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重臣  拼音:zhòng chén
身负国家重任的臣子。《史记。卷一二○。汲黯传》:「非素重臣不能任,请徙黯为右内史。」
《漢語大詞典》:重人
(1).朝廷中执掌大权的人。韩非子·外储说右上:“重人者,能行私者也。” 唐 韩愈 《南海神庙碑》:“地大以远,故常选用重人;既贵而富,且不习海事。”明史·马永梁震等传赞:“其抗怀奋激,无以结欢在朝柄政重人,宜其齟齬不相入也。”
(2).谨慎而持重的人。 晋 葛洪 抱朴子·行品:“据体度以动静,每清详而无悔者,重人也。”
(3).押送重车的人。左传·成公五年:“ 晋 侯以传召 伯宗 。 伯宗 辟重,曰:‘辟传。’重人曰:‘待我,不如捷之速也。’” 杨伯峻 注:“重人,押送重车之人。”
《國語辭典》:贤达(賢達)  拼音:xián dá
1.贤能通达。《宋元戏文辑佚。王祥卧冰》:「冷地思之,婶婶贤达人怎比?」《孤本元明杂剧。降桑椹。第一折》:「这孩儿他三从四德为先,贞烈贤达第一。」
2.有才能、品德及声望的人。如:「社会贤达」。
《漢語大詞典》:名卿
有声望的公卿。管子·幼官:“三年名卿请事,二年大夫通吉凶。”汉书·翟方进传:“三人皆名卿,俱在选中。” 明 文徵明 《沈府君石表》:“府君之葬,一时文学名卿为志铭,为誄,为挽悼之词。” 清 方东树 《书惜抱先生墓志后》:“ 树 慨先生名在海内,而当时名卿学士无铭辞,於事义为闕。”
《國語辭典》:声势(聲勢)  拼音:shēng shì
声威与气势。《三国演义》第一○三回:「陆逊整肃部伍,张扬声势,望襄阳进发。」《儒林外史》第二二回:「他图我相与的官府多,有些声势,每年请我在这里,送我几百两银,留我代笔。」
《國語辭典》:名声(名聲)  拼音:míng shēng
名气、声誉。《文选。司马相如。喻巴蜀檄》:「名声施于无穷,功烈著而不灭。」《儒林外史》第二六回:「就为这胡七喇子的名声,没有人敢惹他。」也作「名气」、「名誉」。
《國語辭典》:民望  拼音:mín wàng
1.人民的希望。《汉书。卷六四下。严朱吾丘主父徐严终王贾传。终军》:「以从民望,干名采誉。」三国魏。曹植七启〉八首之八:「民望如草,我泽如春。」
2.众人所属望,即众人的示范、榜样。《孟子。离娄下》:「寇至则先去,以为民望。」
《國語辭典》:时望(時望)  拼音:shí wàng
一时的人望。《晋书。卷七四。列传。桓彝》:「谢安以时望辅政,为群情所归。」
《漢語大詞典》:公望
(1).可与三公的重要职位相称的名望。南史·谢举传:“上曰:‘ 举 非止歷官已多,亦人伦仪表,久著公望,悵恨未授之。’” 唐 白居易 《除许孟容河南尹兼常侍制》:“某官 许孟容 才志甚大,言论甚高,在臺阁间蔼然公望。”
(2).公众的希望;公众中的声望。 唐 韩愈 《举张正甫自代状》:“﹝ 张正甫 ﹞久处散地,实非所宜,乞以代臣,以副公望。” 金 王若虚 《赠昭毅大将军高公墓碣》:“﹝节度﹞治声甚美,公望甚重。”
《國語辭典》:德望  拼音:dé wàng
道德与声望。《晋书。卷七七。陆晔传》:「以玩有德望,乃迁侍中、司空,给羽林四十人。」《宋史。卷四二八。道学传二。杨时传》:「时安于州县,未尝求闻达,而德望日重。」
《國語辭典》:士大夫  拼音:shì dà fū
1.旧称在职居官的人。《周礼。冬官考工记》:「坐而论道,谓之王公;作而行之,谓之士大夫。」唐。韩愈 师说:「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
