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八次
古代庶子宿卫王宫之处。因在王宫之四方四隅,故云八。《周礼·天官·宫伯》:“授八次八舍之职事。” 郑玄 注:“衞王宫者,必居四角四中,於徼候便也。 郑司农 云:‘庶子衞王宫,在内为次,在外为舍。’次,其宿衞所在;舍,其休沐之处。”
《漢語大詞典》:堂斧
指坟墓。堂,指四方形而高者;斧,指下宽上狭长形者。语出礼记·檀弓上:“昔者夫子言之曰:‘吾见封之若堂者矣……见若斧者矣。从若斧者焉。’” 郑玄 注:“堂,形四方而高……斧,形旁杀,刃上而长…… 孔子 以为刃上难登,狭又易为功。” 清 钱谦益 《病榻消寒杂咏》之十:“ 春浮 ( 萧伯玉 家园,今为葬地)精舍营堂斧,东壁高楼束 楚 薪。”参见“ 堂封 ”。
《漢語大詞典》:堂封
(1).宰相的封邑。新唐书·源乾曜传:“时议者言:‘国执政所以同休戚,不崇异无以责功。’帝乃詔中书门下共食实户三百,堂封自此始。” 宋 王溥 五代会要·中书门下:“ 梁 开平 五年二月敕:‘食人之食者忧人之事,况丞相尊位,参决大政,而堂封未给,且无餐钱,朕甚愧之。’”
(2).坟墓。语出礼记·檀弓上:“吾见封之若堂者矣。” 郑玄 注:“封,筑土为垄。堂,形四方而高。”此 子夏 述 孔子 论墓葬之言。故后以“堂封”指称坟墓。 唐 柳宗元 《同刘二十八哭吕衡州兼寄江陵李元二侍御》诗:“三亩空留悬磬室, 九原 犹寄若堂封。” 明 章懋 《陕西副使静虚潘公墓志铭》:“查山鬱鬱,堂封纍纍。公归於此,百世是思。” 明 李东阳 《息庵》诗:“扫开苍翠凿孱颜,自作堂封更堵环。颇似 王樵 为茧室,不劳 齐景 泣 牛山 。”参见“ 堂斧 ”。
《漢語大詞典》:四卫(四衛)
(1).四方卫服之国。古代指王城以外四周拱卫的诸侯国。周礼·春官·巾车:“建大白以即戎,以封四卫。” 郑玄 注:“四卫,四方诸侯守卫者,蛮服以内。” 孙诒让 正义引 孔广森 云:“四卫者,言四方卫服之国也。”
(2).四方之职。大戴礼记·少间:“诸侯脩礼於封内,以事天子;大夫脩官守职,以事其君;士脩四卫,执技论力以听乎大夫。” 卢辩 注:“四卫,四方之职。”
(3).四肢。吕氏春秋·审时:“是故得时之稼,其臭香,其味甘,其气章,百日食之,耳目聪明,心意叡智,四卫变强。” 高诱 注:“四卫,四枝也。”
《漢語大詞典》:六玉
(1).谓祭天地四方神所用的六种玉器。仪礼·觐礼:“诸侯覲于天子,为宫方三百步,四门;坛十有二寻,深四尺,加方明于其上。方明者,木也,方四尺设六玉:上圭,下璧,南方璋,西方琥,北方璜,东方圭。” 郑玄 注:“六色象其神,六玉以礼之。” 唐 杨炯 《泸州都督王湛神道碑》:“苍璧黄琮,六玉以昭天地;路鼓阴竹,九变而祠祖考。”参见“ 六器 ”。
(2).六玉饰。宋史·舆服志四:“毳冕:六玉,三采,衣三章,绘虎蜼彝、藻、粉米。”
《漢語大詞典》:六器
