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291,分20页显示  上一页  1  2  3  5  6  7  8 下一页
分类词汇(续上)
熙熙
荒唐
浩渺
泛泛
汤汤
昆仑
浩气
磅礴
大漠
盘礴
恢恢
散大
大野
心空
陶陶
《國語辭典》:熙熙  拼音:xī xī
1.和乐的样子。《老子》第二○章:「众人熙熙,如享太牢。」唐。韦应物〈往富平伤怀〉诗:「出门无所忧,返室亦熙熙。」
2.形容笑声。《太平广记。卷四一九。柳毅传》:「红妆千万,笑声熙熙。」
《國語辭典》:熙熙攘攘  拼音:xī xī rǎng rǎng
形容人来人往,喧闹纷杂的样子。如:「百货公司里熙熙攘攘,到处挤满了购物的人潮。」《京本通俗小说。错斩崔宁》:「熙熙攘攘,都为利来。」
《國語辭典》:荒唐  拼音:huāng táng
1.誇大不实。唐。韩愈〈桃源图〉诗:「神仙有无何渺茫,桃源之说诚荒唐。」
2.言行乖谬、不合礼法。宋。苏轼〈初到黄州〉诗:「自叹平生为口忙,老来事业转荒唐。」
3.慌张。元。朱凯《黄鹤楼》第一折:「那周瑜不弱如兴刘灭楚的这汉张良,索仔细,莫荒唐。」
《國語辭典》:浩渺  拼音:hào miǎo
广大辽阔的样子。唐。李益〈送归中丞使新罗册立吊祭〉诗:「浩渺风来远,虚明鸟去迟。」《三国演义》第一○○回:「无穷如天地,充实如太仓,浩渺如四海,眩曜如三光。」
《國語辭典》:泛泛(氾氾)  拼音:fàn fàn
浮游不定的样子。《楚辞。屈原。卜居》:「将泛泛若水中之凫乎,与波上下偷以全吾躯乎。」汉。桓谭 仙赋:「泛泛乎,滥滥乎,随天转旋,容容无为,寿极乾坤。」
《國語辭典》:汎汎  拼音:fàn fàn
1.水顺流无阻的样子。《诗经。邶风。二子乘舟》:「二子乘舟,汎汎其景。」
2.漂浮的样子。《文选。张衡。思玄赋》:「乘天潢之汎汎兮,浮云汉之汤汤。」
3.普遍、广博的样子。
《國語辭典》:泛泛  拼音:fàn fàn
1.漂浮。唐。杜甫〈秋兴〉诗八首之三:「信宿渔人还泛泛,清秋燕子故飞飞。」
2.寻常的、浮浅的。如:「泛泛之交」。《镜花缘》第七一回:「今日大家在此相聚,总是同年姊妹,非泛泛可比。」
3.充满的样子。《黄帝内经素问。卷五。脉要精微论》:「春日浮如鱼之游在波,夏日在肤,泛泛乎万物有馀。」
《國語辭典》:汤汤(湯湯)  拼音:shāng shāng
水流盛大的样子。《诗经。大雅。江汉》:「江汉汤汤,武夫洸洸。」清。夏敬观〈八声甘州。听愁霖一阵打窗来〉词:「谁管汤汤水?渐蹴吴天。」
《漢語大詞典》:昆仑(昆侖)
亦作“崐仑2”。
(1).古代亦写作“昆仑”。 昆仑山 。在 新疆 西藏 之间,西接 帕米尔 高原,东延入 青海 境内。势极高峻,多雪峰、冰川。最高峰达七七一九米。古代神话传说, 昆仑山 上有 瑶池 、 阆苑 、 增城 、 县圃 等仙境。庄子·天地:“ 黄帝 游乎 赤水 之北,登乎 崑崙 之丘。”楚辞·离骚:“邅吾道夫 崑崙 兮,路修远以周流。” 唐 韩愈 《杂诗》之三:“ 崑崙 高万里,岁尽道苦邅。” 宋 张元干 《贺新郎·送胡邦衡待制》词:“底事 崑崙 倾 砥柱 ,九地 黄 流乱注?”
