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3312,分221页显示  上一页  2  3  4  5  6  8  9  10  11 下一页
词典(续上)
天山
上山
灵山
山家
下山
黄山
山里
金山
山海
山阿
买山
山翠
山泉
眉山
雪山
《國語辭典》:天山  拼音:tiān shān
山脉名。位于亚洲中部,横亘新疆中部,向西延伸入吉尔吉斯、乌兹别克和哈萨克等四国,大致作东西走向,由许多平行山脉组成,高峻而宽阔。最高峰托木尔峰高七千四百四十三公尺,第二高峰汗腾格里山高六千九百九十五公尺,皆位于中国和吉尔吉斯边界。天山山脉的构造复杂,包括多个由断层作用形成的谷地和盆地,如伊犁纵谷、哈密盆地、吐鲁番洼地等。天山地势高耸,多冰河。天山分新疆为南、北二路,北路称为准噶尔盆地,或称北疆,南路称为塔里木盆地,或称南疆;南北疆的自然景观与人文特色差异颇大。
《國語辭典》:上山  拼音:shàng shān
1.到山上去。《文选。曹植。善哉行》:「上山采薇,薄暮苦饥。」《文选。陆机。拟古诗十二首。拟涉江采芙蓉》:「上山采琼蕊,穹谷饶芳兰。」
2.蚕发育到成熟的后期,停止吃东西,将其移至簇上,使之吐丝作茧,称为「上山」。也称为「上簇」。
《國語辭典》:灵山(靈山)  拼音:líng shān
1.灵秀奇异的山岳。
2.有道观佛寺的山。
3.道家以蓬莱山为灵山。
4.灵鹫山的简称。参见「灵鹫山」条。引申为修行处所。
《漢語大詞典》:曾城
(1).传说中的地名。亦泛指仙乡。后汉书·张衡传:“登 閬风 之曾城兮,搆不死而为牀。” 李贤 注引《淮南子》:“ 崐崘山 有曾城九重,高万一千里,上有不死树在其西。”今本《淮南子·墬形训》作“层城”。梁书·皇后传·高祖丁贵嫔:“皇帝伤 璧臺 之永閟,悼 曾城 之不践。” 金 宇文虚中 《白菊》诗:“月中风露秋夕好,感此仙种来曾城。”参见“ 层城 ”。
(2).指高大的城阙。 晋 陶潜 《游斜川》诗:“临长流,望曾城。” 唐 王勃 《铜雀妓》诗之二:“妾本深宫妓,曾城闭九重。” 唐 杜甫 《成都府》诗:“曾城填华屋,季冬树木苍。”
《國語辭典》:山家  拼音:shān jiā
1.山野人家。《南史。卷八○。贼臣传。侯景传》:「山家小儿果攘背,太极殿前作虎视。」唐。杜甫 从驿次草堂复至东屯茅屋诗二首之二:「山家蒸栗暖,野饭射麋新。」
2.谦称自己家里。唐。李朝威《柳毅传》:「荷和雅兮感甘羞,山家寂寞兮难久留。」
3.中国佛教天台宗在宋代分成山家和山外两派。山家派传承知礼的学说,认为金光明玄义广本是智顗真作。主张修观,唯观妄念。因住在山城之内,故称为「山家」。并由日僧最澄传入日本。《四明尊者教行录》卷三:「延庆座主出山家教义凡三十条,褰绛帏问诸子。」
《漢語大詞典》:山家宗
佛教天台宗流派之一。天台宗传至 宋 代分为两派:一为 晤恩 派,名山外宗,今失传;一为 四明尊者知礼法师 派,名山家宗,是天台宗的正统。
《國語辭典》:下山  拼音:xià shān
1.到山下去。如:「我们学校位于山上,住校同学通常只有周末才能下山逛街。」
2.下台,到台下。《清平山堂话本。杨温拦路虎传》:「众社官都在献台上,……又一个唱喏与上山、下山的社官。」
3.喻指妇女为夫所弃。明。沈德符《万历野获编。卷一八。乙卯闯宫》:「后来偶值一豪家少妇,以失行下山者,侍饮于客座,谈及妖书之作祟。」
《國語辭典》:黄山(黃山)  拼音:huáng shān
1.山脉名。位于安徽省歙县西北六十里,绵亘于浙省东南及赣东皖南,是青弋江的发源地。诸峰列峙,最著者有三十六峰,以光明顶、莲花峰、天都峰为三大主峰。最高峰达六千五百尺以上。山上风景绝佳,奇松、怪石、云海、温泉合称「四绝」。是著名的旅游胜地。
2.山名:(1)位于安徽省合肥县东。也称为「龙泉山」。(2)位于江苏省武进县西北,孟河之东。(3)位于山东省济南市西南。为趵突泉的源头。
3.汉朝的宫室。位今陕西省兴平县西南。《汉书。卷六五。东方朔传》:「初建元三年,微行始出,北至池阳,西至黄山,南猎长杨,东游宜春,微行常用饮酎已。」
《骈字类编》:山里(山里)
唐 王维 早秋山中作 草间蛩响临秋急,山里蝉声薄暮悲。
唐 白居易 寄白头陀 山里犹难觅,人间岂易逢。
宋 文同 依韵和蒲诚之春日即事 问客江边求好石,倩人山里觅奇花。