(1).祭享天地四方的六种玉器。周礼·春官·大宗伯:“以玉作六器,以礼天地四方:以苍璧礼天,以黄琮礼地,以青圭礼东方,以赤璋礼南方,以白琥礼西方,以玄璜礼北方。” 郑玄 注:“礼神者必象其类:璧圜象天;琮八方象地;圭鋭象春物初生;半圭曰璋,象夏物半死;琥猛象秋严;半璧曰璜,象冬闭藏,地上无物,唯天半见。” 宋 苏轼 《洗玉池铭》:“ 秦 汉 以还,龟玉道熄,六器仅存,五瑞莫辑。”
(2).指六种乐器。文选·马融〈长笛赋〉:“昔 庖羲 作琴, 神农 造瑟, 女媧 制簧, 暴辛 为塤, 倕 之和钟, 叔 之离磬……若然,六器者,犹以二皇圣哲黈益。” 李善 注:“六器,琴瑟簧塤钟磬。”
《漢語大詞典》:六地
原谓上下四方,引申指大地。刘知远诸宫调·知远探三娘与洪义厮打:“六地权牙牀,这麻科假做青罗帐。”
《漢語大詞典》:四屋
屋的四方。指满屋。 晋 张协 《杂诗》:“青苔依空墙,蜘蛛网四屋。” 南朝 梁简文帝 《答湘东王书》:“高卧六安,每思 扁鹊 之问;静然四屋,念絶修都之香。” 唐 李白 《长门怨》诗之二:“桂殿长愁不记春,黄金四屋起秋尘。”
分類:四方
《漢語大詞典》:四棱
(1).四面有棱角。儿女英雄传第四十回:“他那个脾气儿,只怕吃个鸡蛋,还得挑四楞儿的呢。”如:四棱铁、四楞木条。
(2).四方角落,四周。 唐 周贺 《寄金陵僧》诗:“行登总到诸山寺,坐听蝉声满四稜。”
《漢語大詞典》:赤壤
(1).红土。《书·泰誓上》“焚炙忠良” 唐 孔颖达 疏:“ 文王 献 洛 西之地,赤壤之田方千里,请 紂 除炮烙之刑。” 陈毅 《由北京到广州》诗:“ 韶山冲 里览风物,靄靄青松赤壤嵌。”
(2).指赤色的社土。古代天子封土立社,以五色土象征四方及中央。南方色赤,以赤壤象征南方。《隋书·薛道衡传》:“占揆星景,移建邦畿,下凭赤壤,上协紫微。”
《漢語大詞典》:大辇(大輦)
(1).古代宫中用的一种可坐多人的辇。晋书·桓玄传:“﹝ 玄 ﹞以其妻 刘氏 为皇后……更造大輦,容三十人坐,以二百人舁之。”
(2). 宋 代皇帝郊祀回宫或巡视四方回都时所乘之辇。宋史·舆服志一:“ 太祖 建隆 四年,翰林学士承旨 陶穀 为礼仪使,创意造为大輦……主輦六十四人。亲祀南郊、謁太庙还及具鑾驾黄麾仗、省方还都,则乘之。”
(3).指大车。 郭沫若 《题傅抱石画〈延安画卷〉》诗之五:“烟筒林立入云霄,大輦如潮过大桥。”
《漢語大詞典》:四仪(四儀)
(1).四方所遵照的准则。逸周书·宝典:“一孝,孝子畏哉,乃不乱谋;二悌,悌乃知序,序乃伦,伦不腾上,上乃不崩;三慈惠,知长幼,知长幼乐养老;四忠恕,是谓四仪。” 朱右曾 校释:“四仪,四方所仪则。”
(2).言行的四条准则。尸子·四仪:“行有四仪:一曰志动不忘仁,二曰智用不忘义,三曰力事不忘忠,四曰口言不忘信。”
(3).见“ 四威仪 ”。
《漢語大詞典》:四威仪(四威儀)
佛教语。指符合仪则的四种身体姿态:行、住、坐、卧。释氏要览·入众·威仪:“经律中皆以行、住、坐、卧名四威仪。其他动止,皆四所摄。”亦省作“ 四仪 ”。 唐 皎然 《花石长枕歌答章居士赠》诗:“行住四仪皆道意,不学小乘一曲士。” 清 周亮工 《书影》卷六:“ 吴门 有神降於乩,自言 天台泐子 , 智者大师 之弟子,转女人身堕度者,摄入无叶堂中,教修四仪密諦,往生西方。”
