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1105,分74页显示  上一页  1  2  3  4  5  7  8  9  10 下一页
典故(续上)
归来柳
归路指烟霞
归马华山阳
归斯受
归田录
佩印归
鹤归华表
买臣归
寄当归
笳鼓归来
人归落雁后,思发在花前(又作:思发花前,人归雁后 ...)
衣锦归
衣锦赋荣归
君自不归归甚易
乐毅不归
典故  
五柳陶
 
五株柳
 
五杨柳
 
元亮柳
 
先生柳
 
柳暗陶门公
 
柳觅先生
 
柳飞彭泽雪
 
归来柳
 
渊明柳
 
筑室种柳
 
门前五柳
  
陶宅五株
  
陶庐树
 
陶潜柳
 
陶凿五柳
 
陶门
 
靖节门柳

相关人物
陶潜


《宋书》卷九十三〈隐逸列传·陶潜〉~2286~
潜少有高趣,尝著五柳先生传以自况,曰:「先生不知何许人,不详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闲静少言,不慕荣利。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欣然忘食。性嗜酒,而家贫不能恒得。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招之,造饮辄尽,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环堵萧然,不蔽风日,裋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尝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忘怀得失,以此自终。」其自序如此,时人谓之实录。

简释

五株柳:喻指隐者。唐李白《嘲王厉阳不肯饮酒》。“浪抚一张琴,虚栽五株柳。”


