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重姓
犹大姓。 唐 朱庆余 《贺张水部员外拜命》诗:“前代佳名 逊 ,当时重姓 张 。”
复姓,双姓。 唐 无名氏 玉泉子:“举人 李文彬 受知於舍人 紇干洎 。有同时今京兆府司録 贺兰洎 卒, 彬 因謁紫微,问:‘今日有何新事?’对曰:‘适过府,闻 紇干洎 卒。’ 洎 曰:‘莫错否。’ 彬 曰:‘不错。’ 洎 曰:‘君又似共鬼语也。’拂衣而入。 彬 乃悟,盖俱重姓,又同名而误对也。”
分類:复姓大姓
《骈字类编》:黄姓
文献通考苏禄者突骑施别种也开元三年制授左羽林卫大将军金方道经略大使有大首领莫贺达干都摩度两部落为强盛百姓又分为黄姓黑姓两种互相猜阻莫贺达干攻苏勒杀之都摩度立苏禄之子吐火仙为可汗与莫贺达干自相攻击莫贺达干遣使告安西都护盖嘉运率兵讨之擒吐火仙二十七年率将士诣阙献俘上御花萼楼以宴之黄姓黑姓自相屠杀各遣使降附至德后中国多故不暇治也
《國語辭典》:贵姓(貴姓)  拼音:guì xìng
询问他人姓氏的敬词。《红楼梦》第四二回:「因问贾珍:『这位供奉贵姓?』」
《漢語大詞典》:士姓
士族。指在政治、经济等各方面享有特权的豪门大姓。南史·隐逸传下·刘昙净:“会有詔士姓各举四科, 曇浄 叔父 慧斐 举以应孝行, 武帝 用为 海寧 令。”参见“ 士族 ”。
《國語辭典》:士族  拼音:shì zú
南北朝重门阀,缙绅之家,自成一特殊阶级,以别于庶民,称为「士族」。在政治、经济各方面皆享有特权。《晋书。卷八○。王羲之传》:「家世士族,而迈少恬静,不慕仕进。」《北史。卷三八。裴佗传》:「河东士族,京官不少,唯此家兄弟,全无乡音。」
《骈字类编》:山姓
《漢語大詞典》:小姓
指门第低微的人家。《太平御览》卷五一一引 三国 吴 虞翻 《与弟书》:“长子 容 当为求妇。其父如此,谁肯嫁之者?造求小姓,足使生子。天其福人,不在旧族。” 清 刘大櫆 《吴氏重修族谱序》:“世俗以门第相高,往往自矜其阀閲,而轻视他族为小姓。”
《漢語大詞典》:姓号(姓號)
(1).姓氏。史记·平準书:“守閭阎者食粱肉,为吏者长子孙,居官者以为姓号。” 裴駰 集解引 如淳 曰:“ 仓氏 、 庾氏 是也。”
(2).夜晚识别敌我的一种暗号,如口令。宋书·沈攸之传:“前锋有五军在 虎槛 ,五军后又络驛继至,每夜各立姓号,不相禀受。 攸之 谓军吏曰:‘今众军姓号不同,若有耕夫渔父,夜相呵叱,便致骇乱,取败之道也。’乃就一军请号,众咸从之。”
《國語辭典》:覆姓  拼音:fù xìng
由二字或二字以上结合而成的姓。《三国演义》第三五回:「吾师覆姓司马,名徽,字德操,颍川人也。」《儒林外史》第二八回:「我覆姓诸葛,盱眙县人。」也作「复姓」。
分類:单字
《國語辭典》:冒姓  拼音:mào xìng
假冒他人之姓以为己姓。《汉书。卷五五。卫青传》:「青有同母卫长君及姊子夫,子夫自平阳公主家得幸武帝,故青冒姓为卫氏。」
《漢語大詞典》:诡姓(詭姓)
隐姓埋名。 元 吴莱 《观唐薛调〈刘无双传〉戏作刘无双歌》:“收魂召魄 秦 地愁,诡姓藏身 楚 乡梦。”
分類:隐姓埋名
《國語辭典》:出姓  拼音:chū xìng
1.僧道出家后,去俗家之姓称为「出姓」。《水浒传》第五三回:「如今出姓,都只叫他清道人,不叫公孙胜。」
2.改姓或恢复本姓。元。关汉卿《哭存孝》第二折:「李存孝,阿妈将令,为你多有功劳,怕失迷了你本姓,著你出姓,还叫做安敬思。」
《漢語大詞典》:尊姓
称人姓氏的敬词。《水浒后传》第十四回:“所以 金兄 叫出尊姓,小弟摇头接叫 张员外 。”
分類:姓氏敬词
《骈字类编》:角姓
齐书祥瑞志尚书中候仪明篇曰仁人杰出握表之象曰角姓合音之于苏侃云萧角姓也又八音之器有箫管也
《漢語大詞典》:命姓
赐姓氏;建立姓氏。谓赐姓以示褒崇。国语·周语下:“唯有嘉功,以命姓受祀,迄於天下。”三国志·魏志·管宁传“会 寧 卒,时年八十四” 裴松之 注引 晋 傅玄 《傅子》:“ 寧 以哀乱之时,世多妄变氏族者,违圣人之制,非礼命姓之意,故著《氏姓论》以原本世系。”
《韵府拾遗 屋韵》:姓竺
郎士元诗高僧本姓竺开士旧名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