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为考虑容错,系统已按“得 → 淂得”转换方式进行查询。
共1966,分132页显示  上一页  1  3  4  5  6 下一页
典故(续上)
不得文章力
买得前山
折得陇头
徐福不得仙
鸱得腐鼠
梦中得鹿(又作:得鹿)
记得绿罗裙,处处怜芳草
人间得意(又作:得意春风 ...)
醉得海棠无力
蛟龙得云雨
毁犀得螭
人失人得(又作:楚弓楚得)
吹毛得疵
三刀得州
得蔡邕书
典故
不得文章力


《全唐诗》卷三百六十〈郡斋书怀寄江南白尹兼简分司崔宾客〉
谩读图书三十车,年年为郡老天涯。一生不得文章力,百口空为饱暖家。绮季衣冠称鬓面,吴公政事副词华。还思谢病吟归去,同醉城东桃李花。
典故
不用道林钱
 
不费青蚨买
 
作意买山
 
支公计
 
支遁不惜钱
 
无钱买山
 
西山买白云
  
买山巢由笑
 
买山归老
 
买山而隐
 
买山赀
   
买峰
 
买得前山
 
买青山
 
卖山
 
道林钱
 
钱买山

相关人物
支遁
 
深公


《世说新语》下卷下《排调》
「支道林因人就深公买印山,深公答曰:『未闻巢、由买山而隐。』」
《大正新脩大藏经》卷五十〈史传部二〉~348~
支遁遣使求买仰山之侧沃洲小岭,欲为幽栖之处。潜答云:「欲来辄给,岂闻巢、由买山而隐遁。」

例句

沃洲能共隐,不用道林钱。 刘长卿 初到碧涧招明契上人

支遁初求道,深公笑买山。 孟浩然 宿立公房

于焉已是忘机地,何用将金别买山。 朱庆馀 归故园

失意因休便买山,白云深处寄柴关。 李涉 山居送僧

巢父将许由,未闻买山隐。 李白 北山独酌寄韦六

从乱移家拟傍山,今来方办买山钱。 杜荀鹤 乱后山居

从此万缘都摆落,欲携妻子买山居。 白居易 端居咏怀

停桡横水中,举目孤烟外。借问吴溪人,谁家有山卖。 蔡京 假节邕交道由吴溪

须寻最近碧霄处,拟倩和云买一峰。 陆畅 送独孤秀才下第归太白山

终当学支遁,买取个青山。 齐己 渚宫莫问诗一十五首之四

王维爱甚难抛画,支遁高多不惜钱。 齐己 题郑郎中谷仰山居

典故
一枝传远信
 
一枝寄北人
 
一枝寄相思
 
一枝寄远信
 
一枝春
 
一枝春信
 
一枝春色
 
一枝谁寄长安
 
一枝随驿使
 
不寄梅花
 
到陇梅花
 
剪梅烟驿
 
南枝附春信
 
只赠梅花
 
寄一枝
 
寄寒梅
 
寄折梅
 
寄春
 
寄梅花
 
寄与路遥
 
寒梅传驿信
 
寒梅堪寄
 
寻驿使
 
岭梅传远信
 
庾岭一枝
 
庾梅信断
 
折寒香传语
 
折幽香千里寄
 
折得陇头
 
折梅
 
折梅寄
 
折梅寄我
 
折梅寄江北
 
折花寄
 
故人堪寄
 
故人赠江头春信
 
故人难寄
 
春在手
 
春赠陇头
 
梅寄断魂
 
梅残驿使迟
  
梅花寄寒驿
 
梅花寄远
  
楚驿梅边
 
水驿寄江南梅萼
 
江南信
 
江南信息
 
江南折赠
 
江南春信
 
江南逢梅
 
江南驿使
 
江路梅花
 
花信随驿使
 
万里凭驿使
 
万里赠
 
解道江南句
 
赠春色
 
赠梅花
  
送客逢春
 
逢驿使
 
远寄江南春意
  
陆凯寄梅
 
陆郎封寄
 
陇头人
 
陇头春信
 
陇头春色
 
陇头梅
 
陇驿传梅
 
难随驿使
 
驿使传梅
 
驿使带春
 
驿使梅
 
驿使为伊忙
 
驿传梅信
  
相关人物
范晔
 
陆凯


《太平御览》卷九百七十〈果部七·梅〉~4432~
南朝宋·盛弘之《荆州记》:「陆凯与范晔相善,自江南寄梅花一枝,诣长安与晔。并赠花范诗曰:『折花逢驿使,寄与陇头人。江南无所有,聊赠一枝春。』」

简释

陇头梅:咏对朋友的思念之情,亦咏梅花。唐宋之问《题大庾岭北驿》:“明朝望乡处,应见陇头梅。”


例句

绣衣屡许携家酝,皂盖能忘折野梅。 杜甫 王十七侍御抡许携酒至草堂奉寄此诗便请邀高三十五使君同到

欲为万里赠,杳杳山水隔。 柳宗元 早梅

官桥杨柳和愁折,驿路梅花带雪看。 牟融 送范启东还京

欲托清香传远信,一枝无计奈愁何。 王初 梅花二首

典故 
五百童女
 
徐生迹
 
徐福一去
 
徐福不得仙
 
徐福楼船
 
徐福求药
 
徐福竟何成
 
求药使
 
海中童丱
 
秦帝使
 
童男丱女
 
追徐福

相关人物
徐福


《史记》卷六〈秦始皇本纪〉~247~
唐·张守节《史记正义》引《括地志》云:「亶洲在东海中,秦始皇使徐福将童男女入海求仙人,止在此州,共数万家。至今洲上人有至会稽市易者。吴人外国图云亶洲去琅邪万里。」
《史记》卷六〈秦始皇本纪〉~263~
方士徐市等入海求神药,数岁不得,费多,恐谴,乃诈曰:「蓬莱药可得,然常为大鲛鱼所苦,故不得至,愿请善射与俱,见则以连弩射之。」始皇梦与海神战,如人状。问占梦,博士曰:「水神不可见,以大鱼蛟龙为候。今上祷祠备谨,而有此恶神,当除去,而善神可致。」乃令入海者赍捕巨鱼具,而自以连弩候大鱼出射之。自琅邪北至荣成山,弗见。至之罘,见巨鱼,射杀一鱼。
典故
吓梁园
 
