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威势(威勢)  拼音:wēi shì
权威势力。《韩非子。外储说右下》:「人主者不操术,则威势轻而臣擅名。」《三国演义》第三回:「卓自是威势越大,自领前将军事。」
《國語辭典》:风力(風力)  拼音:fēng lì
1.风的力量。如:「帆船靠风力行驶。」
2.人的风采骨力。《宋史。卷三二四。张亢传》:「奎治身有法度,风力精彊,所至有治迹。」《醒世恒言。卷二九。卢太学诗酒傲王侯》:「那知汪知县因扳翻了个有名富豪,京中多道他有风力,到得了个美名,行取入京,升为给事之职。」
《國語辭典》:风霆(風霆)  拼音:fēng tíng
风雷。宋。陆游宝剑吟〉诗:「人言剑化龙,直恐兴风霆。」
《國語辭典》:威重  拼音:wēi zhòng
1.语本《论语。学而》:「君子不重则不威。」指威严厚重。《文选。陆机。辩亡论下》:「而施绩范慎,以威重显。」《新唐书。卷一○七。陈子昂传》:「臣愿陛下更选有威重风󺡨为众推者,因御前殿,以使者之礼礼之。」
2.权威、势力。《文选。邹阳。狱中上书自明》:「今欲使天下恢廓之士,诱于威重之权,胁于位势之贵。」《红楼梦》第一四回:「凤姐儿见自己威重令行,心中十分得意。」
《國語辭典》:气概(氣概)  拼音:qì gài
1.气节。《魏书。卷七○。李神传。史臣曰》:「李神据危城,当大难,其气概亦足称焉。」
2.气派。《初刻拍案惊奇》卷二一回:「在京中往来拜客,好不气概。」《文明小史》第二七回:「济川见这里气概不凡,倒要看他是何官职。」
3.气焰。《红楼梦》第七九回:「自此更加一倍小心,不免气概又矮了半截下来。」
4.气度。《三国演义》第四二回:「曹操见了张飞如此气概,颇有退心。」
《漢語大詞典》:风威(風威)
(1).风的威力。 南朝 宋 鲍照 《芜城赋》:“稜稜霜气,蔌蔌风威。” 唐 杜甫 《夜》诗:“絶岸风威动,寒房烛影微。” 清 顾炎武 《酬李子德二十四韵》:“不出风威灭,无营日影徐。”
(2).指风发出威力。 清 季开生 《十月初六发榆中抵鱼河驿》诗:“振野凉风扑马飞,孟冬絶塞已风威。”
(3).指教育风化的声势、威力。后汉书·循吏传·王涣:“在 温 三年,迁 兗州 刺史,绳正部郡,风威大行。” 宋 苏舜钦 《送杜密学赴并州》诗:“惠爱留 关 辅,风威入塞垣。”《好逑传》第十回:“老恩臺大人,风威霜厉,远邇肃然,治晚生怎敢以私相干?”
(4).威势。南齐书·薛渊戴僧静等传论:“观兹猛毅,藉以风威,未必投车挟舟,然后胜敌。”
(5).犹威仪。 五代 王仁裕 开元天宝遗事·精神顿生:“帝见 张九龄 风威秀整,异於众僚。”
《漢語大詞典》:威烈
(1).犹威严。 汉 应劭 《风俗通·过誉·汝南陈茂》:“坐则专席,止则专舘,朱轩驾駟,威烈赫奕。”后汉书·度尚传:“ 桂阳 宿贼渠帅 卜阳 、 潘鸿 等畏 尚 威烈,徙入山谷。” 清 褚人穫 《坚瓠九集·册虎文》:“君之威烈,视彼有光,而封号不加,无以称予一人之意。”
(2).威势。 臧克家 《我用小声念着你的名字》诗:“你春风似的温柔,但也霹雳似的威烈。”
(3).功德、勋业。 唐 王勃 《三国论》:“振威烈而清中夏,挟天子以令诸侯。”
《漢語大詞典》:霜棱(霜稜)
亦作“ 霜棱 ”。
(1).寒威。 唐 陈子昂 《登蓟城西北楼送崔著作融入都》诗:“仲冬边风急,云汉復霜稜。”
(2).喻官吏的威势。 宋 林逋 《集贤李建中工部尝以七言长韵见寄感存怀没因用追和》:“贫典郡符资月给,老持臺宪减霜稜。” 清 钱谦益 《南京江西道监察御史陈必谦授文林郎妻钱氏仍前封制》:“矫矫霜棱,不摧残于交讁。”
见“ 霜稜 ”。
分類:官吏威势
《漢語大詞典》:棱威(稜威)
威势,威风。 宋 洪迈 容斋四笔·李太白怖州佐:“ 裴君 不知何如人,至誉其贵而且贤,名飞天京,天才超然,度越作者,棱威雄雄,下慴羣物。” 王闿运 《〈桂阳州志〉序》:“ 宋 议深讨, 杨 始奋兵,棱威怵虣,反淳安甿。” 郭沫若 《〈咏史〉之二》:“棱威一代 明成祖 ,骨鯁千秋 方孝孺 。”
