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典故
墨子悲
 
墨子悲丝
 
墨翟泣髭
    
泣素丝
 
泣练丝
 
素丝堪悲
 
素丝易变
 
素丝涕
 
素丝变
 
丝色随染异

相关人物
墨子


《墨子》卷一〈所染〉~0~
子墨子言见染丝者而叹,曰:「染于苍则苍,染于黄则黄,所入者变,其色亦变,五入必,而已则为五色矣!故染不可不慎也!」
《吕氏春秋》卷二〈仲春纪第二·四曰当染〉~95~
墨子见染素丝者而叹曰:『染于苍则苍,染于黄则黄,所以入者变,其色亦变,五入而以为五色矣。』故染不可不慎也。
《淮南子》卷十七〈说林训〉
杨子见逵路而哭之,为其可以南可以北;墨子见练丝而泣之,为其可以黄可以黑。舍之相合,犹金石之一调,相去千岁,合一音也。鸟不干防者,虽近弗射;其当道,虽远弗释。酤酒而酸,买肉而臭,然酤酒买肉不离屠沽之家,故求物必于近之者。以诈应诈,以谲应谲,若披蓑而救火,毁渎而止水,乃愈益多。西施、毛嫱,状貌不可同,世称其好,美钧也。尧、舜、禹、汤,法籍殊类,得民心一也。圣人者,随时而举事,因资而立功,涔则具擢对,旱则修土龙。临淄之女,织纨而思行者,为之悖戾。室有美貌,缯为之纂绎。徵羽之操,不入鄙人之耳;抮和切适,举坐而善。

例句

素丝易染髭难染,墨翟当年合泣髭。 刘驾 白髭

主人雕盘盘素丝,寒女眷眷墨子悲。 司空曙 长林令卫象饧丝结歌

顾己欢乌鸟,闻君泣素丝。 张九龄 酬宋使君见诒

典故
墨翟耻论兵

相关人物
墨子


《墨子》卷五《非攻上》
今小为非,则知而非之。大为非攻国,则不知非,从而誉之,谓之义。此可谓知义与不义之辩乎?
《墨子》卷五《非攻下》
是故子墨子曰:「今且天下之王公大人士居子,中情将欲求兴天下之利,除天下之害,当若繁为攻伐,此实天下之巨害也。今欲为仁义,求为上士,尚欲中圣王之道,下欲中国家百姓之利,故当若非攻之为说,而将不可不察者此也。」
《吕氏春秋》卷二十一《开春论·爱类》
公输般为高云梯,欲以攻宋。墨子闻之,自鲁往,裂裳裹足,日夜不休,十日十夜而至于郢,见荆王曰:「臣北方之鄙人也,闻大王将攻宋,信有之乎?」王曰:「然。」墨子曰:「必得宋乃攻之乎?亡其不得宋且不义犹攻之乎?」王曰:「必不得宋,且有不义,则曷为攻之?」墨子曰:「甚善。臣以宋必不可得。」王曰:「公输般,天下之巧工也,已为攻宋之械矣。」墨子曰:「请令公输般试攻之,臣请试守之。」于是公输般设攻宋之械,墨子设守宋之备。……故荆辍不攻宋。墨子能以术禦荆、免宋之难者,此之谓也。