吓腐鼠
 
吓飞燕
 
吓鼠
 
争腐鼠
 
猜意鹓雏
  
腐鼠吓
 
腐鼠志
 
腐鼠顾
 
鸱吓
 
鸱得腐鼠
 
鸱鸮疑
 
鹓雏捐鼠

相关人物
庄子


《庄子集释》卷六下〈外篇·秋水〉~605~
惠子相梁,庄子往见之。或谓惠子曰:「庄子来,欲代子相。」于是惠子恐,搜于国中三日三夜。庄子往见之,曰:「南方有鸟,其名为鹓雏,子知之乎?夫鹓雏发于南海而飞于北海,非梧桐不止,非练实不食,非醴泉不饮。于是鸱得腐鼠,鹓雏过之,仰而视之曰:『吓!』今子欲以子之梁国而吓我邪?」

例句

忽闻饥乌一噪聚,瞥下云中争腐鼠。 刘禹锡 飞鸢操

鸱鸢啄腐疑雏凤,神鬼欺贫笑伯龙。 徐夤 西寨寓居之二

焉随腐鼠欲,负此云霄期。 戴叔伦 孤鸿篇

野田鸱鸮鸟,相妒复相疑。 戴叔伦 孤鸿篇

不知腐鼠成滋味,猜意鸳雏竟未休。 李商隐 安定城楼

江中淘河吓飞燕,衔泥却落羞华屋。 杜甫 赤霄行

饥不啄腐鼠,渴不饮盗泉。 白居易 感鹤

吾常吓鸳雏,尔辈安足讪。回头语晴鸢,汝食腐鼠惯。 陆龟蒙 孤雁

典故
分鹿梦
 
分鹿覆蕉
 
士师分鹿
 
梦中得鹿
 
梦中案鹿
 
梦中蕉鹿
 
梦蕉鹿
 
梦里士师
   
求鹿梦
 
蕉中梦
 
蕉中覆
 
蕉中鹿
 
蕉边梦
 
蕉隍讼
  
蕉鹿梦
 
藏蕉梦
 
惊心蕉鹿
  
鹿蕉讼


《列子集释》卷三〈周穆王篇〉~07~
郑人有薪于野者,偶骇鹿,御而击之,毙之。恐人见之也,遽而藏诸隍中,覆之以蕉。不胜其喜。俄而遗其所藏之处,遂以为梦焉。顺涂而咏其事。傍人有闻者,用其言而取之。既归,告其室人曰:「向薪者梦得鹿而不知其处;吾今得之,彼直真梦矣。」室人曰:「若将是梦见薪者之得鹿邪?讵有薪者邪?今真得鹿,是若之梦真邪?」夫曰:「吾据得鹿,何用知彼梦我梦邪?」薪者之归,不厌失鹿。其夜真梦藏之之处,又梦得之之主。爽旦,案所梦而寻得之。遂讼而争之,归之士师。士师曰:「若初真得鹿,妄谓之梦;真梦得鹿,妄谓之实。彼真取若鹿,而与若争鹿。室人又谓梦仞人鹿,无人得鹿。今据有此鹿,请二分之。」以闻郑君。郑君曰:「嘻!士师将复梦分人鹿乎?」访之国相。国相曰:「梦与不梦,臣所不能辨也。欲辨觉梦,唯黄帝孔丘。今亡黄帝孔丘,孰辨之哉?且恂士师之言可也。」
典故
绿妒轻裙
 
绿罗裙带草
 
草媚罗裙
 
蔓草记罗裙
 
记得绿罗裙,处处怜芳草


《花间集》卷五〈生查子〉
春山烟欲收,天淡稀星小。残月脸边明,别泪临清晓。语已多,情末了,回首犹重道。记得绿罗裙,处处怜芳草。
典故
人间得意
 
得意春风
 
看取长安花夹道
 
趁东风惊马蹄
 
长安得意
 
马蹄尘扑,春风得意


《青箱杂记》卷七~73~
孟郊〈下第〉诗曰:「弃置复弃置,情如刀剑伤。」又〈再下第〉诗曰:「两度长安陌,空将泪见花。」其〈后及第〉诗曰:「昔日龌龊不足嗟,今朝旷荡思无涯。青春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大凡进取得失,盖亦常事,而郊器宇不宏,偶一下第,则其情陨获,如伤刀剑,以至下泪。既后登科,则其中充溢,若无所容,一日之间,花即看尽,何其速也?后郊授溧阳尉,竟死焉。
典故
一成春困
 
人共海棠俱醉
 
佳人春睡
 
唤醒海棠
 
妃子睡起
 
妃棠
 
明皇称许
 
春睡未足
 
晓妆无力春醉方酣
 
杨妃醉
 
海棠无力贪春睡
 
海棠贪困
 
海棠醉睡
 
玉环扶浅醉
 
环儿半睡
 
睡来添醉色
 
睡犹未足
 
矇松欲睡
 
破睡海棠
 
酲初解
 
醉得海棠无力
 
开元妃子春酲

相关人物
杨玉环(杨贵妃)
 
李隆基


《海录碎事》卷十〈后妃门〉
《太真外传》:「上皇登沉香亭,诏太真妃子。妃子时卯醉未醒,命力士从侍儿扶掖而至。妃子醉颜残妆,鬓乱钗横,不能再拜。上皇笑曰:『岂是妃子醉,真海棠睡未足耳。』」
《全芳备祖·前集》卷七
《杨妃传》:「唐明皇曾召太真妃,太真妃被酒新起,帝曰:『此乃海棠花睡未足耳。』」
典故 
池龙
 