例句

高柳三五株,可以独逍遥。 储光羲 同王十三维偶然作十首

谢公台尚在,陶令柳潜衰。 刘得仁 和段校书冬夕寄题庐山

陶家习先隐,种柳长江边。 刘慎虚 浔阳陶氏别业

陶庐树可爱,潘宅雨新晴。 刘禹锡 和乐天闲园独赏八韵前

君在江南相忆否,门前五柳几枝低。 刘长卿 使次安陆寄友人

独愁看五柳,无事掩双扉。 刘长卿 罢摄官后将还旧居留辞李侍御

孤蓬向何处,五柳不开门。 刘长卿 至饶州寻陶十七不在寄赠

群公谁让位,五柳独知贫。 刘长卿 赠秦系徵君

五柳闭门高士去,三苗按节远人归。 刘长卿 送柳使君赴袁州

惟有陶潜柳,萧条对掩扉。 刘长卿 送金昌宋归钱塘

解印孤琴在,移家五柳成。 刘长卿 过前安宜张明府郊居

陶家五柳簇衡门,还有高情爱此君。 司空图 杨柳枝二首

五柳先生自识微,无言共笑手空挥。 司空图 歌者十二首

五柳终期隐,双鸥自可亲。 司空曙 逢江客问南中故人因以诗寄

五柳茅茨楚国贤,桔槔蔬圃水涓涓。 司空曙 过卢秦卿旧居

到县余花在,过门五柳闲。 周贺 送张堙之睦州

花明潘子县,柳暗陶公门。 岑参 春寻河阳陶处士别业

讼堂寂寂对烟霞,五柳门前聚晓鸦。 崔峒 题桐庐李明府官舍

五株斜傍渊明宅,千树低垂太尉营。 慕幽

桑柘骈阗数亩间,门前五柳正堪攀。 朱庆余 归故园

寂寥我对先生柳,赫奕君乘御史骢。 李商隐 喜闻太原同院崔侍御台拜兼寄在台三二同年之什

依然五柳在,况值百花残。 李商隐 大卤平后移家到永乐县居书怀十韵寄刘韦二前辈二公尝于此县寄居

陶令日日醉,不知五柳春。 李白 戏赠郑溧阳

柳深陶令宅,竹暗辟疆园。 李白 留别龚处士

宅近青山同谢朓,门垂碧柳似陶潜。 李白 题东溪公幽居

隋家两岸尽,陶宅五株荣。 李端 折杨柳

何当五柳下,酌醴吟庭筠。 李群玉 同张明府游溇水亭

久向三茅穷艺术,仍传五柳旧琴书。 李群玉 送陶少府赴选

妻子欢同五株柳,云山老对一床书。 李颀 答高三十五留别便呈于十一

三四株松匝草亭,便成彭泽柳为名。 李频 奉和郑薰相公

当暑忆归林,陶家借柳阴。 李频 避暑

旧业传一经,新官栽五柳。 权德舆 送韦十二丈赴襄城令三韵

栽成五柳吟归去,漉酒巾边伴菊闲。 汪遵 彭泽

君看靖节高眠处,只向衡门种五株。 汪遵 隋柳

倾倒强行行,酣歌归五柳。 王维 偶然作六首

秋风自萧索,五柳高且疏。 王维 戏赠张五弟諲三首

一瓢颜回陋巷,五柳先生对门。 王维 田园乐七首

路傍时卖故侯瓜,门前学种先生柳。 王维 老将行

复值接舆醉,狂歌五柳前。 王维 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

五株蒙远赐,应使号先生。 皇甫冉 谢韦大夫柳栽

远山期道士,高柳觅先生。 皇甫冉 闲居作

五柳转扶疏,千峰恣来往。 皇甫冉 题高云客舍

仕应同五柳,归莫舍三茅。 皮日休 新秋言怀寄鲁望三十韵

几变陶家柳,空传魏阙书。 窦常 酬舍弟牟秋日洛阳官舍寄怀十韵

县依陶令想嫌迂,营伴将军即大粗。 薛能 柳枝四首之三

结阴既得地,何谢陶家时。 裴迪 辋川集二十首柳浪

溪柳绕门彭泽令,野花连洞武陵人。 许浑 移摄太平寄前李明府

祗闻寻五柳,时到月中还。 贯休 武昌县与昼公兼寄邑宰

何逊兰休握,陶潜柳正垂。 郑谷 送水部张郎中彦回宰洛阳

五株衰柳下,三径小园深。 钱起 秋园晚沐

五柳先生本在山,偶然为客落人间。 雍陶 和孙明府怀旧山

落照渊明柳,春风叔夜弦。 韩翃 家兄自山南罢归献诗叙事

劝君不得学渊明,且策驴车辞五柳。 韩翃 送别郑明府

典故
归路指烟霞

相关人物
柳富


《艳异篇续集》卷六《王幼玉记》
