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326,分22页显示  上一页  1  2  3  4  5  7  8  9  10 下一页
分类词汇(续上)
徐陵
何休
左思
鹊华
大起
石窌
仙阁
百花洲
盗泉
华东
吾山
蕺山
孔林
东蒙
淹中
《国语辞典》:徐陵  拼音:xú líng
人名。(西元507~583)字孝穆,南朝陈郯(今山东省郯城县西南)人。仕梁陈二朝。诗文辞藻绮丽,与庾信齐名,号徐庾体。著有《玉台新咏》、《徐孝穆集》。
《国语辞典》:何休  拼音:hé xiū
人名。(西元129~182)任城樊(今山东省滋阳县)人。字邵公。东汉经学家,精研六经,善历算,尤好《公羊春秋》,著有《春秋公羊解诂》。
《國語辭典》:左思  拼音:zuǒ sī
人名。(西元250~305)字太冲,西晋临淄人。出身寒门,仕进不得意。善文辞,以十年之力撰成〈三都赋〉,时人竞相传写,洛阳为之纸贵。其诗意气豪迈时含讽谕意味,笔力遒劲而有气势。
《漢語大詞典》:鹊华(鵲華)
(1).月光。 清 李慈铭 《月华清·秋末寄怀》词:“正鹊华红叶,待君题句。” 清 张鸣珂 《长亭怨慢·题王梦湘太守以慜柳泉选梦图》词:“薄暮,便移船载酒,试问鹊华何处。”
(2).桥名。在 山东省 济南市 大明湖 南岸。 清 朱彝尊 《省方赋》:“桥号 鹊华 ,湖名 莲子 ,踰 歷下 之旧城,寻 介丘 之遗趾。” 清 阮元 《小沧浪笔谈》卷一:“ 鹊华 在北,惜为城堞所掩, 歷山 在南,苍翠万状。”
《国语辞典》:大起  拼音:dà qǐ
山东方言。指年龄或排行较大。《醒世姻缘传》第六六回:「我合狄大哥是同窗,我大起他,还是你大伯人家哩!」
《漢語大詞典》:石窌
古邑名。 春秋 齐 地。故址在今 山东省 长清县 东南。左传·成公二年:“ 齐侯 以为有礼。既而问之,辟司徒之妻也,予之 石窌 。”后用以泛指封地。 唐 张说 《赠吏部尚书萧公神道碑》:“封其 石窌 ,俾承土宇之荣;表以金章,永閟珩璜之饰。” 明 唐顺之 《贺陈吏部父母荣赠》诗之二:“为问天书宠,何如 石窌 封。” 王闿运 《上征赋》:“稽 石窌 之故邑,嘉造次之嫺雅。”
《漢語大詞典》:仙阁(仙閣)
(1).仙人的楼阁。亦借称道观或宫殿。 南朝 宋 孝武帝 《游覆舟山诗》:“逢皋列神苑,遭坛树仙阁。” 唐 刘允济 《明堂赋》:“望仙阁之秀出,瞻月观之宏峙。”
(2). 唐 代称尚书省。 唐 沈佺期 《酬苏员外味道夏晚寓直省中见赠》诗:“并命登仙阁,分曹直礼闈。”
(3).特指 蓬莱阁 。在今 山东省 蓬莱县 北的 丹崖山 巅。下临大海,殿阁巍峨,重檐八角,绕以回廊。始建于 北宋 嘉祐 间, 明 代扩建, 清 代重修。历代文人学士多雅集于此。“仙阁凌空”为 蓬莱 十大胜景之一,因称 蓬莱阁 为“仙阁”。 宋 协周 《半空蜃气结楼台》:“夜色灯空,为渔家海贾带来了不少福音,也为凌空仙阁增加了不少神韵。” 宋 协周 《半空蜃气结楼台》:“诗人由身在仙阁而想到仙家,把神话传说中日出的地方,刻划得色彩斑烂,美妙异常。”