蛟龙出池
 
相关人物
周瑜


《三国志》卷五十四《吴书·周瑜传》
「瑜上疏曰:『刘备以枭雄之姿,而有关羽、张飞熊虎之将,必非久屈为人用者。愚谓大计宜徙备置吴,盛为筑宫室,多其美女玩好,以娱其耳目,分此二人,各置一方,使如瑜者得挟与攻战,大事可定也。今猥割土地以资业之,聚此三人,俱在疆埸,恐蛟龙得云雨,终非池中物也。』」

例句

吾子得神仙,本是池中物。 杜甫 七月三日亭午已后较热退晚加小凉稳睡有诗因论壮年乐事戏呈元二十一曹长

岂是池中物,由来席上珍。 杜甫 上韦左相二十韵(见素。天宝元年。改侍中为左相。中书令为右相。十五载。见素从明皇幸蜀。至巴西。诏兼左相。封豳国公。)

蛟龙得云雨,雕鹗在秋天。 杜甫 奉赠严八阁老

鹓凤终凌汉,蛟龙会出池。 杨巨源 怀德抒情寄上信州座主

由来不是池中物,鸡树归时即取将。 薛能 又和留山鸡

典故
毁犀得螭
 
海上燃犀
 
照幽怪
 
照浊水昏
 
照魑魅
  
燃犀下照
 
燃犀人
 
燃灵犀
 
爨犀船
 
牛渚宵明
  
牛渚燃犀
  
犀惭水府
    
犀灯
 
生犀不敢烧
 
赤帻惊幽渚


《异苑》卷七
晋温峤至牛渚矶,闻水底有音乐之声,水深不可测。传言下多怪物,乃燃犀角而照之。须臾,见水族覆火,奇形异状,或乘马车著赤衣帻。其夜,梦人谓曰:「与君幽明道阁,何意相照耶?」峤甚恶之,未几卒。
《晋书》卷六十七〈温峤列传〉~795~
朝议将留辅政,峤以导先帝所任,固辞还藩。复以京邑荒残,资用不给,峤借资蓄,具器用,而后旋于武昌。至牛渚矶,水深不可测,世云其下多怪物,峤遂燬犀角而照之。须臾,见水族覆火,奇形异状,或乘马车著赤衣者。峤其夜梦人谓己曰:「与君幽明道别,何意相照也?」意甚恶之。峤先有齿疾,至是拔之,因中风,至镇未旬而卒,时年四十二。

简释

爨犀船:咏奇异事物。唐杜甫《覆舟二首》之二:“徒闻斩蚊剑,无复爨犀船。”

典故
亡楚弓
 
人失人得
 
失弓
 
失楚弓
    
荆人弓失
 
相关人物
楚共王


《吕氏春秋·纪部》卷一〈孟春纪·贵公〉~44~
天下非一人之天下也,天下之天下也。阴阳之和,不长一类;甘露时雨,不私一物;万民之主,不阿一人。伯禽将行,请所以治鲁,周公曰:『利而勿利也。』荆人有遗弓者,而不肯索,曰:『荆人遗之,荆人得之,又何索焉?』孔子闻之曰:『去其「荆」而可矣。』老聃闻之曰:『去其「人」而可矣。』故老聃则至公矣。天地大矣,生而弗子,成而弗有,万物皆被其泽、得其利,而莫知其所由始,此三皇、五帝之德也。
《孔子家语》卷二〈好生〉~22~
楚王出游,亡弓,左右请求之。王曰:「止,楚王失弓,楚人得之,又何求之!」孔子闻之,惜乎其不大也,不曰人遗弓,人得之而已,何必楚也。
《说苑》卷十四〈至公〉~473~
楚共王出猎而遗其弓,左右请求之,共王曰:「止,楚人遗弓,楚人得之,又何求焉?」仲尼闻之,曰:「惜乎其不大,亦曰:『人遗弓,人得之而已,何必楚也!』」仲尼所谓大公也。
《公孙龙子·迹府》
尤闻楚王张繁弱之弓,载忘归之矢,以射蛟、兕于云梦之圃,而丧其弓。左右请求之。共王曰:「止,楚人遗弓,楚人得之,又何求乎。」

简释

楚弓:喻有失有得,或指弓。唐刘长卿《避地江东留别淮南使院诸公》:“何辞向物开秦镜,却使他人得楚弓。”


例句

何辞向物开秦镜,却使他人得楚弓。 刘长卿 避地江东留别淮南使院诸公

典故 
吹毛得疵


《韩非子》卷八《大体》
不吹毛而求小疵,不洗垢而察难知。
《汉书》卷五十三《景十三王传·中山靖王刘胜传》
今或无罪,为臣下所侵辱,有司吹毛求疵,笞服其臣,使證其君,多自以侵冤。

例句

腾口因成痏,吹毛遂得疵。 白居易 代书诗一百韵寄微之

吹毛未可待,摇尾且求餐。 骆宾王 畴昔篇

典故 
三刀入梦
 
三刀喜
  
三刀得州
 
入梦三刀
  
刀州入梦
  
刀州昔梦
  
梦益州
 
益部刀

相关人物
王浚


《晋书》卷四十二〈王浚列传〉~208~
浚夜梦悬三刀于卧屋梁上,须臾又益一刀,浚惊觉,意甚恶之。主簿李毅再拜贺曰:「三刀为州字,又益一者,明府其临益州乎?」及贼张弘杀益州刺史皇甫晏,果迁浚为益州刺史。浚设方略,悉诛弘等,以勋封关内侯。怀辑殊俗,待以威信,蛮夷徼外,多来归降。徵拜右卫将军,除大司农。车骑将军羊祜雅知浚有奇略,乃密表留浚,于是重拜益州刺史。
《太平御览》卷三百九十八〈人事部三十九·吉梦下〉~966~2~
陆机《晋书·武纪》:「王浚之在巴郡也,梦悬四刀于其上,甚恶之。浚主簿李毅拜贺曰:『夫三刀为州,而见四为益一也,明府其临益州乎?』后果为益州刺史。」

