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国语辞典》:姚鼐  拼音:yáo nài
人名。(西元1731~1815)字姬传,一字梦谷,清安徽省桐城人。曾主讲紫阳、钟山各书院多年,学者称为「惜抱先生」。性恬淡不慕荣利,论学主集义理、考證、词章之长,不拘于汉、宋门户,精研经学,尤以古文名世,所为文高简深古,所选古文辞类纂,义例甚严,于清惟取方苞、刘大櫆二家,习古文者奉为圭臬,而有桐城派之称。著有《惜抱轩文集》等书。
《国语辞典》:黄梅调(黄梅调)  拼音:huáng méi diào
流行于安徽、江西及湖北等地区的曲调。其主要是由湖北黄梅一带的采茶谣而来,并受青阳腔的影响。
《漢語大詞典》:紫阳书院(紫陽書院)
紫阳 ,山名,在 安徽省 歙县 城南。 宋 代 朱松 曾读书于此。其子 朱熹 迁居 福建 崇安 后仍牓其读书室为紫阳书室。后人在 歙县 建紫阳书院, 元 人 方回 有《紫阳书院记》
《国语辞典》:榉木(榉木)  拼音:jǔ mù
植物名。榆科榉属,大落叶乔木。产于大陆地区辽宁、安徽、湖南、四川等地,日本、韩国亦有分布。干皮灰褐色、褐色或灰白色;叶纸质,广披针形或长卵形,互生,具短柔毛。春季,花与新叶共开,花被凹形,呈淡黄绿色。果实为歪形。木材可供建筑、造舰、乐器、家具、地板、电讯之用。
《国语辞典》:滁县(滁县)  拼音:chú xiàn
县名。位于安徽省境内,东与江苏省六合县交界,西北连定远县。有津浦铁路经过,县治滨小沙河,境内农产以米、麦、棉、药材等为主。
《国语辞典》:正阳关(正阳关)  拼音:zhèng yáng guān
位于安徽省西北,淮河南岸。居淮河、渒河、颖水三江的汇合处,商业繁盛,为控制淮河流域水运的重要关口。
《国语辞典》:朱元璋  拼音:zhū yuán zhāng
人名。(西元1328~1398)明濠州(今安徽省凤阳县东)人。幼曾为僧,后投郭子兴的红巾军反元,子兴卒,受诸将拥戴,称吴王。灭元后即帝位而为明太祖,年号洪武,建都应天,在位三十一年崩,卒谥高皇帝。
《国语辞典》:刘铭传(刘铭传)  拼音:liú míng chuán
人名。(西元1836~1895)字省三,安徽省合肥人,清末军事家和政治家。刘氏性情豪爽,文武兼备,同治年间随李鸿章平定太平天国、捻乱。光绪十年(西元1884),刘氏两度击退法军,使台湾转危为安。后台湾改设行省,出任首任巡抚。任内针对时势,推行新政,设西学堂、抚定番人、开拓山林、奖励农畜、开发矿产等,尤其致力于煤矿、轮船、电信、铁路等四大建设,奠定台湾现代化的基础。病卒,享年六十,谥号壮肃。著有《大潜山房诗集》。
《国语辞典》:江有诰(江有诰)  拼音:jiāng yǒu gào
人名。(西元?~1851)字晋三,清安徽省歙县人。曾撰音学十书,分先秦古韵为二十一部,认为古代实有四声,只是古人所读的音与后人不同而已。
《国语辞典》:客家人  拼音:kè jiā rén
东晋五胡乱华之际,原居山西、陕西、河南、安徽一带的居民,因女真人、蒙古人的入侵,集体向南迁移,在开垦江南的过程中,常和土著发生冲突,于是地方政府将原先居住的畬、徭等土著称为「主籍」,从北方迁来的汉人通称为「客籍」,这种主、客的区别,就是现在客家名称的由来。客家人多分布于福建、江西、湖南、广东交界的地区,以及广西、四川若干县,今台湾屏东、高雄、新竹、苗栗等县居民由广东迁来的,也称为「客家人」。客家人在聚居地区保持自己的习俗传统,勤劳积极,山歌别具风格,语言中保留大量汉语音韵。
《国语辞典》:叶盛兰(叶盛兰)  拼音:yè shèng lán
人名。(西元1914~1978)字艺如,原籍安徽,平剧演员。初学武旦,后改小生,唱腔圆熟,动作矫健,自成一派。对平剧小生的表演艺术颇有贡献。
《国语辞典》:青弋江  拼音:qīng yì jiāng
河川名。源于安徽省黄山北麓,曲折东北流,至芜湖附近,注入长江。
《國語辭典》:凤阳花鼓(鳳陽花鼓)  拼音:fèng yáng huā gǔ
流行于安徽的民间歌舞。由明代一种秧歌发展而成,最早产生于凤阳。今之表演者背著花鼓,两手执竹枝做成的鼓键敲击,配合舞步,边敲边唱。节奏鲜明,舞姿轻盈。
《國語辭典》:饾版(餖版)  拼音:dòu bǎn
一种版画技巧。因由若干版面拼凑而成,有如饾饤,故称为「饾版」。也称为「木刻水印」。
《漢語大詞典》:方腊起义
北宋末年(公元1120年)方腊领导的江东(今安徽南部和江西东北部)、两浙(今浙江全省和江苏南部)农民起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