,由口授也。”百喻经·见水底金影喻:“其父觅子,得来见子,而问子言:‘汝何所作,疲困如是?’”
助词。用在动词或形容词后面,表示达到某种程度或出现某种结果。 金 董解元 《西厢记诸宫调》卷四:“女孩儿諕得来一团儿颤。” 元 王实甫 《西厢记》第四本第四折:“愁得来陡峻,瘦得来唓嗻。” 郭沫若 《棠棣之花》第三幕:“他是乐得养尊处优,胖得来,实在连走路都很艰难了。”参见“ 得 ”。
《漢語大詞典》:独得(獨得)
(1).只得到。史记·儒林列传:“ 秦 时焚书, 伏生 壁藏之。其后兵大起,流亡, 汉 定, 伏生 求其书,亡数十篇,独得二十九篇,即以教于 齐 鲁 之间。”
(2).犹自在,自得。艺文类聚卷四六引 晋 孙绰 《太傅褚衮碑》:“穆然忘容,尘务不干其度;默尔独得,肤见莫测其奥。”晋书·孝友传·孙晷:“ 晷 常布衣蔬食,躬亲垄亩,诵咏不废,欣然独得。”
(3).谓高超。文选·左思〈魏都赋〉:“荣操行之独得,超百王之庸庸。” 吕延济 注:“言 魏 主有让德,可谓美操高行,独得于此,超百王琐琐之道。” 晋 丘道护 《道士支昙谛诔》:“和而有慨,异而不峻,渟心独得,标想千仞。”
(4).独特;独有。《京本通俗小说·拗相公》:“此两个人是独得之见,谁人肯信。” 茅盾 《子夜》四:“他是在痛心他的独得之秘已经不成其为‘秘’。”
《國語辭典》:非得  拼音:fēi děi
必须、一定要。如:「既然感冒发烧,就非得去看医生。」
分類:必须定要
《骈字类编》:得鱼(得鱼)
庄子筌者所以在鱼得鱼而忘筌蹄者所以在兔得兔而忘蹄 苏轼后赤壁赋今者薄暮举网得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