简释

三刀梦:指升官。唐李德裕《题剑门》:“想是三刀梦,森然在眼然。”


例句

解下佩刀无所惜,新闻天子付三刀。 姚合 裴大夫见过

东川横剑阁,南斗近刀州。 姚合 送任畹及第归蜀中觐亲

遥州刀作字,绝壁剑为峰。 宋之问 送杨六望赴金水

刀州重入梦,剑阁再题词。 岑参 送严黄门拜御史大夫再镇蜀川兼觐省

萤焰烧心雪眼劳,未逢佳梦见三刀。 李咸用 赠友第

太守三刀梦,将军一箭歌。 李商隐 街西池馆

提携当有路,勿使滞刀州。 李夷简 西亭暇日书怀十二韵献上相公

想是三刀梦,森然在目前。 李德裕 题剑门

晨装逢酒雨,夜梦见刀州。 李端 送成都韦丞还蜀

不知烟雨夜,何处梦刀州。 李远 送人入蜀

叹嗟悬剑陇,谁识梦刀祥。 李隆基 过王浚墓

梦喜三刀近,书嫌五载违。 柳宗元 奉和周二十二丈酬郴州侍郎衡江夜泊得韶州书并附当州生黄茶一封率然成篇代意之作

锦谷岚烟里,刀州晚照西。 武元衡 夕次潘山下

刀州城北剑山东,甲士屯云骑散风。 武元衡 幕中诸公有观猎之作因继之

山川百战古刀州,龙节来分圣主忧。 武元衡 春日偶题

云深九折刀州远,路绕千岩剑阁斜。 武元衡 送温况游蜀

三刀君入梦,九折我回辀。 武元衡 酬李十一尚书西亭暇日书怀见寄十二韵之作

雾中远树刀州出,天际澄江巴字回。 王维 送崔五太守

古郡三刀夜,春桥万里心。 卢纶 送从舅成都县丞广归蜀

离情方浩荡,莫说去刀州。 窦巩 汉阴驿与宇文十相遇旋归西川因以赠别

今宵难作刀州梦,月色江声共一楼。 雍陶 宿嘉陵驿

典故
得蔡邕书

相关人物
蔡邕

参考典故
书籍相与


晋·张华《博物志》卷六《人名考》
蔡邕有书近万卷,汉末年载数车与王粲。

例句

不知登座客,谁得蔡邕书。 耿湋 题清源寺

《國語辭典》:买山(買山)  拼音:mǎi shān
购买山地田舍。比喻归隐。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排调》:「支道林因人就深公买印山,深公答曰:『未闻巢、由买山而隐。』」唐。温庭筠 春日访李十四处士诗:「谁言有策堪经世,自是无钱可买山。」
《漢語大詞典》:买山钱(買山錢)
为隐居而购买山林所需的钱。 唐 刘禹锡 《酬乐天闲卧见忆》诗:“同年未同隐,缘欠买山钱。” 明 无名氏 《鸣凤记·流徙分途》:“我那老爷呵,官居清白,无有买山钱。” 清 赵翼 《园居》诗之一:“必待买山钱,始慰栖巖志。”参见“ 买山 ”。
《國語辭典》:买山(買山)  拼音:mǎi shān
购买山地田舍。比喻归隐。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排调》:「支道林因人就深公买印山,深公答曰:『未闻巢、由买山而隐。』」唐。温庭筠 春日访李十四处士诗:「谁言有策堪经世,自是无钱可买山。」
《漢語大詞典》:买山隐(買山隱)
谓退隐。 宋 朱熹 《水调歌头·次袁仲机韵》词:“何处车尘不到,有个江天如许,争肯换浮名?只恐买山隐,却要鍊丹成。” 清 金农 《怀人绝句》之二十:“闻説休粮买山隐,白髭鬚称罢官人。”参见“ 买山 ”。
分類:退隐
《國語辭典》:买山(買山)  拼音:mǎi shān
购买山地田舍。比喻归隐。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排调》:「支道林因人就深公买印山,深公答曰:『未闻巢、由买山而隐。』」唐。温庭筠 春日访李十四处士诗:「谁言有策堪经世,自是无钱可买山。」
《漢語大詞典》:梅花使
太平御览卷九七○引 南朝 宋 盛弘之 《荆州记》:“ 陆凯 与 范曄 友善,自 江 南寄梅花一枝诣 长安 与 曄 ,并赠诗曰:‘折梅逢驛使,寄与 陇 头人。 江 南无所有,聊赠一枝春。’”后因以“梅花使”为驿使的美称。 元 王实甫 《西厢记》第五本第二折:“不闻黄犬音,难传红叶诗,驛长不遇梅花使。”
分類:驿使
《漢語大詞典》:梅驿(梅驛)
驿所的雅称。 宋 范成大 《梦玉人引》词:“从此尊前,便顿然少箇, 江 南羇客。不忍怱怱,少驻船梅驛。” 宋 陆游 《蓦山溪·送伯礼》词:“梅驛外,蓼滩边,只待除书看。”参见“ 梅花使 ”。
分類:雅称
《漢語大詞典》:梅花使
