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565,分38页显示  上一页  5  6  7  8  9  11  12  13  14 下一页
分类词汇(续上)
薇省
仙曹
税务
应奉
作室
选部
麟台
礼院
宣付
禁垣
哦松
东省
朝寺
州治
行移
《漢語大詞典》:薇省
紫薇省的简称。借指中枢机要官署。 清 赵翼 《寄题同年项任田青士居祠堂》诗:“ 任田 我同榜,薇省班稍后。” 清 赵翼 《胡豫堂视学江南相见话旧》诗:“三十年前同馆阁,薇省花砖履交错。”参见“薇垣”。
《漢語大詞典》:薇垣
(1). 唐 开元 元年改称中书省为紫微省。简称微垣。 元 代称行中书省为薇垣。 明 洪武 九年改 元 代行中书省为承宣布政司,亦沿称为薇省或薇垣。 清 初也称布政司曰薇垣或薇署。故 明 清 时常以薇垣称相当于中书省的中枢机构或布政司。 明 吴承恩 《贺思翁受封障词》:“昔年兰省,已颁锦轴之荣;今日薇垣,又捧纶音之盛。” 清 赵翼 《戏为迭字体寄邵耐亭》诗:“忆昔与君初结交,儤值薇垣情最密。”
(2).紫微垣的省称。 明 王猷定 《军山看日出》诗:“长鲸鼓浪吼天门,北斗薇垣辨不得。” 清 吴伟业 《思陵长公主挽诗》:“婺宿明河澹,薇垣太白芒。”
《國語辭典》:仙曹  拼音:xiān cáo
1.仙辈,仙人的行列。《初刻拍案惊奇》卷二八:「真西山是草庵和尚,苏东坡是五戒禅师,就是死后或原归故处,或另补仙曹。」
2.唐时尚书省各官署称为「仙曹」。尚书省郎中也称为「仙曹」。
《國語辭典》:税务(稅務)  拼音:shuì wù
与税捐有关的各种事务。
《漢語大詞典》:应奉(應奉)
(1).侍奉。 唐 范摅 云溪友议卷三:“ 荆宝 有小青衣曰 玉簫 ,年才十岁,常令祗候,侍於 韦兄 , 玉簫 亦勤於应奉。”《敦煌曲子词·内家娇》:“除非却应奉君王,时人未可趋颜。”
(2).指供给。 宋 苏辙 《乞裁损待高丽事件札子》:“然自其始通及今屡至,其实何益於事?徒使 淮 浙 千里,劳於供亿,京师百司,疲於应奉。”
(3). 宋 代专为宫廷进奉财赋的官署应奉局的省称。 宋 吴坰 五总志:“ 王黼宣和 初入居宰路……乃復开边隙,置应奉,以持禄固位。”《宋史·食货志上一》:“ 政和 以来,创为应奉,始废湖为田。”
《漢語大詞典》:作室
汉 上方所属工场。上方, 汉 官署名,主管制造宫中应用器物及兵器。汉书·王莽传下:“城中少年 朱弟 、 张鱼 等恐见卤掠,趋讙并和,烧作室门,斧 敬法 闥,謼曰:‘反虏 王莽 ,何不出降?’”三辅黄图·杂录:“作室,上方工作之所。”
《漢語大詞典》:选部(選部)
官署名。 汉 置, 三国 魏 改为吏部。后以为吏部的代称。晋书·职官志:“ 灵帝 以侍中 梁鵠 为选部尚书……及 魏 ,改选部为吏部,主选部事。”南齐书·褚炫传:“及在选部,门庭萧索,宾客罕至。”周书·李彦传:“﹝ 李彦 ﹞进号中军将军,兼尚书左丞,领选部。”参见“ 吏部 ”。
《國語辭典》:吏部  拼音:lì bù
职官名。旧时官制的六部之一。掌管官吏的铨叙、勋阶、黜陟等事。汉时有常侍曹,主管丞相御史公卿之事;东汉改为吏部曹;魏晋以后皆称为「吏部」。因专司铨选,故也称为「铨部」。
《國語辭典》:麟台(麟臺)  拼音:lín tái
1.泛指绘有功臣画像的楼阁。参见「麒麟阁」条。唐。无名氏〈菩萨蛮。敦煌古往出神将〉词:「效节望龙庭,麟台早有名。」
2.唐朝武后将秘书省改称为「麟台」。唐。白居易〈酬卢秘书二十韵〉:「世家标甲第,官职滞麟台。」
《國語辭典》:麒麟阁(麒麟閣)  拼音:qí lín gé
汉初萧何所造的楼阁,或谓汉武帝获麒麟时所建。后宣帝图绘功臣霍光、苏武等十一人之像于阁上。故后泛指画有功臣图像的楼阁。唐。杜甫〈投赠哥舒开府翰二十韵〉:「今代麒麟阁,何人第一功?」也称为「麟台」、「麟阁」。
《漢語大詞典》:礼院(禮院)
官署名。 唐 代太常寺之别称。 清 梁章钜 称谓录·太常寺:“天中记:‘太常, 唐 曰司礼寺,又曰礼院。’案宋史·职官志 宋 初别置太常礼院,虽隶本寺,其实专达,有判院同知院四人,寺与礼院事不相兼。 康定 元年置判寺同判,寺始并兼礼院事。 元丰 正名,始专其职。”