王氏名真姬,字仙才,小字幼玉。本京师人,随父流落于衡州。女弟女兄三人,皆为名娼。而其颜色歌舞,角于伦辈之上,群妓亦不敢与之争高下。幼玉又出于弟兄之上。所与往还,皆衣冠士大夫。舍此虽巨商富贾,不能动其意。夏公酉游衡阳,郡侯开宴召之,公酉曰:「闻衡阳有歌妓名王幼玉,妙歌舞,美颜色,孰是也?」郡侯张郎中纪,乃命幼玉出拜。公酉见之,嗟吁曰:「使汝居东西二京,未必在名妓之下。反居于此,其名不得闻于天下。」因命左右取笺为诗,赠幼玉曰:「真宰无私心,万物逞殊形。嗟尔兰蕙质,远离幽谷青。清风暗助秀,雨露濡其泠。一朝居上苑,桃李让芬馨。」由是益有光,但幼玉暇日,常幽艳愁寂,含芳未吐。人或询之,则曰:「此道非吾志也。」会东都人柳富,字润卿,豪俊之士。幼玉一见曰:「兹我夫也。」富亦有意室之,然富方倦游,凡于风前月下,执手恋恋,两不相舍。既久,其妹窃知之。一日,诟富以语曰:「子若复为向时事,吾不舍子,即讼子于官府。」富从是不复往。一日,遇幼玉江上。幼玉泣曰:「过非我造也,君宜以理推之。异时幸有终身之约,无为今日之恨。」相饮于江上。幼玉云:「吾之骨,异日当附子之先垄。」复谓富曰:「我平生所知离而复合者甚众,虽言爱勤勤,不过取其财帛,未尝以身许之也。我发委地,宝之若玉,他人无敢窥觇,于子无所惜。」乃自解鬟剪一缕以遗富。富感悦深至,去,又羁思不得会,并为恨,因而忧枕。幼玉日夜怀思,遣人侍病。既愈,富为长歌赠之,云:「紫府楼阁高相倚,金碧户牖红晖起。其间宴息皆仙子,绝世妖姿妙难比。偶然思念起尘心,几年谪向衡阳市。娇烧飞下九天来,长在娼家偶然耳。天姿材色拟绝伦,压倒花衢众罗绮。绀发浓堆巫峡云,翠眸横剪秋江水。素水纤长细细圆,春笋脱向青烟里。缓步莲花窄窄弓,凤头翘起红裙底。有时笑倚小栏杆,桃花无颜乱红委。王孙送目以劳魂,东邻一见还羞死。自此城中豪富儿,呼童控马相追随。千金买得歌一曲,暮雨朝云镇相续。皇都年少是柳君,体段风流万事足。幼玉一见苦留心,慇勤厚遣行人嘱。青羽飞来洞户前,惟郎苦恨多拘束。偷身不使父母知,江亭暗共才郎宿。犹恐恩情未甚坚,解开鬟髻对郎前。一缕云随金剪断,两心浓密更如绵。自古美事多磨隔,别时两意空悬悬。清宵长叹明月下,花时洒泪东风前。怨入朱弦危更断,泪如珠颗自相连。危楼独倚无人会,新书写恨托传难。奈何幼玉家有母,知此端倪蓄嗔怒。千金器醉属佣人,密约幽欢镇相误。将刃欲加连理枝,引弓欲弹鹣鹣羽。仙山只在海中心,风逆波紧无船渡。桃源去路隔烟霞,咫尺尘埃无觅处。郎心玉意共慇勤,同指松药情愈固。愿郎誓死莫改移,人事有时自相遇。他日得郎归来时,携手同上烟霞路。」富因久游,亲促其归。幼玉潜往别,共饮野店中。玉曰:「子有清才,我有丽艳,才色相得,誓不相舍。我之心,子之意,卜诸神明,结之松筠,久矣,子必异日有潇湘之游,我亦待君之来。」于是,二人共盟焚香,致其灰于酒中,共饮之。是夕,同宿江上。翌日,富作词别幼玉,名《醉高楼》,词曰:「人间最苦,最苦是分离。伊爱我,我怜伊。青草岸头人独立,画船归去橹声迟。楚天低。回望处,两依依。后会也知俱有愿,未知何日是佳期。心下事,乱如丝。好天良夜还虚过,辜负我,两心知。愿伊家衷肠在,一双飞。」富唱其曲以佐酒,音调辞意,非惋不能终曲。乃罢酒,相与大恸。富乃登舟。富至都下,以亲年老,家又多故,不得如约,但对镜洒涕。会有客自衡阳来,出幼玉书,但言幼玉多卧病。富遽开其书疾读,书尾有二句云:「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乾。」富大伤感。一日,残阳沉西,疏帘不捲。富独立庭筛,见有半面出于屏间。富视之,乃幼玉也。玉曰:「吾以思君得疾,今已化去。欲得一见,故有是行。我以平生无恶,不犯幽狱。后日当生衷州西门张遂家,复为女子。彼家卖饼。君子不忘昔日之旧,因有事相过,幸见我焉。我虽不省前世事,然君之情当如是。我有遗物在侍儿处,君求之以为验。千万珍重。」忽不见。富惊愕,但终叹惋。异日,有过客自衡阳来,言幼玉已死。闻未死前,嘱其侍儿曰:「我不得见郎,死亦不安,郎平日爱我手、发、眉、眼,他皆不可寄附,我今剪头发一缕,手指甲数个,郎来访我时,子可与之。」后数日,幼玉果死也。
典故   
归马华山阳