2.军中的将士。旧时军职中有大夫、士,故以士大夫泛指将士。《史记。卷一○九。李将军列传》:「及死之日,天下知与不知,皆为尽哀。彼其忠实心诚信于士大夫也?」汉。司马相如 喻巴蜀檄:「蛮夷自擅,不讨之日久矣,时侵犯边境,劳士大夫。」
3.士族。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勉学》:「多见士大夫耻涉农商,羞务工伎。」《南史。卷三六。列传。江夷》:「僧真丧气而退,告武帝曰:『士大夫故非天子所命。』」
《國語辭典》:声誉(聲譽)  拼音:shēng yù
声望、名誉。如:「声誉卓著」、「声誉大振」。
《國語辭典》:坛坫(壇坫)  拼音:tán diàn
1.会盟的坛台。《史记。卷八三。鲁仲连邹阳传》:「桓公朝天下,会诸侯,曹子以一剑之任,枝桓公之心于坛坫之上。」
2.举行法事的坛场。
3.文人集会的场所或文坛。清。陈康祺《郎潜纪闻》卷八:「萧山毛西河奇龄、钱唐毛稚黄先舒、遂安毛会侯际可,俱以文章雄东南坛坫。」
4.议坛、舆论界。清。顾炎武〈复张又南书〉:「倘逖听不察,以为自立坛坫,欲以奔走天下之人,则东林覆辙。」
《漢語大詞典》:重望
(1).崇高的声望。 唐 李洞 《感知上刑部郑侍郎》诗:“公心外国説,重望两朝推。” 宋 陆游 老学庵笔记卷十:“ 张魏公 有重望, 建炎 以来,置左右相多矣,而天下独目 魏公 为 张右相 。” 清 俞正燮 癸巳存稿·熊廷弼狱论:“ 元标 为都御史,负八股文重望。” 邹韬奋 《患难馀生记》第一章:“ 蔡孑民 先生负党国重望,对于构成国家民族奠基石的优秀青年及人材尤爱护不遗余力。”
(2).指有重望的人。 唐 韩愈 《顺宗实录二》:“二相皆天下重望,相次归卧。”资治通鉴·晋怀帝永嘉五年:“﹝ 巴 蜀 流民﹞以 杜弢 州里重望,共推为主。”
(3).殷切的希望。 宋 司马光 《请建储副或进用宗室第一状》:“伏望陛下深念祖宗之艰难……苍生之重望,勿听苟且之言,勿从因循之计。”
《國語辭典》:宿望  拼音:sù wàng
一向负有重望。《资治通鉴。卷七九。晋纪一。武帝泰始元年》:「帝乃追述允之宿望,称奇之才,擢为祠部郎。」
《漢語大詞典》:自广(自廣)
(1).犹自宽。自我安慰。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贾生 既以适居 长沙 , 长沙 卑湿,自以为寿不得长,伤悼之,乃为赋以自广。”北齐书·文苑传·樊逊:“ 逊 常服 东方朔 之言,避世 金马 ,何必深山蒿庐之下,遂借陆沈公子为主人,拟《客难》,製《客诲》以自广。” 宋 沈括 梦溪笔谈·神奇:“﹝ 郑夷甫 ﹞忧伤感叹,殆不可堪。人有劝其读《老》《庄》以自广。”
(2).扩大自己的地盘、声望、识见等。史记·张耳陈馀列传:“愿王毋西兵,北徇 燕 代 ,南收 河内 以自广。” 唐 元稹 《永福寺石壁法华经记》:“其一碑,僧之徒思得声名人文其事以自广。” 宋 苏辙 《上枢密韩太尉书》:“所见不过数百里之间,无高山大野可登览以自广。”
(3).自以为识见广博;自大。《书·咸有一德》:“无自广以狭人,匹夫匹妇不获自尽,民主罔与成厥功。” 唐 白居易 《箴言》序:“名既立而自广自满,尚念九仞亏於一簣。”
(4).自己胸怀宽广。 明 谢榛 四溟诗话卷三:“近有词流与人一字之益,每对众言之,其不自广也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