例句

庄周空说剑,墨翟耻论兵。 李白 秋夜独坐怀故山

典故
墨翟问

相关人物
墨子


《墨子》卷十二《贵义》
子墨子北之齐,遇日者。日者曰:「帝以今日杀黑龙于北方,而先生之色黑,不可以北。」子墨子不听,遂北,至淄水,不遂而反焉。

例句

非同墨翟问,空滞杀龙川。 陈子昂 赠严仓曹乞推命录

《国语辞典》:墨翟  拼音:mò dí
人名。(西元前501~前416)战国时鲁人,提倡兼爱、非攻、节用等学说,主张消弭战争,宣扬和平,自成一家之言。现存有《墨子》一书,是墨家思想的代表。也称为「墨子」。
《國語辭典》:杨墨(楊墨)  拼音:yáng mò
杨朱与墨翟的合称。杨氏为我,墨氏兼爱,儒家皆视为异端。《孟子。滕文公下》:「杨墨之道不息,孔子之道不著。」
《漢語大詞典》:输墨(輸墨)
春秋 时 公输般 与 墨翟 的并称。 明 陈子龙 《〈农政全书〉凡例》:“泰西之学, 输 墨 逊其巧矣。”参见“ 输攻墨守 ”。
《漢語大詞典》:输攻墨守(輸攻墨守)
墨子·公输:“ 公输盘 为 楚 造云梯之械,成,将以攻 宋 。 子墨子 闻之,起於 齐 ,行十日十夜而至於 郢 ,见 公输盘 …… 子墨子 解带为城,以牒为械; 公输盘 九设攻城之机变, 子墨子 九距之。 公输盘 之攻械尽, 子墨子 之守圉有餘。”后以“输攻墨守”指战争等国家大事。 清 惜秋 旅生 《维新梦·感愤》:“﹝做工的人﹞那里有 输 攻 墨 守,不过是迴檀綉枕细雕鎪。”
《漢語大詞典》:班墨
战国 时 鲁 人 公输班 和 墨翟 的并称。 晋 葛洪 抱朴子·名实:“放斧斤而欲双巧於 班 墨 ,忽良才而欲彝伦之攸叙,不亦难乎!”《北史·郎基传》:“卿本文吏,遂有武略,削木剪纸,皆无故事, 班 墨 之思,何以相过。”
分類:公输墨翟
《漢語大詞典》:慎墨
(1). 慎到 和 墨翟 的并称。荀子·儒效:“ 慎 墨 不得进其谈, 惠施 、 邓析 不敢窜其察。”
(2).珍惜墨迹。 清 曹寅 《雨夕偶怀桐皋僧走笔得二十韵却寄》:“阿师伽黎秀,慎墨如祕寳。”
《漢語大詞典》:班狄
公输班 和 墨翟 的并称。狄,通“ 翟 ”。 晋 葛洪 抱朴子·辨问:“夫 班 狄 ,机械之圣也。” 晋 葛洪 抱朴子·尚博:“刻削者比肩,而 班 狄 擅絶手之称;援琴至众,而 夔 襄 专知音之难。”参见“ 班墨 ”。
分類:公输墨翟
《漢語大詞典》:班墨
战国 时 鲁 人 公输班 和 墨翟 的并称。 晋 葛洪 抱朴子·名实:“放斧斤而欲双巧於 班 墨 ,忽良才而欲彝伦之攸叙,不亦难乎!”《北史·郎基传》:“卿本文吏,遂有武略,削木剪纸,皆无故事, 班 墨 之思,何以相过。”
分類:公输墨翟
《漢語大詞典》:顺墨(順墨)
慎到 、 墨翟 的并称。顺,通“ 慎 ”。荀子·修身:“体倨固而心执诈,术 顺 墨 而精杂污。” 杨倞 注:“‘顺墨’,当为‘慎墨’。 慎 ,谓 齐宣王 时处士 慎到 也…… 墨翟 , 宋 人,号 墨子 。”
分類:慎到墨翟
《漢語大詞典》:牼翟
战国 时 宋牼 和 墨翟 的并称。 梁启超 《复友人论保教书》:“ 孔子 聚徒,至以三千。 牼 翟 言学,强聒不舍。”
分類:墨翟
《國語辭典》:褰裳  拼音:qiān cháng
1.提起衣裳。《诗经。郑风。褰裳》:「子惠思我,褰裳涉溱。」汉。无名氏〈穆穆清风至〉诗:「朝登津梁山,褰裳望所思。」
2.《诗经。郑风》的篇名。共二章。根据〈诗序〉:「褰裳,思见正也。」或亦指女子斥男子情好渐疏之诗。首章二句为:「子惠思我,褰裳涉溱。」
《國語辭典》:裹足  拼音:guǒ zú
1.双脚受到束缚。比喻停止不前。《史记。卷八七。李斯传》:「使天下之士退而不敢西向,裹足不入秦。」
2.女子缠足。
3.盘缠、旅费。《永乐大典戏文三种。张协状元。第一出》:「些少裹足,路途里欲得支费,望周全不须劫去。」也作「果足」。