相关人物
周武王


《尚书·周书·武成》
「王朝步自周,于征伐商,厥四月哉生明,王来自商,至于丰,乃偃武修文,归马于华山之阳,放牛于桃林之野,示天下弗服。」旧题汉·孔安国传:「山南曰阳,桃林在华山东,皆非长养牛马之地,欲使自生自死,示天下不复乘用。」

简释

归马华山阳:指罢战休兵。唐杜甫《有感五首》之二:“大君先息战,归马华山阳。”


例句

愿得华山之下长归马,野田无复堆冤者。 张碧 野田行

欲向桃林下,先过梓树中。 李峤

山追散马日,水忆钓鱼人。 杜审言 扈从出长安应制

大君先息战,归马华山阳。 杜甫 有感五首之二

戎狄方构患,休牛殊未遑。 独孤及 送相里郎中赴江西

典故
归斯受


《孟子注疏》卷十四下〈尽心章句下〉~260~
孟子之滕,馆于上宫。有业屦于牖上,馆人求之弗得。或问之曰:「若是乎从者之廋也?」曰:「子以是为窃屦来与?」曰:「殆非也。夫子之设科也,往者不追,来者不距。苟以是心至,斯受之而已矣。」
典故
归田录


《归田录》~3~
归田录者,朝廷之遗事,史官之所不记,与夫士大夫笑谈之馀而可录者,录之以备閒居之览也。有闻而诮余者曰:「何其迂哉!子之所学者,修仁义以为业,诵六经以为言,其自待者宜如何?而幸蒙人主之知,备位朝廷,与闻国论者,盖八年于兹矣。既不能因时奋身,遇事发愤,有所建明,以为补益;又不能依阿取容,以徇世俗。使怨嫉谤怒,丛于一身,以受侮于群小。当其惊风骇浪,卒然起于不测之渊,而蛟鳄鼋鼍之怪,方骈首而闯伺,乃措身其间,以蹈必死之祸。赖天子仁圣,恻然哀怜,脱于垂涎之口而活之,以赐其馀生之命,曾不闻吐珠衔环,效?雀之报。盖方其壮也,犹无所为,今既老且病矣,是终负人主之恩,而徒久费大农之钱,为太仓之鼠也。为子计者,谓宜乞身于朝,退避荣宠,而优游田亩,尽其天年,犹足窃知止之贤名。而乃裴回俯仰,久之不决,此而不思,尚何归田之录乎!」余起而谢曰:「凡子之责我者皆是也,吾其归哉,子姑待。」治平四年九月乙未庐陵欧阳修序。
《归田录·附录一·四库全总目提要》~56~
归田录二卷,兵部侍郎纪昀家藏本宋欧阳修撰。多记朝廷轶事,及士大夫谈谐之言。自序谓以唐李肇国史补为法,而小异于肇者,不书人之过恶。陈氏书录解题曰:「或言公为此录,未成而序先出,裕陵索之,其中本载时事及所经历见闻,不敢以进,旋为此本,而初本竟不复出。」王明清挥麈三录则曰:「欧阳公归田录初成未出而序先传,神宗见之,遽命中使宣取,时公已致仕在颍州,因其间所记有未欲广布者,因尽删去之,又恶其太少,则杂记戏笑不急之事,以充满其卷帙。既缮写进入,而旧本亦不敢存。」二说小异。周煇清波杂志,所记与明清之说同,惟云「原本亦尝出」,与明清说又不合。大抵初稿为一本,宣进者又一本,实有此事;其旋为之说,与删除之说,则传闻异词耳。惟修归颍上在神宗时,而录中称「仁宗立今上为皇子」,则似英宗时语,或平时劄记,归田后乃排纂成之,偶忘追改欤?其中不试而知制诰一条,称宋惟杨亿、陈尧叟及修三人,费衮梁溪漫志举真宗至道三年四月,以梁周翰夙负词名,令加奖擢,亦不试而知制诰,实在杨亿之前,纠修误记。是偶然疏舛,亦所不免。然大致可资考据,亦国史补之亚也。
典故
何用多金
 
佩印归
  
六印悬
 
六国都丞相
 
季子多金
 
季子金
 
季子金多
 
苏印
 
苏卿印
 
苏子印
 
苏秦六印
 
苏秦六国
 
金印六国
 
相关人物
苏秦


《史记》卷六十九〈苏秦列传〉
于是资苏秦车马金帛以至赵。而奉阳君已死,即因说赵肃侯曰:「天下卿相人臣及布衣之士,皆高贤君之行义,皆愿奉教陈忠于前之日久矣。虽然,奉阳君妒而君不任事,是以宾客游士莫敢自尽于前者。今奉阳君捐馆舍,君乃今复与士民相亲也,臣故敢进其愚虑。……臣闻明主绝疑去谗,屏流言之迹,塞朋党之门,故尊主广地彊兵之计臣得陈忠于前矣。故窃为大王计,莫如一韩、魏、齐、楚、燕、赵以从亲,以畔秦。……于是六国从合而并力焉。苏秦为从约长,并相六国。……北报赵王,乃行过雒阳,车骑辎重,诸侯各发使送之甚众,疑于王者。周显王闻之恐惧,除道,使人郊劳。苏秦之昆弟妻嫂侧目不敢仰视,俯伏侍取食。苏秦笑谓其嫂曰:「何前倨而后恭也?」嫂委蛇蒲服,以面掩地而谢曰:「见季子位高金多也。」苏秦喟然叹曰:「此一人之身,富贵则亲戚畏惧之,贫贱则轻易之,况众人乎!且使我有雒阳负郭田二顷,吾岂能佩六国相印乎!」

