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儆戒  拼音:jǐng jiè
警觉戒备。《书经。大禹谟》:「儆戒无虞,罔失法度。」也作「警戒」。
《國語辭典》:防范(防範)  拼音:fáng fàn
防止、防备,事先预作规范。如:「台风即将来袭,请预作防范措施。」《东周列国志》第一○六回:「城中见秦兵退去,防范稍弛,日启门一次,通出入。」《儒林外史》第四三回:「他们打算到这一日,扮做鬼怪,到老爷府里来打劫报仇。老爷须是防范他为妙。」
《國語辭典》:禁戒  拼音:jìn jiè
刑法规定非法施打毒品、吸食迷幻药或酗酒的人,得令入相当处所,如烟毒勒戒所、公私立医院等专门机构,施以勒戒,称为「禁戒」。
《漢語大詞典》:敬戒
警戒;戒备。《周礼·夏官·职方氏》:“攷乃职事,无敢不敬戒。”《荀子·大略》:“敬戒无怠。” 清 姚鼐 《旌表贞节大姊六十寿序》:“吾故引美刺之义为寿,岂独以荣吾姊哉!又使幼小者将闻吾言而知敬戒。”
分類:警戒戒备
《漢語大詞典》:备警(備警)
犹戒备。三国志·吴志·孙韶传:“兵皆乘城传檄备警。” 宋 叶适 《朝请大夫提举江州太平兴国宫陈公墓志铭》:“虏实困弊,然外示不和之形。 侂胄 惧,復以公知 江州 ,备警益严。”
分類:戒备
《漢語大詞典》:备戒(備戒)
(1).儆诫。礼记·乐记:“夫《武》之备戒之已久,何也?” 郑玄 注:“备戒,击鼓警众。”《孔子家语·辩乐》作“备诫”。
(2).戒备;警戒防备。 清 龚自珍 《阮尚书年谱第一序》:“备戒不虞,绸繆未雨。”
《漢語大詞典》:禁备(禁備)
犹戒备。汉书·丙吉传:“民鬭相杀伤, 长安 令、京兆尹职所当禁备逐捕。” 汉 班固 《白虎通·姓名》:“告於四境者,所以遏絶萌芽,禁备未然。”后汉书·百官志五:“边县有障塞尉……掌禁备 羌夷 犯塞。”
分類:戒备
《漢語大詞典》:严城(嚴城)
戒备森严的城池。 南朝 梁 何逊 《临行公车》诗:“禁门儼犹闭,严城方警夜。” 唐 皇甫冉 《与张諲宿刘八城东庄》诗:“寒芜连古渡,云树近严城。” 清 吴伟业 《石公山》诗:“忽而遇严城,猿猱不能縋。” 郁达夫 《晨进东华门口占》诗:“疏星淡月夜初残,鐘鼓严城欲渡难。”
《國語辭典》:警戒  拼音:jǐng jiè
1.告诫,以使人注意。《三国志。卷六五。吴书。王楼贺韦华传。贺邵》:「是以古之人君,揖让以进贤,虚己以求过,譬天位于乘奔,以虎尾为警戒。」
2.警备防守。《汉书。卷七六。赵尹韩张两王传。王尊》:「往者南山盗贼阻山横行,剽劫良民,杀奉法吏,道路不通,城门至以警戒。」
3.为防止敌人间谍、观测、渗透、破坏、骚扰、奇袭等威胁,提前预警与战备,以确保部队的安全。
《國語辭典》:解严(解嚴)  拼音:jiě yán
解除戒严,恢复平常的状态。《南史。卷一。宋武帝本纪》:「十四年正月壬戌,帝至彭城,解严息甲。」《旧唐书。卷二四。礼仪志四》:「及边陲罢警,戎务解严,方奖励于易象。」
《漢語大詞典》:严备(嚴備)
严密戒备。三国志·魏志·武帝纪“大破 琼 等,皆斩之” 裴松之 注引《曹瞒传》:“今 袁 氏輜重有万餘乘,在 故市 、 乌巢 ,屯军无严备。”晋书·谢琰传:“羣贼鋭进,人情震骇,咸以宜持重严备……分兵设伏以待之。”
分類:严密戒备
《漢語大詞典》:戒途
亦作“ 戒涂 ”。
(1).出发,准备上路。晋书·文六王传论:“遂乃褫龙章於袞职,徒侯服於下藩,未及戒涂,终於愤恚,惜哉!”周书·文帝纪上:“自大都督臣 岳 殁后,臣频奉詔还闕,秣马戒途,志不俟旦。” 唐 张文琮 《昭君怨》诗:“戒途飞万里,回首望 三秦 。” 明 宋濂 《送和赞善北归》诗序:“盖生逢有道之朝,皇上执孝道以御天下,故 希文 朝有请而夕戒涂也。” 清 俞蛟 《潮嘉风月记·轶事》:“而生亦年至耳顺矣,因束装思归,戒途有日。”
(2).戒备于途。 清 王韬 《淞滨琐话·金玉蟾》:“时土匪未靖,行旅戒途。”
《國語辭典》:豫备(豫備)  拼音:yù bèi
事先准备。《汉书。卷七八。萧望之传》:「非盗受财杀人及犯法不得赦者,皆得以差入谷此八郡赎罪。务益致谷以豫备百姓之急。」也作「预备」。
《漢語大詞典》:中严(中嚴)
谓中庭戒备。古代帝王元旦朝会或郊祀等大典的仪节之一。隋书·礼仪志四:“ 梁 元会之礼,未明,庭燎设,文物充庭……侍中奏中严,王公卿尹各执珪璧入拜。” 唐 郑谷 《丞相孟夏祗荐南郊纪献十韵》:“外肃通班序,中严锡庆优。” 宋 王禹偁 《南郊大礼诗》之四:“綵城残月带微霜,版奏中严夜未央。”
《漢語大詞典》:弛备(弛備)
放松戒备。资治通鉴·唐高祖武德元年:“ 建德 伪与连和, 刀儿 弛备, 建德 袭击破之。” 宋 苏辙 《龙川别志》卷下:“时西边弛备已久,人不知兵,识者以为忧。”
分類:放松戒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