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遨头(遨頭)  拼音:áo tóu
旧时四川人对太守的俗称。宋。苏轼 次韵刘景文周次元寒食同游西湖诗:「蓝尾忽惊新火后,遨头要及浣花前。」
《漢語大詞典》:新蝉(新蟬)
初夏的鸣蝉。 唐 白居易 《六月三日夜闻蝉》诗:“微月初三夜,新蝉第一声。” 元 本 高明 《琵琶记·伯喈弹琴诉怨》:“柳阴中忽听新蝉,更流萤飞来庭院。”
分類:四月
《國語辭典》:木香  拼音:mù xiāng
植物名:(1)马兜铃科马兜铃属,蔓性多年生草本。叶卵状心形,长六至十六公分,纸质,被细毛。花暗紫色,先端为三角状披针形,下部呈球形。蒴果长椭圆形,有六棱。根可入药,有治眩晕、腹痛、袪痰等作用。(2)蔷薇科蔷薇属。蔓性灌木。奇数羽状复叶,小叶三至七枚。伞形花序,花白色或黄色,径约二公分半,芳香。果近球形,无毛。原产华南、华西,栽培观赏。有重瓣之栽培品种。也称为「木香花」。
《國語辭典》:纯阳(純陽)  拼音:chún yáng
1.阳气纯一。《易经。乾卦》唐。孔颖达。正义:「言此卦之德,有纯阳之性。」《晋书。卷七二。郭璞传》:「案时在岁首纯阳之月,日在癸亥全阴之位。」
2.阴阳家以阴历四月己巳日为纯阳,百事不宜。清。允禄《协纪辨方书。卷四。义例二》:「堪舆经曰:『乾谓六爻皆阳,四月卦得,阴气已尽。故以己配巳,为纯阳也。』」
3.唐代仙人吕洞宾的号。参见「吕洞宾」条。
《國語辭典》:结夏(結夏)  拼音:jié xià
佛教称安居期的开始阶段为「结夏」。参见「结夏安居」条。
《國語辭典》:八角  拼音:bā jiǎo
1.八角形的简称。《宋史。卷一○四。礼志七》:「社首坛,八角;三成,每等高四尺,上阔十六步。」
2.八角茴香科「八角茴香」的果实。也称为「八角茴香」、「大八角」。参见「八角茴香」条。
《漢語大詞典》:秋麦(秋麥)
(1).成熟的禾稼。穆天子传卷四:“献马三百,牛羊五千,秋麦千车,膜稷三十车。” 郭璞 注:“秋麦,禾也。” 唐 沈佺期 《夏日梁王席送张岐州》诗:“芃芃秋麦盛,苒苒夏条垂。”
(2).犹麦秋。收割麦子的时候。 孙犁 《白洋淀纪事·光荣》:“可是 原生 那个媳妇渐渐不安静起来。先是常常和婆婆吵架,后来就是长期住娘家,后来竟是秋麦也不来。”
《国语辞典》:齐腰(齐腰)  拼音:qí yāo
1.高度和腰齐。如:「水深齐腰」。宋。陆游〈初夏道中〉诗:「桑间葚熟麦齐腰,莺语惺惺野雉骄。」
2.从中点处、以中点为界。如:「农夫收割时,将麦杆齐腰割断。」
《漢語大詞典》:一夏
(1).一个夏季。 汉 王充 论衡·顺鼓:“其遭若 尧 、 汤 之水旱,犹一冬一夏也。” 宋 戴复古 《织妇叹》诗:“一春一夏为蚕忙,织妇布衣仍布裳。”
(2).僧徒以四月十六日至七月十五日为静修之期,谓之一夏。佛经中称为安居。见翻译名义集·众善行法安居
《漢語大詞典》:夏中
(1).犹夏季。 晋 王羲之 《谢仁祖帖》:“忽然夏中感怀,冷冷不适。足下復何似,耿耿。” 唐 戴叔伦 《送裴判官回湖南》诗:“莫怕南风且尽欢, 湘 山多雨夏中寒。”宋书·庾炳之传:“ 刘雍 自谓得其力助,事之如父,夏中进甘蔗,若新发於州。”
(2).佛教语。谓夏安居间之九十日,即从四月十六日至七月十五日。
《國語辭典》:梅月  拼音:méi yuè
阴历四月。此时正当梅雨时节,故称为「梅月」。唐。贯休〈寄王涤〉诗:「梅月多开户,衣裳润欲滴。」
《漢語大詞典》:夏首
夏初。 南朝 梁 王僧孺 《侍宴》诗:“丽景属春餘,清阴澄夏首。” 唐 王维 《资圣寺送甘二》诗:“柳色蔼春餘,槐阴清夏首。不觉御沟上,衔悲执杯酒。” 唐 韦应物 《始夏南园思旧里》诗:“夏首云物变,雨阴草木繁。”
分類:四月
《漢語大詞典》:清夏
清和的初夏。 南朝 齐 谢朓 《奉和随王殿下》之四:“时惟清夏始,云景曖含芳。” 唐 皮日休 《鲁望以竹夹膝见寄因次韵酬谢》:“拂润恐飞清夏雨,叩虚疑贮碧湘风。”
分類:清和四月
《漢語大詞典》:仲吕
(1).中吕。古乐十二律的第六律,又称小吕。详“ 十二律 ”。
(2).农历四月的代称。古有“孟夏之月,律中仲吕”之说,故称。吕氏春秋·季夏:“仲吕之月,无聚大众,巡劝农事。” 高诱 注:“仲吕,四月。”《淮南子·天文训》:“加十五日指乙,则清明风至,音比仲吕。” 高诱 注:“仲吕,四月也。阳在外,阴在中,所以吕中於阳助成功也,故曰仲吕。” 汉 班固 《白虎通·五行》:“四月谓之仲吕。”
《國語辭典》:十二律  拼音:shí èr lǜ
相传为黄帝的乐官伶伦利用竹筒长短造成发音高低不同的原理,而定出的声律准则。分为阳律六:黄钟、太簇、姑洗、蕤宾、夷则、无射;阴律六:林钟、南吕、应钟、大吕、夹钟、中吕。也称为「十二宫」。
《漢語大詞典》:孟阳(孟陽)
(1).农历正月。初学记卷三引 南朝 梁元帝 《纂要》:“正月孟春亦曰孟阳。”
(2).春末夏初。《乐府诗集·横吹曲辞五·琅琊王歌辞》:“孟阳三四月,移铺逐阴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