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早夏
初夏。 汉 枚乘 《梁王菟园赋》:“於是晚春早夏, 邯郸 、 襄国 、 易阳 之容丽人,及其燕饰子,相予杂遝而往款焉。”
分類:初夏四月
《国语辞典》:芍药花(芍药花)  拼音:sháo yào huā
芍药所开的花。初夏之间开花。花大而美,形似牡丹,多为红色和白色,紫色和黄色的较为少见。如:「院子里的芍药花开得非常茂盛。」
《國語辭典》:四孟  拼音:sì mèng
孟春、孟夏、孟秋、孟冬,皆为四季的第一个月。《汉书。卷三六。楚元王刘交传》:「辰星出于四孟,太白经天而行。」唐。卢拱〈中元日观法事〉诗:「四孟逢秋序,三元得气中。」
《國語辭典》:荒月  拼音:huāng yuè
新谷未熟、青黄不接的时期,约在农历四月前后。清。查慎行《得树楼杂钞》卷二:「临湘一邑,……入四月以后,江水泛涨,农桑之务,民在田野,县市寂然,谓之『荒月』。」
《漢語大詞典》:轻暑(輕暑)
指初夏。 宋 叶梦得 《贺新郎》词:“吹尽残花无人见,惟有垂杨自舞。渐暖靄,初回轻暑。”
分類:初夏四月
《國語辭典》:云实(雲實)  拼音:yún shí
植物名。豆科苏木属,蔓性落叶灌木。茎叶有刺。二回羽状复叶,羽片三至十对,小叶八至十二对。总状花序顶生,花瓣黄色。荚果长舌形,无刺,长二寸许,含毒性。
《漢語大詞典》:熟梅天
春末夏初梅子黄熟时候的天气。又称黄梅天。 宋 张栻 《初夏偶书》诗:“江潭四月熟梅天,顷刻阴晴递变迁。”
《國語辭典》:破夏  拼音:pò xià
僧人不守清戒而出法界外游,称为「破夏」。
《漢語大詞典》:坐夏
佛教语。僧人于夏季三个月中安居不出,坐禅静修,称坐夏。其时正当雨季,亦称“ 坐雨安居 ”。具体日期因地而异。 唐 玄奘 大唐西域记·印度总述:“ 印度 僧徒,依佛圣教,坐雨安居,或前三月,或后三月。前三月当此从五月十六日至八月十五日,后三月当此从六月十六日至九月十五日。前代译经律者,或云坐夏,或云坐腊。” 唐 白居易 《行香归》诗:“出作行香客,归如坐夏僧。” 唐 项斯 《坐夏僧》诗:“坐夏日偏长,知师在律堂。”
《國語辭典》:厚朴  拼音:hòu pò
植物名。木兰科木兰属,落叶乔木。特产中国湖南、湖北西部和四川、河南一带。高六至二十公尺。树皮为紫褐色,叶呈倒卵形,花白色,顶生,径十至十五公分,花被片倒卵形,九至十七枚,长八至十公分,有香气。树皮可利尿及治霍乱、咳嗽、伤寒等,花果亦可入药。
《漢語大詞典》:孟享
亦作“ 孟饗 ”。 帝王宗庙祭礼。因于每年的四孟(孟春、孟夏、孟秋、孟冬)举行,故称。 宋 孟元老 《〈东京梦华录〉序》:“瞻天表则元夕教池,拜郊孟享。” 宋 吴自牧 梦粱录·七月:“七月孟秋,例於上旬内车驾诣 景灵宫 ,行孟享之礼。” 宋 周密 武林旧事·大礼:“黎明,上御玉輅,从以四輅,导以驯象,千官百司,法驾仪仗,锦绣杂遝,盖十倍孟饗之数。”
《漢語大詞典》:四月八
(1). 贵阳 附近苗族的重要节日之一。每逢夏历四月初八日,苗族均着盛装,群集 贵阳 喷水池旁,吹笙奏笛,纵情歌唱,纪念历史传说中的民族英雄 亚努 。附近布依族群众也多参加。解放后,成为当地各族人民友好团结的聚会。
(2).布依、侗、水等族节日之一。各族各地称呼不一,有“开秧节”、“牧童节”等称。这天,吃糯米饭,并让牛休息。
(3).佛诞生之辰,为浴佛会,寺院搭苫棚座,施茶水盐豆,以黄布帛为悬旌,书曰“普结良缘”。见 清 潘荣陛 《帝京岁时纪胜·结缘》
《漢語大詞典》:尝麦(嘗麥)
古代的一种岁典。天子于孟夏麦收时先在寝庙荐祭,然后尝食新麦。逸周书·尝麦:“维四年孟夏,王初祈祷於宗庙,乃尝麦於太祖。” 朱右曾 校释:“《月令》孟夏之月,农乃登麦。天子乃以彘尝麦,先荐寝庙, 成王 始举行此礼也。”
《國語辭典》:虞美人  拼音:yú měi rén
1.项羽的宠姬,名虞。项羽困于垓下,曾作诗曰:「虞兮虞兮奈若何!」见《史记。卷七。项羽本纪》。
2.丽春花的别名。参见「丽春花」条。
3.词牌名。本唐教坊曲,调见赵崇祚《花间集》。王行词取李煜「一江春水向东流」句,名一江春水。也称为「忆柳曲」、「虞美人令」、「玉壶冰」。
4.曲牌名。南曲入南吕宫引子。
《漢語大詞典》:法腊(法臘)
佛教语。比丘自出家始,每年夏季三月(四月十五日至七月十五日)安居坐禅,称为夏腊。后因以“法腊”称比丘受戒的年数。 宋 赞宁 等宋高僧传·兴福传三·后晋东京相国寺遵诲:“﹝ 遵诲 ﹞享寿七十一,法腊五十一。” 清 俞樾 春在堂随笔卷十:“﹝ 义浄 ﹞ 先天 二年卒,春秋七十九,法腊五十九。”参见“ 法岁 ”。
《漢語大詞典》:法岁(法歲)
佛教语。出家受戒后的僧人,每年夏天安居三月。安居毕,即增加一年的“法岁”。因以“法岁”称僧人出家的年资。 明 田汝成 西湖游览志馀·方外玄踪:“ 宋 时僧家以四月十五日结制,安居刹院,不敢起单云游。建楞严会,每日诵经脩懺。朝廷降赐金帛,檀信随喜,施助无虚日。至七月十五日设斋解制,谓之法岁周圆。”
《漢語大詞典》:四之日
指 周 历四月,即 夏 历二月。 周 夏 两代历法不同, 周 建子, 夏 建寅, 周 历以 夏 历的十一月为岁首(正月)。《诗·豳风·七月》:“三之日于耜,四之日举趾。” 毛 传:“四之日, 周 四月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