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語辭典》:上面 拼音:shàng mian
1.物体的表面。《儒林外史》第三四回:「每人读书的桌子上写一纸条贴著,上面写道:『不可学天长杜仪!』」《红楼梦》第五回:「宝玉抬头,先看见一幅画贴在上面,画的人物甚好。」
2.前头。《朱子全书。卷二。学二。持敬》:「程先生所以有功于后学者,最是敬之一字有力,……但是他只知得那上面一截事,却没下面一截事。」《儒林外史》第一八回:「四位走进书房,见上面席间先坐著两个人,方巾白须,大模大样。」
3.上级、上司。《朱子语类。卷一一一。论民》:「所说救荒赈济之意固善,而上面取出之数不节不可。」《儒林外史》第三二回:「上面严紧,秀才不敢卖,到是把考等第的开个名字来补了禀罢。」
4.方面。《文明小史》第三九回:「儿子出去之后,文章上面倒也学得有限。」
5.里面。《儒林外史》第二○回:「这两本是我生平所做的诗,虽没有甚么好,却是一生相与的人都在上面。」
2.前头。《朱子全书。卷二。学二。持敬》:「程先生所以有功于后学者,最是敬之一字有力,……但是他只知得那上面一截事,却没下面一截事。」《儒林外史》第一八回:「四位走进书房,见上面席间先坐著两个人,方巾白须,大模大样。」
3.上级、上司。《朱子语类。卷一一一。论民》:「所说救荒赈济之意固善,而上面取出之数不节不可。」《儒林外史》第三二回:「上面严紧,秀才不敢卖,到是把考等第的开个名字来补了禀罢。」
4.方面。《文明小史》第三九回:「儿子出去之后,文章上面倒也学得有限。」
5.里面。《儒林外史》第二○回:「这两本是我生平所做的诗,虽没有甚么好,却是一生相与的人都在上面。」
《漢語大詞典》:大谷
(1).泛指山谷之大者。《诗·大雅·桑柔》:“大风有隧,有空大谷。” 晋 夏侯湛 《山路吟》:“冒晨朝兮入大谷,道逶迤兮嵐气清。”
(2).地名。又称 大谷口 、 水泉口 。在今 洛阳市 南。《后汉书·董卓传》:“ 卓 遣将 李傕 诣 坚 求和, 坚 拒絶不受,进军 大谷 ,距 洛 九十里。” 李贤 注:“ 大谷口 在故 嵩阳 西北三十五里,北出对 洛阳 故城。 张衡 《东京赋》云‘ 盟津 达其后, 大谷 通其前’是也。”其地以产梨著名。《文选·潘岳〈闲居赋〉》:“ 张公 大谷 之梨, 梁侯 乌椑之柿。” 刘良 注:“ 张公 居 大谷 ,有夏梨,海内唯此一树。” 唐 崔兴宗 《和王维敕赐百官樱桃》诗:“末胜 晏子江 南橘,莫比 潘 家 大谷 梨。”
(2).地名。又称 大谷口 、 水泉口 。在今 洛阳市 南。《后汉书·董卓传》:“ 卓 遣将 李傕 诣 坚 求和, 坚 拒絶不受,进军 大谷 ,距 洛 九十里。” 李贤 注:“ 大谷口 在故 嵩阳 西北三十五里,北出对 洛阳 故城。 张衡 《东京赋》云‘ 盟津 达其后, 大谷 通其前’是也。”其地以产梨著名。《文选·潘岳〈闲居赋〉》:“ 张公 大谷 之梨, 梁侯 乌椑之柿。” 刘良 注:“ 张公 居 大谷 ,有夏梨,海内唯此一树。” 唐 崔兴宗 《和王维敕赐百官樱桃》诗:“末胜 晏子江 南橘,莫比 潘 家 大谷 梨。”
《漢語大詞典》:铃铎(鈴鐸)
(1).金属响器名。大者为铃,小者为铎。作为警戒、教化、斋醮、奏乐之用。 三国 魏 嵇康 《声无哀乐论》:“犹铃鐸警耳,钟鼓骇心。” 宋 洪迈 《夷坚丁志·沅州秀才》:“俄闻铃鐸音,若数壮夫负巨水,欲上復下。”