(2).古代西方国名。书·禹贡:“织皮, 崐崘 、 析支 、 渠 、 搜 ,西戎即叙。” 孔 传:“织皮,毛布。有此四国,在荒服之外,流沙之内。”一说此指 昆仑山 。 孔颖达 疏引 郑玄 曰:“衣皮之民,居此 崑崙 、 析支 、 渠搜 三山之野者,皆西戎也。”
(3).古代泛指 中印半岛 南部及 南洋 诸岛各国或其国人。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温水:“闇中大战, 谦之 手射 阳迈 柁工,船败纵横, 崑崙 单舸接得 阳迈 。” 唐 张籍 《昆仑儿》诗:“ 崑崙 家住海中洲,蛮客将来 汉 地游。”旧唐书·南蛮传·林邑:“自 林邑 以南,皆卷髮黑身,通号为 崑崙 。”
(4).“ 崑崙奴 ”的省称。 唐 王维 《贺神兵助取石堡城表》:“龕中有尊像一,左右真人六,并师子、崑崙各二。”
(5).泛指奴仆。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余德:“向暮,有两崑崙捉马挑灯,迎导以去。”参见“ 崑崙奴 ”。
(6).特指 昆仑 奴 磨勒 。 明 王錂《春芜记·说剑》:“你看他乘云驾雾凭虚走,早把那 崑崙 秘术来传受。” 清 顾彩 《髯樵传》:“女泣如雨,诉失身状,愿公为 崑崙 。”参见“ 崑崙奴 ”。
(7).古代称皮肤黑色的人。晋书·后妃传下·孝武文李太后传:“时后为宫人,在织坊中,形长而色黑,宫人皆谓之崐崘。”旧五代史·慕容彦超传:“尝冒姓 阎 氏,体黑麻面,故谓之 阎崑崙 。”
(8).指玉制酒器。 唐 李商隐 《魏侯第东北楼堂书所见成篇》:“锁香金屈戌,带酒玉崑崙。”
(9).酒名。“ 崑崙觴 ”的省称。 唐 陆龟蒙 《奉和袭美赠魏处士五贶诗·诃陵樽》:“外堪欺玳瑁,中可酌崑崙。”原注:“酒名。”参见“ 崑崙觴 ”。
(10).道教语。指头脑。云笈七籤卷十二引《太上黄庭外景经》:“子欲不死修崑崙。”云笈七籤卷十七:“眼为日月,髮为星辰,眉为华盖,头为崑崙。”
(11).脐之别名。黄庭内景经·治生“兼行形中八景神” 梁丘子 注引《玉纬经》:“脐中为太一君,主人之命也,一名中极,一名太渊,一名崑崙,一名特枢。”
(1).山名。在 西藏 、 新疆 和 青海 之间。海拔6,000米左右,多雪峰、冰川。《淮南子·原道训》:“经纪山川,蹈腾 昆仑 ,排閶闔,沦天门。” 高诱 注:“ 昆仑 ,山名也。在西北,其高万九千里。” 陈毅 《昆仑山颂》诗:“ 昆仑 魄力何伟大,不以丘壑博盛名。”
(2).指 汉 代 汶上 明堂的通道。史记·封禅书:“ 济南 人 公玊带 上 黄帝 时明堂图。明堂图中有一殿,四面无壁,以茅盖,通水,圜宫垣为复道,上有楼,从西南入,命曰 昆仑 ,天子从之入,以拜祠上帝焉。”参见“ 昆仑道 ”。
(3).古障塞名、一名 昆仑障 。 西汉 置。在今 甘肃省 安西县 南。为宜禾都尉治所。
(4). 东晋 南朝 时指我国西南少数民族。其肤色较黑。南齐书·王琨传:“父 懌 不慧,侍婢生 琨 ,名为 崑崙 。”按,崑崙,同“ 昆仑 ”。参阅 周一良 《魏晋南北朝史札记·昆仑》
(5).我国古代泛称今 中印半岛 南部及 南洋 诸岛以至 东非 之人为昆仑。参阅太平御览卷七八六引 三国 吴万震 《南州异物志》、卷七八八引 竺芝 《扶南记》、 唐 义净 大唐西域求法高僧传卷下。
(6).古岛屿名。亦译 军屯山 。即今 越南 南部 湄公河 口外的 昆仑岛 。为古代海舶往来东西洋必经之地。岛夷志略星槎胜览有专条记述,《郑和航海图》亦有此岛。
(7).针灸穴位名。位于足部外踝尖与跟腱水平连线之中点凹陷处。《医宗金鉴·针灸心法要诀·足三阳经总穴名》:“足太阳膀胱经,行足股后凡十九穴,左右同:至阴……昆仑,跗阳。”
