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典故 
乞墦客
 
乞墦祭
 
乞祭人
 
乞祭余
 
人乞祭余
 
墦乞骄
 
墦间得醉
 
笑齐人
 
骄妻妾
 
齐人乞墦


《孟子注疏》卷八下〈离娄章句下〉~56~
齐人有一妻一妾而处室者,其良人出,则必餍酒肉而后反。其妻问所与饮食者,则尽富贵也。其妻告其妾曰:「良人出,则必餍酒肉而后反;问其与饮食者,尽富贵也,而未尝有显者来,吾将良人之所之也。」蚤起,施从良人之所之,遍国中无与立谈者。卒之东郭墦閒,之祭者,乞其馀;不足,又顾而之他,此其为餍足之道也。其妻归,告其妾曰:「良人者,所仰望而终身也。今若此。」与其妾讪其良人,而相泣于中庭。而良人未之知也,施施从外来,骄其妻妾。由君子观之,则人之所以求富贵利达者,其妻妾不羞也,而不相泣者,几希矣。

简释

乞墦:指人生活困窘或为谋利而不择手段。宋苏轼《送安节》之十:“乞播何足羡,负米可忘艰。”

乞祭余:谓向祭墓者乞求所馀酒肉。后以"乞祭余"指乞求施舍。宋黄庭坚《清明》:“人乞祭余骄妾妇,士甘焚死不公侯。”

