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1070,分72页显示  上一页  9  10  11  12  13  15  16  17  18 下一页
词典(续上)
维吾尔文
维吾尔语
维吾尔族
威廉·退尔
土尔扈特
颓尔
托尔斯泰
文章尔雅
温德米尔夫人的扇子
温文尔雅
乌拉尔河
乌拉尔山脉
塔塔尔族
塔尔寺
泰米尔语
《國語辭典》:维吾尔文(維吾爾文)  拼音:wéi wú ěr wén
用以记录维吾尔语的文字。六世纪起,先用突厥鲁尼文,八世纪起改用回鹘文。因宗教信仰关系,十世纪末始用阿拉伯字母,至今日。迄本世纪六十年代,中共政权曾企图以拉丁字母取代阿拉伯字母,此举至八十年代已告失败。前苏联境内的维吾尔人亦受政治影响,三十年代曾用拉丁字母;至四十年代,又改用以斯拉夫字母为基础的文字。
分類:文字历史
《國語辭典》:维吾尔语(維吾爾語)  拼音:wéi wú ěr yǔ
维吾尔人使用的语言。属阿尔泰语系突厥语族察合台语支。分布在新疆与前苏属中亚细亚。基本语序为主语、宾语、谓语。词汇中有不少来自阿拉伯语、波斯语、俄语及华语的借词。
《國語辭典》:维吾尔文(維吾爾文)  拼音:wéi wú ěr wén
用以记录维吾尔语的文字。六世纪起,先用突厥鲁尼文,八世纪起改用回鹘文。因宗教信仰关系,十世纪末始用阿拉伯字母,至今日。迄本世纪六十年代,中共政权曾企图以拉丁字母取代阿拉伯字母,此举至八十年代已告失败。前苏联境内的维吾尔人亦受政治影响,三十年代曾用拉丁字母;至四十年代,又改用以斯拉夫字母为基础的文字。
分類:文字历史
《國語辭典》:维吾尔族(維吾爾族)  拼音:wéi wú ěr zú
中国少数民族之一。人口约七百二十万,自称为「维吾尔」,为联合、团结的意思。主要分布在天山南北地区,大部分聚居于塔里木盆地的各个绿洲,少部分在湖南省桃源、常德等县。具大家庭特质,亲属间可通婚,一夫可娶四妻,属父系社会。语言属阿尔泰语系突厥语族察合台语支,文字使用阿拉伯字母拼音。信奉伊斯兰教。经济以农业为主,亦擅长从商。农产品中如无子葡萄、哈密瓜、巴旦杏、无花果、平面桃等甚为有名。参见「回纥」条。
《漢語大詞典》:威廉·退尔
剧本。德国席勒作于1804年。14世纪,奥地利统治下的瑞士人民结盟准备起义。农民射手退尔原无意参与起义,在遭到总督迫害后,只身射死了总督,于是各州人民相继起义,推翻了奥地利的统治,退尔被推崇为民族英雄。
《漢語大詞典》:土尔扈特(土爾扈特)
部族名。 额鲁特蒙古 四 卫拉特 之一。本游牧于 塔尔巴哈台 附近 雅尔 地方, 明 末 清 初徙牧 伏尔加河 畔。 清 乾隆 三十六年(公元1771年),率属内徙。 清 廷诏分为新旧两部: 旧土尔扈特 赐牧于 珠勒都斯 、 库尔喀喇乌苏 等地; 新土尔扈特 赐牧于 科布多 西南。 清 魏源 圣武记卷四:“又於 土尔扈特 及 辉特 旧游地,设 塔尔巴哈臺 参赞大臣一,领队大臣二。” 清 魏源 圣武记卷四:“ 土尔扈特蒙古 ,备兵请赴援,上嘉之。”别有 额济纳土尔扈特 ,在 甘肃 西部。
分類:部族游牧
《漢語大詞典》:颓尔(穨爾)
厌伏不振貌。周礼·考工记·梓人:“爪不深,目不出,鳞之而不作,则必穨尔如委矣。” 孙诒让 正义:“此穨尔形容厌伏不振之貌。”
分類:不振
《国语辞典》:托尔斯泰(托尔斯泰)  拼音:tuō ěr sī tài
Leo Tolstoy
人名。(西元1828~1910)俄国小说家。出身贵族,曾就读喀山大学,参加克里米亚战争,战后漫游欧洲。著有《复活》、《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等小说,《人生论》、《艺术论》等论著,作品富于宗教精神及人道主义思想。
《分类字锦》:文章尔雅(文章尔雅)
汉书儒林传公孙弘请曰臣谨案䛇书律令下者明天人分际通古今之谊文章尔雅训辞深厚恩施甚美注尔雅近正也言诏辞雅正而深厚也
分类:天章
《漢語大詞典》:温德米尔夫人的扇子
剧本。英国王尔德作于1892年。温德米尔夫人不知丈夫私下接济并坚持邀请来参加她生日舞会的埃尔琳夫人是她的离过婚的母亲,怀疑丈夫与埃尔琳夫人关系暧昧,负气来到追求她的伯爵家里。埃尔琳夫人赶来劝解。恰好伯爵和客人回家,两位夫人躲了起来,但温德米尔夫人遗忘的扇子被发现。为免女儿出丑,埃尔琳夫人出来承认扇子是自己的,使女儿得以暗中离去。
《國語辭典》:温文尔雅(溫文爾雅)  拼音:wēn wén ěr yǎ
形容人文质彬彬,态度温和典雅。《聊斋志异。卷八。陈锡九》:「太守愕然曰:『此名士之子,温文尔雅,乌能作贼!』」也作「尔雅温文」、「温文儒雅」。
《高级汉语词典》:乌拉尔河  拼音:wù lɑ ěr hé
俄罗斯河流。源出乌拉尔山,注入里海,全长2428公里
《漢語大詞典》:乌拉尔山脉
在东欧平原和西西伯利亚平原之间,其东麓为欧洲和亚洲分界线的一部分。南北延伸达2000千米,宽40~150千米。一般海拔500~1200米,最高点海拔1895米。西坡较缓,东坡较陡。矿藏丰富。辟有多处自然保护区。
《國語辭典》:塔塔尔族(塔塔爾族)  拼音:tǎ tǎ ěr zú
中国少数民族之一。古代常称为「鞑靼」,后为元代蒙古的族属,曾在十五世纪时建喀山汗国,自十九世纪后,部分族人陆续迁居于中国,主要分布于新疆伊宁、塔城、乌鲁木齐、阿尔泰、昌吉等地。语言属阿尔泰语系突厥语族恰普恰克语支,兼用维吾尔、哈萨克语。兼用维吾尔文或哈萨克文。以经商、手工业、牧业为生。家庭实行小家庭制。子女婚后与父母分居,但仍赡养父母,伦理观念甚重。信仰伊斯兰教。
《漢語大詞典》:塔尔寺(塔爾寺)
我国著名佛寺之一。藏语“公本”,意为“十万佛像”。在 青海省 湟中县 鲁沙尔 东北。为喇嘛教格鲁派六大寺院之一。始建于 明 嘉靖 三十九年(公元1560年)。共由 大金瓦寺 、 小金瓦寺 、 小花寺 、 大经堂 等十余个建筑物组成,雄伟壮丽,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高级汉语词典》:泰米尔语  拼音:tài mǐ ěr yǔ
印度南部马德拉斯邦和斯里兰卡北部和东部的达罗毗荼语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