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级汉语词典》:声势重灼
声威气势逼人
《國語辭典》:形势(形勢) 拼音:xíng shì
1.外观、形体。唐。贾耽 赋虞书歌:「不同怀素只攻颠,岂类张芝惟创草。形势素,筋骨老。」《水浒传》第一一一回:「焦山上一座寺,藏在山凹里,不见形势,谓之山裹寺。」
2.地势。《汉书。卷五九。张汤传》:「还,谒大将军光,问千秋战斗方略,山川形势。」
3.局势、情况。元。邓玉宾〈粉蝶儿。丫髻环绦套。红绣鞋〉曲:「陪著笑频哀告,镇著色下风雹,比这砍柴的形势恶。」
4.权势、权力。《史记。卷一七。汉兴以来诸侯王年表。序》:「天子微,弗能正。非德不纯,形势弱也。」唐。韩愈 〈送李愿归盘谷序〉:「伺候于公卿之门,奔走于形势之途。」
5.军势阵容、势力。宋。苏轼 司马温公神道碑:「惟西羌夏人,叛服不常。……上命诸将按兵不战,示以形势。」
2.地势。《汉书。卷五九。张汤传》:「还,谒大将军光,问千秋战斗方略,山川形势。」
3.局势、情况。元。邓玉宾〈粉蝶儿。丫髻环绦套。红绣鞋〉曲:「陪著笑频哀告,镇著色下风雹,比这砍柴的形势恶。」
4.权势、权力。《史记。卷一七。汉兴以来诸侯王年表。序》:「天子微,弗能正。非德不纯,形势弱也。」唐。韩愈 〈送李愿归盘谷序〉:「伺候于公卿之门,奔走于形势之途。」
5.军势阵容、势力。宋。苏轼 司马温公神道碑:「惟西羌夏人,叛服不常。……上命诸将按兵不战,示以形势。」
《漢語大詞典》:生风(生風)
(1).产生风。形容清凉。 汉 班固 《白虎通·八风》:“阴合阳以生风也。”后用“生风”形容清凉、轻快或声威雄猛。《后汉书·文苑传下·边让》:“归乎生风之广厦兮,脩 黄轩 之要道。”《后汉书·文苑传下·边让》:“长袖奋而生风,清气激而绕结。”《诗刊》1977年第10期:“假如我是四蹄生风的白龙马哟,一定还要插上副金色的翅膀,奔向那伟大的 北京 城。” 郭沫若 《暴虎辞》:“毛血成雨,咆哮生风。”
(2).比喻产生使人敬畏的声势或气派。《后汉书·党锢传·李膺传论》:“ 李膺 振拔污险之中,藴义生风,以鼓动流俗。” 五代 王定保 《唐摭言·怨怒》:“公久在西掖,声华满路,一昨迁拜中宪,臺阁生风。” 清 袁枚 《随园诗话》卷三:“ 傅玄 善言儿女之情,而刚正嫉恶,臺阁生风。”
(3).谓横生枝节,扩大事态。 元 张光祖 《言行龟鉴·民政》:“时朝廷初行新法,所遣使者,皆新进少年,遇事生风,天下骚然。” 清 黄六鸿 《福惠全书·刑名·词讼》:“一种贪恶之人,意想诈人,遇事生风,訐私扬短。”
(2).比喻产生使人敬畏的声势或气派。《后汉书·党锢传·李膺传论》:“ 李膺 振拔污险之中,藴义生风,以鼓动流俗。” 五代 王定保 《唐摭言·怨怒》:“公久在西掖,声华满路,一昨迁拜中宪,臺阁生风。” 清 袁枚 《随园诗话》卷三:“ 傅玄 善言儿女之情,而刚正嫉恶,臺阁生风。”
(3).谓横生枝节,扩大事态。 元 张光祖 《言行龟鉴·民政》:“时朝廷初行新法,所遣使者,皆新进少年,遇事生风,天下骚然。” 清 黄六鸿 《福惠全书·刑名·词讼》:“一种贪恶之人,意想诈人,遇事生风,訐私扬短。”
《國語辭典》:气势(氣勢) 拼音:qì shì
1.军队的士气、威势。《淮南子。兵略》:「兵有三势,有二权。有气势、有地势、有因势。将充勇而轻敌,卒果敢而乐战,三军之众,百万之师,志厉青云,气如飘风,声如雷霆,诚积踰而威加敌人,此谓气势。」《五代史平话。晋史。卷上》:「我军方来,气势方锐,若不乘机进击,旷日持久,则胜负未可知矣。」
2.气力、声势。《东观汉记。卷九。列传。盖延》:「身长八尺,弯弓三百斤,以气势闻。」元。无名氏《小尉迟》第一折:「你道十八般武艺都晓通,卖弄你智量高、气势雄。」
3.权势、气焰。元。李致远《还牢末》第一折:「可正官不威牙爪威,直恁般有气势。」《三国志平话》卷上:「却说谯郡太守曹操,再入朝现帝。见董卓气势欺人,越有不忿之心。」
4.气象、气派。《东观汉记。卷一。世祖光武皇帝纪》:「帝既有仁圣之明,气势形体,天然之姿,固非人之敌。」《儒林外史》第四六回:「就像三十年前,你二位府上何等气势,我是亲眼看见的。」
5.文章、绘画的风格气韵。如:「孟子的文章一向以气势雄伟、议论赅博著称。」唐。司空图 题柳柳州集后序:「愚尝览韩吏部歌诗累百首,其驱驾气势,若掀雷抉电,奔腾于天地之间。」
2.气力、声势。《东观汉记。卷九。列传。盖延》:「身长八尺,弯弓三百斤,以气势闻。」元。无名氏《小尉迟》第一折:「你道十八般武艺都晓通,卖弄你智量高、气势雄。」
3.权势、气焰。元。李致远《还牢末》第一折:「可正官不威牙爪威,直恁般有气势。」《三国志平话》卷上:「却说谯郡太守曹操,再入朝现帝。见董卓气势欺人,越有不忿之心。」
4.气象、气派。《东观汉记。卷一。世祖光武皇帝纪》:「帝既有仁圣之明,气势形体,天然之姿,固非人之敌。」《儒林外史》第四六回:「就像三十年前,你二位府上何等气势,我是亲眼看见的。」
5.文章、绘画的风格气韵。如:「孟子的文章一向以气势雄伟、议论赅博著称。」唐。司空图 题柳柳州集后序:「愚尝览韩吏部歌诗累百首,其驱驾气势,若掀雷抉电,奔腾于天地之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