威严;威势。三国志·魏志·武帝纪:“ 蘄阳 之役, 桥蕤 授首,稜威南迈, 术 以陨溃。”晋书·宣帝纪:“文以纘治,武以稜威。” 北周 庾信 《入彭城馆》诗:“ 襄君 前建国, 项氏 昔稜威。” 唐 李白 《大猎赋》:“稜威耀乎雷霆,烜赫震于蛮貊。”
《漢語大詞典》:威赫
(1).比喻威势或威权。 唐 元稹 《论讨贼表》:“扇之以和煦而不出,润之以膏雨而不滋,则必迅之以雷霆,曜之以威赫。”
(2).庄严显赫。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考弊司:“趋而往,果见殿陛威赫, 阎罗 方坐:伏阶号屈。”
(3).威吓。以威势恐吓。 梁启超 《灭国新法论》:“而 北京 公使会议,亦无不尽变其前此威赫逼胁之故技,而一出以温柔噢咻之手段。”
《漢語大詞典》:豪势(豪勢)
(1).指强横而有权势的人。晋书·石季龙载记上:“百姓妻有美色,豪势因而胁之,率多自杀。”元史·河渠志二:“其豪势租占荡田、妨水利者,并与除闢。”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天宫:“非权奸之淫纵,豪势之骄奢,乌有此哉!”
(2).犹威势。 唐 元晓 《〈大乘起信论〉疏记》卷一:“国王以憍慢为力,以此豪势,而自陈説。” 清 计六奇 明季北略·魏忠贤自缢:“晚至县( 阜城县 )宿 尤克简 家,时有京师 白书生 ,作《掛枝儿》,在外厢唱彻五更,形其昔时豪势,今日凄凉,言言讥刺, 忠贤 闻之益悽闷,遂与 李朝钦 縊死。”
《國語辭典》:秋霜  拼音:qiū shuāng
1.秋天的霜。《史记。卷八七。李斯传》:「故秋霜降者草花落,水摇动者万物作。」《文选。曹植。朔风诗》:「繁华将茂,秋霜悴之。」
2.比喻节操清高峻严。《晋书。卷九一。儒林传。范弘之传》:「志厉秋霜,诚贯一时。」
3.比喻威势强大。《文选。潘岳。西征赋》:「弛秋霜之严威,流春泽之渥恩。」
4.比喻白发。唐。李白 秋浦歌一七首之一五:「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宋。陆游秋兴〉诗:「起行百匝几叹息,一夕绿发成秋霜。」
《國語辭典》:闻人(聞人)  拼音:wèn rén
有名望的人。《荀子。宥坐》:「夫少正卯,鲁之闻人也,夫子为政而始诛之,得无失乎。」
《國語辭典》:长策(長策)  拼音:cháng cè
1.长鞭。《文选。贾谊。过秦论》:「振长策而御宇内,吞二周而亡诸侯。」
2.良策、长计。《文选。曹囧。六代论》:「观五代之存亡,而不用其长策;睹前车之倾覆,而不改其辙迹。」《儒林外史》第一五回:「你在此终不是个长策,我送你盘费回去。」
分類:威势
《國語辭典》:气势(氣勢)  拼音:qì shì
1.军队的士气、威势。《淮南子。兵略》:「兵有三势,有二权。有气势、有地势、有因势。将充勇而轻敌,卒果敢而乐战,三军之众,百万之师,志厉青云,气如飘风,声如雷霆,诚积踰而威加敌人,此谓气势。」《五代史平话。晋史。卷上》:「我军方来,气势方锐,若不乘机进击,旷日持久,则胜负未可知矣。」
2.气力、声势。《东观汉记。卷九。列传。盖延》:「身长八尺,弯弓三百斤,以气势闻。」元。无名氏《小尉迟》第一折:「你道十八般武艺都晓通,卖弄你智量高、气势雄。」
3.权势、气焰。元。李致远《还牢末》第一折:「可正官不威牙爪威,直恁般有气势。」《三国志平话》卷上:「却说谯郡太守曹操,再入朝现帝。见董卓气势欺人,越有不忿之心。」
4.气象、气派。《东观汉记。卷一。世祖光武皇帝纪》:「帝既有仁圣之明,气势形体,天然之姿,固非人之敌。」《儒林外史》第四六回:「就像三十年前,你二位府上何等气势,我是亲眼看见的。」
5.文章、绘画的风格气韵。如:「孟子的文章一向以气势雄伟、议论赅博著称。」唐。司空图 题柳柳州集后序:「愚尝览韩吏部歌诗累百首,其驱驾气势,若掀雷抉电,奔腾于天地之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