《国语辞典》:妻妾  拼音:qī qiè
妻子和姨太太。《庄子。渔父》:「妻妾不和,长少无序。」《三国演义》第一九回:「听妻妾言,不听将计,何谓不薄?」
《分类字锦》:嫂妹妻妾
史记苏秦传出游数岁大困而归兄弟嫂妹妻妾窃皆笑之
分类:偶字
《國語辭典》:箕帚  拼音:jī zhǒu
1.扫除尘土的器具。即畚箕与扫帚。《吕氏春秋。季秋纪。顺民》:「执箕帚而臣事之,以与吴王争一旦之死。」
2.泛指家中洒扫的事情。后用以比喻妇人之职或妻子的代称。《三国演义》第五四回:「吾主吴侯有一妹,美而贤,堪奉箕帚。」清。孟称舜《桃花人面》第五出:「女虽不才,愿奉君之箕帚如何?」
《漢語大詞典》:尊宠(尊寵)
(1).尊重宠幸。墨子·号令:“有能得若捕告者,以其所守邑小大封之。守还,授其印,尊宠官之。”史记·蒙恬列传:“ 始皇 甚尊宠 蒙氏 ,信任贤之。” 明 唐顺之 《都督沈紫江生墓碑记》:“且夫古者尊宠立功之臣,则或为之象 祁连山 、象 铁山 於其墓,以旌其烈於不朽。”
(2).旧指妻妾或其外室。 清 李渔 《慎鸾交·赠妓》:“他从今日起,是 侯家 的尊宠,不是你家的令爱了,回去吧。”《官场现形记》第四十回:“现在看尊嫂如此举动,尊宠只好留在 汉口 ,同了去是不便的。”
《國語辭典》:房屋  拼音:fáng wū
固定于土地上可供住宅用或工作等的建筑物。《三国演义》第一回:「忽然大雷大雨,加以冰雹,落到半夜方止,坏却房屋无数。」《红楼梦》第六八回:「李纨见凤姐那边已收拾房屋,况在服中,不好倡扬,自是正理,只得收下权住。」
《漢語大詞典》:颛房(顓房)
(1).专自在房侍寝。谓妻妾独得宠爱。顓,通“ 专 ”。汉书·外戚传上·孝宣霍皇后:“上亦宠之,顓房燕。” 颜师古 注:“顓与专同。”
(2).指独得宠爱的妻妾。顓,通“ 专 ”。 清 曹楙坚 《奉题朗玉兄〈湘烟小录〉后》:“花鬟娇軃迎春髻,倾城为想顓房丽。”
《国语辞典》:壁上泥皮  拼音:bì shàng ní pí
糊在墙壁上的泥土。古代用以鄙称妻妾,表示犹如剥落后还可重涂的壁上泥一般卑微不受重视。元《石君宝。秋胡戏妻。第二折》:「常言道,媳妇是壁上泥皮。」也作「墙上泥皮」。
《漢語大詞典》:犯斋人(犯齋人)
指妻妾。 清 袁枚 随园诗话卷六:“后吾乡 杭堇浦 太史掌教 粤 东,与 何 唱和。《嘲杭病起》云:‘门外久疏参学侣,帘前渐立犯斋人。’”参见“ 犯斋 ”。
分類:妻妾
《漢語大詞典》:犯斋(犯齋)
后汉书·儒林传下·周泽:“常卧疾斋宫,其妻哀 泽 老病,闚问所苦。 泽 大怒,以妻干犯斋禁,遂收送詔狱谢罪。”后因以“犯斋”为典,谓夫妻反目。 宋 黄庭坚 《次韵寄晁以道》:“不闻犯斋收,犹闻画眉詡。”
《漢語大詞典》:室妾
妻妾。 汉 荀悦 申鉴·杂言上:“ 赵 获二城,临馈而忧; 陶朱 既富,室妾悲号。”
分類:妻妾
《國語辭典》:小君  拼音:xiǎo jūn
1.古时称诸侯夫人或诸侯的母亲为「小君」。《谷梁传。庄公二十二年》:「癸丑,葬我小君文姜。」
2.对尊长妻妾的敬称。《晋书。卷六六。列传。陶侃》:「小君,犹母也,安有父母之疾而不尽心乎!」
《國語辭典》:内人(內人)  拼音:nèi rén
1.宫人。多指宫中的女官或宫女。《后汉书。卷一○。皇后纪上。和熹邓皇后纪》:「康以太后久临朝政,心怀畏惧,托病不朝。太后使内人问之。」《喻世明言。卷一五。史弘肇龙虎君臣会》:「却说后唐明宗归天,闵帝即位,应有内人,尽令出外嫁人。」
2.旧时泛指妻妾。《礼记。檀弓下》:「今及其死也,朋友诸臣未有出涕者,而内人皆行哭失声。」
3.唐称宫妓。唐。张祜 春莺啭诗:「内人已唱春莺啭,花下傞傞软舞来。」唐。崔令钦《教坊记》:「妓女入宜春院,谓之内人。」
4.称亲近的人。多指同一家族的人。《荀子。法行》:「内人之疏,而外人之亲,不亦远乎?」
5.称谓。对他人称自己的妻子。如:「这是我内人。」也作「内子」。
《國語辭典》:一房  拼音:yī fáng
1.一间屋子。如:「一房一厅」。
2.家族或教派中的一支。《警世通言。卷一五。金令史美婢酬秀童》:「这一房道士,世传正一道教,善能书符遣将。」
《國語辭典》:阏氏(閼氏)  拼音:yān zhī
汉时匈奴君长的嫡妻称为「阏氏」。元。马致远《汉宫秋》第二折:「世间那有如此女人,若得他做阏氏,我愿足矣。」
《國語辭典》:郎主  拼音:láng zhǔ
古时边疆民族对其君王的称呼。《喻世明言。卷四○。沈小霞相会出师表》:「郎主若不信,可要萧芹试其术法。」也作「狼主」。
《漢語大詞典》:乞墦
孟子·离娄下:“﹝ 齐 人﹞之东郭墦间,之祭者乞其餘。不足,又顾而之他,此其为饜足之道也。”谓向祭墓者乞求所馀酒肉。后以“乞墦”指乞求施舍。 宋 苏轼 《送安节》诗之十:“乞墦何足羡,负米可忘艰。” 金 申万全 《病中遣怀》诗:“画家功名元有命,乞墦富贵果何心。” 明 李贽 《复邓石阳》:“今夫人人尽知求富贵利达者之为乞墦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