例句

苏秦无负郭,六印又如何。 崔道融 过农家

洛阳苏季子,剑戟森词锋。六印虽未佩,轩车若飞龙。黄金数百镒,白璧有几双。 李白 魏郡别苏明府因北游

苏秦六印归何日,潘岳双毛去值秋。 杜牧 赠别

飘飘苏季子,六印佩何迟。 杜甫 暮冬送苏四郎徯兵曹适桂州

为客囊无季子金,半生踪迹任浮沈。 牟融 赠欧阳詹

吾知十年后,季子多黄金。 高适 别王彻

六窠只佩诸侯印,争比从天拥册归。 黄滔 翁文尧员外拥册礼之归一路有诗名昼锦集先将寄示因书五十六字

典故 
鹤语记春秋


《异苑》卷三
晋太康二年冬大寒,南洲人见二白鹤语于桥下,曰:「今兹寒不减尧崩年也。」于是飞去。

例句

鸾歌无岁月,鹤语记春秋。 崔湜 幸白鹿观应制

天寒白鹤归华表,日落青龙见水中。 杜甫 陪李七司马皂江上观造竹桥即日成往来之人免冬寒入水聊题短作简李公二首之一

典故
向故乡怀印绶
 
妻弃如遗
 
怀绶朱公
 
会稽妇
 
会稽愚妇
 
会稽章
 
翁子妻
 
买臣乘轺
 
买臣富贵
 
买臣归
 
买臣贵骨
 
买臣还乡
 
买臣乡
 
露绶

相关人物
朱买臣

参考典故
愚妇轻买臣


《汉书》卷六十四上《朱买臣传》
朱买臣字翁子,吴人也。家贫,好读书,不治产业,常艾薪樵,卖以给食,担束薪,行且诵书。其妻亦负戴相随,数止买臣毋歌呕道中。买臣愈益疾歌,妻羞之,求去。买臣笑曰:“我年五十当富贵,今已四十余矣。女苦日久,待我富贵报女功。”妻恚怒曰:“如公等,终饿死沟中耳,何能富贵!”买臣不能留,即听去。其后,买臣独行歌道中,负薪墓间。故妻与夫家俱上冢,见买臣饥寒,呼饭饮之。后数岁,买臣随上计吏为卒,将重车至长安,诣阙上书,书久不报。待诏公车,粮用乏,上计吏卒更乞丐之。会邑子严助贵幸,荐买臣,召见,说《春秋》,言《楚词》,帝甚说之,拜买臣为中大夫,与严助俱侍中。……东越数反复,……上拜买臣会稽太守。上谓买臣曰:“富贵不归故乡,如衣绣夜行,今子何如?”买臣顿首辞谢。诏买臣到郡,治楼船,备粮食、水战具,须诏书到,军与俱进。初,买臣免,待诏,常从会稽守邸者寄居饭食。拜为太守,买臣衣故衣,怀其印绶,步归郡邸。直上计时,会稽吏方相与群饮,不视买臣。买臣入室中,守邸与共食,食且饱,少见其绶,守邸怪之,前引其绶,视其印,会稽太守章也。守邸惊,出语上计掾吏。皆醉,大呼曰:“妄诞耳!”守邸曰:“试来视之。”其故人素轻买臣者入内视之,还走,疾呼曰:“实然!”坐中惊骇,白守丞,相推排陈列中庭拜谒。买臣徐出户。有顷,长安厩吏乘驷马车来迎,买臣遂乘传去。会稽闻太守且至,发民除道,县长吏并送迎,车百余乘。入吴界,见其故妻、妻夫治道。买臣驻车,呼令后车载其夫妻,到太守舍,置园中,给食之。居一月,妻自经死,买臣乞其夫钱,令葬。悉召见故人与饮食诸尝有恩者,皆报复焉。居岁余,买臣受诏将兵,与横海将军韩说等俱击破东越,有功。征入为主爵都尉,列于九卿。

例句

疏受杜门期脱屣,买臣归邸忽乘轺。 李绅 初秋忽奉诏除浙东观察使检校右貂

家临浙水傍,岸对买臣乡。 李频 及第后归

君不见买臣衣锦还故乡,五十身荣未为晚。 白居易 醉后走笔酬刘五主簿长句之赠兼简张大贾二十四先辈昆季

采兰兼衣锦,何似买臣还。 钱起 送陈供奉恩敕放归觐省

徒怀伯通隐,多谢买臣归。 骆宾王 夕次旧吴

典故

《三国志》卷四十四〈蜀书·姜维传〉~062~
姜维字伯约,天水冀人也。少孤,与母居。好郑氏学。仕郡上计掾,州辟为从事。以父囧昔为郡功曹,值羌、戎叛乱,身卫郡将,没于战场,赐维官中郎,参本郡军事。建兴六年,丞相诸葛亮军向祁山,时天水太守适出案行,维及功曹梁绪、主簿尹赏、主记梁虔等从行。太守闻蜀军垂至,而诸县响应,疑维等皆有异心,于是夜亡保上邽。维等觉太守去,追迟,至城门,城门已闭,不纳。维等相率还冀,冀亦不入维。维等乃俱诣诸葛亮。会马谡败于街亭,亮拔将西县千馀家及维等还,故维遂与母相失。亮辟维为仓曹掾,加奉义将军,封当阳亭侯,时年二十七。亮与留府长史张裔、参军蒋琬书曰:「姜伯约忠勤时事,思虑精密,考其所有,永南、季常诸人不如也。其人,凉州上士也。」又曰:「须先教中虎步兵五六千人。姜伯约甚敏于军事,既有胆义,深解兵意。此人心存汉室,而才兼于人,毕教军事,当遣诣宫,觐见主上。」南朝宋·裴松之注引孙盛《杂记》曰:「初,姜维诣亮,与母相失,复得母书,令求当归。维曰:『良田百顷,不在一亩,但有远志,不在当归也。』」
《三国志》卷四十九〈吴书·太史慈〉~90~
曹公闻其名,遗慈书,以箧封之,发省无所道,而但贮当归。
典故
笳鼓归来


《南史》卷五十五〈曹景宗列传〉~356~
景宗振旅凯入,帝于华光殿宴饮连句,令左仆射沈约赋韵。景宗不得韵,意色不平,启求赋诗。帝曰:「卿伎能甚多,人才英拔,何必止在一诗。」景宗已醉,求作不已,诏令约赋韵。时韵已尽,唯馀竞病二字。景宗便操笔,斯须而成,其辞曰:「去时儿女悲,归来笳鼓竞。借问行路人,何如霍去病。」帝叹不已。约及朝贤惊嗟竟日,诏令上左史。于是进爵为公,拜侍中、领军将军。
典故
人归落雁后,思发在花前
 
