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香童
寺庙里的侍童。 唐 苏颋 《幸白鹿观应制》诗:“受符邀羽使,传诀註香童。”
分類:寺庙
《漢語大詞典》:像塔
佛像与佛塔。指寺庙。《魏书·释老志》:“梵唱屠音,连簷接响,像塔缠於腥臊,性灵没於嗜慾,真伪混居,往来纷杂。”
《國語辭典》:庙会(廟會)  拼音:miào huì
在寺庙附近祭神及进行娱乐、购物等活动的市集。多在节日或规定日期举行。
《国语辞典》:关庙(关庙)  拼音:guān miào
1.奉祀关公的寺庙。
2.地名。隶属台南市关庙区。面积五十三平方公里,地形三面高耸,一面低平。原名关帝庙街,民国九年改名为关庙庄,为台南市公路中心。曾以藤器制造著名,有藤乡之称。近年以凤梨、绿竹笋等农产品最为著称。
《漢語大詞典》:大林寺
庐山寺庙名。例如:白乐天大林寺诗云。——·沈括《梦溪笔谈》
《漢語大詞典》:神签(神籤)
见“ 神籤 ”。
亦作“ 神签 ”。 旧时寺庙中写有诗句的编号竹片,供求神者占卜吉凶。《花月痕》第五回:“﹝ 燕娘 ﹞把所居捨为 华严庵 ,就菩萨前神籤,指示善男信女迷途。” 鲁迅 《呐喊·明天》:“ 单四嫂子 心里计算:神签也求过了,愿心也许过了,单方也吃过了。要是不见效,怎么好?”
《国语辞典》:龙山寺(龙山寺)  拼音:lóng shān sì
主祀观音菩萨,从祀妈祖等神明的寺庙。香火极为鼎盛。在台湾以台北万华龙山寺及彰化鹿港龙山寺最为有名。
《漢語大詞典》:福宇
佛寺庙宇。 南朝 陈 张正见 《陪衡阳王游耆闍寺》诗:“甘棠听讼罢,福宇试登临。”
《漢語大詞典》:神构(神構)
神妙的构造。指寺庙。 南朝 梁简文帝 《大爱敬寺刹下铭》:“八万神构,二四云并。”
《漢語大詞典》:熬茶
(1).旧时喇嘛教信徒向寺庙布施酥油茶及金钱等物,称为熬茶。 清 魏源 圣武记卷五:“东西数万里,熬茶膜拜,视若天神。” 清 俞正燮 癸巳类稿·驻札大臣原始:“ 阿睦尔撒纳 又寄信 藏 中熬茶,言已总四部时,善待 达赖喇嘛 ,振兴黄教。”
(2).一种加佐料煮成的茶。 清 阮葵生 茶馀客话卷十:“芽茶得盐,不苦而甜。古人煎茶必加薑盐……今内廷皆用熬茶,尚有古意。”
《漢語大詞典》:延寿堂(延壽堂)
佛教寺庙安置患病僧人之所。 明 净善 禅林宝训·山堂小参:“ 高庵 住 云居 ,闻衲子病,移延寿堂,咨嗟叹息,如出诸己。”
《国语辞典》:云林寺(云林寺)  拼音:yún lín sì
位于浙江省杭县灵隐山的一座寺庙。旧名灵隐寺,晋咸和初僧慧理建,元明以后时兴时废,清初重建,圣祖赐名云林寺。
《国语辞典》:公普  拼音:gōng pǔ
台湾习俗将中元普渡时,由寺庙所主持的祭典仪式称为「公普」;而民间所祭则称为「私普」。
《漢語大詞典》:斋院(齋院)
供斋戒用的院子。新唐书·礼乐志三:“增建神厨於庙东之少南,斋院於东门之外少北。”也指寺庙的院落。 清 陈维嵩 《宴清都·咏杨妃山茶》词:“几朵僧房吐。东风里,胭脂浅淡偷注。空王斋院,艷阳天气,红香盈树。”
《漢語大詞典》:龙井寺(龍井寺)
寺庙名。在 浙江省 杭州市 西湖 西南山地中。历史悠久。寺内有井,称为 龙井 ,寺因以得名。 清 赵翼 《寓西湖十日杂记游迹》诗:“遂令 龙井寺 ,远配 虎溪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