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952,分64页显示  上一页  4  5  6  7  8  10  11  12  13 下一页
分类词汇(续上)
回避
朝列
本官
边臣
皂盖
宥密
上相
监官
喉舌
叔夜
边人
朝臣
传授
王官
职任
《國語辭典》:回避  拼音:huí bì
1.躲避。《汉书。卷七六。赵广汉传》:「见事风生,无所回避。」宋。苏轼 行香子。昨夜霜风词:「昨夜霜风。先入梧桐。浑无处、回避衰容。」也作「回避」。
2.因有所顾忌而退让。《五代史平话。周史。卷下》:「相如听得廉颇有这言语,不肯与廉颇相会,每出,才望见廉颇,辄引车回避。」也作「回避」。
《國語辭典》:回避(迴避)  拼音:huí bì
1.因有所顾忌而离开、躲避。《红楼梦》第五三回:「一时,贾珍进来吃饭,贾容之妻回避了。」《文明小史》第一○回:「等到他身走进房间,众秀才只得起身回避。」也作「回避」。
2.因避嫌而不参预其事。如:「青青到法院告黄华,如果黄华的妻子在法院当法官,她就必须回避,不能接办这件案子。」也作「回避」。
《漢語大詞典》:朝列
犹朝班。泛指朝廷官员。 晋 潘岳 《〈秋兴赋〉序》:“摄官承乏,猥厠朝列。” 唐 孟浩然 《仲夏归南园寄京邑旧游》诗:“因声谢朝列,吾慕 潁阳 真。”续资治通鉴·宋真宗大中祥符七年:“ 知节 又歷詆朝列,(审刑)、审官、两制、三馆、諫官、御史都无其人,其薄人厚己如此!” 清 陈康祺 郎潜纪闻卷三:“復赋诗纪事,徧示朝列,外议始息。”
《國語辭典》:本官  拼音:běn guān
1.原官职。南朝梁。任昉〈王文宪集序〉:「以公为侍中尚书令镇国将军;永明元年进号卫将军,二年以本官领丹阳尹。」《新唐书。卷一七三。列传。裴度》:「议者交口请相度,乃以本官兼中书侍郎、平章事,权佞侧目。」
2.本地方主官。《永乐大典戏文三种。小孙屠。第五出》:「若得落籍除名,愿为夫妇,如今不免多将些金帛,前往衙前,寻那旧契张面前,去那本官根前说则个。」
3.官员自称。《京本通俗小说。碾玉观音》:「本官听得说有个行在崔待诏,教请过来做生活。」《水浒传》第八回:「他做下这般罪,高太尉批仰定罪。定要问他手执利刃,故入节堂,杀害本官,怎周全得他?」
《漢語大詞典》:边臣(邊臣)
亦作“邉臣”。 驻守边疆的大臣、官员。 唐 贾岛 《颂德上贾常侍》诗:“边臣説使朝天子,发语轰然激夏雷。” 宋 苏辙 《上皇帝书》:“既而邉臣失律,先事轻发,亦既入践其国,係虏其民矣。” 清 邓显鹤 《书楚宝增辑〈熊襄愍传〉后》:“夫同一边臣,才地相近,而成败祸福相反若此。”
《漢語大詞典》:皂盖(皂蓋)
亦作“皁盖”。 古代官员所用的黑色蓬伞。后汉书·舆服志上:“中二千石、二千石皆皁盖,朱两轓。” 唐 白居易 《有小白马乘驭多时溘然而毙不能忘情题二十韵》:“毛寒一团雪,鬃薄万条丝,皂盖春行日,驪驹晓从时。” 元 武汉臣《老生儿》第二折:“头上打一轮皁盖,马前列两行朱衣。” 清 曹寅 《雨阻不得入城和梅岑》诗:“期君舟楫外,皁盖岂难擎。”
分類:官员黑色
《國語辭典》:宥密  拼音:yòu mì
1.深广、静密。《诗经。周颂。昊天有成命》:「成王不敢康,夙夜基命宥密。」《乐府诗集。卷七。郊庙歌辞七。唐禅社首乐章。雍和》:「夙夜宥密,不敢宁宴。」
2.枢密院。因掌管军事机密,故称为「宥密」。宋。苏轼〈赐正议大夫枢密院事安焘乞退不允批答〉:「宥密之司,安危所寄。」
《國語辭典》:上相  拼音:shàng xiàng
1.尊称宰相。或指居首位的宰相。《史记。卷九七。郦生陆贾列传。陆贾》:「足下位为上相,食三万户侯,可谓极贵无欲矣。」南朝宋。谢灵运〈撰征赋〉:「惟上相之睿哲,当草昧而经纶。」
2.照片上的容貌较本人好看。如:「你真上相,每张照片都好看。」
《漢語大詞典》:监官(監官)