广大无垠貌。昆,通“ 浑 ”。 汉 扬雄 《太玄·中》:“昆仑旁薄,思之贞也。” 司马光 集注:“昆,音魂;仑,卢昆切。”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如是我闻一:“元气昆仑,充满天地。”
《漢語大詞典》:昆仑道(昆侖道)
指 汉 时 汶上 明堂的通道。史记·孝武本纪:“於是上令 奉高 作明堂 汶上 ,如 带 ( 公玊带 )图。及五年脩封,则祠 太一 、五帝於明堂上坐……天子从 昆仑道 入,始拜明堂如郊礼。” 司马贞 索隐:“ 玊带 明堂图中为复道,有楼从西南入,名其道曰 崑崙 。言其似 崑崙山 之五城十二楼,故名之也。”参见“ 昆仑 ”。
分類:明堂通道
《國語辭典》:浩气(浩氣)  拼音:hào qì
1.广大的水气。唐。沈佺期〈奉和洛阳玩雪应制〉诗:「氛氲生浩气,飒沓舞回风。」
2.正大刚直之气。《明史。卷二○九。杨继盛传》:「浩气还太虚,丹心照千古。」《水浒传》第七二回:「浩气冲天贯斗牛,英雄事业未曾酬。」
《國語辭典》:磅礴  拼音:pāng bó
广大无边,混同充塞。晋。陆机〈挽歌〉诗三首之三:「磅礴立四极,穹隆放苍天。」宋。陈亮〈水调歌头。不见南师久〉词:「千古英灵安在,磅礴几时通?」也作「旁薄」。
《國語辭典》:大漠  拼音:dà mò
蒙古大沙漠。参见「戈壁」条。《文选。班固。封燕然山铭》:「经碛卤,绝大漠。」唐。王维 使至塞上诗:「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國語辭典》:槃礴  拼音:pán bó
舒展两腿而坐。宋。王安石〈虎图〉诗:「想当槃礴欲画时,睥睨众史如庸奴。」也作「般礴」、「盘礴」。
《國語辭典》:盘礴(盤礴)  拼音:pán bó
1.舒展两腿而坐。宋。秦观〈田居〉诗四首之二:「羸老厌烦歊,解衣屡盘礴。」也作「般礴」、「槃礴」。
2.广大无边。宋。王安石〈灵谷诗序〉:「至其淑灵和清之气,盘礴委积于天地之间。」也作「旁薄」。
《國語辭典》:恢恢  拼音:huī huī
宽阔广大的样子。《老子》第七三章:「天网恢恢,疏而不失。」《文选。陆机。汉高祖功臣颂》:「恢恢广野,诞节令图。」
分類:宽阔广大
《漢語大詞典》:散大
普遍而广大。 汉 应劭 《风俗通·祀典·雨师》:“雷震百里,风亦如之,至於 太山 不崇朝而徧雨天下,异於雷风,其德散大,故雨独称师也。”
分類:普遍广大
《漢語大詞典》:大野
(1).广大的原野、田野。 唐 李邕 《石赋》:“植杖大野,周目层巖。” 宋 苏辙 《上枢密韩太尉书》:“所见不过数百里之间,无高山大野可登览以自广。” 臧克家 《自己的写照》诗:“看敌人随着枪声仆地,像七月的高粱倒在大野里。”
(2).古泽名。又名 巨野 、 鉅野 。在今 山东省 巨野县 、 嘉祥县 一带。书·禹贡:“ 大野 既猪, 东原 底平。” 孔 传:“ 大野 ,泽名。” 孔颖达 疏:“《地理志》云: 大野泽 在 山阳 鉅野县 北。鉅即大也。”
(3).复姓。 北魏 有 大野拔 ,为 南青州 刺史。见魏书·静帝纪。 北周 阎庆 赐姓 大野 氏。见周书·阎庆传
《漢語大詞典》:心空
佛教语。谓心性广大,含容万象,有如虚空之无际。亦指本心澄澈空寂无相。 唐 王维 《青龙寺昙壁上人兄院集》诗:“眼界今无染,心空安可迷。” 唐 庞蕴 《杂诗》:“十方同聚会,个个学无为。此是选佛场,心空及第归。”
《漢語大詞典》:陶陶
驱驰貌。《诗·郑风·清人》:“清人在轴,駟介陶陶。” 毛 传:“陶陶,驱驰之貌。” 陆德明 释文:“陶,徒报反。”
分類:驱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