分类:山里
《國語辭典》:金山  拼音:jīn shān
1.出产黄金的山。《南史。卷七八。夷貊列传上。海南诸国》:「其国有金山,石皆赤色,其中生金。」
2.山名:(1)位于江苏省丹徒县西北,与焦山对峙,为江南胜地。也称为「金焦」。(2)指位于大陆西北中俄边境的阿尔泰山。参见「阿尔泰山」条。
3.佛教指佛身。《法华经。序品》:「身色如金山,端严甚微妙。」
4.地名。隶属新北市金山区,面积约四十九平方公里。背山面海,形势壮丽,海滨公园内有温泉,泉质甚佳。另有海水浴场,是消暑度假的好地方。也称为「金包里」。
《漢語大詞典》:山海
(1).山与海。史记·吴王濞列传论:“﹝ 吴王 ﹞能薄赋歛,使其众,以擅山海利。” 晋 卢谌 《赠刘琨》诗:“每凭山海,庶覿高深。” 宋 曾巩 《管榷》:“自此山海之入,征榷之筭,古禁之尚疏者皆密焉。” 清 纳兰性德 《一络索·长城》词:“山海几经翻覆,女墙斜矗。看来费尽 祖龙 心,毕竟为谁家筑。”
(2).喻指荒远偏僻之处。 晋 袁宏 后汉纪·献帝纪四:“且兵革之兴,外患众矣, 微 将远蹈山海,以求免乎!” 微 , 袁微 ,三国志·魏志·袁涣传作“袁徽”。南史·隐逸传上·渔父:“僕山海狂人,不达世务,未辨贱贫,无论荣贵。” 唐 元结 《系乐府·古遗叹》:“嗟嗟山海客,全独竟何辞。”
(3).比喻高深、繁多或重大。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归心:“一披法服,已堕僧数……比诸白衣,犹不啻山海也。” 王利器 集解引 卢文弨 曰:“山海以喻比流辈为高深也。”周书·晋荡公护传:“假汝贵极三公,富过山海。” 元 无名氏 《陈州粜米》第二折:“我和那权豪每结下些山海也似寃讐。”
(4).指山珍海味。 清 魏源 《默觚下·治篇十四》:“飢渴已慰而求甘旨,甘旨不已而错山海,于是饱腹之本意亡。”
《國語辭典》:山阿  拼音:shān ē
山凹。《文选。嵇康。幽愤诗》:「采薇山阿,散发岩岫。」《聊斋志异。卷二。婴宁》:「老母岑寂山阿,无人怜而合厝之。」
分類:曲折山野
《國語辭典》:买山(買山)  拼音:mǎi shān
购买山地田舍。比喻归隐。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排调》:「支道林因人就深公买印山,深公答曰:『未闻巢、由买山而隐。』」唐。温庭筠 春日访李十四处士诗:「谁言有策堪经世,自是无钱可买山。」
《漢語大詞典》:山翠
翠绿的山色。 南朝 梁 庾肩吾 《奉和春夜应令》:“水光悬荡壁,山翠下添流。” 唐 王维 《华子冈》诗:“云光侵履跡,山翠拂人衣。” 宋 欧阳修 《逸老亭》诗:“池光开小幌,山翠入重城。” 清 厉鹗 《永兴寺二雪堂晓起看绿萼梅》诗:“是时春空霽,山翠争便娟。”
分類:翠绿山色
《國語辭典》:山泉  拼音:shān quán
1.山间的泉水。南朝梁。王筠望夕霁诗:「石溜正潨潺,山泉始澄汰。」唐。朱庆馀 山居诗:「山泉共鹿饮,林果让僧尝。」
2.山水景色。南朝齐。谢朓直中书省〉诗:「安得凌风翰,聊恣山泉赏。」隋。卢思道 上巳禊饮诗:「山泉好风日,城市厌嚣尘。」
《國語辭典》:眉山  拼音:méi shān
1.古人常以青色画眉,眉色看起来与远山的颜色相似,故称为「眉山」。清。洪升《长生殿》第二四出:「不劳你玉纤纤高捧礼仪烦,子待借小饮对眉山。」
2.县名。在四川省成都市西南,濒岷江西岸,旧为眉州,宋代文学大家苏洵父子即为此地人。农产有稻、小麦、油菜籽等;矿产则有硝、石膏。
《國語辭典》:雪山  拼音:xuě shān
1.山名。(1)天山的别名。参见「天山」条。(2)祁连山的别名。参见「祁连山」条。(3)喜马拉雅山的别名。参见「喜马拉雅山」条。(4)位于台中市和平区及苗栗县泰安乡的交界处,为雪山山脉的最高峰,是台湾的第二高山,高三千九百三十公尺。全山主要由赤褐色页岩所构成,西南侧及西北侧各有一个冰斗,为台湾冰河遗迹最多的地区。
2.山脉名。为台湾主要山脉之一。位于中央山脉的西北方,大致与中央山脉的北段平行。主脉由第一高峰雪山向西南延伸,内含大雪山、小雪山,皆为三千公尺以上的主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