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引渡  拼音:yǐn dù
一国将在其领域外犯罪或受科刑而现居于境内的人,应有关国家的请求,交由该国追诉或处罚。惟政治犯,在国际法上以不引渡为原则。
《国语辞典》:谱书(谱书)  拼音:pǔ shū
记载家族世系的簿册。始自黄帝,不过当时谱书仅限于帝王诸侯的纪录而已,直到秦朝,才有私人谱书的出现。谱书的内容,早期只记世系,到明代中期,才将家族大事一并记入谱书中。自黄帝到民国的谱书名称很多,有本书、谱牒、谱例、谱录、谱系、谱学、大同谱、统谱、会谱德庆编、家模汇编、家谱、家乘、清芬志、系谱、乡贤录、真谱、传芳集、世本、世谱、世牒、世典、世恩录、族谱、宗谱、私谱、源流考、渊源录等。
《漢語大詞典》:反异(反異)
(1).反常奇异。指不符当时经师正统的学说。后汉书·范升传:“今《费》《左》二学,无有本师,而多反异,先帝前世,有疑於此,故《京氏》虽立,輒復见废。”
(2).谓已招认,而又翻供。《明律·刑律·断狱》:“主守教囚反异。”
《漢語大詞典》:时韵(時韻)
当时流行的曲调。 唐 孟郊 《游华山云台观》诗:“夜闻明星馆,时韵女萝絃。”
《國語辭典》:听戏(聽戲)  拼音:tīng xì
中国传统戏剧,以歌舞为主,其中唱腔有独特之处,引人入胜,故欣赏以唱腔为主的戏,称为「听戏」。
《漢語大詞典》:现银(現銀)
可以当时交付的银子或银元。二刻拍案惊奇卷四:“ 张廪生 只得将出三百两现银……随着过龙的到私衙门首,当面交割。” 孙中山 《对中央银行开幕训词》:“人民拿一百元纸币,到银行兑一百元现银,毫不折扣,这种办法,就叫做兑现。” 鲁迅 《坟·灯下漫笔》:“我更非常高兴,全去换了现银,沉垫垫地坠在怀中。”
《国语辞典》:罗汉脚(罗汉脚)  拼音:luó hàn jiǎo
单身汉。清朝政府对台政策,当时渡台者皆为单身男子,无妻无室,孤身游食于四方,衣裾不全,赤脚终生,犹如佛教「罗汉」之形象,故称。今日通常指未婚或鳏居的男子。如:「他是个罗汉脚,一人饱,全家饱。」
《漢語大詞典》:时铜(時銅)
指当时所用的铜钱。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姬生:“来耶?敬具时铜数百备用。”
《漢語大詞典》:时陋(時陋)
当时的陋俗。 宋 叶适 《〈东溪先生集〉序》:“﹝ 刘伯熊 ﹞论説必穷尽,欲砭时陋,扶世坏。”
分類:当时陋俗
《漢語大詞典》:时轨(時軌)
当时的规矩或法度。 清 曾国藩 《送郭筠仙南归序》:“若夫自揣既熟,而或不达於时轨,是则非余之所敢知也。”
《漢語大詞典》:板楯蛮(板楯蠻)
我国古代少数民族名。 秦 汉 时分布在当时的 巴郡 一带。后汉书·桓帝纪:“ 白马羌 寇 广汉属国 ,杀长吏, 益州 刺史率 板楯蛮 讨破之。” 李贤 注:“ 板楯 , 西南蛮 之号。”参阅后汉书·南蛮西南夷传、 晋 常璩 华阳国志·巴志
《國語辭典》:学潮(學潮)  拼音:xué cháo
学生或教职员因不满学校措施、政治现状等,而举行的示威抗议活动。
《漢語大詞典》:颍川集(潁川集)
东汉 时 陈寔 、 荀淑 两家享名当时,均为 颍川 人,两家父子同游或聚会,称为“潁川集”。后代诗文中常用作典故,咏贤士相聚或出游。因事涉星象,故亦借以咏星。 唐 董思恭 《咏星》:“方知 潁川 集,别有 太丘 门。”参见“ 德星 ”、参阅后汉书·荀韩锺陈传
《漢語大詞典》:古玺
先 秦 印章的通称。鉩,即玺。古鉩印面为当时六国的篆书,风格奇特多变,不易辨识,形式多样。 秦 统一六国,皇帝所用称“玺”,官、私所用均改称“印”。材料多数是铜,间有银和玉等。
《國語辭典》:白陶  拼音:bái táo
以洁白的黏土为材料,用高温烧制而成的陶器。最早出现于商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