思发花前,人归雁后
 
江雁孤回,人自归迟
 
行人雁后归
 
雁归人不归


《隋唐嘉话》上~
薛道衡聘陈,为人日诗云:「入春才七日,离家已二年。」南人嗤之曰:「是底言?谁谓此虏解作诗!」及云:「人归落雁后,思发在花前。」乃喜曰:「名下固无虚士。」
典故
衣锦归
 
锦服还家

相关人物
柳庆远


《梁书》卷九《柳庆远传》
「四年,出为使持节、都督雍梁南北秦四州诸军事、征虏将军、宁蛮校尉、雍州刺史。高祖饯于新亭,谓曰:『卿衣锦还乡,朕无西顾之忧矣。』」

简释

衣锦归:指富贵还乡。宋刘兼《宣赐锦袍设上赠诸郡客》:“深冬苦得朝丹阙,太华峰前衣锦归。”


例句

还家锦服贵,出使绣衣香。 岑参 送许员外江外置常平仓

本是江南客,还同衣锦归。 李端 送义兴元少府

甲科文比玉,归路锦为衣。 独孤及 送虞秀才擢第归长沙

采兰兼衣锦,何似买臣还。 钱起 送陈供奉恩敕放归觐省

典故
衣锦赋荣归
  
锦绣夜行
 
锦衣白昼
 

《史记》卷七〈项羽本纪〉~35~
居数日,项羽引兵西屠咸阳,杀秦降王子婴,烧秦宫室,火三月不灭;收其货宝妇女而东。人或说项王曰:「关中阻山河四塞,地肥饶,可都以霸。」项王见秦宫皆以烧残破,又心怀思欲东归,曰:「富贵不归故乡,如衣绣夜行,谁知之者!」说者曰:「人言楚人沐猴而冠耳,果然。」项王闻之,烹说者。
《汉书》卷三十一〈陈胜项籍列传·项籍〉~808~
后数日,羽乃屠咸阳,杀秦降王子婴,烧其宫室,火三月不灭;收其宝货,略妇女而东。秦民失望。于是韩生说羽曰:「关中阻山带河,四塞之地,肥饶,可都以伯。」羽见秦宫室皆已烧残,又怀思东归,曰:「富贵不归故乡,如衣锦夜行。」韩生曰:「人谓楚人沐猴而冠,果然。」羽闻之,斩韩生。
《梁书》卷九〈柳庆远列传〉~82~
霸府建,以为太尉从事中郎。高祖受禅,迁散骑常侍、右卫将军,加征虏将军,封重安侯,食邑千户。母忧去职,以本官起之,固辞不拜。天监二年,迁中领军,改封云杜侯。四年,出为使持节、都督雍梁南北秦四州诸军事、征虏将军、宁蛮校尉、雍州刺史。高祖饯于新亭,谓曰:「卿衣锦还乡,朕无西顾之忧矣。」
典故
君自不归归甚易


《全唐诗》卷六百七十九〈春夕〉【案:一本下有旅怀二字。】
水流花谢两无情,送尽东风过楚城。胡蝶梦中家万里,子规枝上月三更【杜鹃枝上月三更】。故园书动经年绝【故园书动多年绝】【故园书动经年别】【故园书动多年别】,华发春唯满镜生【华发春移满镜生】【华发春唯两鬓生】【华发春移两鬓生】。自是不归归便得,五湖烟景有谁争。
典故
乐毅不归
 
乐毅奔亡
 
乐毅见猜
 
乐生居赵
 
乐生负谤

相关人物
乐毅


《史记》卷八十《乐毅列传》
乐毅留徇齐五岁,下齐七十馀城,皆为郡县以属燕,唯独莒、即墨未服。会燕昭王死,子立为燕惠王。惠王自为太子时尝不快于乐毅,及即位,齐之田单闻之,乃纵反閒于燕,曰:「齐城不下者两城耳。然所以不早拔者,闻乐毅与燕新王有隙,欲连兵且留齐,南面而王齐。齐之所患,唯恐他将之来。」于是燕惠王固已疑乐毅,得齐反閒,乃使骑劫代将,而召乐毅。乐毅知燕惠王之不善代之,畏诛,遂西降赵。赵封乐毅于观津,号曰望诸君。尊宠乐毅以警动于燕、齐。
《新校本汉书》卷九十三佞幸传第六十三邓通
文帝时间如通家游戏,然通无他伎能,不能有所荐达,独自谨身以媚上而已。上使善相人者相通,曰:「当贫饿死。」上曰:「能富通者在我,何说贫?」于是赐通蜀严道铜山,得自铸钱。邓氏钱布天下,其富如此。