《國語辭典》:缠足(纏足)  拼音:chán zú
旧时妇女用布帛紧裹双足,使之纤小,以为美观。缠足之风,始于五代,至宋朝大盛,遍及全国。《通俗常言疏證。妇女。缠足》引《墨庄漫录》:「妇人之缠足,传记皆无所出。惟齐东昏侯,有凿金为莲花,令潘妃行其上一事,而不言其足若何。惟唐镐咏李后主宫嫔窅娘诗云:『莲中花更好,雪里月常新。』以此知扎脚自五代始也。」也作「缠脚」。
《國語辭典》:墨守  拼音:mò shǒu
墨,墨翟,战国时人,擅长于守城。后称善于牢固的防守为「墨守」。宋。苏轼〈次韵张生男棠美述志〉诗:「云梯雨矢集无方,我已中灰同墨守。」后比喻固守旧法,不肯改变。如:「墨守成规」。
《國語辭典》:墨守成规(墨守成規)  拼音:mò shǒu chéng guī
形容思想保守,固守旧规矩不肯改变。也作「墨守成法」。
《國語辭典》:墨突  拼音:mò tú
墨,墨翟。突,灶的烟囱。墨突指墨翟心存济世,奔走四方,每到一地,烟囱尚未熏黑,就又离开。《文选。班固。答宾戏》:「是以圣哲之治,栖栖遑遑,孔席不暖,墨突不黔。」
《漢語大詞典》:悲素丝(悲素絲)
见“ 悲染丝 ”。
《漢語大詞典》:悲染丝(悲染絲)
墨子·所染:“ 子墨子 言见染丝者而叹,曰:‘染於苍则苍,染於黄则黄……故染不可不慎也!’”后以“悲染丝”为易受习俗影响以及由此而发感叹的典故。 三国 魏 阮籍 《咏怀》之二三:“ 杨朱 泣岐路, 墨子 悲染丝。”亦作“ 悲素丝 ”、“ 悲丝染 ”。 唐 李白 《古风》之五九:“惻惻泣路岐,哀哀悲素丝。” 清 丘逢甲 《孟徵以粤秀山无咎室诗见示次韵》之二:“百年人事悲丝染,四海风尘把剑看。”亦省作“ 悲丝 ”。 唐 罗隐 谗书·屏赋:“ 阮 何情而泣路, 墨 何事而悲丝。” 清 无名氏 《万金记·顽梗》:“天末徒号鴟,可怜泣路悲丝,忠肝义胆,至今寝食常思。”
《漢語大詞典》:悲丝(悲絲)
(1).悲哀的弦乐声。 唐 杜甫 《促织》诗:“悲丝与急管,感激异天真。” 唐 温庭筠 《蒋侯神歌》:“巫娥传意託悲丝,鐸语琅琅理双鬢。”
(2).见“ 悲染丝 ”。
《漢語大詞典》:悲染丝(悲染絲)
墨子·所染:“ 子墨子 言见染丝者而叹,曰:‘染於苍则苍,染於黄则黄……故染不可不慎也!’”后以“悲染丝”为易受习俗影响以及由此而发感叹的典故。 三国 魏 阮籍 《咏怀》之二三:“ 杨朱 泣岐路, 墨子 悲染丝。”亦作“ 悲素丝 ”、“ 悲丝染 ”。 唐 李白 《古风》之五九:“惻惻泣路岐,哀哀悲素丝。” 清 丘逢甲 《孟徵以粤秀山无咎室诗见示次韵》之二:“百年人事悲丝染,四海风尘把剑看。”亦省作“ 悲丝 ”。 唐 罗隐 谗书·屏赋:“ 阮 何情而泣路, 墨 何事而悲丝。” 清 无名氏 《万金记·顽梗》:“天末徒号鴟,可怜泣路悲丝,忠肝义胆,至今寝食常思。”
《漢語大詞典》:悲丝染(悲絲染)
见“ 悲染丝 ”。
《漢語大詞典》:悲染丝(悲染絲)
墨子·所染:“ 子墨子 言见染丝者而叹,曰:‘染於苍则苍,染於黄则黄……故染不可不慎也!’”后以“悲染丝”为易受习俗影响以及由此而发感叹的典故。 三国 魏 阮籍 《咏怀》之二三:“ 杨朱 泣岐路, 墨子 悲染丝。”亦作“ 悲素丝 ”、“ 悲丝染 ”。 唐 李白 《古风》之五九:“惻惻泣路岐,哀哀悲素丝。” 清 丘逢甲 《孟徵以粤秀山无咎室诗见示次韵》之二:“百年人事悲丝染,四海风尘把剑看。”亦省作“ 悲丝 ”。 唐 罗隐 谗书·屏赋:“ 阮 何情而泣路, 墨 何事而悲丝。” 清 无名氏 《万金记·顽梗》:“天末徒号鴟,可怜泣路悲丝,忠肝义胆,至今寝食常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