太平御览卷九七○引 南朝 宋 盛弘之 《荆州记》:“ 陆凯 与 范曄 友善,自 江 南寄梅花一枝诣 长安 与 曄 ,并赠诗曰:‘折梅逢驛使,寄与 陇 头人。 江 南无所有,聊赠一枝春。’”后因以“梅花使”为驿使的美称。 元 王实甫 《西厢记》第五本第二折:“不闻黄犬音,难传红叶诗,驛长不遇梅花使。”
分類:驿使
《漢語大詞典》:赠远(贈遠)
赠送东西给远行的人。 元 黄清老 《古诗送王君冕归陕西》之六:“锦囊可赠远,愧非明月珠。” 明 茅孝若 《苏园翁》:“耒耜之餘编草屨,同革舃般坚靭哩,赠远輒相貽。”
《漢語大詞典》:陆凯传情(陸凱傳情)
太平御览卷九七○引 南朝 宋 盛弘之 《荆州记》:“ 陆凯 与 范曄 相善,自 江 南寄梅花一枝诣 长安 与 曄 ,并赠花诗‘折花逢驛使,寄与 陇头 人。 江 南无所有,聊赠一枝春。’”后因以“陆凯传情”为咏梅之典。 宋 钱惟演 《柳絮》:“ 陆凯 传情梅暗落, 韩凭 遗恨蝶争飞。”
《漢語大詞典》:驿寄梅花(驛寄梅花)
同“ 驛使梅花 ”。 宋 秦观 《踏莎行》词:“驛寄梅花,鱼传尺素,砌成此恨无重数。”
《漢語大詞典》:驿路梅花(驛路梅花)
同“ 驛使梅花 ”。 唐 牟融 《送范启东还京》诗:“官桥杨柳和愁摘,驛路梅花带雪看。”
《國語辭典》:不死药(不死藥)  拼音:bù sǐ yào
长生不死的药。《史记。卷二八。封禅书》:「自威、宣、燕昭使人入海求蓬莱、方丈、瀛州。此三神山者,其傅在勃海中,去人不远;患且至,则船风引而去。盖尝有至者,诸仙人及不死之药皆在焉。」《淮南子。览冥》:「羿请不死之药于西王母,姮娥窃以奔月,怅然有丧,无以续之。」
分類:长生不死
《國語辭典》:腐鼠  拼音:fǔ shǔ
1.比喻轻贱的事物。《后汉书。卷二三。窦融传》:「今贵主尚见枉夺,何况小人哉!国家弃宪如孤雏腐鼠耳。」
2.惠施为梁国相,庄子往见之。惠施听左右言,以为庄子此行欲取而代之,故惧。庄子往见之,以鹓雏自比,非练食不食,非醴泉不饮。今有一鸱得腐鼠,见鹓雏飞过,以为欲夺腐鼠,故吓鹓雏。借以讽刺惠施的恐惧。典出《庄子。秋水》。后比喻庸俗的人所珍爱的物品。唐。李商隐〈安定城楼〉诗:「不知腐鼠成滋味,猜意鸳坛騢未休。」
分類:腐烂贱物
《漢語大詞典》:梦鹿(夢鹿)
《列子·周穆王》载 郑 人获鹿,遗其所藏之处,遂以为梦事。后人用此典多表示世事如同梦幻。 宋 黄庭坚 《次韵吉老十小诗》之六:“佳人斗南北,美酒玉东西,梦鹿分真鹿,无鷄应木鷄。” 明 文徵明 《赵丽卿侍御邀游冶城》诗:“有客樽前谈梦鹿,何人天际慕飞鸿。”参见“ 梦蕉 ”。
分類:藏之
《漢語大詞典》:梦蕉(夢蕉)
列子·周穆王:“ 郑 人有薪於野者,遇骇鹿,御而击之,毙之。恐人见之也,遽而藏诸隍中,覆之以蕉。不胜其喜。俄而遗其所藏之处,遂以为梦焉。顺途而咏其事,傍人有闻者,用其言而取之……薪者之归,不厌失鹿,其夜真梦藏之之处,又梦得之之主,爽旦案所梦而寻得之,遂讼而争之,归之士师。士师曰:‘若初真得鹿,妄谓之梦;真梦得鹿,妄谓之实。’”后以“梦蕉”比喻人生为变幻莫测的梦境。《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四十回:“休遗恨霸图销歇, 王 谢 飘零!但 南朝 繁华已烬,梦蕉何事重醒?”
《漢語大詞典》:得鹿
(1).列子·周穆王:“ 郑 人有薪於野者,遇骇鹿,御而击之,毙之。恐人之见之也,遽而藏诸隍中,覆之以蕉,不胜其喜。俄而遗其所藏之处,遂以为梦焉。顺涂而咏其事。傍人有闻者,用其言而取之。既归,告其室人曰:‘向薪者梦得鹿而不知其处;吾今得之,彼直真梦矣。’室人曰:‘若将是梦见薪者之得鹿邪?詎有薪者邪?今真得鹿,是若之梦真邪?’”后遂以“得鹿”指虚幻的人世富贵。 宋 陆游 《和陈鲁山十诗以孟夏草木长绕屋树扶疏为韵》之七:“谁知叹亡羊,但喜有得鹿。”
(2).史记·淮阴侯列传:“ 秦 失其鹿,天下共逐之,於是高材疾足者先得焉。”《文选·班彪〈王命论〉》“至比天下於逐鹿” 李善 注引六韬:“取天下若逐野鹿,得鹿,天下共分其肉。”后以“得鹿”比喻取得天下。 唐 温庭筠 《经五丈原》诗:“下国 卧龙 空寤主,中原得鹿不由人。”
《漢語大詞典》:蕉鹿
列子·周穆王:“ 郑 人有薪於野者,遇骇鹿,御而击之,毙之。恐人见之也,遽而藏诸隍中,覆之以蕉,不胜其喜。俄而遗其所藏之处,遂以为梦焉。”蕉,通“ 樵 ”。后以“蕉鹿”指梦幻。 宋 辛弃疾 《水调歌头·呈南涧》词:“笑年来,蕉鹿梦,画蛇杯。” 元 贡师泰 《寄静庵上人》诗:“世事同蕉鹿,人心类棘猴。” 清 黄景仁 《满江红·赠王桐巢》词:“蕉鹿几番惊往事,关山若箇常年少。” 廖仲恺 《念奴娇》词:“梦觉沧江蕉鹿幻,惟向天南凝盼。”参见“ 覆鹿 ”。
