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叨据(叨據)
谓占居不应有的职位。多用作自谦之词。 唐 刘肃 《大唐新语·识量》:“吾少不才,位居宰相,汝今又得州牧,叨据过分,人所嫉也。” 五代 王定保 唐摭言·主司失意:“臣性禀朴愚,材昧机变,皆为叨据;果窃显荣,一心唯知効忠,万虑未尝念失。”
《漢語大詞典》:失伦(失倫)
谓失去应有的条理次序。 明 宋濂 《〈丹崖集〉序》:“近代之文予见之伙矣。大风扬沙而五色为之昏昧,繁音嘈杂而五声为之失伦,求其如 处敬 者抑何其鲜哉!” 清 陈康祺 郎潜纪闻卷十四:“惟未定藳,目録乃其手编,开卷《木犀酱赋》,乡邦土产,取冠全编……其编次殊为失伦。”
《國語辭典》:完整  拼音:wán zhěng
圆满,完全没有残缺。隋。卢思道 后周兴亡论:「器械完整,货财充实,带甲百万,骁将如林。」
《國語辭典》:天权(天權)  拼音:tiān quán
星名。北斗七星的第四颗,在西方为大熊座δ星。《晋书。卷一一。天文志上》:「北斗七星在太微北,……又魁第一星曰天枢,二曰琁,三曰玑,四曰权,五曰玉衡,六曰开阳,七曰摇光;一至四为魁,五至七为杓。」
《漢語大詞典》:阑出(闌出)
(1).无凭证擅自出边关。后泛指不受约束,擅自出疆界。史记·汲郑列传:“愚民安知市买 长安 中物而文吏绳以为阑出财物于边关乎?” 裴駰 集解:“ 应劭 曰:‘阑,妄也。律, 胡 市,吏民不得持兵器出关。虽於京师市买,其法一也。’ 瓚 曰:‘无符传出入为阑。’”汉书·匈奴传上:“ 汉 使 马邑 人 聂翁壹 间阑出物与 匈奴 交易。” 颜师古 注引 孟康 曰:“私出塞交易。”宋史·太宗纪一:“詔: 河 南吏民不得阑出边关侵挠略夺,违者论罪。” 清 戴名世 《〈办苗纪略〉序》:“ 苗 故嗜杀好劫掠,至是忿怒,遂阑出为边患,往往执兵民,要金帛赎取。”
(2).谓任意删除应有的内容。 清 王鸣盛 十七史商榷·〈南史〉合〈宋〉〈齐〉〈梁〉〈陈书〉·〈王茂传〉有潘妃事:“ 东昏侯 潘玉儿 自縊事……但当入 潘 传中,乃 潘 则无传,而反叙於《王茂传》,阑入阑出,全非史法。”
《漢語大詞典》:赐国(賜國)
谓赐给侯伯之国所应有的领地。《周礼·春官·大宗伯》:“七命赐国。” 郑玄 注:“王之卿六命,出封加一等者, 郑司农 云:‘出就侯伯之国。’” 孙诒让 正义:“ 郑司农 云‘出就侯伯之国’者,据《典命》云‘侯伯七命’。以侯伯始为成国,对上‘五命赐则’为出就子男未成国也。”
《國語辭典》:委屈  拼音:wěi qu
1.屈抑不伸。常指冤怨不得伸雪,或才情不得发展。《红楼梦》第六一回:「这五儿心内又气,又委屈,竟无处可诉。」
2.使受冤怨。《红楼梦》第二三回:「好宝贝,你只管去,有我呢。他不敢委屈了你。」《文明小史》第四一回:「如今做了知府,少不得要委屈他也要请安了。」
《國語辭典》:敢情  拼音:gǎn qing
1.原来。《孽海花》第二三回:「敢情为了预备老佛爷万寿的事情,内务府来请了去商量,说不定多早才回家呢。」
2.自然、当然。《红楼梦》第二九回:「老祖宗也去,敢情好,可就是我又不得受用了。」
《漢語大詞典》:九容
旧称君子修身处世应有的九种姿容。礼记·玉藻:“君子之容舒迟,见所尊者齐遬:足容重,手容恭,目容端,口容止,声容静,头容直,气容肃,立容德,色容庄,坐如尸,燕居告温温。”朱子语类卷一二○:“《玉藻》九容处,且去仔细体认。” 清 包世臣 艺舟双楫·答熙载九问:“必如《礼经》所谓九容,乃得性情之正,非是则为邪僻。”
《國語辭典》:那么(那麼)  拼音:nà me
1.如此、那样子。指示代词。指示性质、状态、方式、程度。如:「没想到来了那么多人。」「你又何必那么生气?我只不过是开个玩笑罢了!」
2.连词。表示承接上文的语意。如:「既然你不想去,那么我就不再勉强你了。」《儿女英雄传》第二七回:「怎么索兴连饭也不叫吃了呢﹖那么还吃饽饽。」
3.那边。《红楼梦》第九七回:「李纨又嘱咐平儿打那么催著林之孝家的,叫他男人快办了来。」
《国语辞典》:经闭(经闭)  拼音:jīng bì
中医上指应有月经的妇女连续三个月以上月经不通。
《國語辭典》:招待  拼音:zhāo dài
1.接待宾客。如:「好好招待客人,要让他们有宾至如归的感觉。」
2.负责接待宾客的人。如:「这家饭店的招待,态度不错,服务也周到。」
《國語辭典》:沾边(沾邊)  拼音:zhān biān
1.接近、接触。如:「自从家道中落后,亲朋好友个个避得远远的,谁敢来和我们沾边?」
2.与事实或事物应有的样子相近。如:「你哼的这几句,还真跟名歌手唱的有点沾边。」
《國語辭典》:以礼相待(以禮相待)  拼音:yǐ lǐ xiāng dài
用尊敬、礼貌的态度相对待。如:「无论贫富贵贱,她对上门购物的顾客莫不以礼相待,所以生意特别兴隆。」
《漢語大詞典》:衣袽之戒
谓对潜伏着的危机应有所戒备。语本易·既济:“六四,繻有衣袽,终日戒。” 王弼 注:“繻宜曰濡,衣袽所以塞舟漏也。” 何楷 订诂:“袽通作帤,塞漏孔之敝帛,即敝衣之帛也。” 明 归有光 《策问》之一:“士兵似矣,变或不测,事当豫防,《既济》衣袽之戒,其可思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