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3788,分253页显示  上一页  2  3  4  5  6  8  9  10  11 下一页
词典(续上)
长天
高天
霜天
天成
天中
天水
承天
遥天
天地间
回天
应天
天衢
天恩
盖天
得天
《漢語大詞典》:长天(長天)
(1).辽阔的天空。 唐 王勃 《滕王阁诗序》:“落霞与孤鶩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元 白朴 《乔木查·对景》套曲:“长天雁字斜,秋香次第开彻。” 清 龚自珍 《点绛唇》词:“目送飞鸿,影入长天灭。” 鲁迅 《集外集·〈无题〉诗》:“大野多钩棘,长天列战云。”
(2).犹终日、整天。 艾芜 《流离》:“长天大日头晒着,没有水喝,没有饭吃,晚上还要双手捆在背后。”
《漢語大詞典》:高天
(1).上天,上苍。韩非子·说疑:“杀身以安主,以其主为高天 泰山 之尊,而以其身为壑谷鬴洧之卑。” 唐 杜甫 《题郪原郭三十二明府茅屋壁》诗:“频惊适小国,一拟问高天。”
(2).高空。 唐 李白 《大猎赋》:“状若乎高天雨兽,上坠於大荒。” 毛泽东 《冬云》诗:“高天滚滚寒流急,大地微微暖气吹。”
(3).高朗的天空。 隋 薛道衡 《夏晚》诗:“高天澄远色,秋气入蝉声。” 唐 杜甫 《送韦讽上阆州录事参军》诗:“挥泪临大江,高天意悽惻。” 仇兆鳌 注:“高天,指秋时。楚辞:天高而气清。”
《國語辭典》:霜天  拼音:shuāng tiān
严寒的天气。唐。王昌龄 宿京江口期刘慎虚不至诗:「霜天起长望,残月生海门。」唐。李商隐 九日诗:「曾共山翁把酒时,霜天白菊绕阶墀。」
《國語辭典》:天成  拼音:tiān chéng
1.自然所成就的,非人力可及。《宋书。卷六七。谢灵运传。史臣曰》:「至于高言妙句,音韵天成,皆闇与理合,匪由思至。」《南史。卷七二。文学传。丘灵鞠等传。论曰》:「蕴思含豪,游心内运,放言落纸,气韵天成。」
2.后唐明宗的年号(西元926~933)。
《國語辭典》:天中  拼音:tiān zhōng
1.天空的中央。《晋书。卷一一。天文志上》:「运乎天中,而临制四方。」
2.术数用语。相术家称额头的上部为「天中」,或谓鼻之所在为「天中」。《三国志。卷二九。魏书。方技传。管辂传》:「又鼻者艮,此天中之山。」
《骈字类编》:天水
唐 杜甫 渼陂西南台 蒹葭离披去,天水相与永。
元 刘因 蔷薇 色染女真黄,露凝天水碧。花开日月长,朝暮阅两国。
元 杨维桢 送谢太守 曾开天水国,直问尾箕津。
分类:天水
《漢語大詞典》:承天
(1).承奉天道。易·坤:“至哉坤元,万物资生,乃顺承天。”后汉书·郎顗传:“夫求贤者上以承天,下以为人。”
(2). 唐 代乐舞名。新唐书·礼乐志十一:“舞者二十人。分四部:一景云舞,二庆善舞,三破阵无,四承天舞……承天乐,舞四人,进德冠、紫袍、白袴。”
(3). 唐 代宫城南中门叫 承天门 。旧唐书·睿宗纪:“兵部尚书 郭元振 从上御 承天门 楼,大赦天下。”
《漢語大詞典》:遥天
犹长空。 三国 魏 阮籍 《咏怀》之三二:“遥天耀四海,倏忽潜濛汜。” 唐太宗 《望终南山》诗:“重峦俯 渭水 ,碧嶂插遥天。”《天雨花》第二回:“遥天如洗出明月,秋气清高桂蕊馨。”
分類:长空
《国语辞典》:天地间(天地间)  拼音:tiān dì jiān
世上。如:「我们要正大光明的活在天地间。」《红楼梦》第三一回:「这叫人怎么好答言!天地间都赋阴阳二气所生,或正或邪,或奇或怪,千变万化,都是阴阳顺逆。」
