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語辭典》:灵山(靈山) 拼音:líng shān
1.灵秀奇异的山岳。
2.有道观佛寺的山。
3.道家以蓬莱山为灵山。
4.灵鹫山的简称。参见「灵鹫山」条。引申为修行处所。
2.有道观佛寺的山。
3.道家以蓬莱山为灵山。
4.灵鹫山的简称。参见「灵鹫山」条。引申为修行处所。
《國語辭典》:山家 拼音:shān jiā
1.山野人家。《南史。卷八○。贼臣传。侯景传》:「山家小儿果攘背,太极殿前作虎视。」唐。杜甫 从驿次草堂复至东屯茅屋诗二首之二:「山家蒸栗暖,野饭射麋新。」
2.谦称自己家里。唐。李朝威《柳毅传》:「荷和雅兮感甘羞,山家寂寞兮难久留。」
3.中国佛教天台宗在宋代分成山家和山外两派。山家派传承知礼的学说,认为金光明玄义广本是智顗真作。主张修观,唯观妄念。因住在山城之内,故称为「山家」。并由日僧最澄传入日本。《四明尊者教行录》卷三:「延庆座主出山家教义凡三十条,褰绛帏问诸子。」
2.谦称自己家里。唐。李朝威《柳毅传》:「荷和雅兮感甘羞,山家寂寞兮难久留。」
3.中国佛教天台宗在宋代分成山家和山外两派。山家派传承知礼的学说,认为金光明玄义广本是智顗真作。主张修观,唯观妄念。因住在山城之内,故称为「山家」。并由日僧最澄传入日本。《四明尊者教行录》卷三:「延庆座主出山家教义凡三十条,褰绛帏问诸子。」
《國語辭典》:黄山(黃山) 拼音:huáng shān
1.山脉名。位于安徽省歙县西北六十里,绵亘于浙省东南及赣东皖南,是青弋江的发源地。诸峰列峙,最著者有三十六峰,以光明顶、莲花峰、天都峰为三大主峰。最高峰达六千五百尺以上。山上风景绝佳,奇松、怪石、云海、温泉合称「四绝」。是著名的旅游胜地。
2.山名:(1)位于安徽省合肥县东。也称为「龙泉山」。(2)位于江苏省武进县西北,孟河之东。(3)位于山东省济南市西南。为趵突泉的源头。
3.汉朝的宫室。位今陕西省兴平县西南。《汉书。卷六五。东方朔传》:「初建元三年,微行始出,北至池阳,西至黄山,南猎长杨,东游宜春,微行常用饮酎已。」
2.山名:(1)位于安徽省合肥县东。也称为「龙泉山」。(2)位于江苏省武进县西北,孟河之东。(3)位于山东省济南市西南。为趵突泉的源头。
3.汉朝的宫室。位今陕西省兴平县西南。《汉书。卷六五。东方朔传》:「初建元三年,微行始出,北至池阳,西至黄山,南猎长杨,东游宜春,微行常用饮酎已。」
《骈字类编》:山里(山里)
分类:山里
《漢語大詞典》:山海
(1).山与海。《史记·吴王濞列传论》:“﹝ 吴王 ﹞能薄赋歛,使其众,以擅山海利。” 晋 卢谌 《赠刘琨》诗:“每凭山海,庶覿高深。” 宋 曾巩 《管榷》:“自此山海之入,征榷之筭,古禁之尚疏者皆密焉。” 清 纳兰性德 《一络索·长城》词:“山海几经翻覆,女墙斜矗。看来费尽 祖龙 心,毕竟为谁家筑。”
(2).喻指荒远偏僻之处。 晋 袁宏 《后汉纪·献帝纪四》:“且兵革之兴,外患众矣, 微 将远蹈山海,以求免乎!” 微 , 袁微 ,《三国志·魏志·袁涣传》作“袁徽”。《南史·隐逸传上·渔父》:“僕山海狂人,不达世务,未辨贱贫,无论荣贵。” 唐 元结 《系乐府·古遗叹》:“嗟嗟山海客,全独竟何辞。”
(3).比喻高深、繁多或重大。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归心》:“一披法服,已堕僧数……比诸白衣,犹不啻山海也。” 王利器 集解引 卢文弨 曰:“山海以喻比流辈为高深也。”《周书·晋荡公护传》:“假汝贵极三公,富过山海。” 元 无名氏 《陈州粜米》第二折:“我和那权豪每结下些山海也似寃讐。”
(4).指山珍海味。 清 魏源 《默觚下·治篇十四》:“飢渴已慰而求甘旨,甘旨不已而错山海,于是饱腹之本意亡。”
(2).喻指荒远偏僻之处。 晋 袁宏 《后汉纪·献帝纪四》:“且兵革之兴,外患众矣, 微 将远蹈山海,以求免乎!” 微 , 袁微 ,《三国志·魏志·袁涣传》作“袁徽”。《南史·隐逸传上·渔父》:“僕山海狂人,不达世务,未辨贱贫,无论荣贵。” 唐 元结 《系乐府·古遗叹》:“嗟嗟山海客,全独竟何辞。”
(3).比喻高深、繁多或重大。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归心》:“一披法服,已堕僧数……比诸白衣,犹不啻山海也。” 王利器 集解引 卢文弨 曰:“山海以喻比流辈为高深也。”《周书·晋荡公护传》:“假汝贵极三公,富过山海。” 元 无名氏 《陈州粜米》第二折:“我和那权豪每结下些山海也似寃讐。”
(4).指山珍海味。 清 魏源 《默觚下·治篇十四》:“飢渴已慰而求甘旨,甘旨不已而错山海,于是饱腹之本意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