《漢語大詞典》:宣付
(1). 宋 元 以来谓皇帝的诏令交付外廷官署办理。宋史·礼志二四:“通事舍人引 鋹 就献俘位,将校等诣楼前舞蹈讫,次引露布案诣楼前北向,宣付中书门下,如宣制仪。”明史·奸臣传·阿合马:“ 阿合马 所用部官,左丞 许衡 以为多非其人,然已得旨咨请宣付,如不与,恐异日有辞。”
(2).明令交付。《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九七回:“这件事已经由督、抚、学三大宪联衔出奏,请宣付史馆,大约可望准的。”按, 清 和 民国 设国史馆,当时规定凡有特殊功绩或足为后世楷模者,由皇帝或政府将其生平事迹交国史馆立传,谓之宣付史馆。
《漢語大詞典》:禁垣
(1).皇宫城墙。亦指宫中。 唐 孟球 《和主司王起》:“仙籍共知推丽藻,禁垣同得荐嘉名。” 唐 薛奇童 《楚宫词》之二:“日晚梧桐落,微寒入禁垣。” 宋 赵彦卫 《云麓漫钞》卷八:“仰计亘霄路於高阁,隔人烟於禁垣。” 清 姚鼐 《书制军六十寿序》:“其后以忠孝入侍禁垣。”
(2).指宫中官署。旧唐书·权德舆传:“居数岁, 岱 卒, 郢 知礼部贡举,独 德舆 直禁垣,数旬始归。”
《漢語大詞典》:哦松
唐 博陵 崔斯立 为 蓝田 县丞,官署内庭中有松、竹、老槐, 斯立 常在二松间吟哦诗文,事见 唐 韩愈 《蓝田县丞厅壁记》。后因以“哦松”谓担任县丞或代指县丞。 元 黄公望 《王叔明为陈惟允天香书屋图》诗:“寧知採菊时,已解哦松意。”《剪灯馀话·两川都辖院志》:“闻尔哦松此邑,久欲一见。” 清 陈康祺 郎潜纪闻卷八:“流外微官赫然忠义,谁谓哦松射鸭之中无豪杰士与?”
《漢語大詞典》:东省(東省)
(1).古代中央官署之一。 南朝 齐 指集书省,为皇帝的侍从顾问机构。以散骑常侍为长官。南齐书·百官志:“自二卫、四军、五校已下,谓之‘西省’;而散骑为‘东省’。”南史·张瓌传:“ 齐 建元 元年,改封 平都侯 ,迁侍中,与侍中 沈文季 俱在门下…… 瓌 止朝服而已。时集书每兼门下,东省实多清贫,有不识 瓌 者,常呼为散骑。”
(2).古代中央官署之一。 唐 指门下省,与中书省同掌机要,共议国政。 唐 杜甫 《紫宸殿退朝口号》:“宫中每出归东省,会送夔龙集凤池。” 仇兆鳌 注:“雍録:‘政事堂在东省,属门下。’……公为拾遗时,政事堂已在中书。其自宫中退朝而归东省者,以本省言也。”
(3).古代中央官署之一。 宋 指秘书省。掌图籍。 宋 杨万里 有《早入东省残月初上》诗。按, 杨 曾任秘书监。
(4). 清 代对 山东省 的省称。《清会典·户部·赈饥一》:“上年 东省 济宁 等州县卫成灾地方,无论极次贫民,著各展賑一月。”
(5). 民国 时期对东三省的省称。 鲁迅 《伪自由书·从幽默到正经》:“但不幸 东省 沦陷,举国骚然。”
《漢語大詞典》:朝寺
朝廷的官署。《文选·潘岳〈在怀县作〉诗之二》:“登城望郊甸,游目歷朝寺。” 李善 注引《风俗通》:“今尚书、御史所止,皆曰寺也。”
分類:朝廷官署
《漢語大詞典》:州治
旧时一州最高行政长官的官署。亦指它的所在地。 宋 陆游 入蜀记卷六:“宫今为州仓,而州治在宫西北。” 清 顾祖禹 《读史方舆纪要·直隶·通州》:“ 通州卫 ,在州治南, 建元 四年 成祖 置卫於此。”
《漢語大詞典》:行移
(1).旧时官署签发的通知事项的文件。 宋 程大昌 演繁露·制度:“武人多不知书,案牘、法令、书判、行移悉仰胥吏。” 明 邵璨 《香囊记·治吏》:“背律令如背《蒙求》,作行移似作对句。” 清 黄六鸿 《福惠全书·莅任·驭衙役》:“行移之体式茫然,字习生疎。”
(2).签发公文。《元典章·台纲一·设立宪台各例》:“如实有寃枉,即开坐事因,行移原问官司,即早归结改正。”《水浒传》第二二回:“知县本不肯行移,只要朦朧做在 唐牛儿 身上,日后自慢慢地出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