例句

去年大将军,忽负乐生谤。 张谓 同孙构免官后登蓟楼

乐毅傥再生,于今亦奔亡。 李白 经乱离后天恩流夜郎忆旧游书怀赠江夏韦太守良宰

乐生东去终居赵,阳虎北辕翻适楚。 李端 杂歌

冯唐犹在汉,乐毅不归燕。 卢照邻 送幽州陈参军赴任

乐毅吾所怜,拔齐翻见猜。 高适 酬裴员外以诗代书

《漢語大詞典》:五柳
见“ 五柳先生 ”。
《國語辭典》:五柳先生  拼音:wǔ liǔ xiān shēng
晋代陶渊明自号五柳先生。参见「陶潜」条。
《國語辭典》:五柳先生  拼音:wǔ liǔ xiān shēng
晋代陶渊明自号五柳先生。参见「陶潜」条。
《漢語大詞典》:陶令株
陶潜 《五柳先生传》:“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 五柳先生 乃 陶潜 之自况,后世因以“陶令株”借指柳树。 宋 王安石 《招约之职方并示正甫书记》诗:“满门 陶令 株,弥岸 韩侯 蔌。”
《漢語大詞典》:陶家柳
指柳树。 宋 辛弃疾 《水调歌头·题晋臣真得归方是闲二堂》词:“ 王 家竹, 陶 家柳, 谢 家池。知君勋业未了,不是枕流时。莫向痴儿説梦,且作山人索价,颇怪鹤书迟。”参见“ 陶柳 ”。
分類:柳树
《漢語大詞典》:陶柳
(1).指柳树。 晋 陶潜 少有高趣,宅边有五株柳树,自号 五柳先生 。后世因称柳为“陶柳”。 宋 梅尧臣 《县署丛竹》诗:“ 陶 柳应惭弱, 潘 花只竞红。”
(2). 晋 代诗人 陶潜 和 唐 代文学家 柳宗元 的并称。 清 陶澍 《〈靖节先生集〉序》:“作诗须从 陶 柳 门中来乃佳。不如是,无以发萧散冲淡之趣,不免於局促尘埃,无由到古人佳处。”
《漢語大詞典》:休牛
归还军用的牛。谓停止战事。 汉 刘向 新序·善谋下:“休牛於 桃林 ,以示不復输粮。” 晋 潘岳 《西征赋》:“问休牛之故林,感徵名於 桃园 。”《周书·武帝纪下》:“八紘共贯,六合同风,方当偃伯 灵臺 ,休牛 桃塞 ,无疆之庆,非独在余。” 唐 独孤及 《送相里郎中赴江西》诗:“ 戎 狄 方搆患,休牛殊未遑。”参见“ 休牛归马 ”。
《國語辭典》:休牛归马(休牛歸馬)  拼音:xiū niú guī mǎ
将牛马放牧,不再作军用。比喻天下升平,不再动用刀兵。《艺文类聚。卷一三。帝王部三。晋穆帝引晋穆帝哀策文》:「风扫天宇,休牛归马,卷旗卧鼓,俾我蒸民。」也作「休牛放马」、「休牛散马」。
《漢語大詞典》:散马(散馬)
(1).谓把战马放散回山中。意谓战事不兴。 南朝 宋 谢庄 《宋世祖庙歌·孝武皇帝》:“復礼辑乐,散马堕城。” 隋 薛道衡 《〈隋高祖文皇帝颂〉序》:“休牛散马,偃武修文。”参见“ 散马休牛 ”。
(2). 太平天囯 时期, 广东 、 广西 一带天地会队伍自称为马,称起事为起马,称解散为散马。 清 严正基 《论粤西贼情兵事始末》:“起号起马,散号散马。”
《漢語大詞典》:散马休牛(散馬休牛)
书·武成:“归马于 华山 之阳,放牛于 桃林 之野,示天下弗服”。 蔡沉 集传引《乐记》:“ 武王 胜 商 ,渡 河 而西,马散之 华山 之阳而弗復乘,牛放之 桃林 之野而弗復服”。后称不兴战事为“散马休牛”。 南朝 陈 徐陵 《为陈主答周主论和亲书》:“虽毁戈铸戟,未拟上皇,散马休牛,载怀偃伯。”
《漢語大詞典》:桃林
古地区名。在今 河南 灵宝 以西, 陕西 潼关 以东地区。为 周武王 放牛处。书·武成:“偃武修文,归马于 华山 之阳,放牛于 桃林 之野,示天下弗服。” 孔 传:“山南曰阳, 桃林 在 华山 东,皆非常养牛马之地,欲使自生自死,示天下不復乘用。”史记·留侯世家:“放牛 桃林 之阴,以示不復输积。” 唐 刘禹锡 《述旧贺迁寄陕虢孙常侍》诗:“关头古塞 桃林 静,城下长河竹箭迴。” 清 薛福成 《晋执政诸卿考》:“ 晋 用 先軫 诸臣,遏 楚 方张之言,而戢其问鼎之心,扼据 殽 函 之险要,横塞 秦 衝,俾不得越 桃林 一步。”