分類:梦幻
《漢語大詞典》:覆鹿
见“ 覆鹿寻蕉 ”。
《漢語大詞典》:鹿梦(鹿夢)
列子·周穆王载, 春秋 时, 郑国 樵夫打死一只鹿,怕被别人看见,就把它藏在坑中,盖上蕉叶,后来他去取鹿时,忘了所藏的地方,于是就以为是一场梦。后以“鹿梦”比喻得失荣辱如梦幻。 清 钱学纶 《语新》卷下:“﹝ 李遇滨 ﹞北上考得教习,行将就选,一旦中寒卒死於道,向日夫荣妻贵之冀,竟同鹿梦。” 蔡寅 《瞻园次渐庵韵》:“一代园林归鹿梦,百年风月付鹃魂。”
《國語辭典》:池中物  拼音:chí zhōng wù
比喻蛰居无所作为的庸人俗辈。《三国志。卷五四。吴书。周瑜传》:「刘备以枭雄之姿,而有关羽、张飞熊虎之将,必非久屈为人用者。……恐蛟龙得云雨,终非池中物也。」
《國語辭典》:蛟龙得云雨(蛟龍得雲雨)  拼音:jiāo lóng dé yún yǔ
比喻有才干的人得到施展本领的机会。《三国志。卷五四。吴书。周瑜传》:「聚此三人,俱在疆场,恐蛟龙得云雨,非终池中物也。」
《國語辭典》:燃犀  拼音:rán xī
烛照明察。参见「燬犀」条。宋。辛弃疾 水龙吟。举头西北浮云词:「待燃犀下看,凭栏却怕,风雷怒,鱼龙惨。」
《漢語大詞典》:牛渚怪
晋 温峤 在 牛渚矶 燃犀照怪的典故。 宋 王安石 《雨花台》诗:“南上欲穷 牛渚 怪,北寻难忘 草堂 灵。” 宋 陆游 《客怀》诗:“坚坐懒穷 牛渚 怪,倦游何恨 雁门 踦。”参见“ 犀照牛渚 ”。
《漢語大詞典》:犀照牛渚
晋书·温峤传:“﹝ 温嶠 ﹞至 牛渚磯 ,水深不可测,世云其下多怪物, 嶠 遂燬犀角而照之。须臾,见水族覆火,奇形异状,或乘马车著赤衣者。 嶠 其夜梦人谓己曰:‘与君幽明道别,何意相照也?’意甚恶之。 嶠 先有齿疾,至是拔之,因中风,至镇未旬而卒。”后多用“犀照牛渚”喻洞察幽微。 明 高启 《青丘子歌》:“高攀天根探月窟,犀照 牛渚 万怪呈。”亦省作“ 犀照 ”。 清 袁枚 《黄河秋决闻陕督尹公移节清江寄呈》诗之二:“麈谈立止 黄河 蜀,犀照应愁水府寒。”《世无匹》第六回:“幸各大人犀照高悬,寃情洞见,乞赐超豁。”
分類:洞察幽微
《漢語大詞典》:牛渚犀
比喻用以揭露黑暗或怪异之物。 清 郑鉽 《夜光木歌》:“尔胡不学 牛渚 犀,驱逐鬼怪清鲸鯢。” 清 黄景仁 《登泗上楼》诗:“百灵自掣 龟山 锁,万怪须然 牛渚 犀。”参见“ 犀照牛渚 ”。
《漢語大詞典》:犀照牛渚
晋书·温峤传:“﹝ 温嶠 ﹞至 牛渚磯 ,水深不可测,世云其下多怪物, 嶠 遂燬犀角而照之。须臾,见水族覆火,奇形异状,或乘马车著赤衣者。 嶠 其夜梦人谓己曰:‘与君幽明道别,何意相照也?’意甚恶之。 嶠 先有齿疾,至是拔之,因中风,至镇未旬而卒。”后多用“犀照牛渚”喻洞察幽微。 明 高启 《青丘子歌》:“高攀天根探月窟,犀照 牛渚 万怪呈。”亦省作“ 犀照 ”。 清 袁枚 《黄河秋决闻陕督尹公移节清江寄呈》诗之二:“麈谈立止 黄河 蜀,犀照应愁水府寒。”《世无匹》第六回:“幸各大人犀照高悬,寃情洞见,乞赐超豁。”
分類:洞察幽微
《漢語大詞典》:犀火
犀角燃烧的火焰。喻锐利的目光。《玉娇梨》第九回:“我小姐这一片爱才心肠可质鬼神,一双识才俊眼犹如犀火。”参见“ 犀照牛渚 ”。
《漢語大詞典》:犀照牛渚
晋书·温峤传:“﹝ 温嶠 ﹞至 牛渚磯 ,水深不可测,世云其下多怪物, 嶠 遂燬犀角而照之。须臾,见水族覆火,奇形异状,或乘马车著赤衣者。 嶠 其夜梦人谓己曰:‘与君幽明道别,何意相照也?’意甚恶之。 嶠 先有齿疾,至是拔之,因中风,至镇未旬而卒。”后多用“犀照牛渚”喻洞察幽微。 明 高启 《青丘子歌》:“高攀天根探月窟,犀照 牛渚 万怪呈。”亦省作“ 犀照 ”。 清 袁枚 《黄河秋决闻陕督尹公移节清江寄呈》诗之二:“麈谈立止 黄河 蜀,犀照应愁水府寒。”《世无匹》第六回:“幸各大人犀照高悬,寃情洞见,乞赐超豁。”
分類:洞察幽微
《漢語大詞典》:犀焰
犀角燃烧的火焰。 唐 刘禹锡 《历阳书事七十韵》:“茧纶牵拨剌,犀焰照澄泓。”参见“ 犀照牛渚 ”。
《漢語大詞典》:犀照牛渚
