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1127,分76页显示  上一页  1  3  4  5  6 下一页
分类词汇(续上)
冠佩
官僚
省郎
半刺
黄绶
司牧
酷吏
下官
关吏
监押
关市
狱官
绯衣
冠服
续貂
《漢語大詞典》:冠佩(冠珮)
亦作“ 冠珮 ”。
(1).指古代官吏的冠和佩饰。 南朝 梁 江淹 《杂体诗·效魏文帝〈游宴〉》:“月出照园中,冠珮相追随。” 宋 苏辙 《次韵姚道人》之一:“他年解冠佩,共游无边疆。”
(2).指官吏。 宋 范成大 《昼锦行送陈福公判信州》诗:“ 汉 家 麟阁 多王侯,冠佩相望经几秋。” 清 顾炎武 《十庙》诗:“復见十庙中,冠佩齐趋蹌。”
(3).妇女用的帽子与佩饰。 元 郝经 《天赐夫人词》:“负来灯下惊鬼物,云鬢欹斜倒冠佩。”
《國語辭典》:官僚  拼音:guān liáo
1.官吏。《三国演义》第三四回:「随后刘琦,刘琮父子,引一班文武官僚出迎。」
2.仗著官位权势摆威风。如:「官僚的作风会妨碍民主政治的进步。」
《漢語大詞典》:省郎
(1).指皇帝的侍从官。因居省禁中,故称。南史·王韶之传:“ 晋帝 自 孝武 以来常居内殿,武官主书於中通呈,以省官一人管詔誥,住西省,因谓西省郎。”
(2).指中枢诸省的官吏。 唐 杜甫 《入奏行赠窦侍御》:“省郎京尹必俯拾,江花未落还 成都 。” 宋 沈括 梦溪笔谈·辩证一:“ 唐 贞观 中,勑下度支求杜若,省郎以 谢朓 诗云‘芳洲採杜若’,乃责 坊州 贡之,当时以为嗤笑。” 康有为 《大同书》甲部第一章:“若夫华族高门,膏腴世爵, 春秋 则代为执政, 六朝 则世戴金貂,著作秘书,不屑省郎。”
(3).指皇帝的侍从官。因居省禁中,故称。南史·王韶之传:“ 晋帝 自 孝武 以来常居内殿,武官主书於中通呈,以省官一人管詔誥,住西省,因谓西省郎。”
(4).指中枢诸省的官吏。 唐 杜甫 《入奏行赠窦侍御》:“省郎京尹必俯拾,江花未落还 成都 。” 宋 沈括 梦溪笔谈·辩证一:“ 唐 贞观 中,勑下度支求杜若,省郎以 谢朓 诗云‘芳洲採杜若’,乃责 坊州 贡之,当时以为嗤笑。” 康有为 《大同书》甲部第一章:“若夫华族高门,膏腴世爵, 春秋 则代为执政, 六朝 则世戴金貂,著作秘书,不屑省郎。”
《漢語大詞典》:半刺
(1).指州郡长官下属的官吏,如长史、别驾、通判等。 晋 庾亮 《答郭预书》:“别驾旧与刺史别乘,同流宣王化于万里者,其任居刺史之半。” 唐 杨炯 《唐同州长史宇文公神道碑》:“輜车就列,化洽於二州;油軾当官,政成於半刺。” 宋 刘克庄 《送章通判》诗:“半刺已官尊,常时读《鲁论》。” 清 梁章钜 《称谓录·通判》:“国朝之制,自外府正郎至於郡丞半刺,不由会府之所选授者,中外臣僚岁终得以闻荐。”
(2).针灸五刺之一。刺入较浅,故称半刺。灵枢经·官针:“半刺者,浅内,而疾发鍼,无鍼伤肉,如拔毛状。”
《漢語大詞典》:黄绶(黄綬)
(1).古代官员系官印的黄色丝带。汉书·百官公卿表上:“比二百石以上,皆铜印黄綬。” 唐 刘长卿 《送从弟贬袁州》诗:“名羞黄綬繫,身是白眉郎。” 明 陶宗仪 辍耕录·印章制度:“ 建武 元年,詔诸侯王金印綟綬,公侯金印紫綬,中二千石以上银印青綬,千石至四百石以下铜印黑綬及黄綬。”
(2).借指官吏或官位。 唐 陈子昂 《同宋参军之问梦赵六赠卢陈二子之作》诗:“奈何苍生望,卒为黄綬欺。” 元 辛文房 唐才子传·李颀:“惜其伟才,只到黄綬,故其论家,往往高於众作。” 明 徐渭 《龛山凯歌》之二:“县尉卑官禄米微,教辞黄綬着戎衣。”
《國語辭典》:司牧  拼音:sī mù
1.掌管治理。《三国志。卷九。魏书。夏侯尚传》:「古之建官,所以济育群生,统理民物也,故为之君长以司牧之。」
2.国君或地方长官。南朝齐。高帝〈即位告天文〉:「肇自生民,树以司牧。」南朝梁。江淹柳仆射为南兖州诏〉:「司牧之任,宜详其授。」
《國語辭典》:酷吏  拼音:kù lì
专用严刑峻法,残暴人民的官吏。《老残游记》第五回:「玉贤这个酷吏实在令人可恨!他除了这一案不算,别的案子办的怎么样呢?」
《國語辭典》:下官  拼音:xià guān
1.官吏自称的谦词。《文选。江淹。诣建平王上书》:「下官每读其书,未尝不废卷流涕。」《儒林外史》第一回:「而今皇恩授他咨议参军之职,下官特地捧诏而来。」
