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国语辞典》:少年福利法  拼音:shào nián fú lì fǎ
原为增进少年福利,健全少年身心发展所订定的法律。目前已经与《儿童福利法》合并为《儿童及少年福利与权益保障法》。
《国语辞典》:少年辅育院(少年辅育院)  拼音:shào nián fǔ yù yuàn
一种施行少年感化教育的机构。在我国,其处理对象为需接受感化教育之十八岁以下的少年。也称为「少年感化院」。
《国语辞典》:少年观护所(少年观护所)  拼音:shào nián guān hù suǒ
为少年法庭专司收容少年的处所。少年法庭对于十二岁以上、未满十八岁的少年,因不能责付或以责付为不适当,而予以收容的设施。
《国语辞典》:阿里山之歌  拼音:ā lǐ shān zhī gē
一首台湾民歌。内容歌颂阿里山少年的壮硕与少女的多情、美丽,曲调活泼,旋律优美。
《国语辞典》:虞犯少年  拼音:yú fàn shào nián
十二岁以上、未满十八岁,依少年事件处理法第三条第二项内容而有触犯刑罚令之虞犯少年而言。
《国语辞典》:英风宛在(英风宛在)  拼音:yīng fēng wǎn zài
哀挽少年男丧的题辞。
《国语辞典》:成丁礼(成丁礼)  拼音:chéng dīng lǐ
旧时少年迈入成年阶段时举行的仪式。仪式中通常会对少年的智力及体力进行考验,以通过考验做为进入成年的象徵。
《国语辞典》:辅导级(辅导级)  拼音:fǔ dǎo jí
电影审查分级制度中的一级。为十二岁以上未满十八岁之少年,需父母或师长注意辅导观赏的电影。也称为「辅级」。
《漢語大詞典》:走马斗鸡(走馬鬭雞)
骑马驰逐或斗鸡以博胜负。古代多为轻薄少年所为。语本 三国 魏 曹植 《名都篇》:“鬭鸡东郊道,走马长楸间。” 唐 崔颢 《代闺人答轻薄少年》诗:“花间陌上春将晚,走马鬭鸡犹未返。” 宋 司马光 《二十六日作真率会口号成诗》:“走马鬭鸡非我事,紵衣丝髮且相暉。”
《國語辭典》:辅导员(輔導員)  拼音:fǔ dǎo yuán
专门辅助及引导青少年,帮助他们解决问题的人,称为「辅导员」。
《漢語大詞典》:亸神(軃神)
方言。指轻薄少年。 郭沫若 《黑猫》七:“不打牌不吃酒的时候便是看京戏,学做 成都 的所谓‘軃神’,总是要坐在戏场中的第一排,对于自己所捧的旦角怪声叫好。” 巴金 《家》二五:“刚才我到学堂来,一路上被一些学生同流氓、軃神跟着。”原注:“軃神,即一些专门调戏妇女的年轻人。” 徐复 《方言溯源·軃神》:“ 蜀 人谓流薄不务正业者为軃神,音托何切。軃字亦后出俗体,其本字当由耽来。耽,玉篇变体作躭,涉隶书相似而讹。自耽变体为躭,而 蜀 人又别造声近之軃字为之。”
《國語辭典》:儿童文学(兒童文學)  拼音:ér tóng wén xué
专为儿童阅读而创作的文学作品。文字浅明,富有趣味,适合儿童的年龄、智力、兴趣。如儿歌、神话、童话等。
《漢語大詞典》:儿童片
一种为少年儿童拍摄的适合其观看的影片和电视片
指以儿童生活为题材的影片或电视片
《漢語大詞典》:儿童团(兒童團)
全国解放前中国共产党在根据地建立的少年儿童组织。 周立波 《暴风骤雨》第二部六:“打死地主狗,咱们儿童团查夜,再也不怕了。” 孙犁 《白洋淀纪事·识字班》:“自卫队的班长,妇救会的班长,儿童团的班长,都忙起来了。”
《國語辭典》:短跑  拼音:duǎn pǎo
一种径赛运动中的短距离项目。为高强度、快速度的径赛项目,距离是由五十公尺到四百公尺不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