《國語辭典》:百花洲  拼音:bǎi huā zhōu
地名:(1)在江西省南昌县城东,曾是南宋训练水军的地方。《读史方舆纪要。卷八四。江西二。南昌府》:「百花洲在城东东湖北,宋绍兴中,尝习水军于此。」(2)位于山东省济南市的大明湖中,为游览胜景。也称为「百花堤」。
《國語辭典》:盗泉(盜泉)  拼音:dào quán
地名。在今山东省泗水县东北。相传孔子因盗泉之名,于礼不顺,故渴而不饮其水。
《國語辭典》:华东(華東)  拼音:huá dōng
泛指大陆地区山东、江苏、浙江、安徽、江西、福建六省和上海市。
《漢語大詞典》:吾山
山名。即鱼山。在今 山东 东阿县 。《史记·河渠书》:“殫为 河 兮地不得寧,功无已时兮 吾山 平。” 裴駰 集解引 徐广 曰:“ 东郡 东阿 有 鱼山 ,或者是乎?”水经注·济水:“ 马颊水 又东北流逕 鱼山 南。山即 吾山 也, 汉武帝 《瓠子歌》所谓‘ 吾山 平’者也。” 王国维 《鬼方昆吾玁狁考》:“古鱼、吾同音。史记·河渠书:‘功无已时兮 吾山 平。’ 吾山 亦即 鱼山 也。”
《国语辞典》:蕺山  拼音:jí shān
山名。位于浙江省绍兴县卧龙山东北。以出产蕺菜而得名。晋王羲之宅居于此,后舍宅为戒珠寺,故也称为「戒珠山」。
《國語辭典》:孔林  拼音:kǒng lín
孔子的墓地。在山东省曲阜县北二里,坟中树有百数,传为孔子弟子各自其乡携树来植,故皆异种,林广十馀里。
《漢語大詞典》:东蒙(東蒙)
(1). 山东省 蒙山 的别称。因在 鲁 东,故名。论语·季氏:“夫 顓臾 ,昔者先王以为 东蒙 主。” 杨伯峻 注:“ 东蒙 ,即 蒙山 。” 唐 高适 《鲁郡途中遇徐十八录事》诗:“前临 少昊 墟,始觉 东蒙 长。” 明 郑若庸 《玉玦记·掳掠》:“妖氛雾起濛濛,濛濛,昏 岱岳 ,撼 东蒙 。”
(2). 陕西省 终南山 山峰名。 宋 陆游 《次韵和杨伯子主簿见赠》:“猿啼月落青山空,旧隐梦寂思 东蒙 。”老学庵笔记卷九:“ 东蒙 盖 终南山 峰名…… 种明 《东蒙新居诗》亦云:‘登遍 终南 峰, 东蒙 最孤秀。’”
(3).道家指 东海 仙境中的山。云笈七籤卷十二:“高奔日月吾上道……驾歘接生宴 东蒙 。” 张君房 注:“ 东蒙 , 东海 仙境之山也。”
《漢語大詞典》:淹中
(1). 春秋 鲁国 里名。在今 山东省 曲阜市 。古文《礼经》所出之处。汉书·艺文志:“《礼古经》者,出於 鲁 淹中 。” 颜师古 注引 苏林 曰:“里名也。” 清 龚自珍 《己亥杂诗》之二八三:“曩将 奄 宅证 淹中 ,肃肃微言謦欬逢。”
(2).借指儒家学术中心。 南朝 梁 刘孝绰 《〈昭明太子集〉序》:“於时 淹中 、 稷下 之生, 金华 、 石渠 之士,莫不过衢樽而挹多少,见斗极而晓西东。” 唐 杨炯 《遂州长江县先圣孔子庙堂碑》:“冬之化,再造双 川 ; 淹中 、 稷下 之风,一匡三 蜀 。” 唐 皇甫冉 《闲居作》诗:“学谢 淹中 术,诗无 鄴下 名。”
(3).深广中正。宋书·谢景仁传:“其器体淹中,情寄实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