晋书·温峤传:“﹝ 温嶠 ﹞至 牛渚磯 ,水深不可测,世云其下多怪物, 嶠 遂燬犀角而照之。须臾,见水族覆火,奇形异状,或乘马车著赤衣者。 嶠 其夜梦人谓己曰:‘与君幽明道别,何意相照也?’意甚恶之。 嶠 先有齿疾,至是拔之,因中风,至镇未旬而卒。”后多用“犀照牛渚”喻洞察幽微。 明 高启 《青丘子歌》:“高攀天根探月窟,犀照 牛渚 万怪呈。”亦省作“ 犀照 ”。 清 袁枚 《黄河秋决闻陕督尹公移节清江寄呈》诗之二:“麈谈立止 黄河 蜀,犀照应愁水府寒。”《世无匹》第六回:“幸各大人犀照高悬,寃情洞见,乞赐超豁。”
分類:洞察幽微
《漢語大詞典》:犀照牛渚
晋书·温峤传:“﹝ 温嶠 ﹞至 牛渚磯 ,水深不可测,世云其下多怪物, 嶠 遂燬犀角而照之。须臾,见水族覆火,奇形异状,或乘马车著赤衣者。 嶠 其夜梦人谓己曰:‘与君幽明道别,何意相照也?’意甚恶之。 嶠 先有齿疾,至是拔之,因中风,至镇未旬而卒。”后多用“犀照牛渚”喻洞察幽微。 明 高启 《青丘子歌》:“高攀天根探月窟,犀照 牛渚 万怪呈。”亦省作“ 犀照 ”。 清 袁枚 《黄河秋决闻陕督尹公移节清江寄呈》诗之二:“麈谈立止 黄河 蜀,犀照应愁水府寒。”《世无匹》第六回:“幸各大人犀照高悬,寃情洞见,乞赐超豁。”
分類:洞察幽微
《漢語大詞典》:楚人弓
《孔子家语·好生》:“ 楚王 失弓, 楚 人得之,又何求之?”后“楚人弓”常用为典,多比喻失而复得之物,表示对得失的达观态度。 清 钱谦益 《喜复官诰赠内戏效乐天作》诗:“三年偶失 楚 人弓,忧喜回旋似塞翁。我褫緋衣缘底罪,君还紫誥有何功。” 清 唐孙华 《闲居写怀》诗:“忧喜塞翁马,得失 楚 人弓。时命苟不谐。不如安固穷。”亦省作“ 楚弓 ”。《周书·武帝纪下》:“朕垂拱巖廊,君临宇县,相 邠 民於海内,混 楚 弓於天下,一物失所,有若推沟。” 明杨珽《龙膏记·藏春》:“春光漏洩出闺门,展转狐疑不定,怎做得 楚 弓得失何劳问。”参见“ 楚弓楚得 ”。
《國語辭典》:楚弓楚得  拼音:chǔ gōng chǔ dé
楚王出游时遗失了弓箭,却不叫侍从去寻找,因为楚王认为他虽然在楚国丢了弓箭,但仍会由楚国人得到,并不算损失。见《孔子家语。卷二。好生》。后以楚弓楚得比喻利益不流失外溢。
分類:外溢
《漢語大詞典》:楚弓
见“ 楚人弓 ”。
《漢語大詞典》:楚人弓
《孔子家语·好生》:“ 楚王 失弓, 楚 人得之,又何求之?”后“楚人弓”常用为典,多比喻失而复得之物,表示对得失的达观态度。 清 钱谦益 《喜复官诰赠内戏效乐天作》诗:“三年偶失 楚 人弓,忧喜回旋似塞翁。我褫緋衣缘底罪,君还紫誥有何功。” 清 唐孙华 《闲居写怀》诗:“忧喜塞翁马,得失 楚 人弓。时命苟不谐。不如安固穷。”亦省作“ 楚弓 ”。《周书·武帝纪下》:“朕垂拱巖廊,君临宇县,相 邠 民於海内,混 楚 弓於天下,一物失所,有若推沟。” 明杨珽《龙膏记·藏春》:“春光漏洩出闺门,展转狐疑不定,怎做得 楚 弓得失何劳问。”参见“ 楚弓楚得 ”。
《國語辭典》:楚弓楚得  拼音:chǔ gōng chǔ dé
楚王出游时遗失了弓箭,却不叫侍从去寻找,因为楚王认为他虽然在楚国丢了弓箭,但仍会由楚国人得到,并不算损失。见《孔子家语。卷二。好生》。后以楚弓楚得比喻利益不流失外溢。
分類:外溢
《漢語大詞典》:遗弓(遺弓)
(1).史记·封禅书:“ 黄帝 采 首山 铜,铸鼎於 荆山 下。鼎既成,有龙垂胡鬚下迎 黄帝 。 黄帝 上骑,羣臣后宫从上者七十餘人,龙乃上去。餘小臣不得上,乃悉持龙鬚,龙鬚拔,堕,堕 黄帝 之弓。百姓仰望 黄帝 既上天,乃抱其弓与胡鬚号,故后世因名其处曰 鼎湖 ,其弓曰乌号。”后以“遗弓”指 黄帝 骑龙升天时坠落的弓。《宋史·乐志十六》:“ 鼎湖 龙去遗弓堕,冠剑鏁深宫。” 清 顾炎武 《登岱》诗:“何人得昇仙,遗弓名乌号。”
(2).据史记·封禅书载,传说 黄帝 骑龙升天时,“堕 黄帝 之弓”。后以“遗弓”为帝王死亡的委婉语。 南朝 梁 沈约 《齐武帝谥议》:“慕切遗弓,哀同遏密。”旧唐书·哀帝纪:“朕祗荷丕图,仰惟先训,方迫遗弓之痛,俯临同轨之期。” 明 唐顺之 《朝谒长陵》诗:“遗弓仙驭远,上食繐帷张。”
(3).吕氏春秋·贵公:“ 荆 人有遗弓者,而不肎索,曰:‘ 荆 人遗之, 荆 人得之,又何索焉?’”后以“遗弓”指丢失而为他人得到对他人也有益处的事物。 唐 李商隐 《李肱所遗画松诗书两纸得四十一韵》:“悲哉堕世网,去之若遗弓。”
《國語辭典》:吹毛  拼音:chuī máo