监察或管理地方事务的官吏。 汉 荀悦 《汉纪·惠帝纪》:“诸侯王, 高帝 初置之,金印紫綬,治其监官,掌监郡县,秩比六百石,后为刺史。”后汉书·百官志五:“里有里魁,民有什伍,善恶以告。本注曰:里魁掌一里百家。什主十家,伍主五家,以相检察。民有善事恶事,以告监官。”宋史·职官志七:“诸镇置於管下人烟繁盛处,设监官,管火禁或兼酒税之事。”《西湖佳话·钱塘霸迹》:“吾初起兵时,与 钱鏐 、 刘孟安 、 阮结 、 富阳 闻人宇 、监官 徐及 、 新城 杜稜 、 餘杭 凌文举 、 临平 曹信 ,俱为都将,号称‘ 杭州 八都’。”
国子监、将作监、钦天监等官署的官员。旧唐书·礼仪志四:“贷钱一万贯,五分收钱,以供监官、学生之费。” 宋 欧阳修 《濮议一》:“第一札子催修营房,责中书何不速了,因请每营差监官一员。”明史·职官志三:“﹝ 洪武 ﹞三年改司天监为钦天监。四年詔监官职专司天,非特旨不得陞调,又定监官散官。”清史稿·职官志二:“并定监官升转不离本署,积劳止加升衔,著为例。”
《國語辭典》:喉舌  拼音:hóu shé
1.咽喉与口舌。
2.比喻掌握机要,负责传达国君命令的重要官员。《诗经。大雅。烝民》:「出纳王命,王之喉舌。」汉。扬雄〈尚书箴〉:「出入王命,王之喉舌。」
3.比喻口才、言辞。唐。刘知几《史通。卷一八。杂说下》:「昔魏史称朱异有口才、挚虞有笔才,故知喉舌翰墨,其辞本异。」
4.比喻代言人。如:「民意代表是人民的喉舌。」
5.比喻要害之处或交通要道。《南齐书。卷四八。刘绘传》:「南康是三州喉舌,应须治干。」
《漢語大詞典》:叔夜
周 代“八士”之一。相传为掌管山泽的官员。参见“ 叔夏 ”。
《漢語大詞典》:叔夏
周 代“八士”之一。相传为掌管山泽的官员。论语·微子:“ 周 有八士: 伯达 、 伯适 、 仲突 、 仲忽 、 叔夜 、 叔夏 、 季随 、 季騧 。”国语·晋语四“询于‘八虞’” 韦昭 注引 贾逵 唐固 曰:“八虞, 周 八士,皆在虞官, 伯达 、 伯括 、 仲突 、 仲忽 、 叔夜 、 叔夏 、 季随 、 季騧 。”
《漢語大詞典》:边人(邊人)
亦作“邉人”。
(1).指驻守边境的官员、士兵等。国语·鲁语上:“ 晋 人杀 厉公 ,边人以告。” 韦昭 注:“边人,疆埸之司也。”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赏誉:“ 张天锡 世雄 凉州 ,以力弱诣京师,虽远方殊类,亦边人之桀也。” 唐 王建 《送人》诗:“边人易封侯,男儿恋家乡。” 明 刘基 《关山月》诗:“愿得驰光照明主,莫遣边人望乡苦。” 清 李基和 《登代郡城晚眺》诗:“西风落日声颼颼,风吹沙起边人愁。”
(2).指边民。汉书·匈奴传下:“又边人奴婢愁苦,欲亡者多。” 唐 张籍 《陇头行》:“驱我边人胡中去,散放牛羊食禾黍。” 宋 王安石 《本朝百年无事札子》:“边人父子夫妇,得免於兵死,而中国之人,安逸蕃息。” 明 陈霆 渚山堂词话卷三:“ 宋 二帝北狩, 金 人徙之 云州 ,一日夜宿林下,时磧月微明,有边人吹笛,其声呜咽。”
《國語辭典》:朝臣  拼音:cháo chén
朝廷的各级官员。《韩非子。三守》:「国无臣者,岂郎中虚而朝臣少哉?」《红楼梦》第一一九回:「贾兰等朝臣散后拜了座师,并听见朝内有大赦的信,便回了王夫人等。」
《國語辭典》:传授(傳授)  拼音:chuán shòu
将知识、技能教给他人。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文学》:「郑玄在马融门下,三年不得相见,高足弟子传授而已。」《三国演义》第四九回:「亮虽不才,曾遇异人,传授奇门遁甲天书,可以呼风唤雨。」
《國語辭典》:王官  拼音:wáng guān
1.王朝的官员。《左传。定公元年》:「若复旧职,将承王官。」唐。杜甫〈王命〉诗:「深怀喻蜀道,恸哭望王官。」
2.地名。春秋时晋地。在今山西省闻喜县西。
3.复姓。如楚国有王官子羽。
《國語辭典》:职任(職任)  拼音:zhí rèn
所担任的职务。《史记。卷六。秦始皇本纪》:「初平法式,审别职任,以立恒常。」《汉书。卷八二。王商传》:「盖丞相以德辅翼国家,典领百寮,协和万国,为职任莫重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