《漢語大詞典》:六印
(1).谓六国相印。史记·苏秦列传:“且使我有 雒阳 负郭田二顷,吾岂能佩六国相印乎!”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论说:“六印磊落以佩,五都隐賑而封。” 唐 李白 《魏郡别苏明府因北游》诗:“ 洛阳 苏季子 ,剑戟森词锋。六印虽未佩,轩车若飞龙。” 金 元好问 《天门引》:“丈夫何意作 苏秦 ,六印才堪警儿女。”
(2).六将军印。史记·封禅书:“是时上方忧 河 决,而黄金不就,乃拜 大 ( 欒大 )为五利将军。居月餘,得四印,佩天士将军、地士将军、大通将军印…… 大 见数月,佩六印,贵震天下。” 司马贞 索隐:“谓五利将军、天士将军、地士将军、大通将军为四也。更加乐通侯及天道将军印,为六印也。”
(3). 唐 时官马身上的六种印记。 唐 杜甫 《瘦马行》:“细看六印带官字,众道三军遗路旁。” 明 胡震亨 唐音癸籤·诂笺二:“ 杜 《瘦马行》:‘细看六印带官字。’考唐六典:凡在牧马,以小官字印印右膊,以年辰印印右髀,以监名印印尾侧。二岁以飞字印印左髀膊。细马次马以龙形印印项左。送尚乘者,印三花及飞字印,外又有风字印。官马赐人者,以赐字印。配诸军及充传送驛者,以出字印。印凡八,此云六印,意赐、配者不在数耳。”
《漢語大詞典》:黄金印
黄金制作的印章。古时公侯将相所佩。史记·五宗世家论:“ 高祖 时诸侯皆赋,得自除内史以下, 汉 独为置丞相,黄金印。” 唐 李白 《别内赴徵》诗之二:“归时儻佩黄金印,莫见 苏秦 不下机。” 明 吴阳 《威宁伯王襄敏公越》诗:“惨淡黄金印,零落白羽扇。” 郭沫若 《前茅·哀时古调》:“羡煞人,黄金印,顺口说合纵,横目说连衡。”
《漢語大詞典》:鹤归华表(鶴歸華表)
晋 陶潜 搜神后记卷一:“ 丁令威 ,本 辽东 人,学道于 灵虚山 。后化鹤归 辽 ,集城门华表柱。时有少年,举弓欲射之。鹤乃飞,徘徊空中而言曰:‘有鸟有鸟 丁令威 ,去家千年今始归。城郭如故人民非,何不学仙冢垒垒。’遂高上冲天。”后常用“鹤归华表”感叹人世的变迁。 唐 赵嘏 《舒州献李相公》诗:“鹤归华表山河在,气返青云雨露全。” 明 孙蕡 《〈朝云〉诗序》:“鹤归华表添新塚,燕蹴飞花落舞筵。”
《漢語大詞典》:寄当归(寄當歸)
当归为多年生草本植物,可入药,谐音取应当归来之意。三国志·蜀志·姜维传“ 维 遂与母相失” 裴松之 注引 晋 孙盛 《杂记》曰:“初, 姜维 诣 亮 ,与母相失,復得母书,令求当归。 维 曰:‘良田百顷,不在一亩;但有远志,不在当归也。’”又吴志·太史慈传:“ 曹公 闻其( 太史慈 )名,遗 慈 书,以篋封之;发省,无所道,但贮当归。”后因以“寄当归”为催促归去之典。 宋 辛弃疾 《瑞鹧鸪·京口病中起登连昌观偶成》词:“山草旧曾呼远志,故人今又寄当归。”
《國語辭典》:衣锦还乡(衣錦還鄉)  拼音:yì jǐn huán xiāng
身穿锦绣的衣服返回故乡。形容人功成名就后荣归故乡。《五代史平话。汉史。卷上》:「那厅上坐的,却是李长者赘婿刘知远,受了北京留守,衣锦还乡也。」《儒林外史》第五○回:「儒生落魄,变成衣锦还乡。」也作「衣锦故乡」、「衣锦过乡」、「衣锦荣归」。
《漢語大詞典》:锦衣行昼(錦衣行晝)
谓富贵须归故里。语本史记·项羽本纪:“﹝ 项王 ﹞曰:‘富贵不归故乡,如衣绣夜行,谁知之者!’” 宋 辛弃疾 《水龙吟·次年南涧用前韵为仆寿仆与公生日相去一日再和以寿南涧》词:“金印明年如斗。向中州,锦衣行昼。”
分類:富贵故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