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春秋时鲁侯女,号孟子。或称声孟子。齐灵公夫人。通于大夫庆克。齐国大乱。灵公卒,国人杀之,乱乃息。
公孟子高 朝代:春秋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春秋时人。尝问君子之礼于颛孙子莫。子莫答而公孟不解,以告曾子,曾子为其详解之。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前622 【介绍】: 一称孟子馀。春秋晋国人,字子馀。谥成,又称赵成子、成季。从公子重耳流亡在外十九年,历尽险阻艰难。助重耳回国即位为晋文公。以大功论赏,为原大夫。旋为卿,任上军之将。先后举荐先轸、栾枝等人,佐晋文公创立霸业。晋襄公三年,以中军佐从中军将先且居击败秦师于彭衙。
《漢語大詞典》:三徙教
指 孟 母为教育 孟子 而三迁之事。 三国 魏 曹操 《善哉行》:“既无三徙教,不闻过庭语。”参见“ 三迁 ”。
分類:教育孟子
《國語辭典》:三迁(三遷)  拼音:sān qiān
1.多次的迁徙。清。黄遵宪〈潮州行〉:「一夕辄三迁,踪迹无定所。」
2.孟母为了孟子的教育,曾三次迁居的故事。参见「孟母择邻」条。后以此赞颂母亲的教养。宋。叶适 朱文昭母杨氏挽词:「义并三迁峻,书成百卷长。」
3.官职的变更。《史记。卷四一。越王句践世家》太史公曰:「范蠡三迁皆有荣名,名垂后世。」《南史。卷二五。到彦之传》:「上又数游撝家,怀其旧德,至是一岁三迁。」
《漢語大詞典》:轲机(軻機)
指 孟子 母亲的织机。语本 汉 刘向 列女传·邹孟轲母。 孟母 以刀断其织,教育 孟子 曰:“子之废学若吾断斯织也。” 明 李东阳 《和萧封君凤仪遗诗四十韵》:“ 軻 机忍復断, 路 米谁为担。”
《国语辞典》:孟母择邻(孟母择邻)  拼音:mèng mǔ zé lín
孟子的母亲为激励孟子勤奋好学,曾为选择环境而搬家三次,终于把孟子培养成一代大儒。后遂以此形容家长为教育子女,选择良好的学习环境所花的苦心。也作「孟母三迁」、「孟母三徙」。
《国语辞典》:孟母断织(孟母断织)  拼音:mèng mǔ duàn zhī
孟子母亲用刀切断正在织的布,来告诫孟子为学不可中途而辍的故事。见汉。刘向《列女传。母仪》。也作「孟母断机」。
《国语辞典》:公孙丑(公孙丑)  拼音:gōng sūn chǒu
人名。战国时齐人,生卒年不详,孟子弟子。曾向孟子请问管仲、晏婴的功业。
《国语辞典》:性善说(性善说)  拼音:xìng shàn shuō
孟子的人性学说主张。认为人初生之始,本性即为善。
《国语辞典》:滕文公  拼音:téng wén gōng
战国时滕国的贤君,名宏。曾多次向孟子请教。
《國語辭典》:齐东野语(齊東野語)  拼音:qí dōng yě yǔ
1.齐国东部地区乡野鄙俗之语,孟子认为此地的传言多属不实。语本《孟子。万章上》:「此非君子之言,齐东野人之语也。」比喻没有凭證,荒诞不经,不足采信的言论。明。孙仁儒《东郭记》第六出:「与君一话真成幸,抵多少丸僚斲郢,这的是齐东野语索分明。」
2.书名。宋周密撰,二十卷。考證古义,甚为典核,所记多南宋旧事,可补史传之阙失。
分類:孟子弟子
《漢語大詞典》:十七弟子
指 孟子 的弟子 公孙丑 、 孟仲子 、 公都子 、 陈臻 、 高子 、 徐辟 、 乐正子 、 咸丘蒙 、 孟季子 、 陈代 、 彭更 、 万章 、 屋庐子 、 告子 、 桃应 、 充虞 、 周霄 十七人。参阅 明 张九韶 《群书拾唾》
《國語辭典》:孔孟之道  拼音:kǒng mèng zhī dào
以孔子、孟子为代表的儒家学说。为中国思想主流。《三国演义》第六○回:「松闻曹丞相文不明孔、孟之道,武不达孙、吴之机。」清。朱彝尊〈邹县重修亚圣孟子庙碑〉:「谕赵晋曰:『孔孟之道,卿幼学壮履。』」
《漢語大詞典》:尽心知性(盡心知性)
孟子 提倡的内省修行方法。谓充分发挥心中的良知良能,认识人性,不违“天命”。语出《孟子·尽心上》:“尽其心者,知其性也;知其性,则知天矣。” 宋 陆游 《谢曾侍郎启》:“兹盖伏遇某官尽心知性,惟道集虚,气塞天地之间,辞编之策。” 宋 陈亮 《送吴允成运干序》:“为士者耻言文章行义而曰‘尽心知性’;居官者耻言政事书判而曰‘学道爱人’。”
《國語辭典》:尽信书不如无书(盡信書不如無書)  拼音:jìn xìn shū bù rú wú shū
语本《孟子。尽心下》:「尽信书,则不如无书。吾于武成,取二三策而已矣。」后指读书不可拘泥于书上所载,一味盲从。宋。陆九渊〈政之宽猛孰先论〉:「呜呼,尽信书不如无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