《國語辭典》:回天  拼音:huí tiān
1.比喻权力极大,可扭转天的运行方向。唐。卢照邻〈长安古意〉诗:「别有豪华称将相,转日回天不相让。」
2.比喻能够转移难以改变的情势。《新唐书。卷一○三。张玄素传》:「魏徵叹曰:『张公论事,有回天之力,可谓仁人之言哉。』」也作「回天」。
《國語辭典》:回天(迴天)  拼音:huí tiān
比喻力挽狂澜,扭转情势。《旧唐书。卷七五。张玄素传》:「张公论事,遂有回天之力,可谓仁人之言,其利博哉!」也作「回天」。
《漢語大詞典》:应天(應天)
(1).顺应天命。 汉 董仲舒 春秋繁露·三代改制质文:“ 汤 受命而正,应天变 夏 作 殷 号。” 唐 杜甫 《谒先主庙》诗:“应天才不小,得士契无隣。” 明 刘基 《煌煌京洛行》:“应天顺民心,戡暴安痍伤。”
(2).犹震天。《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五四回:“於是那姓 朱 的,便请他吃花酒,逛 大明湖 ,盘桓了好几天,老把兄叫得应天响。”
《國語辭典》:天衢  拼音:tiān qú
1.房宿四颗星中间的天区,因为黄道穿过而有此称号。南朝梁。刘协《文心雕龙。时序》:「驭飞龙于天衢,驾骐骥于万里。」《晋书。卷一一。天文志上》:「房四星,为明堂,天子布政之宫也,亦四辅也。……又为四表,中间为天衢,为天关,黄道之所经也。」唐。杜甫〈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诗:「天衢阴峥嵘,客子中夜发。」
2.京都。汉。张衡〈西京赋〉:「岂伊不虔思于天衢,岂伊不怀归于枌榆?」《三国志。卷六二。吴书。是仪胡综传。胡综》:「远处河朔,天衢隔绝。」
3.帝京的辇道。唐。李贺〈汉唐姬饮酒歌〉:「御服沾霜露,天衢长蓁棘。」
《國語辭典》:天恩  拼音:tiān ēn
上天的恩赐,帝王的恩遇。《后汉书。卷一六。邓禹传》:「上全天恩,下完性命。」后亦用以形容地方官对百姓的施惠。《初刻拍案惊奇》卷一四:「知府道:『你的冤已雪了。』李氏道:『多谢老爷天恩。』」也作「天泽」。
《漢語大詞典》:盖天(蓋天)
我国古代的一种天体学说。认为天像一个斗笠,地像覆着的盘子。天在上,地在下,日月星辰随天盖而运动,其东升西没是由于近远所致,不是没入地下。晋书·天文志上:“古言天者有三家:一曰盖天,二曰宣夜,三曰浑天…… 蔡邕 所谓《周髀》者,即盖天之説也。其本 庖牺氏 立周天历度,其所传则 周公 受於 殷高 , 周 人志之,故曰《周髀》。髀,股也;股者,表也。其言天似盖笠,地法覆槃,天地各中高外下。”
《漢語大詞典》:得天
(1).得天道。谓遵守永恒的运行规律。易·恒:“日月得天而能久照,四时变化而能久成。”
(2).谓得四时之正。逸周书·周月:“ 夏 数得天,百王所同。”汉书·律历志上:“﹝春秋《经》曰‘春王正月’,《传》曰 周 正月‘火出,於 夏 为三月, 商 为四月, 周 为五月。 夏 数得天’,得四时之正也。”
(3).谓得天助。左传·僖公二十八年:“ 晋侯 梦与 楚子 搏, 楚子 伏己而盬其脑,是以惧。 子犯 曰:‘吉。我得天, 楚 伏其罪,吾且柔之矣。’” 杜预 注:“ 晋侯 上向,故得天; 楚子 下向地,故伏其罪。”
(4).指具有的自然条件。 清 梁启超 《论中国学术思想变迁之大势》第二章:“ 中国 文明,起於北方,其气候严寒,地味确瘠,得天较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