《漢語大詞典》:四和
(1).古谓太阳运行四方所达到的极限之处。周髀算经卷下:“日运行处极北,北方日中,南方夜半;日在极东,东方日中,西方夜半;日在极南,南方日中,北方夜半;日在极西,西方日中,东方夜半:凡此四方者,天地四极四和。” 赵爽 注:“四和者,谓之极。子午卯酉,得东西南北之中,天地之所合,四时之所交,风雨之所会,阴阳之所和。然则百物阜安,草木蕃庶,故曰四和。” 宋 王应麟 困学纪闻·天道《三礼义宗》:“天有四和。 崑崙 之四方,其气和暖,谓之和。天道左转,一日一夜转过一度;日月左行於天而转,一日一夜帀於四和。”
(2).指四种香或有香味的物质。 宋 陈郁 《话谀》:“香有富贵四和,不若臺阁四和;臺阁四和,不若山林四和。盖荔枝壳、甘蔗滓、乾柏菜、茅山黄连之类,各有自然之香也。”
(3).香炉名。 明 陈士元 《俚言解》卷二:“四和,炉名也,四方有窍生风,焚香则烟篆迴转,俗以人之周旋不滞者比之。”
《漢語大詞典》:三刑
古代星相家将十二支与五行四方相配,据其生克之理以推凶吉。子卯为一刑,寅巳申为二刑,丑戌未为三刑。凡逢三刑之地则凶。见《协纪辨方书·义例》新唐书·吕才传:“ 长平 坑降卒,非俱犯三刑; 南阳 多近亲,非俱当六合。”资治通鉴·唐太宗贞观十五年引此文, 胡三省 注云:“三刑:寅刑巳,巳刑申,申刑寅;丑刑戌,戌刑未,未刑丑;子刑卯,卯刑子。” 明 谢肇淛 《五杂俎·人部二》:“禄命之説,相传始於 唐 李虚中 ,然三刑六合, 贞观 初已闢其説,似非起於 李 也。”
《漢語大詞典》:六衢
(1).谓上下四方的通道。《淮南子·俶真训》:“道出一原,通九门,散六衢,设於无垓坫之宇。” 高诱 注:“散布于六合之衢也。”
(2).犹六街。 明 袁宗道 《元宵》诗:“六衢今日人如蚁,到处筒花吐金蕊。”参见“ 六街三市 ”。
《國語辭典》:六街三市  拼音:liù jiē sān shì
都市中热闹繁华的地区。《董西厢》卷一:「六街三市通车马,风流人物类京华。」《三国演义》第六九回:「六街三市,竞放花灯。真个金吾不禁,玉漏无催。」也作「三市六街」。
分類:六街长安
《漢語大詞典》:八镇(八鎮)
四方及四隅。《汉书·扬雄传上》:“戏八镇而开关。” 颜师古 注:“ 应劭 曰:‘四方四隅为八镇。’ 如淳 曰:‘不言九者,一镇在中,天子居之故也。’”
分類:四方四隅
《漢語大詞典》:四伐
(1).用武器击刺四次。书·牧誓:“不愆于四伐五伐,六伐七伐,乃止齐焉。” 孔 传:“伐,谓击刺。少则四五,多则六七以为例。”
(2).古代乐舞以“四伐”象征征伐四方。史记·乐书:“夫乐者,象成者也。总干而山立, 武王 之事也……夹振之而四伐,盛威於中国也。” 裴駰 集解引 王肃 曰:“四伐者,伐四方与 紂 同恶者。一击一刺为一伐也。” 张守节 正义:“夹振,谓 武王 与大将夹军而奋鐸振动士卒也。言当奏《武》乐时,亦两人执鐸夹之,为节之象也。凡四伐到一止,当伐 紂 时,士卒皆四伐一止也……故作《武》乐儛者,亦以干戈伐之象也。”