1.比喻很容易,不须费力气。《韩非子。内储说下》:「去仲尼,犹吹毛耳。」
2.形容刀剑很锐利,吹毛可断。唐。卢纶〈难绾刀子歌〉:「吹毛可试不可触,似有虫搜阙裂文。」唐。裴铏《聂隐娘》:「兼令长执宝剑一口,长二尺许,锋利吹毛。」
《國語辭典》:吹毛求疵  拼音:chuī máo qiú cī
吹开皮上的毛,寻找里面的小毛病。语本《韩非子。大体》:「不吹毛而求小疵,不洗垢而察难知。」后比喻刻意挑剔过失或缺点。《汉书。卷五三。景十三王传。中山靖王刘胜传》:「有司吹毛求疵,笞服其臣,使證其君。」也作「吹毛求瑕」、「吹毛取瑕」、「吹毛索疵」。
《漢語大詞典》:三刀
晋书·王濬传:“梦悬三刀於卧屋梁上,须臾又益一刀。 濬 惊觉,意甚恶之。主簿 李毅 再拜贺曰:‘三刀为州字,又益一者,明府其临 益州 乎?’及贼 张弘 杀 益州 刺史 皇甫晏 ,果迁 濬 为益州刺史。”后遂以“三刀”作为刺史之代称。 唐 杨炯 《恒州刺史王义童神道碑》:“门容駟马,位列三刀。”亦用作官吏升迁之典实。 唐 柳宗元 《奉和周二十二丈》诗:“梦喜三刀近,书嫌五载违。” 明 何景明 《送江华州》诗:“少年乘五马,何夜梦三刀。” 沈砺 《读书》诗:“但使心波清一勺,何庸梦境绕三刀。”
《國語辭典》:三刀梦(三刀夢)  拼音:sān dāo mèng
晋人王浚夜梦三刀悬于卧屋梁上,霎时又益一刀,主簿李毅以三刀为「州」、加一「益」即益州,后浚果迁益州刺史。见《晋书。卷四十二。王浚传》。后遂指官吏升迁的梦兆。唐。李德裕 题剑门诗:「想是三刀梦,森然在目前。」唐。李商隐 街西池馆诗:「太守三刀梦,将军一箭歌。」
分類:高升梦兆
《漢語大詞典》:三刀
晋书·王濬传:“梦悬三刀於卧屋梁上,须臾又益一刀。 濬 惊觉,意甚恶之。主簿 李毅 再拜贺曰:‘三刀为州字,又益一者,明府其临 益州 乎?’及贼 张弘 杀 益州 刺史 皇甫晏 ,果迁 濬 为益州刺史。”后遂以“三刀”作为刺史之代称。 唐 杨炯 《恒州刺史王义童神道碑》:“门容駟马,位列三刀。”亦用作官吏升迁之典实。 唐 柳宗元 《奉和周二十二丈》诗:“梦喜三刀近,书嫌五载违。” 明 何景明 《送江华州》诗:“少年乘五马,何夜梦三刀。” 沈砺 《读书》诗:“但使心波清一勺,何庸梦境绕三刀。”
《漢語大詞典》:刀州
晋书·王濬传:“ 濬 夜梦悬三刀於卧屋梁上,须臾又益一刀, 濬 惊觉,意甚恶之。主簿 李毅 再拜贺曰:‘三刀为州字,又益一者,明府其临 益州 乎?’及贼 张弘 杀 益州 刺史 皇甫晏 ,果迁 濬 为 益州 刺史。”后因以 刀州 为 益州 的别称。 唐 武元衡 《酬太常从兄留别》诗:“ 张騫 随 汉 节, 王濬 守 刀州 。” 唐 姚合 《送任畹及第归蜀觐亲》诗:“东川横 剑阁 ,南斗近 刀州 。”
分類:益州
《漢語大詞典》:刀州梦(刀州夢)
谓入 蜀 任职。典出《晋书·王濬传》。 刀州 指 益州 , 益州 为 蜀 地。 唐 雍陶 《宿嘉陵驿》诗:“今宵难作 刀州 梦,月色江声共一楼。”亦省作“ 刀梦 ”。 宋 梅尧臣 《送宋端明知成都》:“刀梦殊祥后,锋车急占中。”参见“ 刀州 ”。
分類:任职益州
《漢語大詞典》:刀州
晋书·王濬传:“ 濬 夜梦悬三刀於卧屋梁上,须臾又益一刀, 濬 惊觉,意甚恶之。主簿 李毅 再拜贺曰:‘三刀为州字,又益一者,明府其临 益州 乎?’及贼 张弘 杀 益州 刺史 皇甫晏 ,果迁 濬 为 益州 刺史。”后因以 刀州 为 益州 的别称。 唐 武元衡 《酬太常从兄留别》诗:“ 张騫 随 汉 节, 王濬 守 刀州 。” 唐 姚合 《送任畹及第归蜀觐亲》诗:“东川横 剑阁 ,南斗近 刀州 。”
分類:益州
《漢語大詞典》:梦刀(夢刀)
晋书·王濬传:“ 濬 夜梦悬三刀於卧屋梁上,须臾又益一刀, 濬 惊觉,意甚恶之。主簿 李毅 再拜贺曰:‘三刀为州字,又益一者,明府其临 益州 乎?’及贼 张弘 杀 益州 刺史 皇甫晏 ,果迁 濬 为 益州 刺史。”后因以“梦刀”为官吏升迁之典。 唐 玄宗 《过王濬墓》诗:“叹嗟悬剑陇,谁识梦刀祥。” 唐 元稹 《寄赠薛涛》诗:“纷纷辞客多停笔,箇箇公卿欲梦刀。” 宋 王安石 《送赵燮之蜀永康簿》诗:“行追西路聊班草,坐忆南州欲梦刀。他日寄声能向我,应从 锦水 至 江 皋。”
分類:官吏升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