2.下僚。《汉书。卷四八。贾谊传》:「坐罢软不胜任者,不谓罢软,曰下官不职。」
3.小官。唐。韩愈 试大理评事胡君墓铭:「五十七,不足年,孤儿啼,死下官。」
《漢語大詞典》:关吏(關吏)
(1).指管理关市或守关口的官吏。韩非子·内储说上:“ 衞嗣公 使人为客过关市,关市苛难之,因事关市以金,关吏乃舍之。” 陈奇猷 集释:“关吏,关市之属吏也。” 北齐 颜之推 《从周入齐夜度砥柱》诗:“马色迷关吏,鷄鸣起戍人。” 唐 岑参 《函谷关歌》:“野花不省见行人,山鸟何曾识关吏。” 清 王士禛 池北偶谈·谈异五·关索:“盖前代凡遇高埠置关,关吏备索,以挽舁者,故以名耳。”
(2).指海关的官吏。 清 龚自珍 《送钦差大臣侯官林公序》:“於是有关吏送难者曰:不用呢羽、鐘表、燕窝、玻璃、税将絀。” 清 丘逢甲 《汕头海关歌寄伯瑶》:“先生在关非关吏,我欲从之问关事。”
《國語辭典》:监押(監押)  拼音:jiān yā
1.监督押送。《水浒传》第八回:「左右领了钧旨,监押林冲,投开封府来。」《三国演义》第一三回:「使贾诩、左灵监押车驾;其馀宫人内侍,并皆步走。」
2.负责监督押送的官吏。元。孔文卿《东窗事犯》第四折:「痛杀杀怎挨那三推六问,监押都是恶鬼狞神。」
《漢語大詞典》:关市(關市)
(1).位于交通要道的市集。周礼·天官·大宰:“七曰关市之赋。” 贾公彦 疏:“王畿四面皆有关门,及王之市廛二处。” 宋 苏辙 《御试制策》:“凡今百姓所为,一物以上,莫不有税。茶、盐、酒、铁、关市之征,古之所无者,莫不并行。” 郭沫若 《十批判书·古代研究的自我批判》:“然而涓涓之水,后来成了江河,和私田不能不取赋一样,关市也就不能不征税了。”
(2). 汉 代专指设在边境上的互市市场。魏书·临淮王谭传:“ 汉 与胡通,亦立关市。” 曹禺 《王昭君》第二幕:“昨夜 匈奴 骑兵,突然袭击,放兵抢劫 汉 朝商队,将货物一扫而空,又乘风纵火,将关市烧毁。”
(3).指关市的征税。逸周书·大聚:“泉深而鱼鳖归之,草木茂而鸟兽归之,称贤使能、官有材而士归之,关市平商贾归之。”新唐书·崔融传:“时有司议关市,行人尽征之。” 宋 王安石 《酬王詹叔奉使江东访茶法利害见寄》诗:“已云困关市,且復搔林藪。”
(4).指边境上的通商。史记·匈奴列传:“ 孝景帝 復与 匈奴 和亲,通关市,给遗 匈奴 ,遣公主,如故约。”资治通鉴·汉高后四年:“有司请禁关市铁器。” 胡三省 注:“ 汉 於边关与蛮夷通市,谓之关市。” 曹禺 《王昭君》第二幕:“﹝他﹞坚决主张与 汉 和亲,与 汉 朝通关市,研究 汉 朝的文治,归顺 汉 朝。”
(5).指掌管关市的官吏。韩非子·内储说上:“关市乃大恐,而以 嗣公 为明察。”资治通鉴·周赧王三十二年:“﹝ 衞嗣君 ﹞又使人过关市,赂之以金,既而召关市,问有客过与汝金,汝回遣之;关市大恐。” 胡三省 注:“此盖赂掌关市之官。周礼:司关掌国货之节,以联门市,司货贿之出入者,掌其治禁与其征廛;司市掌市之治教政刑,量度禁令。 战国 之时,合为一官。”
《漢語大詞典》:狱官(獄官)
(1).主持刑狱的官吏。《汉书·晁错传》:“奸邪之吏,乘其乱法,以成其威,狱官主断,生杀自恣。”
(2).指管理监狱的官吏。《说岳全传》第六十回:“那狱官 倪完 ,原是个好人;见 岳爷 是个功臣,被奸臣所害,明知冤屈,故亦用心伏侍。”
《國語辭典》:绯衣(緋衣)  拼音:fēi yī
深红色的衣服。《醒世恒言。卷四。灌圃叟晚逢仙女》:「最后到一绯衣小女,乃道:『此位姓石,名阿措,我等虽则异姓,俱是同行姊妹。』」
《國語辭典》:冠服  拼音:guān fú
帽子和衣服。如:「那出古装宫廷戏,演员的冠服佩饰,颇为华丽考究。」《隋书。卷四。炀帝纪下》:「恃才矜己,傲狠明德,内怀险躁,外示凝简,盛冠服以饰其奸,除谏官以掩其过。」《宋史。卷四四四。文苑列传六。米芾》:「冠服效唐人,风神萧散,音吐清畅,所至人聚观之。」
《國語辭典》:续貂(續貂)  拼音:xù diāo
1.滥竽充数的官吏。参见「狗尾续貂」条。明。刘基 夜坐有怀呈石末公诗:「雄豪窃据皆屠狗,功业舆台总续貂。」
2.比喻事物前后衔接不相称,后续者不及前者。今多用以自谦接续他人未完成的事业或著作。《红楼梦》第七六回:「我意思想著你二位警句已出,再若续时,恐后力不加;我竟要续貂,又恐有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