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334,分23页显示  上一页  1  2  3  4  5  7  8  9  10 下一页
词典(续上)
廊庙器
三庙
庙议
公庙
世庙
庙祏
庙像
圣庙
灵庙
双庙
二庙
廊庙具
庙乐
庙讳
毁庙
《國語辭典》:廊庙器(廊廟器)  拼音:láng miào qì
比喻能担负国家重责大任的人才。《三国志。卷三八。蜀书。许麋孙简伊秦传。许靖》:「许靖夙有名誉,既以笃厚为称,又以人物为意,虽行事举动,未悉允当,蒋济以为『大较廊庙器』也。」唐。柳宗元〈游南亭夜还叙志〉诗:「进乏廊庙器,退非乡曲豪。」
《漢語大詞典》:三庙(三廟)
指古代大夫为供祀祖先所立之庙。《礼记·王制》:“大夫三庙:一昭,一穆,与太祖之庙而三。”礼记·祭法:“大夫立三庙二坛,曰考庙,曰王考庙,曰皇考庙,享尝乃止。” 清 方苞 《教忠祠规序》:“古者建国始得立五庙。 北宋 以前犹有四庙、三庙、二庙之制。” 金松岑 《文学上之美术观》:“《风》《雅》行於三庙而《颂》声絶,乐乃亡矣。”
《國語辭典》:庙议(廟議)  拼音:miào yì
朝廷的谋议。也作「朝议」。
《漢語大詞典》:公庙(公廟)
指诸侯国君之庙。礼记·郊特牲:“诸侯不敢祖天子,大夫不敢祖诸侯,而公庙之设於私家,非礼也。由三 桓 始也。”《孔子家语·庙制》:“ 卫 将军 文子 将立三军之庙於其家,使 子羔 访於 孔子 。 子 曰:‘公庙设於私家,非古礼所及,吾弗知。’”
《漢語大詞典》:世庙(世廟)
(1).世祖庙, 东汉 光武帝 刘秀 之庙。文选·班固〈东都赋〉:“扬世庙,正雅乐。” 李善 注引《续汉书》:“ 明帝 为 光武 起庙,号世祖庙。”
(2). 明 嘉靖帝 为其父 兴献王 朱祐杬 所立之庙。明史·睿宗兴献皇帝传:“明年修《献皇帝实録》,建世庙於太庙左。”
(3).指 明世宗 朱厚熜 。 清 顾炎武 《菰中随笔》:“ 海忠介 惟有一袍一僕之风,始能建言 世庙 。”
《漢語大詞典》:庙祏(廟祏)
宗庙中藏神主的石匣。亦借指祖宗神灵。 宋 陆游 《贺叶枢密启》:“以陛下神武而讨衰弱仅存之孱虏,重以军民之愤切,加之庙祏之威灵,当一震於雷霆,宜坐消於氛祲。” 元 周伯琦 《立秋日书事》诗之一:“望祭园林邈,追崇庙祏光。”
《漢語大詞典》:庙像(廟像)
亦作“ 庙象 ”。 庙中神像。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穀水:“ 子安 仰澄芬於万古,讚清徽於庙像。”宋书·礼志四:“﹝ 诸葛亮 ﹞德范遐邇,勋盖季世……庙象闕而莫立,百姓巷祭,戎夷野祀,非所以存德念功,述追在昔也。” 清 袁枚 随园随笔·庙像不始于佛家:“ 文翁 守 蜀 ,造讲堂作石室……中有 孔子 坐像,其坐歛蹠向后屈膝,当前七十二弟子侍于两旁,此后世庙像之始也。”
《國語辭典》:圣庙(聖廟)  拼音:shèng miào
圣人之庙,即孔庙。因孔子为后人尊称为「至圣」,故孔庙又称为「圣庙」。
分類:孔庙尊称
《漢語大詞典》:灵庙(靈廟)
庙宇寺观。因其供奉神灵仙佛,故称。 汉 蔡邕 《王子乔碑》:“咨访其验,信而有徵,乃造灵庙,以休厥神。” 南朝 梁简文帝 《祠伍员庙》诗:“洪涛犹鼓怒,灵庙尚凄清。”旧五代史·梁书·太祖纪七:“其近京灵庙,宜委 河南 尹……祈之。”
《漢語大詞典》:双庙(雙廟)
奉祀两位功臣的庙。 唐 韩愈 《〈张中丞传〉后序》:“ 愈 尝从事于 汴 徐 二府,屡道于两州间,亲祭于其所谓双庙者。其老人往往説 巡 ( 张巡 ) 远 ( 许远 )时事。” 宋 张表臣 珊瑚钩诗话卷一:“ 睢阳 双庙,俗谓之五侯庙。双庙者,为 张 许 忠烈而始建庙也。” 宋 吴曾 能改斋漫录·伏波将军庙:“ 后汉 马援 及 路博德 ,俱有功于南方,仍皆为 伏波将军 。 岭 外有 伏波将军庙 ,莫能定其名。 政和 中,修《九域图志》,遂以双庙为例,祀两神。”
分類:奉祀功臣
《漢語大詞典》:二庙(二廟)
指父和祖父之庙。礼记·祭法:“适士二庙一坛,曰考庙,曰王考庙。” 孔颖达 疏:“考庙者,父庙也。王考庙者,祖庙也。” 清 方望溪 《教忠祠规序》:“古者建国始得立五庙, 北宋 以前犹有四庙、三庙、二庙之制。”
分類:祖父
《漢語大詞典》:廊庙具(廊廟具)
指能担负国家重任的栋梁之材。 唐 杜甫 《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诗:“当今廊庙具,构厦岂云缺。”
《漢語大詞典》:庙乐(廟樂)
宗庙音乐。多用于祭祀或颂德。《汉书·景帝纪》:“明象乎日月,而庙乐不称,朕甚惧焉。” 清 吴伟业 《读端清郑世子传》诗:“ 明 兴二百年,庙乐犹得失。” 金松岑 《文学上之美术观》:“翳彼乐府,风诗之遗,军歌激扬,庙乐典重,写哀凄厉,言情芬芳,足使丝篁叶奏,宫徵相和。”
《國語辭典》:庙讳(廟諱)  拼音:miào huì
已死帝王的名讳。《晋书。卷六九。列传。戴若思》:「戴若思,广陵人也,名犯高祖庙讳。」《新五代史。卷六○。职方考》:「镇州,故曰成德军,梁初以成音犯庙讳,改曰武顺。」
《漢語大詞典》:毁庙(毁廟)
古代宗庙制度之一。撤除不再奉祀的前代宗庙。《公羊传·文公二年》:“毁庙之主,陈于大祖。” 何休 注:“毁庙,谓亲过高祖,毁其庙,藏其主于大祖庙中。”《后汉书·祭祀志下》:“毁庙之主,陈於太祖;未毁庙之主,皆升合食太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