(2).挂于殿、阁、塔、观檐角的风铃。 唐 玄奘 《大唐西域记·摩揭陀国上》:“中门当涂,有三精舍,上置轮相,铃鐸虚悬。” 清 曹寅 《十六日登虎丘作》诗:“葳蕤寒不锁,铃鐸夜微鸣。” 清 唐孙华 《东林寺》诗:“我行山足下,了不闻铃鐸。”
(3).铃铛。 清 采蘅子 《虫鸣漫录》卷一:“手摇铃鐸,唪诵不輟。” 鲁迅 《华盖集续编·一点比喻》:“山羊……脖子上还挂着一个小铃铎,作为智识阶级的徽章。”
(2).挂于殿、阁、塔、观檐角的风铃。 唐 玄奘 《大唐西域记·摩揭陀国上》:“中门当涂,有三精舍,上置轮相,铃鐸虚悬。” 清 曹寅 《十六日登虎丘作》诗:“葳蕤寒不锁,铃鐸夜微鸣。” 清 唐孙华 《东林寺》诗:“我行山足下,了不闻铃鐸。”
(3).铃铛。 清 采蘅子 《虫鸣漫录》卷一:“手摇铃鐸,唪诵不輟。” 鲁迅 《华盖集续编·一点比喻》:“山羊……脖子上还挂着一个小铃铎,作为智识阶级的徽章。”
《漢語大詞典》:霜竹
(1).即竹。竹表面有白色粉末,故称。 宋 苏轼 《书晁补之所藏与可画竹》诗之三:“ 晁子 拙生事,举家闻食粥。朝来又絶倒,諛墓得霜竹。”此指 文与可 画的竹。
(2).竹名。竹皮白如霜,大者为篙,细者为笛。因借指笛。 宋 黄庭坚 《念奴娇·八月十七日客有孙彦立善吹笛援笔作乐府长短句文不加点》词:“老子平生, 江 南 江 北,最爱临风曲。 孙郎 微笑,坐来声喷霜竹。” 宋 辛弃疾 《念奴娇·登建康赏心亭呈史致道留守》词:“片帆西去,一声谁喷霜竹。”
(2).竹名。竹皮白如霜,大者为篙,细者为笛。因借指笛。 宋 黄庭坚 《念奴娇·八月十七日客有孙彦立善吹笛援笔作乐府长短句文不加点》词:“老子平生, 江 南 江 北,最爱临风曲。 孙郎 微笑,坐来声喷霜竹。” 宋 辛弃疾 《念奴娇·登建康赏心亭呈史致道留守》词:“片帆西去,一声谁喷霜竹。”
《漢語大詞典》:乡亭(鄉亭)
(1).乡中公舍。 汉 制,百户为一里,十里一亭,十亭一乡,每亭设公舍一间,供行人止息。《汉书·赵充国传》:“缮乡亭,浚沟渠。” 汉 王充 《论衡·诘术》:“民间之宅,与乡亭比屋相属。” 北魏 贾思勰 《〈齐民要术〉序》:“躬劝农桑,出入阡陌,止舍乡亭,稀有安居。”《隋书·食货志》:“宫观鞠为茂草,乡亭絶其烟火。”
(2).爵名。 汉 制列侯大者食县,小者食乡、亭。《后汉书·丁鸿传》:“昔 孙叔敖 勑其子,受封必求墝埆之地,今 綝 能薄功微,得乡亭厚矣。” 清 吴伟业 《思陵长公主挽诗》:“汤沐乡亭秩,家门殿省郎。”
(3).犹乡里,同乡的人。 唐 杨炯 《唐同州长史宇文公神道碑》:“州府状闻,乡亭颂德。” 清 曾国藩 《刘母谭孺人墓志铭》:“广賚穷民,乡亭大悦。”
(2).爵名。 汉 制列侯大者食县,小者食乡、亭。《后汉书·丁鸿传》:“昔 孙叔敖 勑其子,受封必求墝埆之地,今 綝 能薄功微,得乡亭厚矣。” 清 吴伟业 《思陵长公主挽诗》:“汤沐乡亭秩,家门殿省郎。”
(3).犹乡里,同乡的人。 唐 杨炯 《唐同州长史宇文公神道碑》:“州府状闻,乡亭颂德。” 清 曾国藩 《刘母谭孺人墓志铭》:“广賚穷民,乡亭大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