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小法
(1).小罪罚。史记·汲郑列传:“后数月, 黯 坐小法,会赦,免官。” 宋 李清臣 《明责》:“今则不然。罢退宰相皆攻其疵瑕,而未尝指天下之不治为宰相罪,纠劾守令者,皆以小法,而未尝指郡邑之不治为守令之罪。”
(2).佛教语。大乘称小乘之法。《法华经·方便品》:“钝根乐小法。”
《漢語大詞典》:权教(權教)
佛法有权、实二教。权教为凡夫、小乘说法,取权宜义,如《阿含经》是。 南朝 梁简文帝 《〈大法颂〉序》:“将欲改权教,示实道。”
《漢語大詞典》:空法
(1).佛教语。谓显示一切皆空的教理。多见于般若经部。中论·观行品:“大圣説空法,为离诸见故;若復见有空,诸佛所不化。”
(2).佛教语。谓小乘涅槃。即灰身灭智的自了境界。《法华经·譬喻品》:“我悉除邪见,於空法得证。”
《漢語大詞典》:权道(權道)
(1).变通之道;临时措施。 北齐 樊逊 《升中纪号对》:“投鼠忌器之説,盖是常谈;文德怀远之言,岂识权道?”《旧唐书·魏玄同传》:“如今选司所行者,非上皇之令典,乃近代之权道。”孟子·离娄上“嫂溺援之以手者权也” 宋 孙奭 疏:“夫权之为道,所以济变事也,有时乎然,有时乎不然,反经而善,是谓权道也。”
(2).犹权门。 唐 刘禹锡 《高陵县令刘君遗爱碑》:“县内之大夫鲜有遗爱在其去者,盖邑居多豪,政出权道,非有卓然异绩结于人心,浹于骨髓,安能久而愈思?”
(3).佛教语。原指小乘说法的权教教义,也泛指教化世间的佛法。 南朝 宋 颜延之 《又释何衡阳〈达性论〉》:“权道隐深,非圣不尽。” 南朝 梁 沈约 《究竟慈悲论》:“是故开设三净,用伸权道及涅槃。”
《國語辭典》:粗人  拼音:cū rén
力气大而举止不文雅的人。《文明小史》第八回:「只因乡下都是一般粗人,虽有几个入了他的教,却没有一个可以谈得来的。」
《漢語大詞典》:禅法(禪法)
佛教语。以小乘上座部为代表的坐禅八静之法。专注一心,调整出入息。 北凉 沮渠 《〈治禅病秘要法〉后序》:“ 天竺 比丘大乘沙门 佛陀斯那 ,其人天才特拔,国中独步,口诵半亿偈,兼明禪法,内外综博,无籍不练。故世人咸曰‘人中师子’。”
《漢語大詞典》:五净
(1).佛教语。谓色界四禅天中已证小乘不还果的圣者所生的“五净居天”。即无想天,无烦天,无热天,善见天和色究竟天。 隋 江总 《游摄山栖霞寺》诗:“五浄自此涉,六尘庶无扰。” 唐 道绰 安乐集卷下:“寄华五浄,风日不萎。”
(2).佛教语。特许信众食用的五种肉食。即火净、刀净、爪净、蔫乾净、鸟啄净。见《毗奈耶杂事》卷三六。 明 徐渭 《设为鱼虾所洁》诗:“三戒严重杀,五浄肉亦权。”
《国语辞典》:涅槃经(涅槃经)  拼音:niè pán jīng
佛教经典。有大乘、小乘两部,分述释迦在入涅槃前的传法遗言及修道状况。大乘部又分北本四十卷和南本三十六卷两种。
《漢語大詞典》:二藏
(1).佛教大藏经的简单分类法。即声闻藏(小乘经)和菩萨藏(大乘经)。 隋 慧远 大乘义章卷一:“唯方广部,是菩萨藏;餘十一部,是声闻藏。佛为声闻、菩萨行出苦道,説修多罗;结集经者,集为二藏:声闻所行为声闻藏,菩萨所行为菩萨藏。”
(2).指佛藏与道藏。 明 胡应麟 少室山房笔丛·九流绪论中:“《隋志》汉书,道家列於九流,而神仙符籙,列於二藏,其名悉不著録。”
《漢語大詞典》:辟支果
佛教语。小乘二果之一。系通过缘觉乘修得的正果。后用以比喻诗歌中成就较低者。 宋 严羽 沧浪诗话·诗辩:“论诗如论禪, 汉 、 魏 、 晋 与盛 唐 之诗,则第一义也。 大历 以还之诗,则小乘禪也,已落第二义矣。晚 唐 之诗,则声闻、辟支果也。” 清 钱谦益 《〈唐诗英华〉序》:“ 严氏 以禪喻诗,无知妄论,谓 汉 、 魏 、盛 唐 为第一义, 大历 为小乘禪,晚 唐 为声闻、辟支果,不知声闻、辟支即小乘也。”
《國語辭典》:阿那含  拼音:ā nà hán
佛教修行者入圣道果位之一。为声闻乘的第三果。證此果位的人将不再回来,而升到天界,并在天界證涅槃。阿那含可分为阿那含向和阿那含果。阿那含向是已證二果,正趋向阿那含果的境界。后秦。鸠摩罗什译《金刚般若波罗密经》:「阿那含名为不来,而实无来,是故名『阿那含』。」也作「不来」、「不还」。
《国语辞典》:北方佛教  拼音:běi fāng fó jiào
近代佛教学者为避免大、小乘含有褒贬义的用语,将佛教从接受的师承传统与流传区域分南北两系统。传播在今北印度、西藏、中国大陆(傣族佛教除外)、日本、韩国等地的佛教总称。实指大乘佛教。也称为「北传佛教」。
《国语辞典》:大乘佛教  拼音:dà shèng fó jiào
佛教的派别之一。兴起于西元初,是从反对小乘佛教的注重自己修行为出发,强调众生皆可成佛且以自利利他为重。流传于中国、日本、韩国等亚洲地区。如:「虽然大乘佛教起源于印度,信徒却以东北亚国家的人民居多。」
《国语辞典》:小乘戒  拼音:xiǎo shèng jiè
小乘佛教的戒律。包括五戒、八戒、十戒及具足戒等。
《漢語大詞典》:灰身灭智(灰身滅智)
佛教语。谓断除一切身心烦恼,为小乘阿罗汉果的境界。 隋 智顗 《四教仪》:“若灰身灭智,名无餘涅槃。”亦作“ 灰身泯智 ”。 明 智旭 教观纲宗:“若灰身泯智,名无餘涅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